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这时,前面树林里突然跑出来几条土狗,站在那里远远地看着他。
陈凡喘了口气,看见这几条狗,就知道5队到了。
第42章 回礼
陈凡右手杵着打狗棒,左手挥了挥,“嗨,这里是卢家湾5队么?”
最前面那只大黄狗正准备发出警告,听到招呼声,霎时眼睛都直了,本能地“呜呜”了两声。
陈凡喜笑颜开,“还真是这里,幸好没走错,能帮我去叫个人么,或者你们带我去也行。”
大黄狗歪了两下脑袋,突然转身对着他的左边某个位置。后面几只狗依然目不转睛地望着他,就好像他脸上有朵花儿。
陈凡顺着大黄狗的视线看过去,只见不远处十几个汉子在水沟里站成一排,只露出脑袋,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那小眼神就跟看精神病患者一样。
刚才他们正在干活儿,突然听见有狗叫,然后就看见了这一幕。
但凡这个人能喊一句话,他们都会有人站出来,可他一个字不说,尽学狗叫是个什么情况?
陈凡脸色微僵,转眼又恢复正常,友好地挥了挥手,“大家忙着呢?”
一个二三十岁的男人木然地点点头,“啊,挖甲鱼。”
等话说出口,他才反应过来,“你谁啊?冲狗叫唤什么?”
民兵教材里有写,不管是间谍还是偷家贼,大多都会一手训狗的本事,不是把狗训练得有多厉害,而是通过一些技巧和工具让狗不叫唤。这人从来没见过,来了也不说话,只冲着狗叫,搞不好就是那种坏人。
没见那几只狗都没叫了么!
陈凡还不知道自己被怀疑,指了指那几条狗,打了个哈哈,“没什么,逗狗呢。”
随后往那条水沟走去,大声说道,“我叫陈凡,6队过来的,……”
不等陈凡说完,那人眼睛一亮,但是警惕心不减,“有证明没有?”
说着就卖力爬上来,上来之后,随手扯了把枯草,将手上的泥浆擦了擦,又将手里的木锹握紧。还在沟里的人也都陆陆续续走到泥塘边,随时都能冲上来。
陈凡看得心里有点发麻,立刻掏出介绍信打开后递过去,“杨队长开的介绍信。”
那人用手指捏着介绍信的边缘,仔细看了看,眉头紧紧皱起,“你这介绍信怎么没有章啊?”
陈凡不解地看着他,“杨队长不是说公章都在大队,他签个字就行了吗?”
那人顿时恍然,看了一下落款,确实是杨传福几个字,便咧嘴笑道,“哦哦,对对,那就没错了。”
然后看着陈凡,“伱就是陈师傅啊,欢迎欢迎。”
陈凡这才松了口气,一边嘴上客套,一边将介绍信收回口袋里。
随即注意到他手里拿着一把木制的锹,上面还沾满了淤泥,便问道,“你们挖了多少甲鱼了?”
又往沟里面看了看,只见整个沟底的塘泥都被翻得稀烂,六只竹筐搁在淤泥里,里面全都装着大半筐甲鱼,个头大小不一,弄不好是连人家整个家族都一锅端了。
那人伸手去摸口袋,却摸了个空。
出来干活,身上只带了散烟,请客人抽散烟倒也没什么,农村里面很多都是这样,就是之前卷的已经抽完了,现卷有点来不及,便很自然地将手放下来。
随后笑道,“现在没挖多少,昨天下午清塘挖了很多,上午又把附近的水沟翻了一遍,挖了不少大的,现在就剩一些小鱼。”
陈凡看了看箩筐里海碗大的鳖,想想自己捡的脸盆大的,不禁轻轻点头,“确实有点小。”
那人听陈凡这么一说,顿时脸色微变,“陈师傅,这些小甲鱼不能做?”
陈凡赶紧摇头,笑道,“没有没有,能做,别说这么大的,就是小孩巴掌大的也能做。”
“啊?”
那人瞪大眼睛,不解地看着他,“那么小的肉都没有,能做什么?”
陈凡咧着嘴,“那蚊子腿还是肉呢,巴掌大的甲鱼,好歹也能啃几口啊,用来熬汤,比老甲鱼还要鲜。”
听到陈凡这么说,那人不禁仰头大笑,旁边还在沟里忙活的十几个人也笑成一片。
他们都让蚊子腿也是肉给逗笑了。要是蚊子腿能吃,保管能吃得村里蚊子绝迹。
一句玩笑话,瞬间拉近距离。
那人抬手往树林的方向一指,笑道,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走走,我带你去大队部,村里狗子多,没人带容易被追。”
陈凡笑着拱拱手,“那就多谢了,对了,还没请教怎么称呼?”
“谢什么,应当的。我叫张文良,你叫我老张、三虎都行,我在家里行三,队里人都喊我三虎。”
张文良一边走一边说,“昨天杨队长来了以后,我们全队人都在盼着吃甲鱼肉,总算把你给盼来了。”
陈凡_,就一天而已,说的这么夸张?
……
卢家湾大队部。
大队长张长江、副队长叶树宝、肖烈文,还有5队的小队长张广文,正坐在门口的接待室里抽着烟。
叶树宝打了个哈欠,“老杨说陈凡下午过来,也没说几点,要不要派人去催一下?”
张广文抽着烟,“这才不到1点钟,老杨今天屋里杀年猪,肯定要请他过去吃杀猪菜,吃饭喝酒,搞到两三点钟过来都不稀奇。等2点钟还没人来,就让三虎骑马过去看看。”
江南地带水域纵横,向来是船多马少。不过在抗战中后期,北方的小日子都开始装备机械化,淘汰下来的大量战马、驮马、骡子和驴子,都被一股脑地塞给南方的部队。
因为这里水道纵横,车开不了多远就要过河,不方便机械化部队开展行动,反倒是骡马更适合。
抗战胜利后这些牲口都被缴获,优秀的战马、驮马自然被大部队带走,剩下的老弱病残便留在当地,用来耕地、拉车也不错。
如果不是十几年前杀了一大批做粮食,加上养马成本太高,说不定现在都能办个养马场。
尽管现在牲口数量远远不如当年,但也不缺使唤,每个小队都有几头骡马或驴子,有急事的时候骑着马过去,虽然跑不快,却也比走路强。
叶树宝点点头,“行,那就再等等。”
顿了两秒,他又问道,“广文,这回请人家过来教做甲鱼,那是变废为宝,还要加上传艺,你打算怎么回礼?”
第43章 知青标准
农户请杀猪匠过来杀猪,都要给2块钱,再搭两斤肉几包烟,还要好吃好喝地招待,一方面是酬劳,另一方面是“礼行”。
越是农村,越重视这种传承久远的“礼行”,对不讲礼行的人,大家都会看不起,也不乐意跟这种人来往。
陈凡过来教杀甲鱼、做甲鱼,那可是比杀猪更高一级的“传艺”。
也就是现在到了新时代,不兴以前的封建老一套,再加上陈凡落难于此,才会有这种好事落在头上。否则的话,能立身持家的本事,谁会轻传?
所以这种情况下,回礼就要更加重视。
给得少了,只怕以后卢家湾的人走出去,要让外面的人笑话一辈子!
张广文抽了两口烟,眉头紧紧皱起,过了一会儿才说道,“五几年的时候,县农技站的农技员过来指导,当时的规矩是分文不取。不过人家也是吃皇粮的人,下乡指导那是本职工作,我们也杀了一头猪招待,天天好吃好喝地供起。现在这种情况,还从来没碰到过,我也不好拿主意啊。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负担不起。”
然后抬起头看向张长江,“老大,你给个意见撒。”
原来张长江和张广文是堂兄弟,在这一辈张长江是老大,张广文是老七。
张长江翘着二郎腿,靠在椅背上皱眉思索,刚抽了口烟,却发现烟锅里早已熄了火,便在椅子腿上敲敲烟杆,将里面的烟灰都磕出来,再拿烟杆上吊着的布头擦干净,重新装填烟丝。
过了好一会儿,才哈出一口长气,转头看向肖烈文和叶树宝,说道,“昨天我们尽忙着通知各个生产队,也忘了这一茬,现在就商量一哈。我有个想法,首先呢,钱就不要给了,虽然去年打倒了坏人,上头又开始讲要搞经济,不过还是要谨慎一点,除了对公,对私尽量不要经手钱。”
两个副队长一起点头。
肖烈文笑道,“你这是老成之言,我没有意见。”
叶树宝嘻嘻哈哈地举起手,“我也同意。”
张长江笑了笑,继续说道,“第二个呢,大头还是让大队上来出,小队里面也没什么好东西,你让他们拿,翻个底朝天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干脆大头让大队来出,拿点好东西出来,说出去也体面。”
叶树宝点点头,问道,“那出点什么东西呢?”
肖烈文在一旁笑道,“伱要说送一辆自行车,那肯定体面,关键是我们也没有自行车票啊!”
这一番话,吓得张长江赶紧摆手摇头,“送自行车?你嚇我?!干脆你把我卖了去,看看能不能换一辆自行车回来。”
他这个大队长跟下面的小队长一样,都没有工资,只有一年365分全勤,就是3650个工分,参照今年的工分价值标准,就是237块两毛五,另外再加上自己出工挣的工分,这就是他这个生产大队大队长的全部收入。
而一辆凤凰自行车要160块,外加一张自行车票,他要一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辆,这个价值太高,先不说他舍不舍得,真要给出去,对陈凡也不合适。
叶树宝咧着嘴,“那还是不行啊,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就是我们大队的宝,怎么能换呢。”
说着看向肖烈文,“要换也是换老肖,他值钱,县武装部老早就想调他到县里去,开价一辆自行车,肯定能换。”
然后就换回两双白眼,以及两个“滚。”
张长江抽了口烟,继续说道,“我的想法是这样,陈凡这个人呢,是从水里飘到老杨面前的,以后要到哪里去先不说,就他现在的情况,就是除了一身秋衣,别的什么都没有。
老杨跟我说过,他出了一床棉被,还有两双布鞋,他们队里的保管员送一身棉袄、棉裤加一双棉鞋,刘会计就送两身单衣。
要是说朱公安能够帮他找到家里人,那自然皆大欢喜,我们送他一头猪肉带回去都可以,说出去也不丢人。”
肖烈文插话道,“一头猪也要一百四五十块钱,都跟一辆自行车钱差不多了,肯定不丢人。”
张长江点点头,“我也就是这么一说,肯定不能送一头猪,一来我们队里的猪肉也不是很够,打平均一个人也就三四斤,勉强能过个年,二来你送他一头猪,他也吃不完呐,倒不如送他一点有用的东西。”
随即看向叶树宝,“万一,我是说万一,朱公安没有给他找到人,你说他需要哪些东西?”
叶树宝眼睛一亮,“那东西就多了。”
说着就掰起了手指头,“首先里里外外的衣服要准备两三套,睡觉的铺盖行李,洗脸刷牙的生活用品,还有热水壶、搪瓷盆、肥皂、手电筒、煤油灯、弹子锁……”
他突然一拍大腿,满脸兴奋地说道,“仓库里面还有好多专供知青的物资,干脆送他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省钱又实用,还不用另外找票!”
肖烈文也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我看行。”
张长江老神在在,一副早在掌握之中的样子,抽着烟笑道,“我就是这个意思,咱们给他特批一点物资,就按照知青的标准给他配齐,还额外送他几身衣服。
这样一来呢,我们也省钱省力,对他来说,既解了眼前的燃眉之急,等以后找到家人,还能带走继续用,也不会浪费。”
叶树宝咧着嘴哈哈大笑,“要不说老张是队里的定海神针呢,这脑瓜子就是转得快。”
仓库里的知青物资,都是专项渠道拨付下来的。
新知青到了地方之后,当地知青办给他们办完手续,就会发给票证和安置费,知青再拿票证去指定的供销社买生活物资。
又或者当地直接将物资拨付给生产队,再由生产队按票发给知青,钱就从知青安置经费里面扣。
卢家湾生产队仓库里的物资,就是第二种情况。
只不过这两年的知青不像头两年刚开始的时候,那时候的人都是从大城市出发来这里,北上南杭的都有,千里迢迢来这里,不知道多久才能回去,自然要将物资全部领回去。
而现在的知青基本上都是本地人,根本就不缺这些东西,有些家庭条件可以的,甚至都懒得跑远路来大队部领取物资。
于是七八年累积下来,仓库里就多了十几套库存。
如果没有陈凡的事,这些东西可能就会继续累积,来了新的发旧货,然后将新货存着给以后的人,等到哪天没有知青再来,就作为大队里的多余物资,当做奖品发给队里的先进份子。
不过现在嘛,刚刚好!
第44章 脑壳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