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安庆当即道,“我希望将军能主动奉表称臣,最好在表文中写明白,你们只是为了反元,故意埋得那颗石人,并且要写明白莲教愚弄人的把戏,这只是为了反元迫不得已,今日幡然醒悟,将其公之于众,仍不失首义之功,如何?”
刘福通顿时皱起了眉,这是要他给自己身上泼脏水啊,奉表称臣倒是没什么,反正都已经决定归附了,但若是把白莲教和石人的事抖搂出来,那底下的军心还不得散了?
正在他犹豫不决之际,甯安庆又严肃道。
“这也是楚王殿下的意思,什么明王出世和白莲教,弥勒教,究竟是真是假,将军应该比谁都清楚,眼下已经今非昔比,元廷灭亡在即,义军大势已成,已经不需要再用此种拙劣的手段骗取愚夫愚妇。
“因此还望将军能够揭露真相,以正视听,否则.”
“否则怎样?”
“否则将军这爵位,也就只能到侯爵了。”
刘福通犹豫片刻,这才说道,“行,我写。”
第484章 平定中原,保保授首
刘福通的表文很快写好,当然也不是他自己写的,而是请人代笔写的。
内容大概是历数元廷的罪恶腐朽,天下百姓的惨状,他看不惯元虏的作为,于是决定起义,但自己力有未逮,找不来那么多人,恰逢遇到韩山童传教,他觉得凭借白莲教的名头应该拉到不少人,于是跟韩山童合谋上演了一出黄河挖石人的戏码,后来果然起义发动成功。
只是之后韩山童身死,他带领义军转战中原,但他很快发现,只凭白莲教糊弄人那一套,并不能真的把元虏赶走,更不能治理天下。
再看隔壁以弥勒教糊弄人的徐宋,同样发展不好,旋起旋灭,最终兵败国灭,反而是从始至终不信邪教,秉持着陈纲立纪,救济斯民的公输锦,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其军战无不胜,其民安居乐业,这才是真正的治国救民之道,这才是真正的万民之主。
于是自己幡然悔悟,决定将石人之事公之于众,率部投效英明神武的楚王殿下,共逐胡虏,北伐燕云!
“如此甚好!”甯安庆满意的看着这封表文,随即将其郑重其事的收入怀中,然后才对刘福通说道,“既然大事已定,将军可否派两名文武随我回建康复命?”
“这当然可以。”刘福通左右看看,当即指着二人说道,“这是我胞弟刘六,还有这位盛文郁,盛先生,乃是与我一同起事的豪杰,就让他二人随你回去复命吧,只是不知楚王何时派人来接收城池?”
“半个月之内,定有消息。”
“那好,那我就先在这恭候佳音了。”
甯安庆很快带着刘六、盛文郁二人返回,只是汝宁这边却并不安生,对于鲁锦的招降,刘福通和罗文素等将领大多是同意的,因为甯安庆说得对,他们现在的处境确实很尴尬,想自立而不可得,这么下去迟早得散伙。
再者说,鲁锦的大军现在就围在外面,换句话说,鲁锦就不是来招安的,而是来下最后通牒的,投降就能保命,还有官爵虚位以待,不投降那可就要真打起来了。
只有他们这些在前线领兵的将军,才知道圣武军那些战绩的含金量,其他不愿意投降的,难道你来抵挡圣武军的进攻吗?
这里面,杜遵道就是那个不愿意投降的代表。
他不愿意投降的原因有三,一是他没有兵权,鲁锦说的那些爵位封赏,都是给刘福通那些将领的,而他是个文人,所以爵位没他的份。
二是他妒嫉甯安庆,甯安庆的履历比他好看,既是元廷国子监生,又当过元廷枢密院的四把手,还携一路之地举城投靠鲁锦,这样的履历,这样的功劳,到了鲁锦那居然也才混了个枢密院郎中,虽然他也不知道鲁锦的枢密院郎中是个什么官,但听起来就不是什么大官的样子。
甯安庆尚且如此,那他杜遵道去了鲁锦麾下,又能给多大的官呢?
反之如果不投鲁锦,那他在中原义军里面就是文臣之首,将来少说也是丞相起步,说不定还能有个不小的爵位。
三,刘福通之前和甯安庆谈条件,没经过他的同意,只顾给他自己要爵位,却没提自己的安置,甯安庆只说归附后会给他们这些文臣安排官职,但却没说明确的职位,那到时候还不是任人安排?
因此甯安庆刚走,杜遵道就跟刘福通吵了起来,但刘福通可不会惯着他,你他妈又不是我爹,我肯定先顾着自己啊,你有没有好处关老子屁事?反正兵是我的,我想投谁就投谁!
你以为你是伯颜还是脱脱啊,老子投奔谁还需要你的同意?你算什么东西?!
现在韩宋可还没有建制呢,没人给杜遵道封丞相,再说就算杜遵道当了丞相又如何,刘福通不还是不鸟他,甚至后来直接派人把他杀了。
这个人就是才疏学浅,明明没什么本事,又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最关键的是,刘福通这样的将领不鸟他也就算了,就连同为文臣的盛文郁,居然也同意归附鲁锦。
盛文郁是谁?原历史上1355年,韩宋正式建立的时候,盛文郁可是和杜遵道一起被任命为左右丞相的,说是韩宋文臣第二也不为过,现在可好,真变成众叛亲离了,武将不搭理他,文臣也不愿与之为伍。
于是杜遵道恼怒之下,干了一件蠢事,就在甯安庆回建康复命的这段时间,杜遵道决定降元.
他先是给汴梁路的李察罕写了封信,说自己愿意降元,可以给李察罕当内应,让李察罕来进攻汝宁,到时候他可以配合元军夺城。
这封信被杜遵道派亲信送去汴梁,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李察罕现在被圣武军三面包围,南面又是刘福通,相当于被四面包围,他现在自己都自身难保呢,这个时候杜遵道却给自己写信,说愿意降元做内应,你他妈早干什么去了?
李察罕怀疑这是个阴谋,刘福通和杜遵道应该是已经和鲁锦谈好了,所以才想出这样的馊主意,只要自己的汴梁元军南下,离开坚固城池,到时候杜遵道不仅不是内应,说不定还会联合圣武军从四面八方涌过来,自己失去了坚固据点,在野外被十面埋伏,那还不是必死无疑?
刘福通跟鲁锦倒是好算计,只可惜我李察罕不上你们的当!
自以为识破了二人奸计的李察罕,反而给刘福通写了封信,在信中嘲讽刘福通,就你这样的小伎俩,就别再在老子面前卖弄了,并且还把杜遵道那封信的原件也一并送了回去。
刘福通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逼的,老子什么时候给你卖弄小伎俩了?然后他就打开了杜遵道给李察罕的那封信
暴怒的刘福通当即去找杜遵道质问,将两封信甩到了他的面前。
“老子早就看出你不是个好东西,在大都跟着那些鞑子学了一肚子坏水,以前看在你是同时起义的袍泽,我尚且忍让你一时,没想到你竟然想将老子和数万将士出卖给元虏?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杜遵道见到自己那封信和李察罕的回复,心中一边暗骂李察罕是个白痴,一边对刘福通出言讥讽道,“呵呵,说我出卖你,你不经我的同意,擅自归附那姓鲁的,又何尝不是在出卖我?”
“好好好好,还敢狡辩?那跟降元能一样吗?老子归顺公输,可没想过害你性命吧?也罢,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去死吧你!”
呛啷一声,刘福通当场拔出刀来,一刀插向了杜遵道的胸口,眼见杜遵道吐血倒下,刘福通这才朝其尸体吐了口唾沫,暗骂一声狗贼,转身而去。
甯安庆也不会想到,他这才走了几天时间而已,刘杜所部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原历史死于被刘福通派人刺杀的杜遵道,这次竟直接死在刘福通的手里
二月中旬,甯安庆回到建康复命,鲁锦很是高兴,夸他有勇有谋,办事周到,去汝阳之前还先派人把刘杜所部的情况写成奏疏送了回来,这次能够成功招抚中原义军,更是大功一件。
于是鲁锦干脆一事不烦二主,再次派甯安庆去汝阳,负责刘杜所部的整编问题,同时冯国用也带着枢密院,制定了一份进兵和接收计划,写成命令发往中原的圣武军各部。
二月下旬,整编和接收正式开始。
位于南阳和洛阳一线的俞廷玉和卞元亨,亲率四方面军的第七集团军,进抵河南巩县、登封一带,堵住从汴梁的入陕通道。
位于舞阳的华高、俞通源、傅友德,则是率领第八集团军进抵襄城、郾城(漯河)一带,从刘福通手中接防汴梁第一线对峙的城池。
刘福通部从郾城撤退至汝阳,准备接受整编,前线全部交给圣武军主力接管。
位于庐州的廖永安第三集团军,也从安丰一路北上,进抵商水(周口)、南顿、宛丘(淮阳)一带,到了汴梁路前线,沿线原刘杜所部,全部撤至汝阳接受改编。
位于徐州的俞通海第二集团军,也开始沿着黄河一路西进,进抵鹿邑、柘城、宁陵一线,堵住汴梁的东路。
最后便是黄河北岸,廖永忠的第四集团军,他们这一战倒是不用南下,只要沿着黄河布防,堵住曹县到温县这条河北防线就行,防止李察罕和王保保渡河突围到山西或是河北。
至二月末,参加中原战役的五个集团军全部调动到位,鲁锦点廖永安为主将,负责指挥这次的战役,俞廷玉和廖永忠为副将,俞廷玉负责指挥西路的两个集团军,廖永忠负责指挥黄河北岸的一个集团军,廖永安指挥东路和南路的两个集团军。
与此同时,刘福通的原中原红巾,也全部抵达汝阳集结,开始接受整编,裁汰老弱放还为民,挑选精锐组建两个暂编独立师。
并且鲁锦还下令,让原刘福通一系的将领,从刘福通、罗文素、王显忠、韩咬儿这四个人,一直到下面的千户营官一级,全部调到中原战役的各个集团军暂时担任副职,这也是一种实习,让他们见识见识圣武军是怎么打仗的!
只留甯安庆和刘福通的兄弟刘六,留在汝阳继续整编部队。
三月初六,围剿李察罕和王保保的汴梁战役正式打响,除了黄河北岸的廖永忠第四集团军负责看场子不用动之外,其他河南的四个集团军分四路齐头并进。
卞元亨亲率一路主力攻破虎牢关,接连攻克汜水、荥阳、河阴、荥泽四城,扫清了郑州北面的外围城池。
俞廷玉则亲率第七集团军主力从登封进攻密县、然后直捣郑州。
西南方面的华高、俞通源、傅友德,也带着第八集团军从襄城、郾城出发,接连攻克阳翟(禹县)、临颍、许州(许昌)、新郑、长葛、洧川六城。
南面的廖永安也亲率第三集团军,从商水和宛丘(淮阳)出发,接连攻克西华、扶沟、鄢陵、尉氏,兵锋直抵开封南面的朱仙镇!
东面的俞通海也亲率第二集团军,从宁陵和柘城出发,连下太康、睢州(睢县)、杞县、通许、陈留,直逼开封东侧。
与此同时,俞廷玉和卞元亨那一路,也再次攻克中牟和原武(原阳),四个集团军从东西南三面兵临开封城下,而此时此刻,李察罕和王保保也只能绝望的站在开封城头,望着外面黑压压的二十多万大军。
这次的汴梁战役,圣武军简直打的不讲道理,不算黄河北岸的廖永忠,仅在河南方向直接参战的部队就超过二十五万人,火炮共计超过两百门,分五路齐头并进。
而李察罕和王保保呢,这父子俩合计也只有六万兵,圣武军每一路几乎都能和他们的主力硬撼且不落下风,双方的兵力差几乎达到了惊人的五比一!
李察罕和王保保就算再牛逼,他们也双拳难敌四手啊,你挡得住东边就挡不住西边,挡得住西南就挡不住东南,反正总有几面能够突破。
更不用说圣武军这边还带了那么多大炮,只要前线有重兵对峙的城池被拿下,后面那些根本没几个兵的城池几乎都是望风而降,基本上各路大军都是一路‘畅通无阻’的就来到了开封城下。
等到三月十五,各路大军兵临开封城下时,李察罕和王保保在城中就只剩两万兵了,眼见外面二十余万人围城,开封城里仅剩的那些元军也吓得瑟瑟发抖。
但这里的军官对元廷倒还算忠心,不肯开城投降,那最后就只能打了。
廖永安当即命令围三阙一,在东西南三面修建炮台,只留北面挨着黄河的一面不攻,但也让张龙的独立骑兵团在黄河大堤上隐蔽起来,准备截击逃敌。
接着又让各个禁卫师先登团准备攻城,其他各部也紧随其后,等先登团夺下城门,其余部队就进去打巷战。
三月十六,开封攻城战正式开始,城外炮台上的数十门大炮甫一开火,就把城里元军最后的一点士气彻底打崩,任凭那些将领如何督战,也挡不住普通士兵在城头四处逃窜,毕竟人都是肉长的,又怎么可能挡得住呼啸而来,足有十几斤重的铁弹呢。
禁卫军先登团在炮火的掩护下,抬着梯子从容靠近城墙,开始蚁附攻城,而城头的元军在炮火的摧残下,根本没人能够抵挡。
炮声一停,各个先登团就几乎同时登上了三面城墙,随即便是居高临下进攻城门,等城门被从城内打开时,城外的野战军主力也一股脑的冲入城中,元军四处溃退,最终不受控制的向着北门逃去。
李察罕虽然不甘失败,但也回天乏术,最终在巷战中被火枪兵集火打成了筛子,元末的一代枭雄,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只能饮恨当场。
而最擅长逃跑的王保保,这次也没能跑成,眼见圣武军主力突破城防,攻入城中,这小子顿时又想跑路,他直奔北门而去,圣武军都没追上他,却没想到被手下想要投降立功的元军将他捉住,扭送到了廖永安面前
廖永安也是毫不犹豫,当即掏出鲁锦赏赐的燧发短枪,将其当场击毙。
李察罕和王保保可是鲁锦点了名要脑袋的,既然已经抓到了,廖永安断没有让他继续活着的道理!
这个原历史上明初最大的祸害,也在开封城中授首。
前宋的汴京首都,自1140年三度落入金人之手,至今已有214年,终于再次回到了汉人政权的手中!
第485章 三喜临门
三月十九,鲁锦这天正在建康城里参观皇宫的修缮情况,一边参观一边听取李善长和顺天知府纪轩的汇报。
不得不说,宋朝搞的《营造法式》还是有点东西的,这玩意相当于古代版的工业标准,不过只限于建筑行业,对于房屋的构件都是有尺寸限制的,也就是说,如果哪个部件损坏了,可以直接去找‘标准件’进行更换维修,这就极大的加快了修缮的速度,并且还能降低维护的成本。
纪轩跟在鲁锦旁边介绍道,“殿下,臣查了建康府志,这南宋的行宫就是在南唐皇城的基础上翻新改造的,自靖康国灭,高宗南渡之后,南宋朝臣大多力主定都建康,但当时因为金兵的威胁,高宗最终还是去了杭州。
“只是为了彰显不忘北国故土,因此高宗才将杭州定为行在,但建康也同时当作留都,并在绍兴年间花费巨资对行宫进行翻新修建,累计建造殿、堂、馆、阁、亭、院40余座。
“元灭宋之后,行宫一度沦为元军的驻地,后又将其当作官署,元廷修建大都皇城时,还从建康行宫这里拆走了不少砖瓦,但大多数主要殿宇并没有拆毁,一些官署也基本还在,现在咱们朝廷用的那些院落,便有这40余座殿堂馆阁中的一部分,因此修缮起来并不费力。”
鲁锦点点头,这才说道,“那就带我进去看看吧。”
“是。”纪轩当即在前带路。
南宋行宫,或者说南唐皇宫,跟老朱弄的那个填湖造地,另建新城不同,南唐的皇宫就在建康老城区正中间,沿着中华门这条大街为中轴线,分左右对称布置。
皇宫从南到北,第一道门称为宫门,相当于紫禁城的午门;午门进去之后是殿门,相当于紫禁城的奉天门;如果是正式的皇宫,进了殿门里面就应该是中轴线上的三大殿了,但这里毕竟只是个行宫,建筑规格没那么高,所以中轴线上只有两殿一堂。
最前面开朝会的那个主殿,相当于紫禁城的奉天殿,但眼前这一座名字就叫朝殿,这名字倒是简单;朝殿后面还有一座比较小的殿,称作复古殿,对应紫禁城三大殿的华盖殿;后面还有一座对应谨身殿的建筑,称为罗木堂,连殿都不是。
其实要说起来区别也没多大,殿和堂都是在台基上建一座大房子,区别就是殿不仅有台基、台阶,还有丹陛,而堂只有台基和台阶,没有陛,就这么点区别。
朝殿、复古殿、罗木堂,这便是南宋行宫中轴线上的前朝三大殿,目前已经基本修缮完毕。
所谓的修缮也就是打扫了一下卫生,然后重铺了一下地板砖,屋顶的瓦修补一下,再看看有没有损坏的木构零件,也一并替换,然后就是柱子门窗重新刷漆,房梁重新绘制彩画。
除了房顶和地板之外,其他基本上都属于软装修范畴,所以工程量并不是很大,最多再加上里面的家具,差不多也就这些了。
鲁锦站在朝殿前面的台基上,看着前方宽大的殿前广场,这才感受到这座皇宫的‘巨大’,南宋行宫的占地面积其实并不算小,大概有明初南京紫禁城的五分之四左右吧,占地是不小的,就是建筑形制不算高。
看着装修已经结束的大殿,鲁锦这才对纪轩问道,“这不是已经修缮的差不多了吗,还有什么没修的?”
纪轩闻言当即苦笑道,“元廷确实没怎么动前朝的部分,但他们基本把后宫区域拆光了,拆下来的砖瓦木料全都运去了大都,行宫的围墙也早已毁坏,因此有不少百姓占据了后宫的位置建房居住,现在那里的百姓都已经被迁去了他处,后宫区域正在重新修整。
“如果要当皇宫使用,至少还有三处建筑需要修缮,前朝还尚缺一座太庙,没有太庙如何做皇宫?
“另外就是在罗木堂后面再修一道宫墙和宫门,用来隔绝后宫和前朝,皇宫四面的围墙和宫门也需要修缮,这也需要不少时间。”
鲁锦闻言想了想才说道,“其实楚王府也不小,里面也有几座大殿,如果一切从简的话,能不能把王府拆了,房子移到后宫位置,再把王府的几座大殿挪到前朝当作太庙。
“你不是说那些房子都可以拆下来搬迁重组吗,这样肯定能快不少吧?还能节省不少材料。”
“这”纪轩听的目瞪口呆,当即道,“这样可以倒是可以,只是如此一来,把王府拆了,后宫暂时又未建成,殿下这段时间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