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一大早,陈然洗刷过后,做了一些恢复性地训练。
昨天的比赛是激烈了一点,好在自己年轻,身体素质足够出色,一觉之后,疲劳感一扫而光。
这时候,陈然的电话“叮铃铃”地响起。
来电的竟然是他的那个同桌,公子哥孙凯。
好几天没联系,这家伙终于想起了要给自己加油助威的约定。
可孙凯的第一句话是“兄弟,你被淘汰了吗?”
陈然面色一黑,回道:“没有,我进四强了。”
“兄弟,你牛逼啊。地址在哪里,哥们我给伱来加油!”
你小子终于想起来要问地址了。
陈然无奈,表示等下会将比赛地址以短信方式发给这家伙。
神神秘秘的,这几天也不知道他在搞什么飞机。
陈然只是觉得孙凯说话的样子,似乎有些垂头丧气。
挂了电话后,陈然坐在椅子上,盯著小得可怜的手机屏幕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拨通了孙建业的电话。
“孙局长,有件事情想跟您说下。我的私人教练因为家中有事,合作到年底就要分手了。”
“对,他要返回美国,数年之内应该不会回来了。到了明年,我或许要自己找教练了。”
他故意将时间设置成了年底,好为自己留下一段缓冲时间。
“原来是这事啊……小陈,你放心训练。教练的事,我会给你想办法。”如今的陈然在孙建业眼里可是一个香饽饽。
对方既然能赢下韩国第一人,那么三年之后的全国运动会,男子网球的单打金牌不是十拿九稳吗?
……
第63章 中美天才,会师决赛!(求追读!)
陈然需要选一个“临时合作”的教练,让人们逐渐去遗忘那位一直没出现,实际并不存在的“外籍华人”教练。
张德培要等到明年才能退役,而且陈然也不确定未来能否和他谈妥条件。
而这一次,陈然选择了省体育副局长孙建业作为合作对象,而非网球协会副主席梁辉,也是经过了慎重考虑。
陈然在网球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出众实力,在整个华夏男子网坛已经呈现出一枝独秀之势。
他的优势越大,那枚金牌就越稳,省体育局的领导自然会越重视他。
凡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要求,都会尽可能满足。
如果陈然找的是梁辉,反而不容易谈条件。
首先他和梁辉因为澳网资格赛的外卡,已经做过一次利益交换。
第二,就是两个部门的区别了。
站在华夏网球协会角度,下一届大考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而省体育局的大考是全运会。
他们两者的工作重心是截然不同的。
任何人都知道奥运会的竞技水准和激烈程度,远远不是全国运动会可以比的,除了桌球。
所以站在对方的角度,陈然在全运会摘金夺银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在奥运会上,何况两年后他也才十八岁。
领导们是现实的,他们对于陈然的重视程度,取决于他有多大可能性为他们带来政绩。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陈然在第一次和梁辉见面时,对方曾经隐晦提前过经纪人的事情。
华夏的体育协会会来插手运动员的经纪人事务,陈然是知道的。
但省体育局不会,他们只关心全运会,这就是陈然和对方合作的前提。
……
比赛的第四日,将会上演两场半决赛的对决。
或许是因为华夏的网球水平比较落后的关系,或许是因为这次半决赛有华夏本土球员的关系。
魔都的比赛气氛变得尤为热烈起来。
在组委会的刻意引导下,明明只是ATP的挑战赛,却被渲染成了像ATP巡回赛一般。
华夏的球迷是热情的,为了给本土宠儿陈然加油,竟然敲锣打鼓,还吹著唢呐,好不热闹。
这群人显然将足球比赛的加油方式,直接复制到到了网球比赛上。
更有甚者,有人在脸上涂著国旗,还有人挥舞著旗杆,歌声嘹亮。
陈然从酒店里出来,坐著组委会安排的专车,透过窗户看到那些兴高采烈的球迷们,也学著那些“大球星”的样子,和他们挥了挥手。
同样前来的记者数量,比之前八强战多了不少。
今天的半决赛,将会在旗忠网球中心可容纳5000人的二号球馆举行。
原本便宜到几乎是白菜价的球票,因为陈然的横空出世而涨价了不少。
“这么多球迷,应该会将二号馆塞满吧。”陈然望著广场上的人山人海,内心也开始汹涌澎湃起来。
这就是竞技体育最为迷人的地方。
站在球场上,看著座无虚席的看台,歇斯里底呐喊的观众们,球员们的肾上激素会快速分泌,整个人也会兴奋不已。
已经是半决赛了,再进一步就是决赛。
无论是球迷,还是记者媒体,他们的兴致都因为陈然一场接著一场的胜利而被挑了起来。
陈然在半决赛的对手,是来自巴西的一个年轻球员苏亚雷斯。
当然这个所谓的年轻是相对而言,其实对方也比陈然大了6岁,如今已经22岁了。
职业网坛的竞争是残酷的,大多数人在转为职业球员后,只能混迹在ATP挑战赛。
苏亚雷斯不惜万里,飞跃了整个太平洋,就是想著快速刷一些积分,好早日触摸到巡回赛的门槛。
当两位球员登场的时候,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也就蔓延了开来,而观众们的欢呼呐喊更是让这种气氛显得更为浓烈。
“陈然,加油!”
这是正常的助威声。
“哥们,要给国足报仇!”
这位显然是足球迷,将足球场上的情绪带到了网球场上。
毕竟在前不久的世界杯上,国足可是被巴西虐了一个4比0
巴西不仅是足球强国,在网球上也一直有著不俗的实力。
陈然做著热身运动,整个人是一副风轻云淡的从容神态。
对面的巴西人,的确有些实力,但比起之前的韩国人李亨泽终究是弱了许多。
伙计,我知道你没有闯入决赛的话,那点微博的奖金不足以弥补你长途跋涉的开销,但这场比赛,我还是非赢不可。
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将近五千名到场助威的可爱球迷们。
对面的苏亚雷斯也感受到陈然身上那胸有成竹的气势,整个人也变得凝重起来。
赢了一号种子又如何,球场上一切皆有可能。
双方站在球场的两端,展开了一场对决。
从第一球开始,陈然便没有任何保留地使出了全力,以快节奏的打发牢牢压制住对手。
每一个ACE球,强力扣杀,放小球,网前截击,过顶杀球,以及单反击杀,都能引起观众们如浪潮般的呼喊声。
陈然享受著这一切,其实他不喜欢网球场变得太安静。
比赛的节奏一直掌握在陈然的手中。在第一盘的比赛里,陈然在主场观众的助威下,竟然完成了两次破发,以6比2轻松带走胜利。
第二盘的时候,巴西人苏亚雷斯咬紧牙关,展现了韧劲十足的一面。
在陈然好几次达到破发点时,苏亚雷斯都凭借着过人的意志力,挽救了破发点,保发成功。
双方比分交替上升,很快来到了5比5平。
在第十一局时,陈然趁著对方的精神状态有所下滑,一鼓作气,以频繁的跑动,大角度又带著强烈上旋的击球,终于完成了破发。
6:2和7:5。
经过一场激烈的对决,陈然击败了来自巴西的苏亚雷斯,顺利锁定了一个决赛名额。
整个球场,顿时被欢快的呼喊声所埋没,还伴随著喧哗的锣鼓声。
赛后,陈然环绕著球场一周,向给自己加油的球迷们致谢,他的身后跟著一群记者,不断按著照相机的快门,想把这一刻记录下来。
他在谢完场后,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开,而是在一处贵宾席上坐了下来,准备观看接下来的第二场半决赛。
……
一个半小时后,来自美国的十七岁巨型少年伊斯内尔,以两个7比5,干净利落地淘汰了对面的新西兰球员,获得了另一个决赛名额。
这时候,现场的记者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大新闻要来了!
不可思议的一幕,一个十六岁,一个十七岁,赛会最年轻的两个选手竟然在决赛会师了!
标题他们也想好了:中美天才,会师决赛!
……
第64章 报纸头版,悸动的女同学
《体坛周报》于1988年创办于湘南长沙,是华夏发行量最大的体育类报纸。
在去年华夏男足出现时,创下了单期发行量262万份的惊人纪录。
借著这一股东风,《体坛周报》以体育类报刊跻身进入华夏传媒行业的巨头之列。
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看什么样的比赛,《体坛周报》的主编们可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在非奥运时期的《体坛周报》,头版的内容往往被足球所垄断,当然也会将版面留一些给篮球。
至于像乒羽这样的优势项目,只有拿到了世界冠军,才能在头版的角落位置占据一席之地。
这一回,《体坛周报》头版的副C位留给陈然。
“奇迹!十六岁天才网球少年连克强敌,闯入魔都挑战赛的决赛!”
作为华夏实力最为强大的体育报纸,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
昨天刚比完赛,就出现在了第二天的报刊上,然后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亭上。
陈然的名字,就这样走进了华夏许许多多青少年的视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