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是猎人 第26节

  这年代是激情岁月,多少有志之士只要国家一声召唤,抛家舍业义无反顾的奔赴前线,只为了能让国家更强大、社会更稳定、人民生活更美好。

  王向东后世看过相关的影视资料,依稀记得第一枚导弹就是在今年年底发射成功的,而第一枚原子弹是到64年爆炸成功的。

  这些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和子弟兵用心血和汗水堆积而成的,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王向东感叹自己只是个小人物,初中文化能做啥,哎,脸有些红了,感觉给穿越者拖后腿了,没办法,先天不足,咱就这水平,能在后面帮点就帮点吧。

  “能值这么多吗?哥你没算错吧?”

  “咋了,就这点东西我还能算错?你到底卖不卖啊,这大冷天的我还得扛回去,路好远的知道吗。”王向东板着脸说道,刚才有些走神了。

  “哦,卖,我卖,我先找东西装。”小伙连忙点头应道,转身去客厅找袋子。

  王向东点出八十张大黑拾递给他,然后把东西装袋子,等小伙点好钱收起,就让他带着出了大院。

  全程王向东没问小伙的姓名,小伙也没问他的名字,有些事情心里明白就好,小伙含泪朝着王向东离去的背影深深的鞠了个躬。

  王向东在半路上就把麻袋收进空间,意识操控着把这些烟酒摆放好,好烟好酒可不容易买到,多备着点以防不时之需。

  回家睡了个回笼觉,不过很快就被鞭炮声吵醒,王向东也起床在门口放了一串鞭炮,引来了院里的几个小孩来捡没引爆的鞭炮。

  三大妈拿把小板凳坐在门口,边剥着蒜头边大声吆喝着,不让小孩靠近她家门前的花架,架上的几盆兰花可是闫埠贵的宝贝啊。

  回厨房煮上一锅稀粥,舀一碗,夹几片咸菜,拿筷子穿两个大馒头,王向东站门口边吃边看着一群孩子在院里玩闹。

  现在中院黄桂花家的小君和小慧都跑前院找胡燕玩,少了陈小芳,陈家一家老少五口都去他兄弟家过年,多了张铁花,现在她是前院的孩子头。

  偶尔闫解娣也会加入,但很快就会被闫埠贵叫去做这做那了。

  王向东吸溜一口粥,咬一口馒头,嚼一片咸菜,笑看孩子们嬉闹,生活好惬意。

  这就是四合院生活的烟火气,咸淡相宜。

  这时对门的闫家大门敞开,闫解成和闫解放抬着吃饭的八仙桌放在院子中间,三大爷闫埠贵捧着一沓红纸,闫解旷拿着笔墨,闫解娣拿着笸篓。

  这是一大早就全家总动员啊,年代剧里说闫埠贵年前会给院里各户写对联,王向东现在直接现场观摩,这就有趣了。

  “向东,你家的门口还没贴春联呢,三大爷给你写一副,你随便给点润笔费,如何啊?”

  前院里除了几个小孩外就王向东站家门口,闫埠贵一抬眼就看到他了,那今天的第一单就他了。

  “那闫老师您是如何收这润笔费啊?”

  “这个润笔费啊就是随心给,一毛两毛不嫌少,你要是满意了,一块两块也不嫌多,要是没钱,那给些花生瓜子糖果啥的也可行呐。”

  闫埠贵这才想起王向东是头一回在这院里过年,对情况不了解,马上摇头晃脑的解释起来。

  “您这是写好的让人选还是现写啊?”

  “这一沓是写好的,随你选,你如果还有好的联子,现说现写,包你满意。”

  “行,等会我先看看。”王向东三口两口吃完饭,把碗筷一刷,洗了手就来到院子中央。

  还别说,闫埠贵的毛笔字确实不赖,楷书功底很扎实,这年代的老师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就这副了:“开福门八方进财,居宝地四季平安”,

  横批“五福临门”。

  红星四合院是个好地方,邻里也还不错,窝在这里能发财也保平安,这个寓意好。

  “谢谢闫老师啊,这是润笔费。”王向东拿起对联,从兜里掏出两毛钱放进笸篓里。

  “承惠,承惠。”

  闫埠贵皮笑肉不笑的拱手道,心下原本以为这王向东会多掏点,没成想整天吃肉的也这般小气。

  原本他还准备让闫解放去帮忙把对联贴上的,这下也不出声了。

  王向东可不知道闫家还有上门粘贴对联的售后服务,他把对联放桌面上,左右看看,家里也没浆糊备着,正好锅里还有稀粥,就舀了一小勺,拿筷子抹在对联背面,再往门柱上一贴,齐活了。

  这时前院院子里渐渐热闹起来,中院和后院的住户也陆续出来,围着闫埠贵的八仙桌挑选对联,甚至还有隔壁院的人跑过来,看把闫埠贵乐得笑开了花。

  感谢书友枫叶飒飒、徐要补钙钙、罗飞华、20181108171643879的月票,感谢迷迷糊糊睡觉了、神秀十九、wallacelee、啊福、暗精灵、天堂山下、奇空、晶晶20、王帅615、江湖人称豹哥、mfive、祥哥仔、20230123537、20191220222016213、20221201070324968等书友的推荐票,感谢大家的收藏与推荐。

第52章 炼猪油与逛菜市场

  “哇,好香啊,谁家炼猪油?”

  闫解旷的鼻子很灵,一闻到肉香就大叫起来。

  很快的,香味弥漫到院子里,大家也都没心思看对联了,循着香味,都把目光朝向了倒座房。

  “铁柱,一大早的就炼猪油,你这是想馋哭邻居小孩啊,哈哈。”王向东笑着调侃道。

  “东哥,是我爷爷在教铁花熬油,等会请你吃油渣啊。”张铁柱笑着回应道

  “好啊,那我可有口福了。”

  大家听到也都期待的看向张铁柱,而张铁柱张铁锤两兄弟端着碗蹲在门前,啃着窝窝头喝着棒子面粥不再说话,这意思明摆着,其他人就别想着沾光了,那大家也不好意思过去套近乎了。

  炼猪油,这是这个年代非常重要的家庭工作。

  这些年物资匮乏单调,人们普遍缺乏油水,四九城的居民每人每月的食用油供应量只有二两,所以猪油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物资。

  于是买猪肉就非常偏爱肥肉,而且越肥越好,特别是猪板油,没有关系是买不到的。

  肥肉买回来,必然是先用来炼油,将白花花的肥肉洗干净,切丁,放锅里用中火慢慢熬,最后全部炼成滚烫的猪油和上面漂浮的那一层焦黄的油渣,那香味确实让人垂涎。

  炼出的猪油拿盆罐装起,只要过一夜,第二天就能看到凝固成雪白的猪油,就可以作为家庭长时间的用油了,炒菜时先下一勺猪油,再加葱姜蒜,这道菜绝对喷香诱人,菜有了油水,那食欲不就上来了。

  而那些油渣也是一道无上美味,炒菜时放上一些就成了一盘有油水的肉菜,或者撒上一些盐巴,稍微搅拌后又是一道又香又脆的零嘴,大人小孩都嘴馋。

  后世的王向东就极少吃到猪油,也不知道啥时候起,所谓的专家宣称吃猪油不利于身体健康,长期吃还会致癌啥的,居然很多人信了,其实就是为了推销普及调和油而造的谣言。

  现在的农村普遍还是喜欢吃猪油,喜欢那个味道,喜欢吃油渣的那种香脆的口感。

  “东子,闲着呐。”

  拎着一个大号菜篮子的何雨柱从穿堂走出来,看到站家门口无所事事的王向东就打了个招呼。

  “柱子哥,你这是去买菜?”

  “嗯呐,今儿去东直门菜市场瞧瞧,准备中午和晚上的食材,聋老太太、一大爷和一大妈今天都在我家吃饭,可不能亏待了他们。”

  何雨柱大声应道,四合院里资格最老的两家除夕都跟他家吃饭,他是倍有面子。

  “左右我也没事,东直门菜市场还没去过呢,柱子哥带我去逛逛,那边有啥特色没?”

  王向东是真的闲,他刚才站门口都发呆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忙得不亦乐乎,他倒好,无所事事,那出去走走也好。

  “那能有啥特色,靠近城郊,就菜品多了些罢了,要走啊,那伱把车骑上,我也省了脚力。”

  “好咧,走起。”

  王向东个子比何雨柱高,块头倒是相当,许是喝了不少空间里的灵水,身体各项机能增强了不少,自行车蹬得贼溜,让何雨柱一路大呼小叫的,生怕被颠下车去。

  即便今天是大年三十了,东直门菜市场一大早依然很热闹,城郊的菜农们都赶早来把自家的菜卖了,再买些需要的回家过年,所以吆喝声此起彼伏。

  有摊位的大多是城里的,包括卖猪肉、鸡蛋、米面等等,都是这些单位在各个菜市场设的点,但现在这些摊点大都空着,看来都没供应了。

  没有摊位的就在路边摆上,都是城外的菜农挑来卖的,有大簸箕装着的白菜萝卜,也有小篮子装着的鸡蛋以及姜葱蒜,还有关在笼子里的鸡鸭。

  王向东看到两个穿制服的站在摆摊前,一人收钱一人撕下一张小票递上,哦,是税务员。

  这里是正规的菜市场,卖东西得纳税,当然比黑市便宜多了,一个摆摊的只要交两分钱,摊主自觉的交钱后把小票放在显眼的位置,以示自己奉公守法。

  何雨柱轻车熟路的穿行在菜市场内,边走边给王向东介绍着,还不时的和熟悉的人打招呼。

  马上过年了,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打起招呼来声音都响亮多了,讨价还价的声音那就更大了。

  王向东兜里有钱心不慌,看到有新鲜的白菜萝卜什么的就买些,看到有鸡鸭鱼什么的也买些,一圈下来买的比何雨柱的还多得多。

  好在他的自行车后座边上一直搭着个箩筐,不能提挂的就直接放筐里。

  在菜市场买东西可比鸽子市场舒坦得多了,不用偷偷摸摸担惊受怕的,还可以大声的讨价还价,当然如果你想买限量的东西还是得去鸽子市,就是更费钱罢了。

  王向东也没问价格,为了分把钱在那里斤斤计较不值得,他也知道老百姓的不容易,所以颇有些大手大脚的,看得一边的何雨柱直嘬牙。

  “东子你可真敢买,知道你会打猎来钱快,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哪个单位的采购员,不对,你就是采购员啊,你这也太能花钱了,得亏你这是载重的二八大杆,不然这么多东西推回去都难。”

  何雨柱看着自行车车把和后座都是满满的,跟在一旁碎碎念,最终只能无奈的走着回去了。

  “柱子哥,你慢慢走,我先回了。”王向东对收获很满意,骑车先行一步了。

  进了前院,还聚在闫家方桌前的人都对王向东买的一车的东西直吸气,一个人过年还买这么多东西,真是个败家子啊。

  没理会别人说些啥,王向东把满载的食材搬进屋里,一样样拿出来放到桌面上整理起来。

  这时张铁花欢快的蹦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一个小碗。

  “东哥东哥,你尝尝我炼的油渣。”

  “嗯,又香又脆,铁花真棒。”

  捻起一小块油渣放进口里,家猪肉的味道确实比野猪肉好,香脆爽口,王向东不吝赞美之词,也给铁花喂食,两人你一块我一块的,很快把小碗里的十几块油渣消灭掉。

  来而不往非礼也,王向东就抓了几粒古巴糖给张铁花,小姑娘开心极了,又欢快的蹦回去了。

  中午一顿用馒头和野猪肉简单解决了,然后王向东就去喊张铁柱去澡堂子,老习俗,大年三十每个人都要洗干净穿新衣,所谓的辞旧迎新。

  张铁锤也马上响应,再喊上胡小剑,听到叫唤声对门的闫解成也凑了过来,他跟张铁柱同岁,但两人性格不同凑不到一块。

  也想跟来的闫解放和闫解旷却被闫埠贵拦下了,他可舍不得花这冤枉钱,“小屁孩去啥澡堂子,在家洗洗就行了。”

  然后五人各提着一包换洗的衣物出发了。

  感谢书友110825151025848、160913164238377的月票,感谢20221201070324968、20200925172024045、锦颍、江鸟非鸿之、一壶老酒向天笑、aa7755、守护土星、sosyou等书友的推荐票,感谢大家的收藏与推荐。

第53章 泡澡堂子与包饺子

  老四九城人平日里最在意的是两泡,一个是泡茶馆,另一个就是泡澡堂子,泡完茶馆再去泡澡堂子,老话就叫里外刷。

  交道口这边就有个澡堂子,现在也是公私合营了,这一带的人都来这里泡,几乎都是熟人,不熟的泡着泡着也泡熟了。

  正午这个点人不多,王向东几个来得正是时候。

  进门先交钱,泡澡两毛,搓背再加一毛。

  “今儿我请,别推辞啊,大家伙泡个痛快。”

  王向东掏出一块五毛递上,既然是他倡议的,这块把钱毛毛雨了,谁让他腰包鼓着呢。

  几人也不客气,就闫解成有些不好意思,都谢过后就跟随服务员进去了。

  有专门的柜子存放衣物,都是大老爷们,没啥不好意思的,都脱光了就下到池子里去。

  澡堂子里头是另外一个世界,热气腾腾的宛如春秋两季,活动面积挺大的,有一个大池子是热水,还有一个小池子是凉水。

  王向东是第一次来,胡小剑就当起解说,这家伙是街溜子,门清着呢。

  先说程序,告诉他要先下大池子烫一会儿,再到小池子用凉水激一下,然后再回去烫,如此三蒸三煮,倍爽。

  然后再来个搓背,舒坦,很多人就这么躺着盖条毯子睡了个午觉。

  你也别说脏,大伙都一样,冬天嘛,几天洗一次澡正常,服务员不会嫌弃,你就是再脏,交了钱人家都会给你搓得干干净净。

  当然了,伱脏也只是你自己不好意思。

  当然了,你小也只有你自己不好意思。

首节 上一节 26/1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