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书房,再去看二楼的房间。
陈凡一路走一边说,“客厅和楼下一样,主卧这里要一张大床,大衣柜、五屉柜,反正就是正常的配置,这间客卧也差不多。”
最后到了仅剩的一间房,陈凡比划了一下,笑道,“这里打个罗汉床就行,别的什么都不要。”
汪师傅不解地看着他,“只要罗汉床?”
陈凡笑着点点头,“上上下下都有5个卧室了,没必要再打床,而且罗汉床也可以当床用嘛。”
其实他想要个静室,学了林远祥的压箱底本事之后,估计以后练拳脚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反而需要一个静室调理身心,这间屋子就是预留的修炼空间。
汪师傅也搞不懂他要做什么,便点着头记录下来,随后说道,“你这些东西不少,尤其是书柜,少说也要二三十个柜子,我带着几个师傅一起开工,就算另外还有小工帮忙,最少也要一个多月才能打完。”
陈凡点点头,“可以,反正我不急着住。回头您看着安排一下,先打书柜,家具可以往后压。”
汪师傅笑道,“行,我明白了,书柜我们会尽快打好送过来。”
顿了一下,他又问道,“你这些家具想上什么色?”
这年头最常见的家具颜色就是棕色,其次是红色和黄色,黄有深黄也有鹅黄。
不过想要刷别的漆也可以,颜色并不单调。
如果不怕外人笑话,刷个五颜六色也没人管。
陈凡却摇了摇头,“只刷清漆,什么颜色都不要。”
汪师傅惊讶地看着他,“又只刷清漆?”
所谓的清漆就是透明的油漆,最常见的就是桐油。刷在木头上,宛如给木头裹了一层包浆,呈现的是木头本来的纹理。
建这栋屋子的时候,所有的柱子、门框、窗户,就是只刷清漆,现在连家具也要刷清漆。
这得有多素啊?!
不过陈凡喜欢,他也就不再多说。
客户要求最大嘛,何况还是本队的大红人。
诶,对了。
汪师傅看着陈凡,心里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陈老师该不会是为大队省钱吧?!
虽然他要的家具有点多,可是如果都在本队砍伐,根本就不用掏钱,甚至就连桐油都可以自己制作。
而上颜色的油漆是要花真金白银去买的。
除了这个原因,汪师傅实在想不出来,为什么陈老师不肯用油漆。
直到走的时候,他还握着陈凡的手感叹,“好人呢!”
陈凡看着汪师傅他们离开的背影,眨着眼睛有点发懵,我怎么就好人了?
这时杨菊走了过来,对着他问道,“陈老师,晚上我们是不是要准备两桌酒席呢?”
自从来了知青点,以前一年难得吃上两次的酒席,现在却经常可以吃到。
就算没有酒席的时候,也有吃不完的鱼。
这日子过得,她都不想回家了。
只要一想到家里天天都是青菜配酱菜,她就不想回去。
就在她有些恍惚的时候,黄莺也走过来说道,“办酒席的话,家里就只有肉和鸡子,再就是兔子,鱼没有了。”
其实早在陈凡出去之前,家里就没鱼了,那段时间忙着建房,把原来攒的二三十条大鱼都吃得干干净净,这些天她们几个都没怎么开荤,直到今天陈凡回来,才重新吃上肉鱼。
陈凡先对着黄莺说道,“没事,等我忙完这两天,就去抓鱼回来。”
凭借他现在LV3的渔猎技能,随手一撒网,就能网到大把的鱼,算不得什么事。
主要是刚从地委回来,大队部又定了两个大项目,他得先把东西理顺,才能去忙自己的私事。
反正也不差这几天,再说了家里还有腊肉腊鱼和腊肠这些存货呢,几天不吃鱼完全没影响。
说完之后,他又看向杨菊,“不用准备酒席,今天也不用做晚饭,待会儿他们做完工,都去你家吃饭。”
杨菊顿时愣了,“啊?去我家吃饭?”
这时刘丹蹬蹬蹬地跑过来,欢喜地说道,“刚才我叔说了,今天他们上工算大队里的,让我不要做饭,晚上直接去你家吃。”
不用做饭还有得吃,三人当然开心。
陈凡让她们去前院准备一下,该收拾的都收拾好,等晚上一起去前面吃饭。
眼看着三人进了后门,他才对着落在最后的姜丽丽招招手,“你姐给你带了东西,跟我过去拿。”
第329章 纪念品
姜丽丽开心地跟在陈凡后面,路过“熊猫园”的时候,不自觉地低下头,生怕引起旁边工人的注意。
不过这么大一个活人,别人怎么会看不见呢?
杨跃进装作不经意地溜到杨队长身边,小声问道,“叔,那女知青跟着陈老师进屋了。”
杨传福看了一眼姜丽丽,再看一眼他,“我眼睛又没瞎。”
随即干咳一声,看了看周围,见他们一个个都神经兮兮的样子,不禁黑着脸说道,“鬼鬼祟祟,都瞎想什么呢?”
说着停下手里的锄头,扬着脸指向房子,“光天化日的,那么大的玻璃窗户,有事没事都看得清清楚楚,就你们瞎猜。”
顿了一下,又说道,“上午张连长就说过了,人家小姜家就是云湖的,小陈这次去云湖,托他带了封信给家里人,这多半是有回信,很正常的事嘛,尽瞎想。”
其他人一听,纷纷熄了八卦的心思,将一颗心放回肚子里,扎着脑袋继续干活儿。
倒是杨传福又看了一眼屋子,心里犯起了嘀咕,“不就带点东西么,还非得单独聊,难道真有古怪?”
……
姜丽丽跟在陈凡身后进了客厅,陈凡从一只装着杂物的纸箱子里翻出一个大包裹,递到她面前,说道,“姐姐给你的。”
姜丽丽双手接过去,也不避讳,直接将绳子拆开,里面赫然是两块布,另外有两包红糖、一盒糕点和一双新布鞋,这些东西都被两块布包得严严实实,一点也不会漏。
当然,还有一封必不可少的信。
陈凡凑过去看了看,“嘿,这個布好像还是合格品?”
姜丽丽满脸笑意地轻轻点头,“是合格品,正好可以做一身衣服。”
说着还拿起一个小布包,对着陈凡晃了晃,“姐姐还配了纽扣和皮筋。”
陈凡呵呵笑道,“还挺细心。”
以前姜甜甜来看她,要么什么都不敢带,要么偷偷的带一包糖,生怕被人发现。
现在有陈凡打包票,她才敢托点东西送过来。
而陈凡之所以敢打包票,也是基于大队部定下来的态度。
不管、不过问!
别说送点这些很普通的东西,只要不是明目张胆搞布尔乔亚那一套,根本就没人管她。
至于说可能出现的“意外”、也就是其他知青,……现在不是没有么!
倒不是说这一年就没有知青下乡,事实上不仅有,而且还不少,就在年初的时候,报纸上还做了新闻报道,好多人坐着大解放去了乡下。
不过说到底还是那一套,基本上都是“就近安排”,而且是躲不过去的才会下去。
卢家湾远离城市,附近只有一个南湖镇,至于今年镇上安排的知青?
这点陈凡倒也听说了,就那么几个人,都特么在家里啃老。
一个个都做着美梦,等着到点了就办“回城”手续。
连样子都不肯做了!
他们这种倒也算不上胆大包天,主要是现在报纸上关于解决知青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写公开信的,有提出倡议的。
只要有办法的,谁还会直接下去?
都在家等着“云散日出”的那天呢!
所以啊,说到底,姜丽丽现在在这里,前途怎么样不好说,可其他风险是半点都没有,陈凡自然敢拍着胸脯打包票。
他这个做法,倒是狠狠赚了一波人情,把姜甜甜感动得不行。
姜丽丽抱着这些东西,也开心得说不出话来。
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姐姐送来的,既然她能托陈凡送来这些东西,就说明她和爸妈在城里的日子并没有那么难熬,否则的话,红糖和糕点可没那么容易买到手!
陈凡继续在箱子里翻翻捡捡,先是抱出一大捆布,正是在棉纺厂门市部买来的棉丝混纺高档布料,括号,二等品。
他将这捆布料放到一旁,继续翻找,同时说道,“我给你们带了一点纪念品,等一下我还要整理旧书,你给她们都带回去。”
姜丽丽满脸惊讶,眼神中还有几分惊喜,“还有纪念品啊?”
陈凡终于找到一个小袋子,转身递给她,“就是点小女生用的东西,算是个意思。”
姜丽丽接过来打开看了看,顿时眼睛一亮,拿出一只蝴蝶发卡,“好漂亮。”
(70年代的蝴蝶发卡,金属的比塑料的还便宜,80年代以后价格才会超过塑料制品,就是有点拉头发)
陈凡干咳一声,笑着说道,“这个是给你的,回头她们问起,就说是你姐姐给的。另外4个化学(塑料)发箍,你们一人一个。”
姜丽丽顿时颊飞红霞,低着头微不可察地“嗯”了一声,“我、我回去了。”
说完转身就走。
陈凡赶紧说道,“等一下大队部过来拉兔子,你知道拉哪些的啊?”
姜丽丽头也不回,“知道。”
说完便抱着东西跑了出去。
陈凡看了一眼窗外奔跑的身影,笑得合不拢嘴。
然后视线一转,十几个大男人正盯着自己看,不禁脸色微僵,得了,还是继续整理书吧。
随即找来几个空箱子,将一摞摞的旧课本翻出来,按照学期顺序摆放到箱子里,等着明天给村小学送过去。
……
也不知道忙了多久,张文良迈着步子走了进来,见他在书堆里忙碌,不禁笑道,“整理的怎么样了?”
陈凡直起身,伸了个懒腰,将手里的书丢到一只箱子里,随即指着3只箱子说道,“小学和初中课本都在那里。”
顿了一下,又说道,“另外还翻出来两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和十几本不成套的《丛书》,也都放在里面了,回头安排一下,跟着初中的内容一起学。”
张文良微微一愣,“哟,还有这种宝贝呢?”
经过卫生处摩托车车手师傅买书的经历,他也知道这套书不好买,没想到旧书堆里还能翻出来这么多。
两套整的,十几本散的,也不得了了。
他赶紧走过去看了看,果然在一只箱子里看见一摞书,蹲下来翻了一下,眉头微微皱起,“可是咱们队里没几个人能看得懂啊?!”
不管是跟着陈凡生活的黄莺她们,还是守在广播室的张翠娥,又或者12个兽医,他们学的都是初中课本上的内容,也就是《工基》和《农基》那一套。
(农基和工基,上次有书友要图的,图来了。)
陈凡笑了笑,“看不懂就学啊,都是些基础知识,如果连这些资料都看不懂,伱还指望哪个能看懂那些专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