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497节

  “是,皇上!”

  王德脸带微笑,善意瞧了一眼李言,心里叹道,太子每回都能让皇上特殊对待,这份殊荣远非其他王爷可比啊!

  王德还没有感叹完,李世民想了想又说道:“今晚朕要教授太子冶国理政的道理,可能会很晚。这样,在承庆殿里,给太子收拾一张床铺,要是聊得晚了,就让太子在这里休息,明日再出宫。”

  马宣良这个武夫还好,皇上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在马宣良看来,太子是皇上的儿子。

  儿子睡在父亲这里,再正常不过了。

  可王德却是一脸的震惊,皇上可不是一般的父亲,皇上的寝殿除了嫔妃,可从来没有留宿过外人,就算是侍寝的妃子们,在被耕完田后,都要在皇上清醒的状态下撤出去。

  皇上是真龙天子,身系天下安危,皇上睡着失去知觉之后,身边不得有任何人,这是规矩。

  做为贴身侍侯太监的王德知道,就算是长孙皇后,也是在秦王府的时候,才和还是秦王的皇上共寝。当了皇帝之后,除了最开始皇上受到隐太子和海陵王的梦魇做祟,长孙皇后不眠不休的伺侯过一段时间。

  等到皇上恢复如常之后,就是分开安寝。

  这之后,哪怕是皇子都没有过这种待遇,李世民十多个儿子,王德就没见过哪个龙子凤孙在李世民身边睡过。

  就连初生的婴儿,还有不懂事的稚童也不例外,可今天,皇上竟然让太子这么一个成年的皇子

  “父皇,这不妥吧”

  李言也知道这里面的轻重,换了一种说法:“儿臣睡觉不踏实,打呼噜,恐怕会影响到父皇的休息。”

  李言的话一出口,王德要进行的劝阻自然就收了回来,一脸征询的望着李世民?

  “无防,你是朕的骨肉,以后的大唐江山都要由你来继承,若是朕连自己的儿子都信不过,那还能信得过谁?”

  李世民大手一挥,断然道:“朕以前打仗的时候,和将士们也都是睡在一起,和衣而眠,就是当了皇上之后,敬德和叔宝还执戢持戈的为朕守卫过寝殿。”

  “就这么定了,王德你去安排。”

  “马宣良在外守护,朕和太子的谈话,不可为外人道,把太监宫女和侍卫们都撤出去,任何人不准倾听。”

  “是,皇上!”马宣良是个直肠子,倒是没想那么多,皇上怎么吩咐自己就怎么办。

  王德见状,也只好退了下去。

  皇上情绪上来了,一时冲动脱口而出,但在提醒过后,依然如故,那就是皇上的本意了。

  谁也不能违背

  李世民领着李言在桌边坐下,李言连忙提起酒壶为李世民斟上,然后两人就着桌上的菜就开始喝了起来。

  不管是大臣还是皇亲国戚,和皇上同桌共饮的,无一不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哪怕自己心里并不惶恐,也要做出来受宠若惊的样子,那是吃不好也喝不好,全程都要盯着圣上的脸色行事。

  唯恐做出一点儿冒犯,让皇帝不悦的事情来。

  面对皇帝,没有人会不在意,患得患失之下,也就容易进退失剧,着形在意。

  但李言是个例外,一是太子的地位和长子的身份,让他不用太过谨慎。

  二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超然物外的心态,让他在面对李世民的时候,心里并没有太重的得失心,因为他的命运并不把握在李世民的手中,而是在自己手中。

  论身份,自己也曾做过大国君主;论年龄,自己三世为人,还远在李世民之上;论人生的经验阅历和见识,也不在对方之下,唯有人生的高度和对这个社会的认识略有欠缺。

  不过现在的李世民也才三十出头,刚刚登上帝位,还不是后面那个庞大帝国威临四海的天可汗。

  李言还是罩得住的。

  而且,虽然当年在大清,也只做过十天的皇帝,但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李言还是体验的十分深刻的,到了那个位置,可真是孤家寡人,除了高高在上的威风,就剩下铭刻在骨子里的孤寂感。

  真是孝庄太后曾经说过的那一句,这天,任你来闯;地,任你来踏,可孝庄太后还有后半句没有说出来,就是,这江山,要你来支撑;天下,要你来负责。

  当爬上了权力的顶端,得到了最高的权力之后,就剩下无尽的责任和负担。

  魏东亭问过少年玄烨,皇帝为什么喜欢杀人?

  玄烨想了几天后,回答魏东亭,是因为别人都想杀皇帝,所以皇帝才会杀人。

  当时李言不太理解这句话,但在大清世界真的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后,李言没有半点君临天下的喜悦,剩下的全都是担心和害怕,甚至有那种发自内心的恐惧。

第760章 以史为鉴(五)

  2024-07-13

  试问,这个世界上,什么职业,会让人整天担心别人来杀他。

  估计也就是皇帝了,因为拥有的最多,所以害怕每一个接近自己的人,不敢相信任何人,怀疑一切。

  皇帝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安全感的职业了。

  所以李言很是理解李世民现在的处境,连夜里睡觉都不敢让自己宠幸的妃子待在身侧。

  李言还知道,现在李世民正值壮年,自己也还弱小,所以李世民才会放心自己。

  可是哪怕他再放心自己,父子感情再好,等到他衰老的那天,自己又长大了,他也不可避免的会走到老年康熙和晚年刘彻的处境,对身边的一切都猜忌起来,就连太子也会成为重点防范对像。

  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李言却是可以敞开心扉和李世民这个千古名君聊一聊,以前李言总想着充实成长自己,等到自己继位之后,再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完成任务。

  不过想想,自己还是有些保守了些,李世民还有将近二十年的执政时间,这么长的时候,只是积蓄实力,不做点什么,有些对不起自己来这一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完成任务不一定非要靠自己,若是能借力,不是更好吗?

  李世民正值壮年,他的一生波澜壮阔,经历了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辉煌成就。

  贞观短短二十年,他做成了好几代君王都做不成的事情,以汉朝为例,从刘邦到吕后,到文帝、景帝,历经四代君王,直到武帝,才达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

  可李世民在自己不长的人生里,将这些全都做了,灿然文治,赫赫武功,打下了一个比汉朝还伟大的国家,将帝国的版图北延至贝加尔湖以北,西至中亚以西。

  比秋叶海棠图还要胖上一些.

  即然这样,那李言完全可以站在历史的长河上,给李世民以启发,让他做的更好,借贞观一朝的这些千古文臣武将,去完成系统交给自己的特殊任务。

  以自己的见识格局加上李世民的智慧胸襟胆魄霸气,未必不能将盛况空前的唐帝国给尽量的延续下去。

  从而决定三百年后的事情,阻止五代十国的出现。

  想到这里,李言内心激动的嘭嘭直跳,果然啊,眼界有多广,世界就有多大,自己以前老想着陪养侍读们,靠捡点贞观朝剩下的残羹剩菜,网络几个人才,拾遗补缺,自己一点点打天下。

  可为什么不能直接利用朝堂上的这些明君贤臣呢?

  唐初风华绝代,惊才绝艳的人才比比皆是,自己何必舍近求远,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呢?

  这些人完全都可以为自己所用嘛,任务现在就可以开始做嘛.

  不试试又怎么知道不行,就是失败了也无所谓,自己不是普通人,背后有系统的支持,有挂有底牌,大唐世界就是自己的一个试练场,有什么不敢干的。

  一念通达,李言顿觉豁然开朗,胸中激荡不已,颇有一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畅快感。

  索性放开了自己,不再压制自己的气度,也不再扮演一个太子的角色,不再装作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的样子,而是将自己当成李世民的朋友,两人开始推杯换盏起来。

  若是被李世民一直当成小孩子,那自己的发言就没有多少份量了,必需得争取和李世民平等对话的资格和地位。

  李言一放开,李世民顿时就感受到了,这种朋友之间的平等相处,李世民也有几年没有感受到了,也没刻意提醒,反应十分享受这种亦父亦友的感觉。

  也放开了自己的帝王威仪和束缚,和李言你来我往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两人都是喝的微醺,再加上夏季的傍晚,凉风习习,温度舒适,两人都是十分放松。

  “承乾啊,刚刚你说的那个开国稳住前三代,基本上就能长久的延续江山。”

  李世民罕见的拿起酒壶,给李言的杯子倒满,又给自己添上:“这个对父皇非常有触动,父皇以前都没有观察到这一点儿。今天没有外人,咱们父子俩好好聊聊,怎么样才能把我们李家的江山,永远传承下去。”

  李言笑着说道:“父皇.”

  “哎”

  李世民皱了皱眉,赫然打断了李言,摆了摆手:“今天不讲那么多礼数,这里没有皇上,也没有太子,只有父子,叫我父亲就行了。”

  “呃”

  “好吧,父亲!”李言也不扭捏的人,果断的叫了出来。

  李世民微笑的点了点头,然后正色说道:“别说,你之前没有提,我也没有注意到,一般能稳住前三代的,最起码都能有百年以上的国运。”

  “而稳不住的的话,基本上就是一两代的命,就算传到三代以后,基本上也都是权臣们的傀儡了。等到权臣们顶着大义的旗帜,潜移国祚之后,面临的就是改朝换代,新的王朝了。”

  “伱说这是为何?”

  李言能感觉到,李世民在尽量的淡化两人之间悬殊的地位,创造一个宽松的沟通环境,让自己帮他解答难题。

  而李言也是想让李世民成为先驱,将贞观朝当做一个试验田,来测试自己的一些想法。两人一起,集贞观朝丰富的人才之合力,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系统交予的特殊任务。

  李言隐隐有一种感觉,真正决定一个王朝命运的,还是前三代。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开国时朝,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王朝的一切都在这时候打下基础,若是开国开得好,国运自然绵长;若是开国不行,就是勉强撑到数代之后,积重难返,更难改变。

  若想决定三百年之后的问题,仅靠自己一个人是不行的,等到自己继位时,或许一切都定型了。唐初人才济济、群英荟萃,是几千年的华夏历史上,一个少有的繁华盛世。

  自己若是不能利用他们的力量,恐怕特殊任务就会十分艰难。

  想到这里,李言下定了决心,放下了心里的顾忌:“父亲,你知道在汉武帝时期,武帝从西域引进了一样东西,几乎改变了后世的战场形态,你知道是什么吗?”

  李世民一愣,李言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反而谈起了武帝时期的事情,但是李世民也没有奇怪,他知道,李言不会无的放矢,所问的问题,必然和自己的问题有紧密的关系。

  而往往越重要越核心的问题,越是不能说的太过直接,得绕着来,李世民深谙此道。

  只是没想到,李言小小年纪,竟然有这样的习惯和定力。

  李世民很老实的想了想,最后摇了摇头:“武帝大举北征,又打开了丝绸之路,万邦来朝,引入中原的东西太多了,你指的是什么?”

  “父亲,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汉代以前,青铜兵器占据军事舞台;西汉初期,开始大规模使用铁质兵器,同时夹杂着一些青铜兵器。”

  李言斟酌着说道:“而随着武帝打通西域通往中亚的商道,冶铁技术和锻钢工艺开始飞速进步,钢铁兵器兴起。到西汉末期,钢铁兵器已逐渐将盛行约两千年的青铜兵器挤出战争舞台,冷兵器进入鼎盛时期。”

  李言一说的顺嘴,名子里面就少了修饰,使用了很多后代词句。

  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李世民大概也能听明白李言的意思,做到无障碍理解。

  虽然对于一些,中亚和冷兵器之类的名词还是有些疑惑,可他关心的重点不在这里,所以也没打断李言,静静的听着。

  “父亲知道,这个精钢是比铁更加坚硬的存在,虽然现在我们大唐最普通的士卒用的还是铁质兵器,但只要是伍长以上的军官,使用的都是精钢制成的兵仞。”

  “自从武帝时期,大汉从西域引进了精钢锻造技术,从此大汉上层就有了精钢制成的高强度武器,相比于铁质武器,它更加坚韧,锋利,有弹性,远胜铁质武器。”

  “而精钢是怎么来的,父亲可知道?”

  李言开始发问了,李世民不能再沉默,虽然他什么样的兵器都用过,但对于精钢如何铸造却不基了解,于是含糊的说道:“这个制做工艺,将做监里应该是有的,具体是怎么个流程,朕还没有注意过.”

  “其实孩儿也不知道详细的精钢铸造流程,大约需要十多道工序吧!”

  李言坦然道:“不过,大体上来说,是两个流程,首先从山里开采含铁量大的铁矿石,经过锻烧,提练出生铁,最早的铁质品,就是这种层次的东西。”

  “不过它含杂质高,坚固性不强,很容易断裂,所以只能用在一些农具上,制成武器也很容易损毁。”

  “而精钢就是从生铁进一步提练出来的,用更高的温度锻烧,反复锤练,然后低温粹火,周而复始,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一步步将生铁里面的杂质全都挤出来,最后才成了精钢。”

  “所谓百炼成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761章 以史为鉴(六)

  2024-07-13

首节 上一节 497/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