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187节

  所以这里的医生除了要在门诊部坐诊,同时也是后面住院部的主治医师,前后两头都要兼顾。

  陈凡跟在陆大夫身边,坐了整个上午,每来一个病人,陆大夫就先自己诊断,再让陈凡上手诊脉。

  如果换成别人,恐怕病人们早就不干了。

  什么意思?老的来了小的来,当我试验品啊?

  不过眼前这两个人又不一样,一个是在南湖土生土长,即便半辈子都在县城工作,但每个月都会有两天回来南湖坐诊,并且退休后一直待在南湖发光发热的陆大夫。

  另一位虽然年纪轻轻,却是异军突起,以一杆笔使得南湖出圈,闻名云湖地区的“陈老师”。

  如此一来,病人们便没了意见。

  反正有陆大夫坐诊兜底,那还怕什么?

  倒是有些病人和陈凡拉起了家常。

  “陈老师你学了兽医,又要来学中医吗?”

  “陈老师多才多艺啊,都那么大本事了,还要来学医术。”

  “啊哈,原来陈老师是来学医术的啊,我还以为……哈哈,没什么没什么。”

  陈凡不管对谁,都是耐着性子微笑面对。

  这也是陆大夫跟他说的,为人医者不可有气,因为很多病人都是心里焦急、带着“气”来的,如果医者也是个沉不住气的人,弄不好就是针尖对麦芒,吵都能吵起来,还看什么病。

  而且看病时也需要沉心静气,才能精准诊断、有效开方。如果很容易就受到干扰,那么诊断、开方的时候,就会因此受到影响,从而误判,这样对于医者也是大忌。

  所以看到患者找陈凡东拉西扯,陆大夫也不阻止,反而面不改色地偷偷观察,当看见陈凡始终表情如一,才暗暗点头,讲解脉象和病情的时候,也更加细致三分。

  等到上午上班结束,另外一位中年医生过来接班,陆大夫又带着陈凡去了后面的住院部。

  这里住着十几位重病患者,内科外科骨科都有。卫生院里只有两个中专毕业的西医,看点小毛病还行,对于这种重症,完全是有心无力,所以全靠院里的几位老中医在担着。

  要问为什么这些重病患者不去县里、甚至地委的大医院?

  非常简单,没钱。

  哪怕从五几年开始,国家就在全面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到现在全国的合作医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大队里面找赤脚医生看病,个人只负担20%,大队部承担80%,个别条件好的大队,甚至百分之百报销。

  但是到公社卫生所、区卫生院和县医院看病基本上为自费,没有地方会给报销。

  而且除了医药费,食宿费用也是一大笔开支。

  在家门口看病还好点,家人可以送饭过来,也可以换着人陪床,如果去外面,各种额外开销就足以压垮一个家庭,所以基本上公社和县医院就是这个年代的人看病的极限,极少会有去大城市医院求诊的,即便是有,那也一定是有丰厚家底的人。

  可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这个时代病人最多的地方,便是公社卫生所/院。

282.第282章 回礼

  282.

  陈凡跟着陆大夫到了住院部,立刻闻到一股浓郁的药味。

  不是后世医院的那种消毒水的味道,而是不同中药混杂的气息。

  陆大夫也不跟他多解释,到了之后,只管去找值班护士,拿病例一起巡视。

  倒是那位女护士对陈凡的到来十分惊喜,跟在旁边小声叽叽喳喳个不停,

  “这个是水泥厂的,搬运的时候崴了脚,直接骨折。”

  “这个是红星大队的,感染了血吸虫,本来这个病到了晚期没办法治,只能拿药回去延缓,可是他不想死,就在这里一直躺着,也是没办法。”

  “这个是白浪湖大队的,打渔的时候掉到水里,不过他运气不好,是从船缝里面掉下去的,直接肋骨断了四根,队里的赤脚医生处理不了,只能往这里送。”

  “这个是……”

  陈凡一边听她介绍病情,一边在陆大夫的示意下给病人诊脉,再结合翻看病例,很快心里就有了谱。

  这里的病人虽然不多,只有十几例,但病情却相当复杂。不像几十年后,门诊室里坐着一百多人全都是感冒咳嗽的,那是因为许多这个年代常见的疾病,都被消灭在萌芽中。

  而这个年代最常见的病,除了一些传染病之外,就属肝炎和胃炎最多,再就是各种伤势。

  有断腿的、折手的,还有脑袋被砸的。

  陈凡在住院部走了一圈,除掉重复的病例,一下子收集了8种疾病脉象,从伤患到病痛都有,再结合上午接诊的三十多人,已经对诊脉有了一些初步了解。

  陆大夫巡视完所有患者,对着陈凡挥挥手,示意他跟着,便往外走去。

  等出了住院部,他轻声问道,“感觉怎么样?”

  陈凡笑着点点头,“还不错,今天学到了十几种脉象,收获还蛮大的。”

  陆大夫回过神,惊讶地看着他,“学到了十几种脉象?今天遇到的那些脉象,你都掌握了?”

  陈凡咧咧嘴,“呃,应该吧。”

  陆大夫沉吟两秒,直接伸出自己的手,“你给我看看。”

  陈凡将手指搭上去,第一个反应是气短脉弱,随即反应过来,陆大夫都80多了,气短脉弱不是很正常么。

  然后再探,又过了一会儿,他忽然摸出点东西来,转头看着陆大夫,惊讶地说道,“您肝和肾好像有点毛病。”

  陆大夫满脸古怪地看了他两眼,也不说对和错,背着手缓步往前走。

  陈凡挑挑眉头,慢步在后面跟着。

  直到快要走进门诊部,陆大夫才转过身说道,“除了诊脉和针灸,你还想不想学点别的东西?”

  陈凡眼珠微转,“什么?”

  陆大夫笑道,“推拿正骨。”

  陈凡顿时喜笑颜开,“好啊。”

  中医也分科,而且分得很细,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等。

  那么多科目,陈凡也不可能都学完,他只要了解一下大概的东西,再掌握一点基本技能,就能通过看书提升自己。

  而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诊脉、针灸、外伤处理、推拿和正骨。

  外伤处理已经会了。

  咳咳,虽然是从兽医那里学来的,但是外伤医术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给人包扎伤口和给马包扎也没什么不同嘛,看他给姜丽丽治疗不就挺好的么。

  所以他只要学习其他四项就行。

  本来卢四爷安排他跟着陆大夫学习诊脉和针灸,他还想着去哪里学推拿和正骨,却没想到,陆大夫这里就有,那可真是太巧了。

  看到陈凡满脸惊喜,陆大夫笑道,“别误会,不是我会推拿正骨,是医院里另外一位大夫,名叫董清正,是医院的骨科医生,我只能带伱去见他,他教不教你,还要看他。”

  陈凡“哦”了一下,也不在意,笑着点头说道,“无论如何,还是要谢谢您。”

  陆大夫笑了笑,继续往前走。

  不一会儿到了骨科诊室,里面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医生正拉着一个人的手臂,见到陆大夫进来,当即笑道,“您过来啦。”

  那个病人本能地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就在这时,董大夫突然手一抖,只听见咔嚓一声,病人一声痛呼,“疼。”

  随即嗖地一下将手抽回去,扭着右臂转动,正要说话,却突然反应过来,站起来活动手臂,“哎?哎?这就好啦?”

  董大夫拿起笔开药方,头也不抬地说道,“还没完全好,我给你开两贴膏药,一天贴一张,两贴痊愈。”

  然后从一整张纸上撕下开好的方子,转手递给他,“行了,去拿药吧,不用回来复诊。”

  那人接过药方,欢天喜地地离开。

  直到这时,陆大夫才指着陈凡说道,“他叫陈凡,四爷介绍过来的,跟我学诊脉和针灸。”

  董大夫一听,立刻站起来,惊讶地看着陈凡,“陈老师的名头我听说过,却没想到跟四爷也有交情?”

  陈凡微微鞠了一躬,笑道,“我跟四爷学写字,医术基础也是在四爷那里学的。”

  这时陆大夫说道,“你自己知道就行,别在外面传。”

  董大夫当即呵呵笑道,“那肯定不会,四爷的处境我懂。”

  陆大夫又看了看陈凡,对着董大夫说道,“小陈天赋不错,跟我一上午,就学会了基本诊脉,……”

  不等他说完,董大夫就瞪大眼睛,“不会吧?”

  陆大夫笑了笑,继续说道,“他早已背熟《濒湖脉学》,只是不熟悉脉象,只要摸到脉搏,我告诉他这是什么脉,再与书中记载对照,学起来倒也快。”

  董大夫还是有些不敢置信,看着站在一旁笑眯眯的陈凡,忍不住摇头,“那也太快了。”

  陆大夫不接他的话,直接说道,“我看他天赋不错,就推荐到你这里,跟你学一学推拿和正骨。”

  顿了一下,又说道,“当然,收不收看你自己,尤其不能耽误你的工作。”

  董大夫一听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只教推拿和正骨,那就是不涉及独门秘诀,教点普通的东西就行,算是记名弟子,甚至连记名弟子都算不上。

  如此的话,倒是不用怎么考虑。

  他便笑着点点头,“既然是四爷推荐的人,又是您老亲自领过来,我哪能不教?”

  随即看着陈凡说道,“除了星期天,平时我都在这里上班,如果不在,就是在后面的住院部查床,你有空的时候直接过来找我就行。”

  陈凡搓了搓手,嘿嘿笑道,“我今天就有空。”

  董大夫也不含糊,当即点了点头,“行,那你现在就跟在我旁边看着。”

  如此,陈凡便从内科流转到了骨科。

  ……

  转眼就是一个星期。

  四月份已经结束,现在已经是五月一日。

  这一天是南湖公社正式恢复农贸集市后的第一个赶集日。

  知青大院里,刘师傅又赶着马车出现在这里。

  他和陈凡一起坐在屋檐下的椅子上,看着四个女生将一个个箩筐抬到板车上,箩筐里面是一摞摞捆好的碗碟,也是她们今天要去卖的东西。

  刘师傅抽着烟,看着骡车上的箩筐,问道,“你今天怎么不过去?”

  陈凡翘着二郎腿,听着前面村子里大喇叭中传出的张翠娥的声音,听着没什么错误,便笑着说道,“去看过两次就行了,反正也没什么东西要买的,至于卖货,有杨菊她们三个就行。”

  没错,这次只有杨菊她们三个人过去,连姜丽丽都不去。

  从上次赶集到现在,已经过去差不多四十几天的时间,这段时间里,除了烧制一些建房用的砖头、陶片,还有别人订购的蹲便器之外,姜丽丽她们几乎每天都会做几个陶器餐具,准备等下一次赶集去卖。

  这么些天累积起来,也有100多套,在上次公布了恢复农贸集市的消息之后,她们便陆陆续续将这些陶器餐具用稻草捆绑好,然后放在箩筐里,不多不少凑了100套,就等今天拉过去集市上。

  陈凡在里面唯一的作用就是烧窑,就连刷釉水,都是姜丽丽她们四个一起做的。他本来想着再多让出几分利润,毕竟在他看来,自己就扔点柴点个火,就要拿六成,未免有些占便宜的意思。

  占女生便宜的事,他可做不出来。

  结果等他刚起了个头,四个人都坚决表示反对。

  杨菊甚至还搬出了老爹杨队长,说什么她们拿4成都多了,因为陈凡才是“大师傅”,她们最多算帮工,如果是在外面的工窑里面,她们只有资格拿小工工资,从早干到黑的那种,1天1块钱,多一分都没有,更别说分红。

  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还是维持4成不变,唯一的变化,就是上次约好的,卖出去的钱,她们不再平均分配,而是按照各自制作的数量去分。

首节 上一节 187/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