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239节

  太阳一点点地往上爬,晒在人身上火辣辣的疼。气温也跟着上升,哪怕有阵阵风儿吹过,却没能吹干人们身上的汗珠。

  陈凡提着画板,辗转在每一面旗帜下,画出一张张的素描。

  早上还干劲十足的人们,这时候都有些筋疲力尽,哪怕是二三十岁的壮劳力,走路的时候也喘着粗气。

  挑着担子的?

  哦,他们在憋气鼓劲呢!

  陈凡抬起头看看天日,估摸着已经是上午11点,便收拾画袋往回走。

  如果是平时,肯定少不了人跟他打招呼说话,可现在即便是迎面碰上,也只是对着笑笑,然后脚步不停地挑着稻穗赶路。

  割稻谷的主力是女人和少部分男人,收拾散落的稻穗、将其打包捆绑的是大大小小的孩子们,挑担则全部都是男人们的活,他们要将这些稻穗挑到各家各户的场坪上,那里会有上了年纪的老大爷将一捆捆的稻把拆开,然后用钉耙将稻把打散,摊在地上晾晒。

  至于老婆婆,这时候应该正在灶头前忙活,给下地的家人准备午餐。

  平时干活可以只吃两餐,但双抢期间必须要吃三餐,而且还要尽量吃好点,否则人的身体肯定受不了。

  如果家里没有老人的可就惨了,女人们从地里回来,还要手忙脚乱地在灶台前做饭、准备下午喝的水。

  陈凡现在就要去做“老婆婆”的角色。

  他没想过去下地收割遭这份罪,尤其是在看过一上午的劳动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让自己上,可能真不行。

  不是身体扛不住,而是受不了这份苦。

  头顶着烈日,在稻田里面弯着腰,一弯就是一上午,连直腰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因为人人都在抢时间收割,你多直几次腰,耽误的可能就是少收一垄地。

  万一要是因为少收了这一垄,结果耽误了后续的抢种、抢晒,然后再碰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那损失可就大了!

  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每个人都在承受身体和心灵的双倍煎熬,实在是太遭罪了。

  反正陈凡自认为吃不了这份苦。

  不过他搞搞后勤还是没问题的。

  快步回到知青院,将画袋放到房间,然后一脚将两只狗子踢开,便提了个菜篮子,去后面的菜地里转悠。

  人太累的时候一定不能吃大鱼大肉,否则容易消化不良,而且累得太狠了,也没有胃口,看见鱼肉都吃不下去。

  所以这时候做的菜就要尽可能清淡一些,方便快点吃,还要容易消化。可是由于要承担高强度劳动,又不能没有营养,必须经得起消耗、不容易饿,这就比较考验做菜的功夫。

  他在菜园里看了一圈,心里便有了计较。

  先摘了些黄瓜、茄子、豆角,抓了几个辣椒,到厨房清洗干净切好,去房间割了点腊肉,拿了几个鸡蛋,又在厨房里将杨菊从家里拿来的榨胡椒舀了一大碗,再将养在鱼缸里的小鱼仔捞了一些。

  腊肉粒炒黄瓜、茄子豆角、辣椒炒蛋,最后是一碗榨胡椒糊小鱼仔。

  这就是陈凡给她们准备的第一餐“双抢食谱”。

  榨胡椒要糊,小鱼仔要烂,两样混在一起,既开胃又有营养,其他菜也都清淡可口,但是又不缺油脂,保管经得起饿。

  汤就不用了,直接煮一锅稀饭,再蒸一笼米饭,先吃稀饭把胃口打开,再吃干饭管饱。

  也就是蒸包子馒头要发面,今天已经来不及做,明天倒是可以,否则的话,就着稀饭和菜,吃包子馒头也挺好。

  等饭菜做好,陈凡又给灶里添了两把火,烧了一大锅热水。

  随后将桌子搬到外面的场坪上。

  天气炎热,在外面吃饭更舒服。

第340章 会明白的吧?

  等他做好准备,院墙外才传来凌乱的脚步声。

  陈凡赶紧走到大门口,只见乡间的小道上,一个个从田里上来的人,跟刚从战场上下来的一样,双脚裹了一层泥,走一步挪一步,脸上身上都是看得见的疲惫。

  等一群人零零散散地走了大半,他才看见姜丽丽她们四个。

  这时候他却没有去迎接,而是转身进了院子。

  等姜丽丽四人陆续走进院门,陈凡已经拎过来两桶温水,“来来来,都先洗手洗脚,完了再吃饭。我给你们烧了热水,吃完饭之后呢,你们都洗漱一下,换身衣服,再好好睡一觉。”

  四个女生看着院子里摆好饭菜的餐桌,还有面前的热水,不禁相视一眼,感觉身上的疲惫一下子去掉了大半。

  洗脸、洗手、冲脚,不一会儿,四个女生尽量将自己收拾干净。

  但也只是表面上干净,只要仔细去看,就能在她们的发间、指甲缝,还有衣服上看见零散的泥点。

  她们也没有穿鞋,就光着脚过来坐着吃饭。

  陈凡先给她们一人舀了一碗稀饭,“先润润嗓子,要不然可吃不进去。”

  姜丽丽拿起筷子,捧着大饭碗,抬起头看着他,抿嘴笑了笑,“谢谢。”

  陈凡自己也坐下,嘿嘿笑道,“你们天天给我做饭,我也没说一声谢谢,现在伱们是劳动功臣,我做顿饭算得了什么。”

  四个女生又互相看了看,这才端起碗吃饭,只不过吃饭的时候,嘴角都还挂着笑意。

  今天陈大厨做的饭菜确实很开胃,刚开始她们还没什么胃口,等喝了一碗温热的稀粥,再吃了几口榨胡椒糊小鱼仔,顿时胃口大开,每人都吃了两海碗饭,将陈凡做的菜一扫而空,一笼蒸饭也干掉了大半。

  陈凡只能就着菜汤扒了两碗干饭,暗暗尊称她们一声女中豪杰!

  吃完饭之后,姜丽丽站起来就要收拾碗筷。

  陈凡当即一声大呵,“放下!”

  已经动了的姜丽丽,和即将准备动的黄莺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咋地了,还不让干活儿啊?

  陈凡指了指她们每一个人,“这几天做饭洗碗都不用你们干。”

  然后指向厨房,“去,锅里有两大锅热水,你们都去打水洗澡,完了好好睡一觉,要不然下午可吃不消。”

  见她们都不动,陈凡脸色一板、眼睛一瞪,“怎么,我说话不管用了是不是?!”

  姜丽丽看看他,再看看其他人,抿着嘴轻轻将碗放下。

  黄莺干咳一声,站起来往厨房走,“那我先去洗。”

  陈凡指了指后面,“也别谁先谁后,厕所可以洗两个,房间也可以洗两个,谁也别耽误。”

  四个女生都红着脸,拎着水桶去打水。

  洗漱完之后,换上干净的衣服,她们总算有了点干净的样子。

  只是双手和脸上被晒红的颜色,短时间内是回不去了。

  不仅回不去,这种被太阳晒伤的颜色还会越来越深,直到结疤、脱皮,长出新的皮肤。

  以前姜丽丽的肤色是最白的,而今天只是一个上午,她也被晒成了红脸蛋,那三个更不用说,有从小麦色往锅底过度的趋势,可见太阳之毒。

  屋子里的竹床上,冬天铺的稻草和棉絮早已经撤走,只有一张蚊帐罩着竹床。

  这时候蚊帐也被卷到顶上四面通风,她们也不顾忌陈凡,将房间里的四扇窗户和房门都全部敞开,让风尽量流通。

  可尽管如此,熟睡的四人额头上还是冒出一层细汗,而且不停的翻身,在狭窄的竹床上寻找更凉爽的地方。

  对此陈凡也没有办法,他倒是想去买一台电风扇,可上次在地委卫生处,没想到这一茬,而严利元给他的票证里面,三转一响都有,却就是没有电风扇的票,只能徒呼奈何。

  其实这时候也没有人会去讲究什么,她们回来还能有现成的饭菜可以吃,有温水洗漱,可以睡竹床。

  更多的普通社员家庭,不管男女老少,大多都是随便找一块塑料布,或者是一张草席,往地上一铺,就靠着地上的凉气睡觉。

  都知道在地上睡、沾染了凉气可能会生病,但是没有办法,如果不这样,他们很多人根本就热得睡不着。

  上午主要还是收割、捆绑,到了下午,挑稻谷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那谷穗沉甸甸的压在肩头,比一桶水可要重多了,而且挑水只需要挑几担,就能将水缸挑满,而挑谷穗,却是没有尽头,一直要挑到天黑。

  将谷穗从地头挑到晒谷场,还要码成草垛,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如果中午不休息好,下午没有体力,影响到双抢进度,那可就遭了。

  ……

  到了下午两点,大喇叭里再次提前响起声音,前面小队的村庄也隐隐传来铜锣敲响的声音,这便是下午开场的号角声。

  姜丽丽猛地一下惊醒,撑着床坐起来,只感觉身上一阵酸痛。

  黄莺她们也没差多少,几乎是同一时间起床。

  她们的反应也没比姜丽丽好到哪里去。

  哪怕是平时干惯了农活的人,一下子参加双抢,也有些适应不了。

  但是适应不了也得适应,而且这样的超重体力劳动,还要持续半个多月,只需要三五天,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能适应这样的劳动!

  就在她们准备出去开工的时候,杨菊突然一声惊呼,“哎呀,忘了磨镰刀。”

  其他三人也面面相觑。

  双抢时节,对镰刀的磨损非常大,一般每天都要磨两次,早上磨一次,中午磨一次。

  或者是头天晚上磨,然后第二天中午磨。

  只有将镰刀磨快,收割的时候才更方便快捷,要不然镰刀割不动稻草,效率更低不说,有时候还容易伤到自己。

  因为越是割不动,就越是用力,用力过度之后,就不容易控制住镰刀,要是稻草突然被割断,那镰刀就会割向自己。

  任何一个地方,每年双抢的时候,都有被镰刀割伤的人,无一例外!

  姜丽丽呼出一口气,揉了揉脸,起身就往外走,“现在赶紧去磨几下。”

  黄莺点着头起身,“对对对,陈老师说过,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磨了总比不磨强。”

  等她们慌乱跑出去,便看见陈凡拎着四把镰刀过来,然后倒提着递给她们,“咯,镰刀已经都磨好了,你们用的时候小心点。”

  咦????

  四个人小心翼翼地接到手里,杨菊将镰刀举到眼前看了看,眼里满是惊讶,“这个刀口磨得好利啊。”

  黄莺也情不自禁点头,“一看就很快。”

  刘丹眼里满是惊叹,“比我爸磨得还好!”

  姜丽丽则看着陈凡,“你怎么这么会磨刀?”

  陈凡耸耸肩,满脸淡然的样子,“我连打刀都会,磨刀算什么!”

  四人这才想起来,对哦,他还自己打过两把刀,连铁匠活都会,区区磨刀而已,似乎确实不值一提。

  得了陈凡磨的“宝刀”,四人急匆匆地往田地赶去。

  下午双抢,开战!

  陈凡画了一上午的画,这时候便没想着跟过去。

  他先去了趟熊猫园,打开园门,将堆在门口、不知道哪个小队送来的竹子都搬进去,又顺脚将两条狗子踢开,还指着它们骂,“都说了不让你们来,你们怎么还来呢,你们来了,小马驹也要来,小马驹来了,小羊羊也要来,那这里还是熊猫园吗?干脆成动物园得了。立马的,滚外面蹲着去。”

  多多和球球只能乖乖地跑到场坪中间坐着,尾巴摇啊摇,耳朵却往下耷拉着,显示出本狗子心情很差的真实状态。

  陈凡可不管它们,先将竹子都拖进熊猫园里,一把推开扑过来的滚滚,“行啦行啦,知道你饿了一上午,我那不是忙吗,饿你半天又没事,还能让你记得更珍惜粮食,注意点啊,以后每天送餐时间从早上改到中午,自己记得留口粮。”

  然后在滚滚哀怨的目光中出去,将院门锁住。

  陈凡再大步往新房走去,路过两条狗子的时候,瞟了它们一眼,“行了,别耷拉着耳朵,进来吧。”

  多多和球球立刻摇头摆尾地跟在他身后。

  陈凡在屋子里忙活一通,这才重新回到知青院,背着自己的背包,将上午的劳动成果放在包里,骑着小母马往大队部飞奔而去。

首节 上一节 239/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