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烽火燃血 第43节

  陈国福跟在秦正良身后来到阵地中央,莫凡、曹金轮、胡琏、张东、顾常青、杨荣等人已经在商讨撤退方案了。

  听了陈国福的讲述之后,莫凡等人同时沉默下来。

  许久之后,团长胡琏悠悠的感叹道:

  “咱们中国还是太贫穷落后了…………”

  莫凡微微点头,道:

  “既然炮兵弟兄心意已决,那咱们也不逼迫他们。

  就像刚才说的那般,杨荣的四连继续担任全团突围的尖刀。那些不走的炮兵弟兄们留在阵地上,为突围的弟兄们提供炮火掩护。

  150毫米榴弹炮、240毫米榴弹炮,全力向着我们的突围方向开火,炮火不断延伸。

  团主力就跟在炮火的后面,冲击小鬼子的防线。

  咱们有卡车炸弹和重炮的掩护,一定能够突围出去!”

  胡琏的悲伤神色持续的时间很短,莫凡作出总结性的发言之后他最后拍板的说道:

  “就这样了,你们马上回去准备,一刻钟之后全团突围。”

  莫凡和胡琏来到100多个重伤的弟兄身边。

  重伤员都做好了与小鬼子同归于尽的准备,他们的身边堆着大量的炮弹,手上还攥着不少集束手雷。

  莫凡蹲到地上,握着一个断腿弟兄的手,他没有假惺惺的,而是直接道:

  “弟兄们,大部队要突围了。虽然今天晚上我们打死了上千名小鬼子,但是也还不到与狗日的陪葬的地步。

  咱们的任务超额完成,主力部队是时候突围了。

  你们受了重伤,无法跟上主力部队突围的速度,请弟兄们原谅,我这个营长只能狠心将你们抛下了。

  等到了阴曹地府,大家要打要骂,尽管招呼。”

  令莫凡没有想到的是,他话说完之后重伤的弟兄们没有骚动,而是用平静的目光看着他。

  面前断腿的那个弟兄拍了拍他身边的鬼子炮弹,呵呵笑着道:

  “营长,弟兄们是自愿跟来的。今日战死,绝无怨言。

  若长官们能够将抚恤金寄到咱的老家,咱最后的一点牵挂也没有了。”

  团长胡脸急忙站出来,保证一定将抚恤金寄到战士弟兄的家里。

  作战行动开始的非常仓促,大家也没留个遗书什么的。

  很多人身体里的血水都快流干了,只是撑着最后一点力气。

  莫凡已经完全适应了他的新身份,看到那一个个身体残破的同袍弟兄,看到了那一双双坚毅的目光,他的眼睛里也渐渐盈满了泪水。

  四面八方的鬼子部队都停止了攻击,莫凡和胡琏心中清楚,小鬼子在酝酿总攻,主力部队若再不突围,将失去突围的最佳时机。

  弟兄们已经将阵地上能用的物资全部收集起来了,在正式突围之前,所有人都聚集在炮兵阵地的中央,对着那些无法突围的重伤员和自愿留下来的炮兵兄弟行礼。

  “敬礼!”

第63章 突围(二)

  “八嘎呀路!”

  安达二十三带领步兵第十二联队抵达野战重炮兵第五旅团的阵地外围的时候,刚好看到永津佐比重大佐和森亚吾六大佐在焦头烂额的抢救受伤的士兵。

  经询问后得知,中国人用野战重炮兵第五旅团的火炮对步兵第二十二联队和骑兵第九联队进行了多轮打击。

  步兵第二十二联队和骑兵第九联队伤亡惨重,部队士气低落。

  在中国,只有南京政府的中央军装备有一些大口径的榴弹炮,其他地方军阀的军队里连最基础的步兵炮和山炮都没有。

  中央军的榴弹炮数量也很少,出现在战场上之后往往会被日本人的飞机所压制。

  因此,日军的步兵师团没有着重研究和训练如何防御火炮的打击,因为在他们看来,那根本就没有必要。

  日军在华北连战连捷,的确也没有遭遇中国炮兵的打击,因此他们对自己制定的战术非常的自信。

  当属于野战重炮兵第五旅团的重炮将炮弹打到日军士兵头顶上的时候,没有任何防炮经验的日军部队登时大乱,士兵们如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窜,炮弹在人群中炸开,造成大量伤亡。

  安达二十三带着步兵第十二联队抵达的时候,步兵第二十二联队和骑兵第九联队没有受伤的士兵躲在重炮炸出来的弹坑里,神情沮丧。

  一些士兵还在瑟瑟发抖!

  可想而知,重炮的打击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在日军的心头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步兵第十二联队的士兵们见到这番景象,感觉有些心惊。

  还好遭受重炮打击的不是自己,否则后果几乎不敢想象。

  安达二十三根本没有意识到重炮的威力,他只觉得眼前的场景过于荒谬,大日本帝国的军队从来没有这么狼狈不堪过。

  永津佐比重大佐和森亚吾六大佐也懒得解释,他们心理甚至有那么一些阴暗的想法

  希望步兵第十二联队也遭到同样的攻击,那样的话就不会显示出他们两支部队过于无能。

  毕竟大家都栽了一个大跟头,互相指责和埋怨没有什么意思。

  或许是两个联队长的祈祷有了效果。

  心急如焚的安达二十三带领部队越过了伤兵聚集的区域,正准备组织几百人发起一次决死攻击的时候,头顶血红色的天空中忽然传来了炮弹尖利刺耳的啸叫声。

  日军士兵同时心头巨震,来不及逃跑,猛地将自己的身体摔到地上。

  紧接着,重榴弹炮发射出的炮弹争先恐后的砸到地面上。

  大地都翻腾了起来,火光冲天!

  一些趴在地上的日军士兵直接被巨大的震感将五脏六腑震碎,他们的七窍里很快流出乌黑的血水。

  安达二十三被警卫士兵拖拽着离开了第一线,连滚带爬的退回到刚刚步兵第二十二联队所在的位置。

  永津佐比重和森亚吾六看到了他的狼狈模样。

  安达二十三似乎看到了两人眼中嘲讽和戏谑的微笑。

  爆炸声连绵不绝,在轰隆隆的爆炸声中,一些日军士兵似乎听到了中国军人浑厚的喊杀声。

  炮火开始延伸,趴伏在地面上的日军士兵还没有来得及大呼侥幸,抬头便看到有无数中国军人从烈焰火光中冲出来。

  日军士兵嘴巴微张,下意识地举起手上的步枪。

  但是迎接他们的是铺天盖地的冲锋、枪子弹!

  。

  “弟兄们,都打准一些,别让炮弹落到自家兄弟中间!打完这几炮,咱们作为军人的使命也完成了!”

  大部队开始全力突围之后,留下来的炮兵指挥官在阵地上对着正在开炮的兄弟们大喊。

  “好嘞!”

  弟兄们齐声回应,听上去似乎很轻松,仿佛在打梆子。

  但是在这轻松的声音背后,又充斥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壮和决绝!

  野战重炮兵第五旅团的士兵在参谋长关原六的指挥下,开始进行万岁冲锋。

  冲在最前面的几十个鬼子士兵赤裸着上身,额头上扎着一块血布,他们神情狰狞疯狂,已经将自己的性命献给了天皇陛下。

  在这些敢死士兵的带领下,上千日军士兵汹涌着冲上炮兵阵地。

  预想中的火炮齐射和铺天盖地的弹雨并没有出现,冲上阵地的敢死队士兵只看到几个嘴角流血的中国军人。

  这些中国军人靠在火炮边上,嘴角擒着一丝蔑视的微笑,见到日本人冲上阵地,有人喃喃说道:

  “东洋小鬼子,你们可算是来了,大爷我早就等不及了。”

  “来得好啊,跟爷爷一起上路吧。”

  “临死还拉几个垫背的,哈哈哈哈…………老子这一轮真是赚大发了!”

  还有人拍着火炮热烘烘的钢铁,道:

  “虽然你是东洋来的玩意儿,但是也和老子并肩作战了一晚上,该叫你一声老伙计。

  老伙计,咱们一起走吧。”

  日军士兵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场面,一时间反倒有些惊疑不定,徘徊着不敢靠近。

  当一个身受重伤的中国军人一边口吐鲜血一边破口大骂的时候,终于有敢死队士兵忍不住了,壮着胆子走上前去。

  中国军人不再怒骂,他不声不响的拉开了身后集束手榴弹的引线,股股青烟升腾的时候,军人再次仰天狂笑。

  鬼子士兵举起刺刀,已经蓄力完成,在刀尖猛的下刺的瞬间,集束手榴弹终于轰一声爆炸开来。

  堆在身边的炮弹发生殉爆,后方日军士兵的眼中只出现一团明艳的火光。

  等到眼前的景色重新清晰下来之后,他们已经看不到了敢死队士兵、中国军人和重炮的影子,前方只有一个半径十几米的弹坑。

  随着日军士兵的推进,阵地上不断传出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每声爆炸都代表着一个或是几个中国军人牺牲殉国,一门重炮支离破碎。

  心惊胆战的日军部队终于推进到了阵地中央,那里还竖着十来门榴弹炮,在榴弹炮的边上停着六辆卡车。

  尽管心中觉得前方肯定有埋伏,日军野战重炮兵第五旅团旅团长内山英太郎还是命令士兵冲上前去,妄图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最后仅剩的十余门大炮。

  日军士兵心中不断打鼓,但是忌惮于长官的威严,还是鼓着勇气向前冲锋。

  卡车油箱的位置已经全部安放了炸药,炸药的引信也连接到一块,当几十个小鬼子嘶吼着冲过卡车,想要去抢夺榴弹炮的时候,其中一辆卡车的副驾驶位上,一名深受重伤的少尉军官闭上眼睛,喃喃说了一句:

  “爹……娘……孩儿不孝了。”

  泪珠从脸颊上滑落,少尉军官狠狠的摁下了引爆器。

  整个淞沪战场都听到了这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

  莫凡和正在突围的众多弟兄们不由自主的红了眼眶。

  爆炸的气浪横扫整个炮兵阵地,内山英太郎、关原六等人都被吹翻。

  从地上爬起来之后,鬼子士兵看着前方的空地心有余悸。

  他们从没有遇到过这般顽强坚韧、英勇无畏的中国军人,战场的实际情况与政府和军队的宣传截然不同。

  这才是野战重炮兵第五旅团踏上中国土地的第三天,不仅重炮被全部摧毁,官兵的心里也蒙上了一层阴影,永远令他们惊恐畏惧。

  旅团长内山英太郎面无人色,他用极低的声音对身边参谋长关原六说道:

  “关原君,拜托你了。”

第64章 土木系

  天边已经出现了微微的亮光,再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太阳就会从地平线上钻出来。

  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部的参谋终于收到了前方部队的报告,野战重炮兵第五旅团夺回了炮兵阵地。

  参谋长饭沼守少将亲自与重炮旅团参谋长关原六通电话,询问了夺回阵地的整个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少将阁下的脸上挂着笑容和轻松,随着汇报的结束,他的脸色完全垮下来,眼中甚至出现了一些彷徨与茫然。

  松井石根大将彻夜未眠,早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催促着参谋长饭沼守少将向他报告。

首节 上一节 43/5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