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142节

  “不是安庆防线,是皖水防线和枞阳江防要塞。”鲁锦纠正道,然后当即拿出廖永安的那份作战计划,指着里面附带的那张地图说道。

  “安庆这片狭长的临江平原,几乎一马平川,根本没什么险地可守,唯一可以作为天然防线的,就是皖水和沙河这两条河流,正好廖永安的作战计划也是围绕这两条河展开的,那就干脆以皖水作为防线,围绕皖水构建防御工事。”

  鲁锦又指了指皖水方向的地图,继续道。

  “皖水由大别山东出,先向北流淌,再折道向南,然后又向北,最后在安庆以南的山口镇注入长江,整条流域只有两座城,一座山,一个潜山县,一个安庆城。

  “本来就有城池的地方,只需加固即可,不用筑造棱堡,需要筑堡的地方有三处,一是这里,皖山,此处为皖水以南,安庆周边的唯一一处制高点,必须掌握在我们手里,若是此山被敌军占据,那潜山县就很难守了。

  “第二,是东边的皖水南湾这里,这里向南突出,却无城池,又在潜山和安庆中间,是个防御漏洞,必须在此地筑堡一座,方能阻挡敌军渡河。

  “第三就是皖水河口的山口镇,此处是个大城镇,还是安庆这个长江中段的重要港口,在这里筑堡不仅可以收取商税,还能作为安庆的前出屏障,不至于让安庆直接面临敌军的进攻,有了这座堡,安庆就可以当作大后方,源源不断的为前方堡垒提供支援。

  “以上三座堡垒,加上潜山和安庆城,一共五座城堡,就是皖水防线的重要支点。

  “另外就是枞阳江防要塞,枞阳跟山口镇,还有我们手中的无为、乌江差不多,都是依托于港口形成的商贸重镇,船只云集,也是敌军水师登陆的最好地方,当然也要防守。

  “因此枞阳这里也要筑堡一座,另外枞阳北边还有青山作为制高点,可俯瞰枞阳镇,当在这里修建一座炮台,与枞阳堡一高一低,互为犄角。

  “而且枞阳此地与对岸的贵池隔江相望,江中还有三个江心岛遥相呼应,是个渡江的好地方,同时也是截断长江的好地方,最好在江边建造一座炮台,装备大口径远程火炮,用炮火封锁整个江面。

  “若是有条件,最好还要在这三座江心岛上,挑选合适的位置,建立水寨,同时岛上高地也可以筑造炮台,这样拦截江上船只就方便一些。

  “枞阳的这一座堡,两三座炮台,共同组成江防要塞。”

  冯国用看的皱眉不已,当即询问道,“大帅说一座棱堡需要一个营驻守,这算下来最少也有六个墩堡了,一个团恐怕不够用啊。”

  “够用了,我说一个营守一座都是多的,守棱堡有个四五百人就足够了,一个营驻守一个棱堡,内部还能让士卒轮换休息,这样皖水防线的三座棱堡就只需三个营。

  “枞阳这边的棱堡也一样,至于那两座炮台,需要的兵力就更少了,主要是需要炮手,步兵反而不用那么多,一座炮台有个两三百人就足够用了。

  “再说了,就算一个团的兵力不够用,大不了再在当地征召两个营的内卫民兵,帮忙辅助守卫,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冯国用听到这里,总算是放下心来,对啊,就算一个团兵力不够,大不了再招民兵嘛,鲁锦设立的内卫军制度,本来就是帮忙协防当地的,守城还是守炮台,其实都一样。

  

  他当即又开始计算起来,皖水防线三个营,枞阳三个营,这算一个团的兵力,再加上潜山一个团,安庆一个团,整个南线一共三个团的兵力,如此就能抽调两个团的精锐用于渡江作战。

  南线抽两个团,东线和北线再各抽两个团,再加上鲁锦的一个禁卫军合成旅,将近两个团的兵力,加起来就有近八个团了,要是能再从外线抽调一个团就好了,只是外线也要防守如此大的区域,兵力太少了也不行,冯国用还是觉得用于渡江的兵力不够。

  鲁锦说当今天下的精华都在三湖之地,这里汇聚了全天下六成以上的粮食和人口,冯国用对这种说法也是认同的,可既然知道了这点,就应该清楚江浙会有多难打,就现在掌握的情报而言,仅他们对岸的当涂,一个民兵元帅陈野先,手下就有数万兵力,这对鲁锦、芝麻李等江北势力而言,简直如同怪物一般。

  鲁锦他们累死累活,打下十好几个县才凑了六七万的主力军,而对面的陈野先只靠集庆路屁大点地方,就能拉出来近十万大军,这不多准备点兵力,将来渡江怎么打的过他们.

  鲁锦见他还是蹙眉不说话的样子,便问道,“先生还有什么顾虑?”

  冯国用闻言犹豫了下,还是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按大帅如此布置,南线便能抽出两个团来,若北线东线也依此例,各抽两个团,再加上大帅的禁军,一共凑出七八个团,虽也不算少,但臣还是觉得没太大把握。

  “大帅也说天下精华尽在三湖,臣深以为然,别的不说,就说对面与我们隔江对峙的陈野先吧,此人不过是个自募乡勇的都元帅,仅靠集庆路一地居然就能拉起近十万大军,江南兵力之盛可见一斑,若是我们渡江的兵力少了,又该怎么打下建康呢。”

  鲁锦闻言一笑,“原来先生是在担心这个,可我却不这么看,古语有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可见兵马多少并不重要,关键还要看什么将领来带。

  “就说那之前的浙东副元帅董抟霄吧,此人原先掌握江南如此充裕的钱粮兵源,却连个方国珍都打不过,屡战屡败,打了三年多次被方国珍打的全军覆没,虽说都是水战,但也可见一斑。

  “江浙之地如此富庶,百姓受尽了元廷的欺压,如今天下义军蜂起,可江浙却无一人敢起兵举事,可见都是一群软蛋。

  “这样的兵,即便那陈野先有七八万又如何,在我眼中不过土鸡瓦犬尔,而那陈野先本人,手握数万大军,却不敢渡江主动攻我,可见也是鼠目寸光,插标卖首之辈。

  “而我手下,精兵数万,强将如云,又何惧他一个陈野先?先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即便先生真的担心兵少,我之前不是还说先生漏算了兵力吗,这漏算之处,一为南线可以扩军一个团,二来可以以关代兵,减少驻军,其实还有第三个漏算之处。”

  “第三处是什么?”冯国用当即问道。

  “第三处就是北线的战事,今年元廷必然要派大军来扫荡运河沿线,芝麻李在劫难逃,到时只要运作得当,我们肯定能收获一批徐州残兵,最少也有一两个团的兵力,有了这些兵力,就足够用来渡江了吧?”鲁锦提醒道。

  其实还有一股兵力,他暂时没说出来,那就是盱眙地区邓愈的兵,但是邓愈会不会来还两说,来了能带多少兵也不知道,既然没把握,那干脆现在就别算进去。

  冯国用一听鲁锦把主意打到这种没影的事情上,再说就算有徐州溃兵加入,那都什么时候的事了,能不能快速转化成战斗力还是两说,顶多也只能留在庐州这边辅助防御。

  他当即就想提醒鲁锦,谁知鲁锦又再次抬手打断。

  “我知先生要说什么,此事还不确定,渡江事关重大,不可将主意打到这些溃兵身上,所以我刚才提此事,也只是为了安先生的心罢了,即便没有这些兵,仅靠我们现在的力量,我也有把握拿下当涂,最少也能在当涂这个桥头堡站稳脚跟。

  “至于拿下当涂之后,大不了再从当地招兵训练,向建康推进的慢一些,但成功渡江还是没问题的。”

  冯国用闻言顿时一愣,有些惊疑道,“大帅有把握拿下当涂?”

  “嗯,最少也有八成的把握。”鲁锦当即非常肯定的点了点头。

  好家伙,‘最少’也有‘八成’,你这跟有十成把握有什么区别???

  冯国用于是再次问道,“不知大帅有何计策?”

  鲁锦这次却是摇了摇头,“不可说不可说,此计是我之前在和阳眺望对岸时偶然所得,我发现当涂的城防有漏洞,可被攻城方轻易击破,然而对岸却没有察觉,所以此事还是不说的好,要是漏到对岸的耳中,将来渡江反而徒增麻烦。”

  冯国用闻言也知道此事事关重大,能少一个人知道就少一个人知道,当下也不再多问,而是说道。

  “既然大帅对渡江有如此把握,那臣也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了,我同意立刻发起南线攻势,拿下安庆,一个月内拿下安庆,再布置皖水防线,正好还有半年时间,若是再晚些时日,恐怕就来不及了。”

第180章 功劳要靠自己争取

  算好了渡江的兵力账,做通了冯国用的思想工作之后,那打南线这场攻势,也就能下定决心了。

  既然没有了后顾之忧,那就索性放开手来打!

  鲁锦当即给廖永安回信一封,同意他的作战计划,收到回信后立刻开始准备进攻,要求不要久拖不决,不可陷入长期对峙和纠缠,应尽快速战速决,争取一个月内解决南线战事。

  总部这边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等他的中路军攻克桐城之后,就给他支援一个营的骑兵过去跟他汇合。

  另外鲁锦这边还会抽调一个团的兵力进驻庐江,作为此次战役的预备队,不过这个团最好不用,但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也不要犹豫。

  写完了回信,交给传令兵快马送出去,鲁锦这才又对冯国用说道。

  “南线战役目标不过三个城而已,廖永安又有完备的计划,还事先做足了准备,我们又准备好了预备队,可以不用操心,这样的仗廖永安还是能应付的。

  “不过战后建设皖水防线,还有枞阳的江防要塞,需要一个懂得棱堡战法之人,交给别人我又不放心,不如我将棱堡建造和防守的战法都教给你,等安庆那边的战事一结束,你就携我手令,亲自去督造南线防御工事,如何?”

  冯国用闻言当即拱手道,“大帅对臣如此信重,臣定然不负所托!”

  “那好,那这两天你就跟我学学这棱堡,有哪里不懂的尽管问。”

  “是。”

  另一边,由于庐州和庐江有水路相通,鲁锦送出的回信当天便到了廖永安的手里,得到鲁锦的肯定答复,还有帅府答应支援的一个营骑兵,另外还贴心的给他准备一个团作为后备力量,廖永安顿时大喜。

  这下他就在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即便自己在前线打得不好,有鲁锦派来的这个团坐镇,局势也不至于失控,他就可以放开手来打了。

  廖永安当即发出军令,庐江城立刻传令兵四出,奔赴各地,召集101师所有团级将领到庐江开会,有任务。

  两天之后,水师二团的华高,八团的郭子兴,十二团的缪大亨,陆陆续续都到了庐江,十一团的赵庸本来就驻扎在庐江,和廖永安在一起,因此等这三人到齐,101师的所有团级将领就算全到了。

  缪大亨许久没见自己的大儿子缪友珍,这次过来,父子俩当即寒暄亲近一番,郭子兴也许久没见自己这个妻弟张天佑了,也和小舅子互相说了一番近况。

  华高和巢湖老将们还算熟悉,和这两个定远来的家伙根本不熟,这里也就廖永安和赵庸能跟他说上话,但几人之前也寒暄过了,因此就没怎么说话。

  他的水师二团三名将领,俞通渊被鲁锦叫回去学炮术去了,自己来了庐江,现在水师二团是桑世杰在看家,他不能离开太久,等开完会就准备回去。

  郭子兴和缪大亨那边寒暄过后,也跟廖永安问道,“督师,可是大帅那边有什么吩咐?”

  “嗯,是有事安排,大家先坐。”廖永安当即点了点头,让众将都在堂中坐下,他这才说道。

  “之前郭指挥和缪指挥都是刚来,手下新兵众多,虽然参与了攻打庐江和舒城之战,但也没用上什么力气,舒城还是守军主动献城的。

  “在这之后,我们南线便没了战事,一直在进行练兵。

  “几位有所不知,其实除了庐江和舒城,大帅之前还交给我一个任务,那就是拿下安庆、潜山一线。

  “安庆此地,西靠大别山,东望黄山,又紧邻长江,处南北之要冲,通联大江东西,控扼长江咽喉,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帅对此地早有打算。

  “而我拖延至此,非不敢打,实不能也,当时缪指挥和郭指挥刚来,手下又都是新兵,训练不足,也对我军战法不够熟悉,我手中无可用之兵,因此不能打。

  “但现在经过三四个月的整训,各部也算兵精粮足,今年年初,黄州路的徐宋又有动作,该部正在进兵湖广,等他们发现啃不动的时候,难保不会把视线转向东面。

  “到时一旦徐宋露出东进的态势,元廷也说不准会派一员大将,领着重兵到安庆坐镇,所以攻打安庆之事不可再拖,继续拖延下去,恐生变故,将来就不好打了。

  “我前几日已经给大帅上了请战书,大帅也已同意,对此次战事表示支持,这才召你们前来,商讨攻略安庆之事。”

  几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缪大亨则是当即表态道。

  “既然是大帅的命令,那督师尽管吩咐就是,我一定听从安排。”

  缪大亨带兵的时间还算早,在定远的时候就自己募兵帮元廷守城,原本还想拿郭子兴、孙德崖等人刷刷战功,在元廷那里弄个一官半职,谁知鲁锦这边棋高一招,提前拿下了县尹,自己这边还没动手呢,自己和定远就都被人家卖了,这还打个屁啊。

  后来他也想通了,既然加入了圣武军,那就好好干,圣武军好歹是创业集团,在创业的时候多搞点军功,未必就比在元廷那边差了。

  跟着元廷的蒙古鞑子干,自己始终是个汉人,就算干的再好,也不可能受重用,但在鲁锦这边就不一样了,若真让他们得了天下,将来封个公侯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他早就盼着打仗立功呢。

  “好,缪指挥且先坐。”廖永安笑着让他坐下,随即又看向了郭子兴,郭子兴见状也连忙起身表态道。

  “既然是大帅的命令,那我也听从督师调遣,督师让咱怎么打,咱就怎么打。”

  “那我就说一下这次的战役部署,来人,上沙盘。”

  廖永安得到两人表态,当即让人搬来早已准备好的战区沙盘,然后拿着根竹条指着沙盘开始进行战役部署。

  “此次作战,我们的主要目标就三个,分别是当面的桐城,安庆,还有安庆以西的潜山,拿下这三城便算成功。

  “此次战役兵力,我101师四个步兵团全体出动,另外大帅那边还会派来一个骑兵营作为支援,总兵力近两万人。

  “我师进兵路线分为三路,由我率领三团,和赵庸的11团组成中路军,直逼桐城,郭指挥的8团为右路军,缪指挥的12团为左路军,三路齐出,战役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来个围点打援,半渡而击

  “我师主力尽出后,后方空虚,庐江、舒城两县的防务,当移交给当地的内卫军,无为仍由水师二团驻防,华指挥当提高警惕,江面巡防事宜不可有过大变化,以免引起对岸敌军注意,但也要暗中加强戒备。

  “若此战期间,对岸敌军真有什么异动,不要犹豫,立刻向大帅跟和阳的东路军求援。

  “我军出战后,大帅会另调一个团进驻庐江,以为此战后劲预备之军。

  “待第一阶段战事结束,不论打援成功与否,我中路军都会攻克桐城,然后与左右两路合兵进攻潜山和安庆,等拿下两城,将战线推进到皖水一线,此战便算成功收官,战后大帅会另派人来指导皖水防线布置,各部都明白了没有?”

  “明白!”众人当即齐声应诺。

  廖永安见状点了点头,又拿出鲁锦的那封回信,还有自己的作战计划,交给众人传看,表示这确实是鲁锦同意的作战计划,自己没有假传军令,这次战役和部署确实是鲁锦点头的,这才让众人放心的回去准备。

  “各部回去之后,当立即开始准备,三日后准时出发,郭指挥的八团只有两天时间,你部必须迅速隐蔽前进,抵达预定位置后,立刻派人传信与我,缪指挥的12团也是如此,两位都明白吧?”

  

  “明白,督师尽管放心,这半渡而击的法子是极好的,敌军援军若真的敢来,我这一路保准援兵一个也过不来。”

  缪大亨也认为这个战术制定的没什么问题,就是他这个左路,一路上打的都是山寨,还有镇子,如果敌军真的有援兵过来还好,若是敌军不派援兵,那他几乎就没什么大仗可打,自然也没什么军功可捞,这是他觉得唯一有些遗憾的地方。

  廖永安见状又对他嘱咐道,“缪指挥的东路,此次需要攻打两个港口城镇,这点和无为还有和州非常相似,港内必定有些商船,在进攻这两处的时候,还请缪指挥注意,最好先控制下那些船只,若是能缴获就更好了,也省的那些船只被敌军得了去。”

  “是,我一定注意。”缪大亨再次答应道。

  “我回去也立刻安排出发。”郭子兴这边也跟着答应。

  不过他的心态就跟缪大亨不同了,他只保证绝对听从命令,愿意遵从廖永安的安排,但却没有缪大亨表现的那么主动。

  交给郭子兴右路军的任务,是隐蔽前出到沙河上游埋伏起来,若敌军出兵来援,就歼灭援军,若没有援军,就等着中路军过来汇合,然后一起进攻潜山。

  说实话,对于这个任务,郭子兴有些没底气,援军啊,谁知道会来多少,万一打不过怎么办?这廖永安也太信任他了吧?真以为他一支刚拉起来的部队,就训练了三个月就能打硬仗了?

  但任务已经交代了下去,他也没有办法拒绝,于是在答应之后,又问了还有没有其他注意事项,然后领了任务就忧心忡忡的先回去了,毕竟他的八团距离作战目标有些远,必须要先动身才行。

  等众将各自领了任务纷纷散去,郭子兴这边回去之后,也立刻将任务告诉了几个千户营长,谁知几个营长的反应却让他大吃一惊,顿时感觉要糟

  “围点打援?半渡而击?这计划倒是定的不错,可要是敌人不出兵救援,那我们八团岂不是就捞不到仗打了?这怎么行呢!廖大哥怎么就给咱们安排个这样的活儿?分明是瞧不起兄弟啊!”八团的副指挥使,兼战兵营千户营官张德胜,当即不满的抱怨道。

首节 上一节 142/2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