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321节

  若不是清北的招生范围主要在本地,给各个省的名额非常少,他甚至敢让全部人都去报清北。

  首先今年的高考试卷难度有限,尽管做了初、中、高三级难度区分,可总体难度依然偏低,但是这一届考生考试的分数有多少?

  以安徽为例,不算加试科目,总共500分的满分,全省第一名的分数也不过在450分左右,阜阳地区4000多个考生,超过400分的只有4个人,其中3个是来自上海的老知青。

  首都的高考状元郭方倒是厉害,可他是内蒙的知青,直到高考前25天才回到首都。

  他在内蒙一直当民办老师,由于缺少课本,就努力回忆以前在学校学的知识,写下来之后再教给学生,而且是全部科目都由他一个人教。

  理所当然,教的内容也是课本修改前的知识点,再直接一点说,教的就是政语数英理化史地那一套。

  所以除了他自己之外,他教的班上还有3个人也考上了北大,考上其他大学的更是没有统计过。

  内蒙一个班上就有4个人上了北大,用的还是残缺的“二手”教材,可见今年的学生知识储备低到什么程度。

  而陈凡好歹督促卢家湾的这些个学生努力学了大半年,拿着数理化自学丛书、每次讲课时还开着教学光环,如果连郭方的学生都比不过,那干脆把他们全部回炉再造算了!

  这也是郭老师和何老师考核过之后,对杨志军他们的知识功底感到惊讶的原因。

  不是他们有多牛逼,是现在的学生知识基础真的差。

  相比其他学生,他们根本就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人。

  正如那个笑话一样,两个人碰上老虎,他们不需要跑得比老虎快,只需要比另一个人跑得更快就行。

  当陈凡邀请安全入住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只是他还不自知而已。

  甚至包括那十几个提前入驻卢家湾图书室的外地知青,他们也比99%的人领先了一大截。

  因为当媒体宣布之后,有很多人时隔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才真正确定消息。

  比如当时27岁的葛兆光,早年随父母移居贵州,后来做了供销社的工人,常年下乡跑收购,虽说21号这天听到了广播,可直到11月上旬才得以确认。

  即便只有不到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他还是重新捡起书专攻数学,最终得以考上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因为当年北大中文系只有这一个专业在贵州招生,他只能报这个。

  就这种情况,除了今年考生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再没有其他第二个原因。

  几番话打消掉安全的疑虑,中午一顿大餐过后,众人各自回房狠狠睡了一觉,干脆连下午和晚上也一起荒废掉。

  第二天起床,便再次恢复“地狱学习模式”。

  早上6点钟起床,5分钟洗漱结束,然后准备早餐。

  等包子上笼、热粥上锅,6点15分,开始晨练。

  练的是陈凡教的八卦掌。

  却不是任何一门八卦,而是他综合了太极拳、八卦掌,自己创出来的一门简易拳法,总共只有八式,可以锻炼全身筋骨。

  技击方面比较普通,哪怕练到混瓜乱熟,也最多只能打赢两三个普通人,但是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跑路贼快,身体晃晃悠悠、扭来扭去,除非是擒拿高手,否则很难抓住。

  陈凡也没指望她们练了功夫能怎么样,就创了这门小巧的八卦掌,当广播体操给她们练,顶多再加上遇到坏人的时候,能够出其不意搞个突然袭击,再立马开溜。

  嗯,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招式简单,可练起来却不容易,八招要练八遍,总共打64招,超过20分钟才算结束。

  这时候包子也蒸熟了、粥也熬好了,正好可以吃早餐。

  等吃完早餐,再洗碗涮锅,时间也到了6点50,这时便正式开始学习。

  陈凡也没闲着,化身为“特教”,分别给他们解答问题,不过黄莺她们需要解答的问题已经不多,大部分时候都用不着。

  至于安全两口子,因为需要从头学起,便特意留出半个小时的时间给他们讲新课。

  讲完课之后,他就会上楼去写小说,姜丽丽也会放下文化课学习,上去学一个小时的画画,再下楼继续学习。

  这样一直到中午12点才结束,然后女生们负责做饭,陈凡负责发呆,安全对着滚滚聊天解闷。

  吃过饭之后,各自回房休息午睡。

  下午两点,集体起床开始一天中的第二次锻炼。

  两点半开始学习,陈凡则跑去大队部,看看张翠娥他们的学习情况,有问题解决问题,没问题立马回来继续写小说。

  等到晚上6点做晚饭、8点钟开始晚自习、10点半结束全天的学习。

  不过这时候还不能休息,因为要进行今天的第三次锻炼,锻炼完之后,才各自洗漱,差不多11点的时候,全部准点睡觉。

  再到第二天早上6点,如此重复。

  而就在22号这天早上,陈凡便从广播里听到了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消息,比宣布恢复高考,只不过晚了一天而已。

  他也没有太过在意,比起高考的轰轰烈烈,研究生考试的关注度明显低得多,而且连考试细则都没有发布,还是继续等着吧。

  倒是23号这天,他要带着人去地委了。

  上午10点,卢家湾码头上,十几个知青、12个兽医、7个学习班女学员,再加上姜丽丽、黄莺、杨菊、刘丹、张翠娥、安全、俞可盈,全部四十多个准备报名参加高考的人,都聚集在这里,准备去地委照相。

  陈凡蹲在码头边,嘴里咬着半透明的石头烟嘴,满脸慵懒的样子,说道,“其实那个拼装小划子船也能用嘛,何必一定要等大船回来呢。”

  这个石头烟嘴可不是什么玉石,就是他从河边鹅卵石里面特意找的一块半透明石头,然后用精湛的雕工自己刻的,省得每次抽烟都咬一嘴碎烟丝。

  杨书记坐在一根木桩上,没好气地说道,“那小划子船是临时应急用的,平时装装货也就算了,今天这码头上的都是什么人?那都是要去考大学的秀才,等他们考上了,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干部,搁以前的老话,得叫文曲星,你让他们坐小划子船?亏你想得出来!”

  顿了一下,又说道,“报名都还没开始呢,你急个什么劲,要是再等几天,4队造的10米大船就能下水,到时候直接坐那艘船出去,还用得着等大船回来?”

  陈凡嘴唇蠕动,烟嘴从左边挪到右边,“不急不行啊杨伯,您知道有多少人要报名参加高考吗?要是有个大几千人,现在不抢着时间去拍照,等正式公布考试时间,都一窝蜂地去拍,还来得及?”

  杨书记咂咂嘴,不吭声了。

  旁边张队长嘿嘿笑道,“你跟他扯,什么时候扯赢过?”

  张文良缩在一边不吭声。

  但是他不吭声,麻烦却找上门来。

  有气没处撒的杨书记盯上了他,“你又不报名,跟着过来干嘛?”

  张文良很无辜,“我没想来,是小陈让我来的。”

  杨书记眉头紧皱,“这么大的事你都不想来,你说你是怎么想的?”

  张文良顿时傻了眼。

  我是应该来呢?还是不应该来呢?

  陈凡在一旁憋着笑,说道,“今天这么多人一起去地委,没人管着可不行,待会儿就让三虎哥带队,咱们队里的人都服他。至于知青那边,也有安全管着,这样可以尽量保证大家的安全。”

  杨书记这才点点头,“嗯嗯,还是你考虑周全。”

  说话的功夫,上游一艘大船突突突地开了过来,顶上撑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卢湾2号”。

  至于卢湾1号,自然是之前的那条拼装小划子船。

  陈凡的专用游艇是卢湾3号,他很想拒绝这个俗气的名字,可这条船的钱是队里出的,船证上的所有人也是卢家湾大队,便终究没好意思开口。

  而几天后将要下水的自造10米木船,自然便是卢湾4号。

  就是不知道那条船什么时候能用得上。

  等船靠岸,张文良立刻招呼人上船。

  陈凡则跳上了自己的专用游艇。

  跟着他上船的,还有姜丽丽、黄莺、杨菊、刘丹,以及安全两口子。

  安全坐在副驾驶上,几个女生坐在后面,陈凡启动游艇,biu地一下慢腾腾地抢在大木船前面开了出去。

第409章 研讨会

  头一天、10月22日,上午9点,地委教育处。

  江南大学驻云湖地区函授点……原来这块牌子下面多了一个“招生办”的牌子。

  办公室里,5张办公桌也全部坐满,各自忙着整理资料。

  多出来的3位是江南大学原来负责协助函授招生的,现在便顺理成章兼了高考招生的工作。

  这时电话突然响起,郭怀民,也就是郭老师头也不抬地拿起电话,“喂。”

  过了几秒,他猛地抬起头,“啊?这时候开中学教材研讨会?”

  听到声音,其他4人都纷纷回头注视着他。

  郭怀民眉头紧皱,听着电话里的声音,“嗯、嗯、嗯,好,我服从命令。”

  说完之后,他挂断电话。

  何天培、也就是何老师起身走了过来,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不解地问道,“这时候开什么中学教材研讨会?”

  郭怀民将笔帽旋紧,幽幽叹了口气,看着他说道,“现在的初中、高中课本与高考命题方向严重不符,高考的内容发生变化,理所当然课本的内容也应该随之改变。

  虽然这是以后的事,但是,抓紧时间出一版针对本次高考的学习资料,才是本次研讨会的重中之重。

  你和我这几年负责函授部招生,对当前中学学生状况比较了解,所以学校向省教委推荐我们参与这次研讨会,最主要的还是尽快拿出一套有效的复习资料出来,给今年的应考学生复习。”

  何天培眉头紧皱,“就这么短的时间,要现编一套资料,怎么来得及?”

  这时旁边一位四五十岁、戴眼镜的老先生站起身说道,“那就更应该抓紧时间,不管是应届生、还是三届生,都太久没有接触过这些基础知识,可是如果连基础知识都不能掌握,何谈上大学?”

  另一个年纪相当的人也跟着说道,“小郭、小何,你们是有过切身体会的,越是紧要关头,越是要快速应对,如果没有合适的复习资料,我们怎么挑选出优秀的人才,那高考的意义何在?”

  不等最后一个人说话,何天培赶紧说道,“我的意思是,理科方面完全可以直接使用《数理化自学丛书》,这套书囊括了整个中学阶段的数理化知识,再没有什么书比这套书更合适。”

  最后一位老先生终于抓住机会说话,“这個就不用你操心,上海那边早就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他们现在正在准备重版,但是最快也要11月上旬才能出版,时间不等人呐!”

  这时郭怀民也将东西整理得差不多了,他对着何天培说道,“你也少废话,赶紧收拾东西,和我一起去。”

  何天培顿时愣住,“还有我?”

  郭怀民没好气地说道,“刚才我没说清楚吗?你、和、我,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收拾啊,今天就要坐车去省城。”

  等何天培慌忙不跌地收拾东西,郭怀民才对着一位老先生说道,“粟老师,有件事您一定要关注一下。”

  粟老师立刻看向他,“你说。”

  郭怀民,“就是上次我跟您说过的,孤峰县南湖公社卢家湾生产大队,有一群人,……”

  不等他说完,粟老师就抬手打断他的话,“我记得这件事,《江南文艺》的新晋作家陈凡,为了生产队的发展,苦心培养了24个学生,没想到这次恢复高考,他们全部都会参加,就这件事。”

  郭怀民点点头,“没错,其中有几个我和老何已经谈好了,但是以防万一,等填报志愿的时候,最好还是去一个人盯着。

  另外,我帮他们联系了照相馆,他们明天上午会来拍登记照,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是能再多聊几个。”

  粟老师当即点头笑道,“我相信你和何老师的眼光,明天我会再努力一把,另外等那天填报志愿,我也一定会去。”

  旁边一人说道,“老粟,你都五十几的人了,何必奔波劳累呢,到时候我去一趟就行。”

  粟老师立刻啐了一口,“呸,谁不知道伱爱人是江南理工大学的,让你去?天知道是给江南大学招人,还是给理工大招人!”

  那人顿时气得头冒白烟,“嘿,你凭空污人清白……”

  一阵笑闹声中,郭老师和何老师笑呵呵地出了办公室。

  不过他们没有立刻出发,而是先拿着粮食本,去粮店换了30斤全国通用粮票,然后收拾好衣服和一点生活用品,才去到汽车站,买票上车。

  从云湖市区到省城,有两种交通方式,第一种是长途汽车,大概要5个小时车程,第二种自然便是走水路,时间长一倍还多,要12个小时左右。

  其实如果不赶时间的话,走水路是最合适的,睡一个晚上就能到。

  可是郭怀民和何天培赶的就是时间,只能坐长途汽车过去。

首节 上一节 321/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