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207节

  随即转头看着严利元,“严科长,他们的生活安排好没有?”

  严利元立刻说道,“我已经叫人通知了周姐,周姐安排人去招待所开好房间,考虑到他们初来乍到,不熟悉环境,安排的是三人房,吃饭就在招待所小食堂,定的是乙级标准。”

  甲级标准那是接待领导的,一般下面的人上来,定的是丙级标准,乙级已经是超标接待。

  郝立洋立刻说道,“吃饭提到甲级标准,住宿给他们都安排单人房。”

  张觉民在一旁赶紧说道,“一间单人房就行,让陈老师休息好,我和我弟弟一起住。”

  郝立洋点点头,“那就一间干部房,一间双人房。另外再把我的个人补助拿一部分出来,今天中午好好招待小陈老师。”

  他也跟着张觉民一起叫起了陈老师。

  陈凡咧着嘴正要客套一下,旁边的主任见郝立洋这么大方,也跟着说道,“除此之外,按照每天两元钱的干部出差标准,给陈老师发放补贴。”

  处长挺着大肚子,笑呵呵地说道,“难得陈老师来一趟地委,严科长,你去找一下政工科的周科长,就说是我说的,领一些票证过来,给陈老师他们回去的时候买点纪念品用。”

  陈凡努力控制表情,尽量不要笑得太夸张,挤眉弄眼地说道,“感谢各位领导的抬爱,可是我寸功未立……”

  不等他把话说完,郝立洋就正色说道,“能够拿出这套急救方法,那就已经是立了大功,再怎么奖励也不为过。”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刚才你的讲解非常精彩,有些地方推陈出新,对我们的急救工作很有借鉴意义,不过……”

  说到这里,他语气变得有些轻缓,笑道,“正所谓人多力量大,集思广益,才能做得更好。”

  陈凡也不含糊,当即说道,“既然我来了,那就是领导的一块砖,您吩咐就行。”

  郝立洋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我希望你能多留几天,一方面是亲自给几个直属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和骨干,讲一讲这些急救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局里已经组织了几个人手,在整理相关资料,把急诊方法汇编成书,希望你能参与进来,提一提意见。”

  他话音刚落,不等陈凡说话,旁边的严利元就笑着说道,“有一件事,几位领导可能还不知道。”

  听到他的话,主任、处长和郝立洋一起转头看向他。

  严利元笑道,“这个月的《江南文学》上面,有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在希望的田野上》,……”

  这时处长轻轻点头,“知道,我看过。”

  随即不解地看着他,“你提这个干什么?”

  严利元指了指陈凡,“这篇文章,就是小陈老师写的。”

  现场所有人又是一惊,齐齐看向陈凡。

  作为省内

  真的假的?!

  看到众人质疑的目光,张文良再次出场,他上前一步,充满自豪地说道,“这篇文章就是我们陈老师写的,而且出版的只是第一篇的一小部分,陈老师已经写完了第二篇,……”

  陈凡一把将他拽回来,尴尬地说道,“老哥,低调点。”

  张文良正要反驳,看到他的脸色似乎不太好,便喃喃说道,“本来就是嘛。”

  众人一看,基本上不用怀疑了。

  而且有人说道,“啊,我想起来了,那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陈凡,之前我还以为是巧合呢,没想到是同一个人。”

  说着满脸赞叹,“懂医术,还懂文学,小陈老师真的是多才多艺啊!”

  陈凡呵呵尬笑,“没有没有,就是点小爱好。”

  多才多艺算什么,他主要是想多财多亿。

  郝立洋见陈凡自己也承认了,不禁哈哈笑道,“好好好,既然小陈老师还有这个本事,就更要参与进来,争取将这本书编得更好。”

  到了这里,今天上午的“检验会”便宣告结束。所有人移步不远处的招待所,为陈凡三人接风洗尘。

  对于这种应酬活动,陈凡倒是习以为常,不过吃饭之前,他要先跟着严利元去招待所的房间,将行李放好。

  卫生处招待所本来就是卫生处的下属单位,主任、处长都出面了,自然是所有房型都随他住。

  两间房都在同一层,而且是对面。

  张觉民和张文良进了双人房,陈凡也在门口看了一眼,除了没有卫生间,和后世的标间没什么区别,门口一个大衣柜,里面两张床,另外在窗户边还有两张单人沙发和茶几,条件比昨晚住的三人房好多了。

  然后再去看自己住的“干部房”。

  啧啧啧!

  红木地板油光可鉴,超过30平的房间里面,中间靠墙是一张超大红木双人床,床头两个床头柜。床脚那边靠墙是一只大红木衣柜,紧挨着衣柜的还有一张三屉柜,三屉柜上放着一台14吋电视机?!

  真特么豪华。

  靠窗也是两张单人沙发和一张茶几,角落里有挂衣架,另外还有一张矮柜,矮柜里面有一台老式收音机。

  不对!

  等陈凡走近再看,原来是集收音机、录音机和唱片机于一体的三合一机器,这可是堪比电视机的高档货啊!

  这些豪华设施都不是重点。

  当陈凡转过身,才发现在角落里还有一个小门,推门进去,竟然是一间独立卫浴室?!

  全身镜、洗手台、马桶、大浴缸,而且还有喷淋头。

  就这间房的装饰,比80年代的五星级酒店也没差多少了。

  还好陈凡也是见过世面的,别说80年代的五星级酒店,就是21世纪的也住过好几次,在感叹一番不分时代都有奢华之后,将行李放到大衣柜里,却又将重要物品随身收着,这才到卫生间洗了把脸,整理好衣服,昂首阔步地走了出去。

第307章 几个版本

  招待所的小食堂就在后院,与卫生处的食堂隔开,却有一条走廊相连。

  在小食堂的包厢里,几位领导和十几位相关专家,再加上陈凡他们三人,正好凑了两桌。

  菜式比较简朴,三菜一汤,另外还有一盆米饭和一盆青菜鸡蛋面条。

  就是装菜的盆子有点大,虽然比洗脸盆小一点,但也真就只是比洗脸盆小了一点,要是把里面的菜分出来,都够凑十几只大盘。

  一盆洋芋焖鸡,一盆红烧肉,算是主菜,副菜是麻婆豆腐,汤是紫菜蛋花汤。

  另外再摆上两瓶云湖大曲,酒宴便正式开始。

  常言说得好,劝人不要抽烟喝酒的,就属医生最厉害。但是抽烟喝酒的,也就数医生最厉害。

  这才刚开整,一个个就左手端着酒杯、右手夹着香烟,主任和处长夹的还是带过滤嘴的?

  看到陈凡好奇的眼神,处长哈哈一笑,从兜里又掏出一包烟,放在陈凡面前,笑道,“这是保定产的过滤嘴玉兰,算是稀罕货,今天没多带,这包拿着抽,改天我给你弄两条过来。”

  在中华都是“秃烟杆”的时代,过滤嘴确实是稀罕货,明明只是乙级烟,价格却比甲级烟还高。

  陈凡赶紧推辞,“不用不用,其实我不爱抽烟。”

  处长却硬塞给他,“抽着玩嘛,拿着。”

  旁边的郝立洋也笑道,“这可是处长的高档货,一般人讨都讨不到,难得处长欣赏你,竟然主动给烟,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放过。”

  主任和严利元也在一旁笑着劝他收下,

  陈凡这才不好意思地收下,却又立刻拆开,给各人散了一支。

  众人看在眼里,都暗暗点头,这小子是会来事的。

  本事大的人不少见,但是既有本事、又会来事的,却不常见。

  几位领导相视一眼,都能看见对方眼里的笑意,有本事、知进退、懂人情,看来有些事情就好商量了。

  郝立洋不掺和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反正他是主导人,最大的功劳肯定要顶在他头上,谁都摘不走。

  陈凡作为编出第一版“急救手册”的人,第一功劳也肯定是他的。本来还想将他调到卫生处,既可以还人情,还能方便拿捏,没想到这么大的甜头都不要。

  既然如此,各种名誉上的好处大可以多给点,只要堵住他的嘴,内部的各种论功行赏,就可以随便两位大领导去安排。

  郝立洋他是技术出身,却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愣头青,一起把蛋糕做大,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好事,又不是脑子有坑,何必多事呢。

  随后吃饭的时候,主任和处长都热情异常,跟陈凡不时勾肩搭背说着悄悄话,陈凡也和光同尘,不管对方说什么,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那就难得糊涂,随他们安排。

  于是,在这件事情上,又多出了几个和严利元一样,负责后勤工作、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好干部”。

  虽然陈凡连人都没见过,但领导说是好干部,那就一定是。

  搞定了这点小事,郝立洋才向陈凡问起关于急救手册的编稿意见。

  陈凡自从拿起筷子就没放下,嘴巴一直没停过,这时候已经吃得八分饱,听见郝立洋的话,这才放下筷子,拿起毛巾擦了擦手,低着头想了想,随即对着他说道,“郝主任,关于出版书这件事,我还真有点想法。”

  郝立洋立刻点头,“愿闻其详。”

  主任和处长也停下酒杯,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其他人看到这边的动静,也都自觉地放下了筷子。

  陈凡打着手势说道,“虽然我学医的时间不长,到目前为止,也只会处理一些简单的伤病,……”

  听到这话,两张桌子上的人都有些难受。

  学医的时间不长,就能整理出一本急救手册,这要是学长一点,不得整出一本医学百科全书啊?

  陈凡正在说话,也没注意到旁人的脸色,他继续说道,“但是我感觉,急救应该是一门很广泛、也可以大有作为的医学门类。”

  郝立洋眼眉低垂若有所思,“怎么说?”

  急救医学起源于30年代,到了50年代,西方开始有人提出“现代急救科学”的理念,只是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概括,更别说形成体系。

  国内医学界这些年还在努力追赶西方,连最基础的药剂制造生产都还比较落后,更别说追逐前沿科学理论,所以郝立洋知道现代急救医学这个概念,却研究不深。

  陈凡也是在南湖卫生院的时候,发现严重缺乏急救方面的资料,现在郝立洋又问他的意见,这才顺势提出一些想法。

  他打着手势说道,“我的想法是,先把包括‘呼吸道异物清除’、‘心肺复苏’、‘人工呼吸’这一类针对可能会危及到生命危险的急救方法,加上我们云湖卫生系统的医生、专家们研究出来的常规急救方法的改良,整理成一本书出版。”

  听到这句话,现场众人都不由得露出会心的微笑。

  看看,人家小陈老师多会说话,什么叫“云湖卫生系统的医生、专家们研究出来的常规急救方法的改良”?

  这是见者有份呐!

  主任和处长更是开心得合不拢嘴。集体成绩更能显出他们的功劳,当然乐见其成。

  陈凡还在继续说着,“这一本书,可以作为《急救手册》的第一个版本。”

  郝立洋心里一动,“第一个版本?伱的意思是,还可以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是更多的版本?”

  如果说刚才陈老师的话,只是让大家开心,那这句话,就让他们瞬间激动起来。

  尤其是主任和处长,更是难掩眼里的激动。

  一个功劳,和源源不断的功劳,孰胜孰劣?!

  这个小陈老师是个宝藏啊!

  陈凡对着郝立洋点点头,正色说道,“我在卫生院学习的时候,发现目前急救方面的资料,只有一本《战伤救护图册》。”

  郝立洋当即点了点头,“对,这是一本针对战场的战护手册,其实严格说来,并不能算是急救手册,关于民用方面的急救资料,确实比较稀少,常见的就是《实用急救学》。

  但是有基层医护人员反应,里面的内容太过繁琐,学习的难度比较大。

  再就是在《赤脚医生手册》里面,有一些急救方面的记载。所以我看到下面上报的张觉民同志整理的急救手册之后,深受启发,才会想到编写一本更加简易易懂的专用急救书。”

  旁边张觉民听到这话,不禁有些脸红。

  他哪里整理过什么急救手册,只是将陈凡讲的内容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交给了卫生院而已,整理那是王海院长的工作。

  但是有了郝主任这句话,他在这件事上的功劳又大了三分。张觉民只是见识少,不是不懂人情世故,他自己心里明白,这是郝主任对陈老师刚才让出部分功劳,在投桃报李,只是这个“李”,报到自己身上来了。

  等这份功劳落实,说不定他真有机会摆脱赤脚医生的身份,进入公社卫生院,成为一名有编制的正式医生。如果真的能成功,那这份人情可欠大了。

首节 上一节 207/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