穿在1977 第367节

  有眼尖的人看见他,当即喊道,“陈老师回来啦。”

  十来天时间,机械厂的人也叫起了陈老师。

  一来是因为陈凡这个“卫生顾问”正式走马上任,他抽空给厂医院的医生做了几场培训,让所有医护人员都心服口服,听到卢家湾来的人都叫他陈老师,便也跟着这么喊。

  二来就是在这间汽修车间里面,从上到下,几乎每一个人都接受过他的指点,自然也就喊起了陈老师。

  陈凡对着他们挥挥手,快步走过去。

  这时人群早已往两边散开,露出两辆“崭新”的汽车。

  陈凡顿时两眼放光,“汽车组装好了?”

  周师傅站在原地,两手叉腰哈哈大笑,“都半天时间,要是还没装好,就该被人笑话了。”

  陈凡边走边问道,“试车了没有?”

  杨厂长上前两步,看着他笑道,“你的驾驶证拿到没有?”

  他原来还想着帮忙给驾校打声招呼,请老师傅多帮带一下,争取让陈凡早日拿证。

  却没想到,十来天时间,陈凡在厂里就把考驾照需要的内容都已经学完了,甚至各种车型在他手上都操控自如。

  所以今天过去考证,只是走个流程,看陈凡的样子,应该是已经拿到证了。

  陈凡也不迟疑,掏出自己的驾驶证晃了晃,露出八颗牙齿,“看这里。”

  杨厂长满意地点点头,随即侧身指着崭新的汽车,“来,就等你试车了。”

  周围其他人也没有丝毫不满,纷纷继续后退,给陈凡让出空间。

  陈凡也不推迟,快走几步过去,先绕着两辆车走了一圈。

  一辆是嘎斯69,从外观上看,与原型车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依然是卡车头、四方车厢,只不过细节方面,却胜了不知几条街。

  车体外观由绿色和米色两种颜色组成,绿色是金属部分,米色则是雨棚。

  原本嘎斯69和BJ212一样,防风防雨的效果非常差,如果下大雨开出去,车里面就会下小雨。

  所以陈凡对整个车厢部分都做了改造,不仅在金属板衔接处加了密封条,还将原来的软顶雨棚全部拆除,先做了一层金属车厢,然后在金属外面蒙一层雨棚,这样几乎不会透风漏雨。

  而且连车门都做了改造,原来的车门非常单薄,连玻璃都是固定的。现在的车门则是和后世的越野车差不多,不仅更加厚实,还加装了车窗摇把,可以起降玻璃。

  至于内饰,跟原来的车更是天差地别。

  如果把原版的嘎斯69内饰比作丐版,那现在的就是豪华版。

  中控台由整张轻薄的铝板压铸成形,然后在上面蒙一层棕色的牛皮,往下则是一整块木饰面板,刷上钢琴烤漆,在灯光的照射下泛着光泽。

  方向盘也是木饰结构,看上去高大上、摸着也很有质感。

  座椅则是陈凡“自主设计”的“车用单人沙发”,可以前后滑动,背部能够三档调节。

  尤其是后排,完全就是一整张家用三人沙发,由三根保险带分成三个座位,底部填充弹簧和棕榈,坐很久都不会累。

  陈凡满意地点点头,暂时略过旁边的伏尔加,拉开嘎斯69的车门上车。

  先感受一下屁股下面的座椅,弹性正好,非常舒适。

  随即调节座椅,然后拿起中控台上的钥匙,插进去打火。

  原本的嘎斯69要用摇把插到车头上启动,不过陈凡拆了伏尔加的发动机,将其修复后安装到嘎斯车上,自然将电子打火系统也移了过来。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周围所有人都迅速继续后退。

  随后陈凡操控汽车,稳稳地往前开。

  看着嘎斯车开出车间,大家都奔跑着跟在后面。

  等到了车间门口,看见陈凡开着车转圈圈,还降下车窗,对他们比了个大拇指,杨厂长满脸激动地率先鼓掌。

  霎时间掌声雷动、欢呼声响彻天际。

第453章 市场定位

  将车停在车间门口旁边,陈凡推门下车,杨厂长立刻走了过来,笑容中带着几分紧张,“怎么样?”

  他已经想好了,就凭陈凡画的两套设计图,以现在机械厂的设备条件,完全可以复制出汽车来。

  先别提产量,除非是上级支持的重大项目,比如二汽,有资源倾斜扶持、有生产任务兜底的那种,才可能有一定的产销量。

  否则像这种工厂自发行为的造车,一年能够造出几十辆、供应本地市场,就可以称为优秀!

  而以机械厂的产量,百八十辆肯定没有问题,单凭这些汽车,厂里就能跟地委谈谈条件。

  若是能说服上级,搞一条专业的汽车生产线……,那好日子都不敢想!

  但是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这两款车到底行不行?!

  陈凡反手将车门关上,嘿嘿笑道,“差不多符合预期吧。”

  他转身指着车体几个位置,“尤其是减震效果非常不错,我刚才故意过了几个坑,比你那个上海轿车要平稳。”

  一个是精度不高的量产车,一個是精雕细琢的手工定制产品,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可是在杨厂长听来,却是格外鼓舞人心,他当即两眼放光,“真的?”

  周围的人也兴奋不已,一个个交头接耳,尽显激动的心情。

  与老苏关系紧张之后,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几乎全靠自主生产,其中最好的轿车,便是一汽的红旗和上汽的上海汽车。

  好吧,目前国内主流汽车就三款,轿车是红旗和上海,越野车便是BJ212。

  至于曾经在5、60年代风靡一时的凤凰轿车,便是如今的上海牌。

  现在陈凡说舒适性比上海汽车还高,大家能不兴奋么!

  陈凡靠在车身上,往车间里指了指,笑道,“里面还有一辆伏尔加,舒适度比这辆车还要强,你可以去试试。”

  杨厂长二话不说,转身就往车间里面跑。

  李副厂长连脸皮都不要了,屁颠屁颠地跟在后头,“老杨等等我,咱俩一起。”

  杨厂长理都不理他,迅速跑到车子旁,拉门上车。

  等他发动汽车,李副厂长也已经在副驾驶上坐好。

  顿了两秒,杨厂长转头看着李副厂长,满脸严肃地问道,“老李,有个问题。”

  李副厂长看着他,依然是兴奋的表情,“啥?”

  只要机械厂能生产汽车,别说让他放弃跟老杨竞争,就是认他当老大都行!

  然后就听见杨厂长说道,“你会开车吗?”

  李副厂长脸色僵住,顿了两秒,当场甩了个脸子,“你说你都不会开车,还跑个什么劲?tui……”

  随即摇下车窗,伸出脑袋喊道,“小何,过来开车。”

  小车司机班的何师傅当即颠颠地跑过来。

  虽然他开过红旗和上海,也开过这辆以前还没坏的伏尔加,可是这辆车不一样啊。

  这辆车的零部件,几乎有一半是咱们机械厂自己生产出来的!

  而且内饰和结构都有很大的变化,这些设计都出自陈老师之手,可以约等于自己生产的轿车,那开着能一样吗?

  他刚才还奇怪呢,什么时候杨厂长也会开车了?

  好嘛,还是得看自己!

  怀着激动的心情,何师傅对着满脸不爽从驾驶位下来的杨厂长连连点头哈腰,又主动拉开后座车门,将他请进去坐好,随后自己钻进驾驶位,耸了耸肩膀,好像一个新手一样,全神贯注却又小心翼翼地转动钥匙。

  原来的4台废车,终究只改装出两台,用的都是带电子打火的伏尔加发动机,至于嘎斯69的老式摇把发动机,此时正默默地躺在角落里垂泪(滴油)。

  焕然一新的伏尔加发出一阵轰鸣,后面排气筒喷出一股黑烟,缓缓向前驶去。

  陈凡靠在自己的越野车上,看着坐在车里哈哈大笑的两位领导,忍不住咧嘴直笑。

  话说这二位领导是不是太容易满足了点?

  两位领导试车,自然不会像陈凡一样只在车间门口的场坪上打转,他们在这里转了一圈之后,便直接驶入厂区主干道,开始放飞自我。

  看着伏尔加消失在拐角处,所有人都愣住了。

  试个车而已,还跑外面去,至于吗?

  这时汽修班长丁光生走了过来,对着陈凡笑道,“陈老师,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陈凡赶紧说道,“请教不敢当,你有话直说。”

  说着掏出过滤嘴玉兰,抽出一支递给他,看到周师傅也走过来,又递了一支出去。

  然后自己叼了一支,凑到丁光生递来的打火机上点燃,吐出一口烟雾。

  丁光生给自己点燃之后,有给旁边的周师傅点上,随即问道,“我是想问一下,经过这两辆车的改造,咱们机械厂有没有可能自己造车?”

  陈凡看着他笑道,“杨厂长让你来问的?”

  丁光生却摇了摇头,看着陈凡背后的汽车,感叹地说道,“杨厂长当然想造汽车,除了他之外,我们这些修车人,也没少做这样的梦。

  以前你父亲在的时候,就经常到我们车间来做实验,本来我们是没这么大的理想,可看着他不停地做实验、画设计图,心里也就慢慢有了这个梦。

  搞机械的嘛,有几个不想造汽车的?”

  他转头看向陈凡,笑着说道,“伱比你父亲强,他用了近十年,也没能画出一套完整的汽车设计图,你却可以!”

  陈凡抿抿嘴,顿了两秒,才轻声说道,“不是我比他强,是我看过他留下的资料。而且……”

  他回头看了一眼背后的越野车,“这套汽车图纸也不算原创,主要还是复刻,没有这几辆车,我也画不出来。”

  他收到的旧书中,确实有几套汽车制造相关的书籍,以及陈凡父亲留下来的笔记本。

  但是如丁光生所说,也确实没有一套完整的汽车设计图,更多的是设计构思。

  这些资料给陈凡的帮助,还不如他穿越前在大学里和网上搜短视频学到的多。

  毕竟那时候,普通的汽车发动机和整车设计图,网上一搜一大把。

  当然,能够在网上搜到的,也不是什么特别好的东西,可是对比现在的技术已经好太多,就连整车结构图都有。

  可惜都没有实车测试过。

  动力性能、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风阻、抗高温、抗高寒……

  新车上市需要的测试不知凡几。

  即便是现在这个年代,很多东西都还没有完善,可必要的性能测试也不能少,所以陈凡也不敢过多借鉴未来的东西,除非是已经上市的车。

  至于现在的那些资料,与其说是帮助他进步,还不如说给了他一个目前技术标杆的准绳,让他知道如果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不至于拿出来的东西太过离谱。

  这些东西丁光生自然不知道啊,还不是陈凡说什么就是什么。

  听到他的话,丁光生欣慰地点了点头,随即说道,“那你觉得,我们现在能造车了吗?”

  陈凡笑了笑,“造是肯定能造。本来以机械厂现在的条件,只要肯拆一辆车测量零件参数,从发动机到底盘,再到车身,都可以自己生产,然后组装起来就行了。”

  至于后世汽车最常见的电气系统,却是机械厂的一块短板,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解决。

  找地委其他单位合作,搞出一辆新车出来,还是可以的。

首节 上一节 367/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