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是猎人 第79节

  “古哥一早就准备好了,暖壶里也有热水,中午咱们把饭盒放锅里热热就行了。”张志气说道。

  “还是古哥有经验。”

  “有啥经验啊,跟车多了自然就习惯了,队长,你跟陈昊先休息,到锦市后换我和志气。”

  “行,那我先睡一阵子。”

  王向东点头,昨晚媳妇很缠人,还主动提要求了,那不得多满足她,消耗有些大,这伙正好补个觉。

  经过漫长无聊的旅程,列车一路很顺利的到达了锦市,中午几个野菜团子都让他们三个分了,白面加肉蛋馅的味道自然好极了,让三人直夸好吃,现在就很是嫌弃火车站食堂提供的免费饭菜了。

  是的,他们这趟货运列车途中停靠的两个站点都有为他们这些随车押运人员提供免费饭菜,不外乎窝窝头二合面馒头以及咸菜和白菜萝卜啥的。

  虽然铁道部门是大户,但现在整体形势都不乐观,大户也有困难的时候,伙食标准也只能这样了,大家都能理解和克服的。

  “你们等着,我去外头买点吃的来。”

  王向东听他们三个说完后想起上回去的那个国营饭店,就在这西区车站附近,就拎着装上四个饭盒的网兜和钢精锅出了车站,出门在外他可不想委屈了自己的肚子。

  “李经理,还记得我吗?”

  刚进饭店正好看到李经理也在柜台里,王向东就打了招呼。

  “啊,哦,是王采购,你好,伱好,这是又来锦市出差啦。”李经理立马想起来了,感觉那美味的鹿肉好像是昨天刚吃过似的,记忆犹新啊。

  “这次是去沈市,火车正好在这里停靠一下,这不想念你家店里的馒头包子了,还有多少全给我装上,再把大米粥也给我装些,没问题吧。”王向东把东西往柜台上一放,大大咧咧的说道。

  “没问题没问题。”

  现在正值下班时间,饭店里也没两个人,还是像往常那般冷清,现在这大主顾一来就包圆,李经理正求之不得呢,又有全国粮票来喽。

  王向东让服务员把四个饭盒各装两肉包和两馒头,其余的拿蒸布打包,钢精锅装了半锅的大米粥,然后结账走人。

  钱没少给,不过这次用的是上回从鸽子市顺来的锦市地方粮票,李经理白欢喜一场,无奈的看着他抱着钢精锅啥的走人,心下直骂做采购的太鸡贼了。

  倒是一旁的服务员幸灾乐祸,看到李经理耷拉的脸和郁闷的心情,他心下开心了一阵然后也郁闷了,今晚没有剩下的食物可分了。

  王向东回去途中把两蒸布包收起,正好赶在发车前回到押车房,刚才被那服务员不情愿的清点馒头包子耽误了些时间。

  “队长,跟着你就是有肉吃啊。”

  陈昊不客气的拿起肉包先咬上一口,肉香四溢,他是一脸满足陶醉的表情。

  “有的吃还堵不上你的嘴啊。”

  “堵不上,堵不上,要多来几个才够堵。”

  “没了,一人四个,不够就喝粥,大米粥呢,可香了。”王向东也大口吃着,再让张志气把钢精锅里的粥给倒进饭盒里,吸溜着,很爽啊。

  晚上轮流守上下半夜,没出啥意外,只是在一处大转弯时列车抖动了几下,速度有所减慢,车轮跟铁轨摩擦发出了刺耳的声响,这“刺啦刺啦”作响的声音划破了夜空,在漆黑的山林间显得格外的刺耳。

  “有情况,起来。”

  转弯的惯性让王向东屁股一歪,差点从长椅上滑下来,这个意外变故吓得他跳起来就要去拿枪,以为前面出事了。

  “队长没事,没事的,这是大转弯时车轮摩擦发出的声响,每次经过这一段都这样,也不知道早点减速。”陈昊连忙说道,躺长椅上的那两个也只是翻个身又继续打呼噜了。

  虚惊一场,王向东松了口气,可不能第一次出外勤押运就出问题啊,那他不就成了惹事大王了,每次有他出现都有事发生,以后谁敢跟着他啊。

  虚惊一场过后再无状况,枯燥无聊的一夜终于过去了,天亮的时候列车到达了沈市北站,四人轮流下车去厕所解决大的,这是货运列车,可没厕所啊。

  小的就随便在路上解决了,这个简单,他们是在车尾,只要出门站过道边,列车还在奔驰,那可以射出去老远老远呢。

  沈市的火车站是东北最大的铁路枢纽,京哈线和哈大线在此交会,他们也要在此转向南去往鞍市。

  沈市是东北最大的城市,历史悠久,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是东北的重工业基地。

  列车在这里停靠的时间更长些,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有好多车厢要在这里脱挂,他们的货物直接在沈市卸载,然后再采购需要的货物装车,等列车返程时再挂靠上去。

  “队长,你要去沈市逛逛吗?”

  王向东四人站在站台上看着其他车厢在忙碌着,他们只要守护着自己的两节车厢就行,无聊的抽着烟,古学良就问道。

  “你们呢,都不想去走走?”王向东反问道。

  “没啥好逛的,咱们不像采购员,没有地方上的票证也买不到啥东西,再说了咱京城百货大楼啥买不到。”陈昊应道。

  “也对,那我也不去了,等着吧。”

  王向东想想也是,这沈市地处平原,周边可没有山,对于他来说,没有山的地方就不好玩了,再说这一个小时时间能做啥,聊聊天就过去了。

  轮流去车站食堂吃了早饭,很快的列车又出发了,这次只剩下十几节车厢了,货物减少了近一半,往南又都在辽沈平原上跑,地势平坦,列车的速度就快多了,午后时分就到达了鞍市。

  感谢书友孤风战、20210301105375578280、20171119004448708、ti510、南方之阳、110624202147411、快乐的鱼的月票,感谢书友赵伟684、孤风战、20230412453-bA、20210301105375578280、啊福、老狼、快乐的鱼、逍遥人生449、狼人黄、20230223190714569、20230430435-CB、20231003609-aA、想游戏就去大海、老杨225、20230630839-cB等书友的推荐票,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167章 红缨枪

  鞍市有“钢都”之称,是我国第一个钢铁工业城市,境内铁矿石储量丰富,鞍钢就依靠开采铁矿石和加工铁锭钢锭发展起来的。

  鞍市还有“玉都”之称,盛产岫玉。

  王向东和陈昊吃过午饭回来就看到销售一科的周开进带着前来接货的鞍钢相关人员办理手续,后面是十几个工人拉着板车等候着,而古学良和张志气持枪在一旁守护。

  采购员田源早不见踪影了,看来他更忙,在鞍市停留的时间差不多两天,所以他得抓紧时间联络采购物资事宜了。

  这些销售交接和采购就不关王向东的事了,他就想着开溜,找古学良打听前往东部长白山的路线。

  “队长,带我进山吧,求你了。”陈昊在一旁舔着脸说道,张志气也是渴望的眼神。

  “这回真不行,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只有不到两天,我可是有任务在身,你们在深山老林里跟不上我的步伐,我也没时间照顾到你们,以后还有机会的。”王向东摇头道,这要是带上两累赘那能打到啥啊。

  “那队长伱要注意安全啊。”

  “知道,古哥你就暂时负责押运工作。”

  王向东交待完后就背着枪出了车站,外头马路上人不少啊,都是饭后出来闲逛的,与京城街道上的人们不同的是,这里除了上班的工人穿的蓝灰的工作装外,男人女人的穿着打扮大不一样。

  男人除了穿蓝色黑色的棉袄棉裤外,还有就是东北特色的狗皮帽子和狗皮大衣,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多狗,反正王向东来东北也没见过几只狗。

  女人就色彩艳丽多了,红红绿绿的花棉袄,不知道是布料不足还是发育过快,感觉一个个女人衣服都勒得紧紧的,不再是臃肿的,倒也衬出凹凸感来。

  再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神情了,东北的女人大大咧咧的,跟南方羞答答细声细语的小女人完全不同,她们在马路上有说有笑,有时还指指点点的,然后交头接耳,再然后哈哈大笑,东北女人可真虎啊。

  等等,那几个大姑娘小媳妇是不是在说他呀,居然敢明目张胆的用手指指过来了,卧草,不会拿他开玩笑吧,没见过帅哥吗?

  王向东顿时。。。怂了,赶紧溜,东北虎妞惹不起。

  好不容易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王向东放出吉普车,一脚油门就往东边开去。

  鞍市的东边就是长白山脉,离市区不到十公里就是山林了,这里应该是叫千山山脉,是长白山脉的南端,连绵起伏,峰峦迭嶂,正是狩猎的好地方。

  王向东先沿着马路开,千山边缘的山林海拔还不高,坡度不大,有路就会有村庄,先到附近的村里打探打探消息,看值不值得进这边的山。

  “站住,干什么的?”

  刚到村口,旁边的几棵大树后面窜出两人来,二十左右的模样,蓝色的棉袄棉裤,带着狗皮帽子,手里都拿着枪,不过不是真枪,是红缨枪,枪杆有一米五、六十公分,铁制枪头后面真的绑着红色毛线。

  王向东突然有了元宵节那晚看过的红色电影《红孩子》的画面感,就是这两货岁数大了点、个头高了点,要不真就是手持红缨枪的红孩子了。

  “我是保卫科的,这是我的证件,这是我的枪。”

  王向东停车下来,出示证件,这两个年轻人应该属于村里的民兵了,这是正常盘问,应该遵守的,免得引起误会。

  东北地区解放前是小鬼子和光头盘踞时间最长的地方,残存的破坏分子还有不少,所以各地在人员流动方面都控制的很严格。

  “哇,京城轧钢厂保卫科啊,哥,你这枪我们可没见过,叫啥枪啊,真威风。”其中一个接过来打开一看顿时惊讶了。

  “这是五六半,你俩站岗放哨辛苦了,来,先抽支烟。”王向东掏出大前门递上,正好先问个话。

  “不辛苦,不辛苦。”

  两年轻人连忙把红缨枪搂在怀里,接过烟放鼻子嗅了嗅,真香啊,然后凑到王向东点燃的火柴上点着,美美的吸上一口。

  “你们不是村里的民兵吗,怎么还拿着红缨枪啊,不给你们配枪吗?”王向东看着红缨枪好奇了。

  “嗐,有是有,单管双管的猎枪、铳、三八大盖也有,可子弹少啊,没子弹不就成烧火棍了,还不如红缨枪呢。”年轻人撇嘴说道。

  “也是哦。”王向东点头道,在农村申请子弹确实是个问题,一层层上报,还不一定有,所以他以前都是自己制造砂弹,很麻烦还不实用。

  “王向东,王大哥你到咱村里来做啥啊?”另一个也看了看证件后还给王向东问道。

  “我想进千山去打猎,想来问问村里有谁熟悉山里的情况的,了解一下呗。”王向东应道。

  “我家呀,我爷爷是老把式,他以前就是跑山的,我带你去我家。”先前一个连忙说道。

  “行,二奎你带他去,我守在这里。”另一个也没争,点头同意了,看来是认可他的说法。

  “那多谢了,来,上车,你指路。”

  王向东回到车上,这叫二奎的把红缨枪往肩膀上一扛,坐上了副座,嘴里吸着烟,手往前指。

  村子在山坳里,房子分布在四周,没看到有耕地,看来生活在山区就是靠山吃山了。

  车子进了一个用木栅栏围起来的院子,里面有三间木构房,屋顶是用树皮层层遮盖着的。

  “爷爷,来客人了。”二奎一下车就大声喊道。

  “那你还不请人进屋来坐。”屋里传出回话。

  二奎把王向东带进屋里,正对着门有一张桌子,旁边有一个炕,一个六十多岁的大爷盘腿坐在炕上,眯着眼看向王向东。

  “爷爷,这位王大哥是从京城来的,保卫科的干部,想进山打猎,要找您问问山里的情况。”

  “胡大爷您好,先抽支烟。”

  王向东拿出大前门烟给胡大爷发了一支,路上问了二奎说是姓胡,那就叫胡大爷了。

  “这是好烟,我抽这烟就是浪费了,二奎,你拿着吧。”胡大爷接过来看了看后说道,然后递给一旁的胡二奎,后者开心的接过来夹在耳朵上。

第168章 三仙与五仙

  胡大爷接下来的动作让王向东感到很新奇,就见他从炕头拿过来一个大纸包,里边放的都是干黄的烟叶,取出一片对折了几下揉碎了,再撕下了一小张报纸,把烟叶放进去,双手很熟练的卷了起来,最后还用嘴唇的唾沫粘了一下。

  这就是乡下人家自制的卷烟,看着挺简单的,却也反映出乡下人家的困境。

  先前在厨房的胡大娘这时也进屋了,跟王向东点了点头,也盘着腿坐到炕头,到烟叶包里捏了几下,揪出几丝揉搓成小团,然后给塞到烟袋锅里,拿手托着烟杆。

  这时胡大爷马上拿出火柴划着了一根,先把胡大娘的烟袋锅点着,然后又把自己的卷烟点着,再把烧到头的火柴柄扔了,老两口就吧唧吧唧的抽了起来。

  王向东看着两人一连串的默契流畅的动作,还真有点羡慕这老两口,一根火柴把两个人的烟都点着,这一看就是每天都在做的事。

  “小王干部,我看你背着的枪没见过,应该是把好枪吧,以前经常打猎吗?”胡大爷抽了两口烟后才问道。

  “这枪叫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胡大爷,您说得对,我经常在京城那边的山里打猎,”王向东回答道。

  “想当年呐,我也经常上山打猎,不过不像你是为了玩,我是为了养家糊口的,这一大家的人全靠打猎谋生了,天不好了别人不敢上山,我还得上山打猎,我这腿也是在山上打猎的时候摔的。”胡大爷这时也打开了话匣子,回忆着说道。

  原来他一直坐在炕上是因为腿脚不方便啊,说完话后又吸了口烟,王向东估计胡大爷吸这一口烟,顶上他抽三根烟的量了,老烟枪啊。

  “咱们这千山里头啊,东北该有的野物都有,大的有老虎、棕熊、野猪、野鹿、狍子,小的有野鸡、野兔啥的,关键是要能找到,瞎窜是碰不上的。”

  “嗯,您说的对。”王向东点头附和道,千山里野物多就好,只要有那就能找到,他有地图在手,精准定位,哪会瞎窜。

  “在我们东北上山打猎,可是有规矩的,小王干部,你一定得注意了,伱要是上山遇到狐狸和黄鼠狼,可千万不能打呀,还有就是蛇了,不过现在这天气蛇还没出来,这三样可是我们东北的保家仙,邪门的很。”胡大爷接着说道。

  “是吗,胡大爷您抽完烟,来尝尝我带来的这个酒,然后您再接着讲,我还就喜欢听这些故事呢。”

  王向东还就喜欢听这些民间流传的故事,但他也知道不能白听啊!乡下人家应该都好喝酒,就从挎包里拿出一瓶红星二锅头说道。

  “哦,你这是瓶装酒吧,这个我倒是可以尝尝,对了,你这酒叫什么名字,我可不认字。”

首节 上一节 79/1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