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杨书记在底下聊天,邱师傅他们在水箱里忙得热火朝天,另外还有数百名社员分散在田野间铺设管道。
就这样一直忙到中午11点多钟,所有工作才全部完成。
邱师傅和马师傅慢腾腾爬下来,站到地上的时候,整个人都在发抖。
连那些正当壮年的瓦工师傅都精疲力尽,更别说他们两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
杨书记赶紧招呼人拉来板车,请他们到板车上坐着,“两位师傅辛苦了,咱这就回去吃饭,等一下务必多喝两杯。”
邱师傅摆摆手,“酒就不喝了,别耽误了坐车。”
马师傅也连连点头,“昨天总经理都亲自打来电话,今天必须得回去。”
陈凡上前两步,笑着说道,“您放心,吃饭的时候您就安心吃饭、喝酒,我们有人专门盯着时间,差不多到了点,就送您去公社。”
马师傅扶着板车的隔板,随着车子走动,身体也在晃悠,他看着陈凡笑道,“我们总经理啊,最喜欢笔杆子好的人……”
不等他把话说完,杨书记便一声大吼,“打住。”
随后满脸苦笑,手搭在板车上往前走,“我说两位师傅,你们县建筑公司那可是大单位,什么样的人才没有?何必跟我们一个小小的生产队抢人呢。”
马师傅当即哈哈大笑,“我们建筑队的人才再多,也没有一个能在地委日报上发表文章的,最多也就是县刊,陈老师这样的大才,谁不想要啊?!”
陈凡扶着马车往前走,连跟在他身后的小母马都不骑,听到这话,不禁笑道,“那您可就太抬举我了。别的不说,建筑公司里面连大学生都有吧?我呢,连个小学文凭都没有,可不敢跟他们比。”
马师傅和邱师傅也知道陈凡是从水里漂来的,毕竟这事在卢家湾不是秘密,任何人都有可能说漏嘴。
他们听到陈凡的话,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接话。
不同意吧,似乎显得建筑公司的“高材生”们太没用。同意吧,可确实没有一个比陈凡更有文才的人呐!
沉默了两秒,邱师傅突然说道,“陈老师,以前的事咱们就不说了啊,人嘛,总归是要往前看。你想要高学历,其实也不难。虽然卢家湾没有大学生的推荐资格,你也没有高中文凭,不过,如果能够通过招生考试的话,也是可以上大学,拿到大学文凭的。”
陈凡顿时愣住,不解地看着他,“啊?招生考试?”
你确定这时候有招生考试?
这时马师傅也反应过来,半靠在板车隔板上,对着陈凡笑道,“老邱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江南大学你知道吧?”
陈凡本能地点点头,“知道啊。”
江南大学是江南省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未来可能是之一,但是现在就是最好。甚至在全国不说名列前茅吧,但也是赫赫有名。
咋地,难道江南大学就特牛皮,可以自主招生?
然后就听见邱师傅说道,“没错,江南大学在75年的时候,就在云湖地区设立了函授教学点,回头你让杨书记给你开一张介绍信,直接去他们的教学点申请考试,只要你能通过他们的入学测验,就能成为江南大学的函授学生,等学完全部课程,经过考试合格,江南大学就会给你发一张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证。
这东西你别看他是函授的,可是跟正规毕业证一样,全国所有单位都承认。虽说拿这个毕业证不包分配,但那也是大学毕业生啊,所有单位都认的,到时候绝对有专业对口的单位请你去工作。那时候你也就不用担心文凭问题。”
陈凡听得目瞪口呆。
虽然他口口声声跟杨书记他们说,等学习班的同学学完了数理化基础知识,就请地委的大学帮他们函授教学。
但是这种函授,就真的只是通过信件往来解答问题而已,他就没指望会有毕业证。
难道这时候就有大学恢复了函授部?
是不是早了点?
函授教育兴起不是80年代的事么?
就在他满脑子问号的时候,马师傅接着邱师傅的话说道,“我们公司的一个经理,就是高中毕业,却没拿到推荐名额,只能进了我们建筑公司。
等到74年底的时候,省里面给几所主要大学的领导开会,布置开展函授教育工作,第二年初,也就是75年的2月份,江南大学就在全省10几个地方设置了函授点。
他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跑过去报名,拿出他的高中毕业证,竟然直接就被录取了,然后今年是学习的第三年,只要能再考过几门,等明年2月份,他就能拿到毕业证啦!”
邱师傅跟说相声似的,等马师傅话音刚落,他便开口说道,“有了他这个例子,我们建筑公司好多人都去找他打听情况,所以全公司就没有不知道这回事的。
江南大学函授部以前是年初招生,有高中毕业证的可以直接录取,没有毕业证的,就要做一套试卷,主要就是检查是不是具有高中文化水平,考试通过之后,也会发给录取通知书,之后交了学费就能学习。
后来学制发生变化,他们就改成7月份招生,9月份入学,也都跟着变。”
一听这话,陈凡不禁苦笑道,“现在都8月份了,他们招生工作应该已经结束了吧。”
如果提早一个月,他还真想去报这个函授的大学。
虽然他从来没有想过重新去读大学,可是一个大学文凭,在这个年代的意义确实是非同凡响。
而且这个年代的函授文凭含金量非常高,仅仅比全日制文凭稍微低了一等,在“五大生”里面,含金量算是最高的。
所谓的“五大生”,就是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和夜大学,分别简称为电大、职大、业大、函大和夜大。
我国最早的正规“夜大”,应该是李大先生创办的我国首个正规大学夜校班、“北大夜校班”,教的专业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新闻学。嗯,当时李先生就在这个夜校班读书,同时干着图书管理员的工作。
后来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五大生”也都是遵循“宽进严出”的原则,指导老师都是大学里正儿八经的讲师、教授,学校会对他们进行学生匹配,一个人负责十几个学生。
这些老派讲师、教授严格遵循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回复学生的每一封信、每一个问题,有的甚至回信比来信文字要多几倍。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老师做指导,所以当年的很多“五大”毕业生都成了栋梁之材,与前途无量的大学生相比,一个构成了金字塔尖、一个构成了“中坚力量”。
只不过,从90年代初开始,金钱来袭,这些学校的监管和考试都逐渐变了味,很多函授学校都只管收学费,对教学却不再上心。
而他们为了招收更多学生,又放宽了毕业条件。以至于努力学习的人和从来不学习的人一起进考场,竟然考出来一样的分数。到了那个时候,曾经风靡十年的“五大生”才慢慢沦为无人问津。
就连曾经辉煌时期的“五大生”,也想尽办法“换学历”,真是可惜。
就在陈凡脑子里百转千回的时候,邱师傅便说道,“虽然他们是7月份固定招生,不过对有底子、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也会‘特招’。你既然能一手撑起卢家湾的学习班,那知识底子肯定不差。
回头你去一趟地委,找到江南大学的函授点,申请特招考试,只要能够通过,就能跟着7月份的学生一起注册,然后领了书回来自己学习,不懂的就通过信函向老师请教,等到年底去地委函授点参加期末考试就行。”
马师傅又接着说道,“函授学生虽然没有正规学生的福利,但也有便利的地方,那就是只要你能学完课程,经过考试合格,就能申请毕业,比正规大学生要在大学里待好几年,要强得多。”
这年头普通大学的学制长短不一。就大专来说,两年的有,三年的也有,而建筑、医学这种甚至要读四年。本科的话那就更长了,比如北大的本科就要读六年!
没办法,推荐去读书的学生,基础能力可以说是良莠不齐,有些人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大学里的老师们只能想方设法,尽可能地帮他们补足基础知识,然后再去学专业课程。
如此一来,自然需要更多的时间。
这样都还算好的,最让人心累的,是有些极品同志,自己不爱学习,便找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理由,对老师帮他们补习知识的行为进行批评,弄得教学秩序没法连贯。
不过总的来说,大部分人还是更希望能学到知识,也能听从老师的安排,才让这项制度得以维持。
直到恢复高考之后,有了“统一考试”打底,北大才将本科学制恢复为4年。
所以如果真的和马师傅说的一样,函授只要通过考试就给发毕业证,那对陈凡来说,就更有吸引力了。
陈凡和两位老师傅聊得正嗨的时候,无意间视线外飘,看见杨书记沉着个脸,只是心念微转,便猜到他在想什么。
还不是怕自己上了大学,拿到大学毕业证,被其他单位给挖跑呗。
他便干咳一声,笑着说道,“还得是两位老师傅啊,就是见多识广,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地委还有江南大学的函授点。
不过话说回来,我确实对拿个大学文凭很有兴趣,只不过被其他单位招揽,那就还是算了。要不然5月份在地委的时候,我就答应卫生处调过去当干部啰。”
听到这话,杨书记脸色顿时阴雨转晴,忍不住咧着嘴笑个不停。
第353章 也还行
从邱师傅和马师傅的讲述中,陈凡得出几个要点。
首先,函授大学只看知识水平,其他一概不管!
这点对陈凡来说很重要。
别看恢复高考后,上级明确取消了政审,甚至一再要求地方不得设置关卡。
可是在执行上面,那就嗯嗯了。
其实以现在陈凡在卢家湾的位置,找杨书记开一份政审证明并不难,他也一定会给。
那时候都高考了,陈凡给他卢家湾培养了至少20多个大学生,这是何等的份量?!他要是敢不给,不用别人说话,他自己就得羞愧得无地自容。
只是陈凡自己最怕麻烦,他本来就没想去重读大学,又何必去拿这份证明来回折腾呢?
可是为了以后生活的便利,他又想要一个大学文凭来镀(zhuang)金(bi),那么程序最简单的函授大学就很符合他的心意了。
本来他还想着等几年后再去报函授,没想到现在就有,真是意外之喜。
其次,是学习灵活性。
不用去上课,对自己的生活不会有多少影响,只需要在规定考试的时间去函授点参加考试就可以。
这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进修方案啊!
他可不想在一所学校里面待上4年,然后每天早起、晚睡、与同学讨论,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图书馆奋战……
想到这种苦逼生活,陈凡就有点不寒而栗。
什么?摆烂?
谁特么敢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中间摆烂???
是怕没人教训呢,还是以为缺少“多管闲事”的人?
这一届高考生,是古往今来上下5000年最最刻苦的一届学生,就特么没有之一!
你在他们中间摆烂,那就是黑夜里的萤火虫,那样鲜明、那样出众。
学习委员要找你谈话、班长会找你聊天、学生会干部甚至都要弄出一个值班表,一個个地排队劝诫。如果这都没有效果,后面还有N个人等着找你聊天,直到你改邪归正,他们才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为挽救了一个“失足少年”而从内心深处感到愉悦!
你说你学习成绩好?
天呐,你不学成绩都这么好了,学了岂不是立马成为科学家?那还不赶紧学!
所以说,函授大学这种自学模式就对陈凡特别友好。
我大门一关、茶水一端,伱知道我在家里是埋头苦读还是在赏花听曲?
只要等考试的时候过去,门门一把过,要不了多久,大学文凭到手,那陈凡就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了,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其实他只是一条咸鱼!
这也是陈凡赖在卢家湾不肯出去的主要原因,去了外面单位,弄不好人人都希望他没日没夜的发光发热,照亮他们的前途,就像在卫生处那十几天,几乎是把他当骡子使啊。
可在这里,他就是定海神针、是底气,只要人在这里,大家心里就有底,至于平时工作,根本就没人管他是在睡觉还是在摸鱼。
最后,就是文凭的含金量。
以现在函授大学的含金量,全日制学生只会佩服而不会鄙视。
这年头函授大学主要针对的是没能被推荐上大学,以及年龄超出太多、又或者想要继续提升学历的人,与能不能考上大学不能说完全无关,只能说几乎没有关系。
而能拿到毕业证的就非同一般了,想想看,连自学都能通过全部考试,如果进了学校,那还不是优等生啊?
甚至有些单位领导就最喜欢用这种函授大学的毕业生,因为人家的学习能力是真的强。
有几个人敢鄙视这种人才?
所以说,这个函授大学,他上定了!
陈凡满脑子畅想,陪着邱师傅和马师傅吃了顿午餐,随后和大队部的领导们一起,将他们送上去公社的马车。
邱师傅拽着陈凡的手,满脸的依依不舍,“你有时间一定要来县城啊,来了以后,就去建筑公司找我,就算我不在,后勤主任是我外甥,他也会给你安排好!”
陈凡眨眨眼,瞟了一眼马师傅,心里直犯嘀咕。
昨天他怎么没提这一茬?
不过,马师傅的徒弟是总经理,邱师傅的外甥是后勤主任?
这特么不是给张文良他们送业绩吗!
他正准备开口,已经到马车上坐着的马师傅睁着醉眼说话了,“老、老邱讲话,就是喜欢弯弯拐拐,我不一样,有话就说。那什么,陈、陈老师,给我们建筑工人写的小说,什么时候能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