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是猎人 第42节

  “闫老师,好难得啊,我家您还是第一次来吧,您请进。”王向东侧开身子把闫埠贵让进屋里,人都到家门口了,也不好再拒绝了。

  “不错,不错,干净整洁、明亮大气,是个讲究人。”

  闫埠贵放下酒瓶和盘子后四下看了看赞道,好话当然要先说了,堂屋很简洁空旷,其实没啥看头的,等看到墙上伟人像的右下角时惊呆了,他连忙靠近托着眼镜瞪大眼睛仔细看,然后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街道办先进个人、轧钢厂先进个人、东城区见义勇为先进青年,哇,向东你这也太优秀了,就是不声不响的太过低调了。”

  “闫老师客气了,一点成绩,微不足道。”

  “太过谦虚了不是,你这随便拿出一张奖状就盖过院里大部分人,更何况还有三张,冲着这些荣誉,我就得敬你一杯。”

  闫埠贵感叹道,幸亏这次下定决心过来找王向东,就凭这三张奖状,有这些荣誉在这四合院里谁敢招惹他,就算一大爷也不够格,易忠海他也就只有轧钢厂的先进个人吧。

  这年头的奖状可是实打实的荣誉,是社会和组织对你的认可,在老百姓眼里就是无上的荣耀。

  王向东让闫埠贵进屋其实也有好处,可以借他三大爷的嘴把这些荣誉宣传出去,至少在这四合院里能震慑住一些小人。

  “借花献佛,闫老师我也敬您一杯,咱前院有您这三大爷时常关照着,平平安安、和和美美,这年过得挺安稳的。”

  “惭愧惭愧,瞧你说的,哈哈,我就是一个和事佬,你和张大爷都比我强啊。”

  闫埠贵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在前院他还真没啥作用,甚至于被其他几家排挤,所以他赶忙摆手说道,但被王向东这么一夸,他还是挺满足的,脸都有些红了,也不知道是被酒烧的还是被话烧的。

  “我再敬您一杯,告罪了,我还有事要出去一趟,闫老师咱们下回再喝,下回我请您。”

  王向东又举起杯,这到底是掺水的酒啊还是掺酒的水,太难喝了,不能再喝下去了。

  “哦,你还有事啊,那咱们改天喝,改天喝。”

  闫埠贵听到后连忙把酒一口闷了,然后盖上酒瓶端起小盘子走了出去,踱着方步,满脸红光的回到家里。

  求订阅求支持

第86章 买酒

  “孩子他爸,这是办成了?”

  三大妈见他这副模样,以为事成,就开心问道。

  “啥办成了,哎呦。”

  闫埠贵还沉浸在王向东的夸奖中,听到问话才想起自己原本要做啥的,忍不住拍起大腿来,再出门一看,对面的房门已经锁上了,这下亏大了,损失了三杯酒却啥也没捞到,闫埠贵中午睡不好午觉了。

  王向东下午有啥事呢,还不是因为粮食问题,开年后城市居民粮食定量减少三成,姐姐一家也是类似的情况,靠姐夫于有城一个人的定量和工资能撑多久,不得赶紧给她送些粮食过去,这可是亲姐啊。

  抬头看天,晴空万里,蓝天无云,还是无云啊,这个冬天华北连雪都少见了,等开春能有雨水吗?

  开车进入红星公社,路上行人少多了,都没精打采的,双手插在袖兜里,佝偻着背,默默的连个招呼都打不起来,丝毫看不出有新年的气象。

  把车停在街边,王向东一手扛起一袋面,一手提着两个布袋快步进了姐姐家,她一家子也没午休,正在小声的商量着什么。

  “东子,你出差东北回来啦,这是?”

  “嘘,这是五十斤棒子面和二十斤白面,我拿猎物跟粮站换的,你们先参合着吃,这是几串腊肉腊肠,藏好省着点吃。”

  不是王向东小气,舍不得全拿白面大米给姐姐,这是在乡下,这些东西太过显眼,经不起查的,反倒会害了姐姐一家,所以还是以棒子面为主。

  王向东把东西放下,王秀珠和于有城对视后都松了口气,刚才他们还在商量要不要去鸽子市买高价粮呢,两人接过面袋后赶忙拿进房间藏好。

  “舅舅,舅舅,东北那边有啥好玩的?”

  “大冬天的,那边更冷,没啥好玩的,但是有好吃的,当、当、当。”

  见俩外甥眼光热烈的瞧着他,王向东哪还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啥,刚才手里都提着东西,倒是忘了拿两串糖葫芦出来,下回再拿了,现在只能从挎包里掏出三个黄桃罐头递给姐姐。

  “开一罐,给孩子解解馋。”

  看到大人小孩渴望的目光,王秀珠只好递给于有城一罐,然后把另外两罐藏起来。

  “你们吃着,我去找楚云。”

  王向东呆不住了,还是去找楚云想办法搞酒,虎鞭搞来了,当然要泡酒了,他自己虽然用不上,但他一直很好奇书上老说这玩意如何如何了得的,真有那么神吗?不得验证验证。

  找个无人的地方把一个大铜水缸放到车斗上,里头的泉水已经用光,还有一缸备着,把车开到红星酒厂门市店前,抽了支烟才看到准点上班的楚云。

  “卧草,伱小子想成酒仙啊,这一大缸要装几百斤呐。”看到停在门市外的吉普车车斗上的大铜水缸,楚云惊掉了下巴。

  “嘿嘿,能把它装满不?钱不是问题,就是缺票,看到那个麻袋了吗,一只半大野猪,能换票不?”王向东揽过楚云的肩膀低声问道。

  “野猪啊,这个能,这个绝对能,我这就去找我二叔,你等我。”

  楚云掀开袋口看了看,马上撒腿往大门跑去,连门市店门都不开了。

  一会儿楚云就带来一个中年人,听介绍是酒厂的副厂长,长相跟楚云有些像,这是亲二叔了。

  王向东马上递上中华烟,楚副厂长接过烟后也看了看麻袋里的野猪,又看了看大水缸,点了点头,直接上了吉普车的副驾座位。

  现在真的是到处都缺肉啊,王向东也看到了楚副厂长看到野猪时那抑制不住激动的眼神。

  楚云连忙推了下王向东,让他自己开车进了酒厂大门,在楚副厂长的指引下来到一个仓库。

  “林主任,让人把这个缸装满,看看能装多少,对了,哪个年份的存量多些?”

  “楚副厂长,三年的和五年的都不少,您看?”

  “那就拿五年的吧。”

  酒厂这两年原料缺乏,所以产量不足,都是在吃老本了,好在58年以前形势好,库存量多,但也一直在控制着销售,现在能从仓库拉货的都是关系户了。

  几个工人动作很快,把一缸缸酒传递到车斗上去,再倒入铜水缸,五十斤一缸装的,倒了有十缸。

  “五百斤,差不多了。”

  “行,你们帮忙封好口子,我带他去结算。”

  楚副厂长交代了一句后朝王向东点了点头,王向东马上提着麻袋跟上。

  “这是五年老酒,一斤算你两块,正好一千块,钱带够了吧。”

  “带了带了,多谢厂长。”

  “你是云小子的朋友,跟着他叫二叔吧。”

  “好的,多谢二叔。”

  “下回再打到还可以来找我。”

  “诶”

  随着称呼的贴近,两人的关系自然更进一步了,楚副厂长知道王向东是猎人,时不时的能打来猎物,王向东认个二叔,以后买酒也更方便,双赢嘛。

  交了钱拿到票据,王向东回到仓库,把票据递给仓库林主任,还给他和几个工人递了烟。

  铜水缸的口子用防水篷布扎好,还用绳子绑好固定在车斗上,王向东谢过大伙后把车开出大门,转到门市店门口停下。

  “怎么样?够意思了吧。”

  楚云听到声音走了出来,看了眼车斗得意道。

  “谢了啊,呐,给你的好处。”

  王向东掀开座位,从里头拿出一个布袋,里面已经装好几个黄桃罐头和几串腊肉腊肠。

  “嘿嘿,还是跟着你有肉吃。”楚云打开布袋看了看很是开心,又看了眼车斗上的大缸,疑惑的问道:“你也很少喝酒啊,搞这么多酒送人?也不对,散酒也不好意思拿来送人,草,你这是打到啥了,要用这么多酒来泡。”

  “卧草,你这脑子挺能转的,这都能想到,得,你再猜猜,我要泡啥?”王向东惊讶道。

  “泡药酒嘛,不外乎这鞭那鞭的,你能打到的最好的应该只有鹿鞭了,怎么样,对吧。”楚云摇头晃脑的说道。

  “错”

  “还更好的?草,你能搞来虎鞭?”看着王向东一脸得意的样子,楚云真不敢想了。

  “嘿嘿,我跑了趟东北辽省,在乡下一户人家那收的,怎么样?泡好后分你点。”

  “多搞点肉分我啊,那玩意我哪用得上,嘿,哥们坚强久,难道你。。。”

  “说啥呢,我能比你差?正好碰上买下来了就先泡上,以后也能送人啥的,就算拿去卖也能赚钱嘛。”

  “对啊,泡好了我来帮你卖,就搁这店里。”

  “那也得等我泡制好了再说,好了,我还有事要赶回去,下次请你吃鲜肉。”

第87章 买药材

  王向东开车回去的途中先把铜水缸收起,这时猛地想起一事,空间里的时间是静止的,酒里即便泡上虎鞭和其他配药,在静止状态下二者也不会发生任何反应啊,那岂不是白泡。

  所以这缸酒还不能一直放空间里啊,得在外头找个地方存放起来,得花一定的时间让药材与酒自然融合泡制才行。

  想了想也只能放斜阳胡同小院了,把车开回去,院子右边靠墙边的那个小地窖正好派上用场。

  掀开破草席,拉起隔板,攀着楼梯下去,下面是个只有六平方左右的空间,啥也没有,正好把铜水缸放在角落。

  回到院里,王向东又琢磨起来,泡药酒也不能只有虎鞭这一种药材啊,肯定还得找些其他药材搭配着来,可他对这方面一窍不通啊,还得找懂行的。

  王向东的亲朋好友里好像也没有懂医药的,大医院小诊所也都没个熟人啊,这就难办了,要不就去找药店问问,大不了多跑几家,说不定会有收获呢。

  那从哪家开始呢,四九城作为京城,自然是中药行业最集中最齐全的地方了,思来想去还得是从四九城的百年老店同仁堂开始。

  离得最近的是前门大街同仁堂大栅栏老药店,它是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百年老字号,始创于清康熙八年,以选料真实、炮制讲究和药味齐全著称。

  同仁堂是那种前门店后作坊、自产自销的药店,由于炮制的配方合理、药品质量好、疗效高,还成为清宫御药房的供应供奉。

  想到就行动,王向东马上骑车出发,前门大街还是挺热闹的,路上行人不少,穿着各异,看来有不少外地来的,这里也是个好去处。

  大街两边各种店铺挺多的,王向东推着自行车一路看去,倒是感觉挺新鲜的。

  就这了,抬眼看到古朴的牌匾,不愧是百年老店啊,一走进同仁堂药铺,扑面而来的就是浓厚的中药味,古朴端庄的大厅里摆放的有着年代感的桌椅和长凳,还有许多瓶瓶罐罐,估摸着都是属于古董了,就这么摆放着,真是公家的东西大家都不怎么珍惜啊。

  药铺的柜台上是一个个木头牌子,上面用毛笔字写着各种药名,下面写着主治哪种病,最下面写着价钱,这些都属于中成药,都明码标价。

  王向东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先是东张西望,然后凑到柜台前挨个看过去,有治跌打损伤的、治腰伤腿伤的、治头痛感冒的,一溜过去,治啥病的都有。

  就算加上他后世的见识,其实对中成药也知道得不多,比较熟悉的也就牛黄清心丸、再造丸和活络丹,看着标价也不贵,可以买一些备着。

  卧草,安宫牛黄丸,看到这个牌子王向东爆了粗口,再往下看,写着治中风、惊风、脑损、肝炎等等,一丸一块五毛钱。

  王向东后世虽然没见过这药,但看过的不少小说里有介绍啊,再加上短视频没少刷过,都说这是救命的神药,后世都炒到一丸上万甚至几万块钱啊。

  这玩意选材极为严苛,采用牛黄、犀角、雄黄、麝香、珍珠等十几味珍贵药材配制而成的,每丸重三克,包金箔后装进蜡丸,再盖上金章,制作工艺非常繁复。

  看到这玩意岂能放过?王向东连忙走到柜台说道:“同志,我要买安宫牛黄丸。”

  “嗯,一盒一块五,去那边交钱。”穿着白大褂,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抬头看了看他说道。

  “我要买一百盒,店里有吗?”

  “啥?你来找茬的是吗?滚,不然对你不客气了。”男人把眼镜摘下骂道,撸起袖子准备动手了。

  “叔,不是不是,我真想多买些,我外地朋友多,写信来让我帮忙买的。”王向东以为是限购,连忙找个借口说道。

  “真是帮朋友买的?一开口就要一百盒,瞎嚷嚷啥啊,你以为是白菜啊,店里总共才二十几盒,都卖伱了别人急要咋办?”男人还是不相信。

  “叔,您抽支烟消消气,真没瞎说,我朋友都说同仁堂的最好,指定要您店里的,这不一个个都想要,所以就想多买点给他们寄去嘛。”王向东连忙递上中华烟说道。

  要说这年头没几个男人不抽烟的,而且对抽烟的最是宽容,啥场合都能抽烟,几乎没有禁烟区。

  而且烟是拉近男人间距离最好的介体,比酒还好,你要是好端端的去跟一个陌生人喝酒,他如果酒量不好就会以为你想灌他,想要谋他啥的,那就适得其反了,而烟就不会了,更何况还是好烟呢。

  男人接过烟看了下,点上后美美的吸了口,然后点头说道:“小伙子,也就我老陈实在,今天要是那几个年轻人当班,那还不得把你打出去,既然是帮你外地朋友代买的,那就卖你二十盒,店里总得留几盒应急对吧。”

首节 上一节 42/1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