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现在的生活其实挺满意的,每天去大队部上班,回来后就和姜丽丽配合着劳动,各种家务活也都被姜丽丽包了,自己想动了就做点手工活,不想动就在房间里窝着看书。
没人追着屁股后头要他交任务,也不用担心哪天突然失业生活没了着落,更没有房贷、养老的负担。
除了没有电视、手机、电脑,小日子过得比穿越前还舒服。
尤其是在落了户口、拿到宅基地证之后,更是没有半点生活压力。
只要熬过这几年,等恢复稿费制度、生产队解散,自己就可以搭上八十年代文学起飞的快车,去城里舒舒服服地当个高收入的作家。
真是想的比长的还美。
但是现在,美好的生活即将结束。
孤男寡女?派三个人来?
呸,还不就是看他日子过得太舒坦,给自己找麻烦来的。
等杨菊、黄莺,还有那个叫刘丹的过来,姜丽丽还能不避讳她们,帮自己打扫家务、做饭?
陈凡不禁一声长叹,果然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刚过几天好日子,就有意外状况发生。
姜丽丽在厨房里听到动静,便走了出来,看到他走到跟前,笑着正要说话,却看见陈凡好像不太高兴的样子,再看看他手里的莲藕和渔网,不禁有些奇怪,这不是借到东西了么,怎么又不开心了?
当即问道,“你怎么啦,好像不太高兴?”
陈凡抬起头,轻叹一声,“没事,大约是刚才在队长家里吃了两个珍珠丸子,有点咸,齁着了。”
姜丽丽嘴角微抽,忍了几下,终于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吃个丸子都能这样,太逗了。
陈凡抬起眼睛皮,咧嘴笑道,“说个让你开心的事。”
姜丽丽抿着嘴笑道,“什么?”
陈凡回头看了一眼,转过身来,正色说道,“杨队长说,以后别的知青不来,这个院子里就只有咱们两个,孤男寡女容易招人闲话。”
姜丽丽一听,先是脸色一红,等她想明白,脸上的笑容飞快消失,情不自禁低下了头,一颗心嘭嘭跳个不停。
然后就听见陈凡继续说道,“所以呢,他跟刘会计和黄保管员开了个会,想出一个馊主意,让杨菊、黄莺和刘丹也住进来。”
姜丽丽猛地抬起头,满脸愕然。
不是要把他们分开?
陈凡故作轻松地耸耸肩,笑道,“我看杨菊和黄莺干活儿都挺利索的,应该可以帮你分担不少,所以说是个好消息。就是不知道那个刘丹会不会是个懒虫。”
姜丽丽这时还没反应过来,喃喃说道,“刘丹也很勤快,不懒的。”
这年头村里可没有懒姑娘,否则嫁都嫁不出去,顶多就是不爱收拾自己而已。
说完之后,她才眨了眨大眼睛,“她、她们过来这里住?”
陈凡点点头,笑道,“回头伱可以给她们分配任务,一个扫院子,一个管菜园,还有一个就负责喂猪马羊,你自己就喂小鸡仔和狗狗,看看,是不是能轻松很多。”
姜丽丽又低下头,“我可不敢。”
“有什么敢不敢的,就是劳动分配嘛,难不成她们只住这里不干活儿?”
顿了两秒,陈凡嘿嘿一笑,说道,“不过呢,她们要初二才能搬过来,所以这几天,咱们还得继续忙活。”
姜丽丽抬起头,勉强笑了笑,“也不忙的。”
陈凡举起手里的莲藕,“谁说不忙,咯,把这个洗干净切了,不过别切太多,主要怕肉馅不够。”
然后又举起手里的渔网,“我先去打一网鱼,看看有没有收获。”
姜丽丽接过莲藕,扯着嘴角笑了笑,看着陈凡拎着水桶出了院子,愣了好一会儿神,才转身进厨房。
陈凡撒了几网,抓了大半桶大大小小的鱼,拎回去交给姜丽丽处理,自己则去大队部上班。
在广播站里,站着马步练了一个小时的毛笔字,然后便下班回家。
看看,带薪上兴趣班,这样的工作去哪儿找?
……
回到知青点,姜丽丽也做得差不多了,看见陈凡回来,立刻加快速度,“马上就好了,我把油盛起来就做饭。”
此时她的心情已经平复许多,恢复了平时的样子。
来人就来人吧,这里不是自己的家,自己做不了主,也只能听之任之。索性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这几天还是快乐的。
陈凡走近瞧了瞧,“嚯,还真不少。”
除了那些甜点年货,她还做了一点珍珠丸子和蔬菜丸子,再加上炸的小酥鱼,摆了满满一大桌。
随即脱掉棉袄递给姜丽丽,说道,“帮我把棉背心拿过来,今天晚饭我来做。”
姜丽丽抱着衣服,惊讶地看着他,“你来做?”
陈凡笑道,“今天过小年嘛,咱吃点好的,然后等过大年的时候,再吃顿大的,一年就这么一两回,等过完年以后,又要过苦日子咯。”
说着便撸起袖子准备开工。
姜丽丽忍不住笑道,“要是你说的是咱们平时吃的那种,那可不是苦日子,在别人家看来,过年都不一定有这么丰盛。”
陈凡挥挥手,“那算什么过年,以后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快点,麻利的,待会儿冻着我了。”
幸好厨房灶里的火烧得正旺,否则他还不敢脱衣服,外面雪还没化呢。
姜丽丽一听,赶紧跑出去给他取棉背心。
拿来背心给他穿上,又围着他前前后后地忙活。
陈凡也化身大师傅,只管在灶头做菜,切洗都有姜丽丽。
两人配合无间,很快就做出一桌好菜。
将炸过年货的油盛到碗里,就着沾满油的大锅,做了一条酱焖鲤鱼,加一点萝卜丝进去,香气四溢。
再用做了鲤鱼的锅炒一盘腊肉白菜,沾上鱼肉的鲜香,味道更浓。
最后再做一个青菜蛋汤清口,开饭。
陈凡端着饭碗,一边吃饭,一边头也不抬地说道,“小姜,问你个事儿啊。”
姜丽丽看了看他,“什么事?”
陈凡,“要是哪天你不做知青了,你最想干嘛?”
姜丽丽一听这话,不禁有些失神,过了几秒,才回过神来,低着头笑道,“以前有个老知青跟我说过,像我这样的人,没有7年不能‘毕业’,我现在才3年,还早着呢。所以这个问题没想过。”
陈凡抬起头看着她,“我不信,你肯定想过。”
姜丽丽苦笑了一下,看着他的眼睛说道,“真没有。”
她深吸一口气,眼神有些涣散,“这几年,我脑子里每天都是爸爸妈妈还有姐姐怎么样了,能不能吃饱穿暖,有没有受委屈。除了他们,就是想着怎么保护好自己,哪有时间想别的呀。”
陈凡嚼了两口,将嘴里的饭菜咽下,顿了两秒,才看着她说道,“那以前呢?我是说,出事之前。”
姜丽丽沉默片刻,低着头抿了抿嘴,勉强笑道,“我爸爸妈妈都是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的,当年我还在念书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考上他们念过的大学,不过,估计这辈子都没机会了。”
华东纺织工学院?
陈凡有点懵,这是什么学校?在哪里?
姜丽丽抬起头,看见陈凡的眼神,便笑道,“就是现在的上海纺织工学院。”
陈凡抿嘴微笑,依然不知道。
姜丽丽一看他还不知道,心里便有点不舒服了,立刻给他解释,“你别看这所学校不出名,来历可不小,最早能追溯到1912年张謇创办的南通纺织染传习所呢,……”
陈凡听到张謇,顿时明白了,原来是东华大学啊。
这所学校确实挺牛的,据说全世界纤维加工量一半以上的相关人才都跟这所大学有关。
再看姜丽丽,理想远大啊。
说到曾经的梦想,还有父母生活过的学校,姜丽丽似乎也忘了所有不开心的事,不时发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第173章 第一课
2月12日,腊月25,星期六。
腊月25不是重点,星期六也不是关键。
重点是,今天卢家湾生产大队兽医培训班第一期开课了!
都快过年了还开课,陈凡对此只能表示大队部和学员们的学习激情真高。
或许跟学员们没关系,他们只有听话的份。
大队部会议室改成的临时教室里,陈凡翻着花名册,“内个,我先点个名啊,点到名字的,就站起来喊到,听明白了没有?”
所有人不太整齐地齐声喊道,“明白。”“听到了。”
回答不一样,意思一样就行,对这些只能说认识字的孩子,陈凡也不能奢望太多。
哦,差点忘了,他自己也是个“孩子”,刚满16岁呢。
不要脸地装了一把嫩,然后开始点名,“1队的,周旭光。”
一个13岁的小男生立刻站起来,“到。”
陈凡咂咂嘴,他说是12到16岁,还真选了个13岁的过来,得嘞,慢慢学吧,反正公社兽医站不可能接收这么小的学员。
继续点名,“2队的,高兴安。”
这次站起来的人看上去有点大,虽然个子不高,但骨架挺宽。
陈凡打量他两眼,再看看花名册,“你今年16岁?”
高兴安咧着嘴呵呵呵地笑,“老师,我今年16,过完年就17了。”
陈凡点点头,心里犯着嘀咕,该不会是谁把年纪改小了吧?这看上去像是25的,面相也太着急了些。
这可不是他瞎猜,这年头改年龄的事很常见。
为上学的、为招工的,也有为当兵的,年龄超了没关系,找大队部管户籍的改个数字就行,都是沾亲带故,人家一般也不会拒绝。
陈凡抬起手,示意他坐下。
得,管他改没改,反正能跟得上学习进度就行,跟不上那可不能怪自己。
下一个,“3队的,黄刚。”
又是一个男生。
哦,对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商量好的,今天过来的人,全部都是男生,一个女孩子都没有。
陈凡继续点名,“4队的,黄志昊。”
“5队的,肖义民。”“6队的,杨志军。”“7队的,叶平。”“8队的,张文忠。”“9队的,吴凤文。”“10队的,苏广林。”“11队的,李正群。”“12队的,候向林。”
会议室外面,几个人挤在窗户外看热闹。
杨书记咧着嘴笑道,“嘿嘿,小陈看上去还有个老师的样子啊。”
叶树宝点点头,“是挺像模像样,比村小的肖老师还像个样子些。唉,他以前不会当过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