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309节

  其他四个生产队可没有将杨书记他们招过去的资格,便一个个跑到卢家湾来,实地考察情况。

  不过这些事情,已经跟陈凡没关系。

  改造方案他已经做完了,并带着一帮精通木工的人做了一遍,这些事情本来就不复杂,剩下的交给他们去做就行。

  包括公社给的拖拉机手培训名额,他也不闻不问。

  因为这个时候,他等待已久的消息终于出现了!

  ……

  10月12日,陈凡坐在广播室里,手里拿着报纸,脸上笑开了花。

  正在学习的张翠娥不自觉地抬起头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他傻笑的样子,不禁奇怪地问道,“师父,你笑什么呀?”

  陈凡将手里的报纸递给她,笑道,“你看。”

  张翠娥接过去,视线在版面上扫过,很快便锁定目标。

  她猛地抬起头,惊喜地说道,“恢复稿费啦?!”

  陈凡点点头,指着报纸笑道,“今天宣布的消息,国家出版总局发布《关于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试行办法的通知》,其中第二条规定:‘著作稿每千字二元至七元’。”

  不容易啊,等了大半年,终于等到了!

  虽然这个稿费标准,只有50年代的三分之一,60年代的二分之一,并且一次付清,没有印数稿酬。

  但是,这就是一个信号,既然已经恢复了基本稿酬,印数稿酬还会远么?!

  想到这些,陈凡意气风发地站起来便往外走。

  张翠娥正在看报纸,听到动静,赶紧抬起头问道,“师父,你去哪里啊?”

  陈凡头也不回地说道,“回去写稿。”

  看着师父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即便是对师父百分百信任的张翠娥,此时也不禁头冒黑线。

  至于么?

  千字两元到7元,按照师父每个月在《江南文艺》上发表的文章在4万字左右计算,也不过是80到280元?

  咦,确实挺多的哦!

  算清楚账,张翠娥也两眼放光。

  师父都这么有名了,肯定不会是2元的稿费吧,最少得按5元算,甚至是6元、7元,所以一个月的稿费最少也有200块,一年就是两三千?!

  好多钱呐!

  难怪师父那么着急,换她她也急。

  ……

  陈凡骑着马快马加鞭往回赶,完全不管大队部院子里,其他4个大队的书记、队长都在办公室里面,跟杨书记他们反复拉扯,要求租借收割机的事情。

  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位生产队领导会对自己这么有信心,还没验证过呢,等秋收开始,验证之后再提不行吗?

  不过反正跟他没关系,论技术,把南湖公社绑起来都不如他,但是论耍心眼谈条件,十个他也比不上一个杨书记。

  总之不会吃亏就对了。

  小母马奔驰在田野上,似乎能感受到主人急迫的心情,四条腿跑出了虚影,3分钟不到,便跑进了知青点的院子里,只留下一地卢家湾社员惊讶的眼球。

  跑得这么快,陈老师咋地啦?

  陈凡跳下马,看了一眼综合室,没有人在,他便直接往后面走去。

  到了新房,果然姜丽丽她们都在一楼客厅的茶台那里学习。

  杨队长说是等秋收完就给她们放假备考,其实从10月1号之后,就没有再叫过她们去上工。

  之所以说秋收之后,只是希望她们能参加秋收而已,那时候虽然不如双抢忙碌,却也是人工紧张的时期,四个青年女生也算不可多得的劳动力,当然不能随便放弃。

  不过现在有了农机,到时候用不用得上她们,就不好说了。

  四个女生各占据茶台的一边,正专心学习,等到陈凡走近,她们才蓦然惊醒过来。

  姜丽丽赶紧起身,拿了一只茶杯给他倒水,同时问道,“今天回来这么早?”

  陈凡笑了笑,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看着她们问道,“进度怎么样?”

  杨菊伸了个懒腰,揉了揉干涩的双眼,笑道,“还行,现在没去看地理和历史,只看数理化,进度还是挺快的。”

  陈凡点点头,“政治、语文和英语也很重要,不能落下。”

  杨菊连连点头,“嗯,这些都有在学。”

  陈凡笑了笑,再问黄莺和刘丹,情况也差不多。

  只不过她们两个是文科方向,数理化学到现在,物理和化学已经放下,只有数学还在坚持,重点也放在了政治、历史和地理上。

  至于英语,陈凡给她们规定了每天早上一个小时的晨读,反正应付考试是够了。

  最后看向姜丽丽,说道,“我的那些稿子,誊抄了多少?”

  他现在已经习惯了用草书写作,可是投稿的时候却不能用草书。

  谁敢保证编辑就一定能看懂草书呢?

  所以到目前为止,他的所有书稿,都会交给姜丽丽帮忙誊抄一遍。

  姜丽丽也不嫌麻烦,每天晚上都会誊抄几页纸,遇到不认识的草书,也会直接问陈凡。

  她的字隽雅清秀,一笔一划十分工整,看着非常赏心悦目。

  为了不让编辑误会,每一页纸的下面,她都会用小字标注:“陈凡书稿、小姜誊抄”的字样。

  从4月份到现在,她已经为陈凡誊抄了60多万字的书稿,平均每个月都有12万字,其中已经发表的就占了一半。

  此时她听到陈凡的话,立刻点头说道,“还剩不到两万字,其他的都誊抄完了。”

  陈凡笑着说道,“辛苦了,等把最后的两万字抄完,就不用再抄了。”

  姜丽丽愣了愣,“啊?”

  黄莺立刻问道,“陈老师,你不写文章了吗?”

  陈凡摇摇头,笑道,“不是,以后我会自己誊抄,就不用小姜那么辛苦。”

  姜丽丽听到这话,默默低下头,喃喃说道,“不辛苦的。”

  黄莺她们三个也满脸惊讶。

  之前她们不是没想过,取代姜丽丽、帮陈凡誊抄书稿,可是她们的字确实比姜丽丽的要差一些,不甘心也没办法。

  可是现在怎么就不要她抄了呢?

  陈凡看到她的样子,轻声笑道,“不让你继续抄,是因为你要学新的东西。”

  姜丽丽抬起头,不解地看着她,“新的东西?”

  陈凡点点头,“从今天开始,我教你画画。”

  姜丽丽先是一愣,随即两眼放光,抿嘴着嘴轻轻点头,“哦。”

  此时她心里满是欢喜,原来不让我抄,是因为要教画画啊?

  她没忘记自己跟陈凡说过,以后想做个服装设计师,那么画画自然是要学的。

  顿了一下,她又轻声说道,“其实,我可以继续抄书稿的,不会耽误学习。”

  她还以为,陈凡不让她抄书稿,是为了给学画画腾出时间。

  陈凡摇摇头,咧着嘴笑道,“以后我写文的速度会加快,也会经常投稿,你的时间就来不及了。”

第400章 东窗事发

  陈凡带着姜丽丽上楼,从书柜里拿出自己的画板,转身递给她,笑道,“这块画板送给你了。”

  姜丽丽眼睛里放着光,满心欢喜地接过去,手指在画板上轻轻摩挲。

  过了两秒,她抬头看向陈凡,脸色又有些犹豫,“那,你呢?”

  陈凡笑了笑,“你忘了这个画板就是我自己做的?过几天我重新做一个不就行了。”

  姜丽丽甜甜一笑,“谢谢。”

  “客气话就不用说了,你帮我抄了几十万字的书稿,我不也没说谢谢?”

  陈凡撸起袖子,又从书桌下面的柜子里拿出一个帆布带,“以前的袋子有点破,这个是前几天我自己重新做的,你把袋子换上吧。”

  原来的袋子是用土布做的,用了还不到半年,就已经松松垮垮,前几天去地委买农机配件,就顺便买了一块帆布,给她做了個新的袋子,关键部位还用了皮革包裹,绝对结实耐用。

  姜丽丽放下画板,双手接了过去,看着手工缝制的帆布带,眼里满是惊讶,这个手工?已经比自己还要好很多了啊?

  她抬头看着陈凡,抿了抿嘴,轻声说道,“无论以后我有没有机会设计衣服,我都会好好保持这个画板。这是我收到的最喜欢的礼物。”

  陈凡故作惊讶地看着她,“咦,你最喜欢的礼物不是蛋糕吗?”

  姜丽丽顿时闹了个大红脸,气呼呼地鼓了鼓腮帮子,还用力瞪了他一眼。

  不解风情的家伙!

  可惜这个瞪眼一点杀伤力都没有,陈凡不疼不痒地咧着嘴笑道,“把新袋子换上,原来袋子里还有一点工具,也一起挪过去。”

  姜丽丽撅了撅嘴,随即欢天喜地的忙碌起来。

  先把旧的土布袋拆掉,将画板、画架装进新袋子的格子里面,再将旧袋子里的工具全部拿出来,有画笔、画纸、橡皮擦、夹子、削笔刀……,这些东西有新有旧,新的显然是刚买的。

  将所有物品分别放进新袋子外面的小格子包里,全都收纳得整整齐齐。

  然后她在画袋内包里面发现了一叠差不多和课本一般大小的素描纸。

  偷偷看了一眼陈凡,只见他正从抽屉里拿出一叠又一叠的书稿,那些全是自己帮他誊抄的,随时都可以寄走。

  姜丽丽收回视线,眼珠微微转了转,悄悄的翻看他画的素描。

  这些素描大多都很简单,画的也是村里常见的景物。

  有花草树木、有田野里的庄稼、菜园里的瓜果,厨房的灶台、转角的水缸和陶坯架,也有多多、球球、小母马、小马驹和两只小羊,其中自然少不了滚滚和它的两个宝贝,还有陈凡的新房、远处的树林、河水长堤、……

  等翻到最后,姜丽丽的视线突然顿住。

  最后一张,竟然是自己?

  16开的纸上,是姜丽丽的半身画像,相比其他素描的简单几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神韵,这张画像明显复杂了许多。

  从发丝到睫毛、从五官到眼神,每一个部位都经过最仔细的描绘,连每一根发丝、每一根睫毛都栩栩如生,眼神中也似乎有光芒绽放。

  如此画功,甚至用精雕细琢已经不能形容其精细。

  手里捧着画,姜丽丽感觉自己的心脏噗通噗通跳得飞快,脸上火辣滚烫,好像随时都能烧起来,以至于有点头晕目眩。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猛地清醒过来,情不自禁地喘着粗气,慌乱地看了一眼陈凡,同时手忙脚乱地将自己的画像塞到最底下。

  听到动静,陈凡转头看着她,眼里满是奇怪,“你怎么了?”

  刚才不都还好好的么,怎么突然脸就红得跟被煮过的螃蟹似的?

  姜丽丽眼神慌乱地乱飘,根本就不敢去看他,“没、没什么。”

  陈凡眉头微皱,眼里满是狐疑,视线在她身上来回打量,最后落在她手里的画稿上。

首节 上一节 309/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