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1977 第113节

  陈凡眼角微抽,对着她们摆摆手,“再见。”

  转过身,忍不住狂眨眼睛,这日子以后有够热闹的。

第189章 喜提订单

  等陈凡离开,姜丽丽便指着她和陈凡中间的那间屋,说道,“这间房子没有放杂物,只有床、柜子和桌子椅子,我都已经擦干净了,你们铺上铺盖就能用。”

  原本这屋子里还放了不少陈凡的杂物,尤其是那个腰子盆,这一个月他都是在这间房里洗澡。

  不过杨菊他们要搬过来,只能把那些杂物挪回自己房间,不常用的则放到靠近厨房的杂物房。

  黄莺跟姜丽丽最熟悉,便笑道,“谢谢你啊,其实我们自己来就可以。”

  说着还从罩衣口袋里掏出一块大抹布,以示不是说说而已。

  姜丽丽僵硬地笑了笑,“没事,反正也没别的事,就顺手擦了擦。”

  虽然她在陈凡面前已经尽显本性,但是面对其他人,还是习惯性的隐藏自己。

  三年的经历,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不善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她,直接将三人带到房间里面,然后指了指两边,“每个房间都一样,有四张床位,你们可以自己选。”

  杨菊和刘丹随便扫了一眼,便各自选好床位,把东西放下。

  黄莺则眼珠微转,看着姜丽丽问道,“伱的房间也是四个位置吗?”

  姜丽丽愣了愣,轻轻点头,“啊,是。”

  黄莺看着她笑道,“那我跟你一个屋,好不好?”

  姜丽丽顿时呆住,“跟我一个屋?”

  以前不是没有知青跟她睡一间房,但那是人多的时候,都住不下了,不得已才跟她住一间。

  只要其他房间有床位,就没有人愿意跟她住一起。

  甚至发生过有人把床铺搬去其他房间,宁肯5个人挤着住,也不愿意和她一间房的情况。

  现在黄莺说跟她住一起,她整个人都懵了。

  黄莺点点头,笑道,“对啊,你是初中毕业生,成绩肯定很好,我有不懂的地方,就可以直接向你请教。”

  听她这么一说,正准备打开行李的杨菊和刘丹也不动了。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那我也住过去。”

  姜丽丽两眼茫然,什么时候我这么受欢迎了?

  黄莺见她不说话,眨了眨眼睛,问道,“怎么,不方便吗?”

  姜丽丽回过神来,赶紧摇头,“不是。”

  随即指了指自己房间,“就是,那边的床铺和柜子都没有收拾,……”

  不等她说完,黄莺便举起手里的抹布,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我还以为是什么呢,正好,我们自己来打扫!”

  说完便往隔壁走去。

  姜丽丽看着三人都走出去,忍不住歪着脑袋,满脸尽是古怪的神色。

  什么情况啊这是?

  ……

  陈凡背着大背篓,踩着木屐踏破冰雪,不一会儿便到了5队。

  和往常一样,跟开着门的社员们打着招呼,等到了去卢四爷家的那条巷子,很自然地便拐了进去。

  卢四爷此时正在家里,靠着炭炉坐着看书,见到陈凡过来,便仰着头笑道,“你弄的这个炭炉真是个好东西,晚上睡觉一点都不冷,白天靠着看书也暖和,现在连我这条老寒腿都不疼了。”

  陈凡将背篓放在门口,拎出给卢四爷的东西,正准备说话,又听见卢四爷说道,“就是有一桩不好。”

  听到这话,陈凡面露惊讶,跨过门槛,不解地问道,“哪一桩?”

  卢四爷一声轻叹,指了指那个炭炉,“有了这个东西以后,我人都变懒了,一直待在边上舍不得离开,已经两天没下地啰。”

  陈凡顿时哑口无言,顿了两秒,才满脸无语地说道,“照这么说,我还帮了倒忙。”

  随即将那捆茶具拆开,摆在桌上,指着它笑道,“那要是有了这个东西,您就更不想出门了。”

  卢四爷看过去,先是眉头微皱,接着眼睛一亮,“茶壶?!”

  这可不是那种半尺多高的大茶壶,而是可以一手把握的紫砂壶造型,说不上小巧,却也有几分雅致。

  陈凡将茶壶递给他,笑道,“和炭炉一样,这个也是我自己烧的,本来想给您拎颗萝卜过来拜年算了,但是不巧,今天约了同学们去学劁猪,我得招待他们一顿饭,那萝卜就炖锅里了。

  没办法,只能拿了个茶壶过来,还有六只茶杯,您没事的时候,可以拿块铁皮把炭炉盖住,把茶壶放在铁片上,也能保温,这样一边烤火,一边喝茶,保管您更不想出门。”

  卢四爷将茶壶举到眼前,转动着把玩,“虽然不够圆整,但也算古朴拙趣,有点意思。”

  随即揭开茶壶盖,“哟,还有个茶漏,倒是有心了。”

  说完将茶壶盖放回去,抬起头看着陈凡,笑道,“行,你这个拜年礼,我很满意。”

  他将茶壶放到旁边的桌子上,撑着桌沿站起来,跛着脚往房间走,抬起手指了指陈凡,说道,“你来给我拜年,按照老规矩,我得给你点回礼。”

  陈凡跟在他后头,“哎哟老爷子,您可千万别给我包个百八十块的红包,我可受不了这考验。”

  卢四爷转过身来,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红包?还百八十?呸,你想得美!”

  说着拉开书桌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一本书,递给他说道,“你学写毛笔字的进度还可以,基础已经打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啊,就是要学临摹。

  临摹者,又以楷书入手为上,其中唐楷为楷书之巅,这本颜真卿的《多宝塔碑》贴,是当年我学楷书的时候,最得意的一次作品,现在送你啦,回去好好练。”

  陈凡早已拿着字帖翻阅,刚开始听到他说“颜真卿的《多宝塔碑》贴”,还挺高兴,等听到是他自己的作品,一张脸就垮了下来,“哎哟喂,我还以为是颜真卿的真迹呢,原来是卢四爷真迹呐!”

  卢四爷将抽屉关好,没好气地瞪着他,“呸,你小子能不能有点文化,《多宝塔碑》顾名思义,那是一块碑,你还真迹?真迹你去西安碑林找吧!”

  陈凡将字帖放到袋子里,抬手敬了个礼,满脸严肃地说道,“行,哪天有空,我去西安碑林走一趟,就跟他们说,是卢四爷让我去取《多宝塔碑》的,他们要是不给,就是不给我四爷面子,……”

  话都还没说完,便让卢四爷虚踹一脚,“赶紧滚蛋,回家吃你的炖萝卜去!”

  陈凡嘻嘻哈哈地背着竹篓跑出来,又分别去了张长江、肖烈文和张文良家里拜年。

  这几个老抠,什么回礼都没有,连个压岁钱都不给一分,让陈凡一直念叨亏了亏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

  继肖烈文之后,张队长也找他下了两只炭炉的订单,一个给他自己用,一个是给老父母用的,用鸡蛋和粮食交换。

  看在老人家的份上,陈凡给他打了个9.9折,含泪损失两毛钱,丝毫不提一口气吃了人家四个鸡蛋。

  张文良也不差钱,直接订了两个,还找他预定一担木炭。看在第一次交易的份上,陈凡没算他的木炭钱,只是拎走了他家水桶里的一只老王八。

  至于杨书记和杨兴秀,还有叶队长,他们都不是5队的人,只能等上午忙完之后,下午再过去拜年。

  希望肖队长的宣传给力点,能够多两个订单!

  一上午忙忙碌碌,连课都没给同学们上。

  等到广播结束,他才将12个同学召集起来,往家走去。

第190章 回家做客

  陈凡走在最前头,后面跟着12个少年,最小的才13岁,最大的16岁,本该是活蹦乱跳、人憎狗厌的年纪,此时跟在陈凡后头,乖巧得像一队小士兵。

  虽然陈凡年纪跟他们差不多大,但是老师的身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别说年纪跟他们一般大,就算是年纪比他们小,那也是老师,但凡谁敢炸刺,回去后皮开肉绽,绝对不夸张!

  而且这种习惯是有来历的。

  大概十八年前的时候,村里响应号召办小学,村小的肖老师当时只有16、7岁,因为念完高小,虽然没有拿到毕业证,但还是作为难得的“知识分子”,被大队部征召,去做了民办教师岗位的统筹工。

  不久之后,全国各地又开始办“县大学”,就是要求每个县都要办自己的“大学”。

  后来风继续吹,自从河南一个生产大队办起了“土大学”之后,全国各地的公社也不甘落后,纷纷办起了自己的“土大学”。

  具体背景就不说了。

  反正当时很多公社都办了自己的“土大学”,以“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土大学没有校园、没有学籍,毕业证就是公社盖章的一张纸,也只对公社内部各个生产队的优秀劳动者招生,具体的教学秩序则以“聚散结合”的方式进行。

  上文化课的时候“聚”在一起,由同一个文化老师给他们上课,上专业课的时候,则分“散”到田间地头,由专门的“土老师”给他们讲课。

  其中负责教授“文化知识”的叫“文老师”或“文化老师”,负责教授“专业技能”的叫“土老师”。

  这个“土老师”的来历也有讲究,因为教授的内容就是怎么育苗、插秧、施肥、种地、养殖,以及修理各种农具等等,具体的内容都是根据自己身边的条件来定。

  如果是有实力的生产大队,还会教修理、驾驶拖拉机和卡车,建造和维护小水电站等等。

  对,当年不少生产队竟然有自己的小水电站,《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这部电影,讲的就是第一个生产队自己建设小水电站的故事。

  后来全国小水电站的建设潮,包括孤峰县的十几个水电站建设,都是起源于山西的这个小村庄。

  总的来说,“土大学”的专业都是跟生产队的生产生活有关,再加上这些“老师”大部分都是生产好手,却不认识字,或者认识字不多,便被叫做“土老师”。

  当时公社里的文化老师不足,肖老师便又做了“南湖公社土大学卢家湾分校”里的“文化老师。”

  如果说上村小学的,年纪大多在7到15岁之间,那上“土大学”的,年龄范围就大多了,从16到60的几乎都有。

  而即便是年纪比肖老师大几轮的人,也规规矩矩叫他一声肖老师。

  一阵风之后,这些“土大学”短的只存在半年多,长的也只有一两年,便被“关停并转”,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可有些规矩也保留了下来。

  当年几十岁的人也要叫人家十几岁的小伙子一声老师,如今别说年纪差不多,就算老师年纪比学生年纪小又怎么样?

  你敢不听话?

  所以,现在陈凡给一群年轻人上课,学生们的父母长辈每天耳提面命,他们哪还敢说半个不字!

  ……

  带着一群乖巧的学生回到知青点,刚进大门,陈凡便一声吆喝,“回来啦。”

  黄莺、杨菊、刘丹依次走出来,最后面跟着的是姜丽丽。

  陈凡刚开始还没在意,只当是她们几个都在姜丽丽房间里做客。

  可是当杨菊和黄莺招呼着,把大家往中间房里引的时候,陈凡便愣住了。

  他还打算把这些人直接带去后面,休息和吃饭的时候也安排在挨着厨房的杂物房,怎么去了女生宿舍?

  就在他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姜丽丽走过来小声说道,“她们都住我房里去了。”

  陈凡,“啊?”

  介是个神马情况?

  姜丽丽又说了一句,“她们把这间屋改成会客室和教室了。”

  陈凡瞠目结舌,“会客室和教室?”

  姜丽丽点点头,悄悄指了指里面,“我不跟你多说了,我也得进去帮着招待。”

  说完便匆匆进了屋,跟杨菊她们一起,端茶倒水拿点心,忙得不亦乐乎。

  12个学生里面,杨志军就是6队的,论起来还是杨菊的堂弟,便也自觉地当起了半个主人,前前后后忙个不停。

首节 上一节 113/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