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是猎人 第161节

  “放开你?你自己做了什么不知道吗?”王向东一巴掌就朝他转过来的脸上拍去。

  “咋了?咋了?”周围的那些游客见有热闹看了,都围了过来好奇的问道。

  “这人是小偷,胆敢跑这里来偷东西了,这里是故宫啊,你可真是狗胆包天呐,哪位同志帮忙去前面叫下公安。”王向东又拍了下年轻人苍白的脸说道,然后指了指前方,他看到一队巡逻公安就在保和殿前面的广场上。

  这个年轻人也没狡辩,他已经心如死灰了,只是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顺利得手了怎么还会被一个路人给发现拦截了。

  “我去,我去。”马上有两个游客往外跑去。

  几分钟后这一队五个公安飞快的跑来,表情都很紧张严肃,故宫从对外开放至今已经好几年了,还没发生过被窃事件,今天啥日子啊,居然有小偷光顾,这还了得,这要是没被当场抓获,出了故宫的大门那就难查喽,那责任就大了。

  这赶过来的五个公安马上接手了,王向东就起身退开,两个公安拉起了年轻人,一左一右抓住他的胳膊,一个公安从他脖子上扯下他的挎包,另外两个上下搜身,从口袋里搜出几张毛票和一本学生证。

  “还是个学生啊,姓武,鲁省来的。”公安打开学生证看了看后说道。

  “队长,快看。”拿挎包的公安解开带扣,掀开一看就惊呼道,两个公安马上凑了过来,哇,里头金光闪闪的。

  赶紧把挎包放地上,公安从里面掏出来有八页的金册子和五把玉雕金鞘匕首,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真的都是珍宝馆里的珍宝啊。

  最后还掏出了一把破菜刀,哦,这是年轻人的作案工具了。

  “哇,真是小偷啊,胆敢窃取国宝,揍他。”

  人证物证俱在,围观的游客瞬间义愤填膺,这年头大家的国家和集体观念极强,对盗窃国家和集体的财产那可是深恶痛绝的,马上七手八脚的就朝盗窃犯的身上脸上招呼过去。

  “停,停,好了,好了,大家冷静一下,我们还要带他去确认现场。”

  那两个公安只是抓着年轻人的胳膊,却也没有阻挡,由着他们动手,边上三个则把珍宝放回挎包,起身看着游客们打了好几下后才去阻挡。

  游客们都发泄了几下后才收手,两个公安马上押着冷汗直冒、脸色苍白、嘴角流血的年轻人往回走,游客们也纷纷跟上,还越聚越多,二、三十人簇拥着往里走,嘴里还不停的议论着。

  这时另外三个公安才想起来那个抓住盗窃犯的人,刚才只注意到他也是一身保卫人员制服,以为是故宫里的同行,也就没太关注,现在想找人却没看到人影了。

  王向东是在游客围上去打人时趁机默默的退了出去,见公安们的注意力都在挎包里就转身一溜烟的跑了,事了拂衣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嗐,他这穿越过来的灵魂带着特殊属性光环,很会招惹事端啊,走到哪都会有事发生,看来以后还是少出门为好,要想出门就跑国外去,坏事也得在国外发生才好。

  昨天已经跟媳妇说了这几天厂里有任务安排,所以今天就不回家了,那就去农家院子陪嫂子了。

  张冬妹听到叫门声出来开门,妞妞马上跑了过来,后面还跟着小慧和小君,然后就是两只小狗了,小狗很明显大了许多,看到王向东就拼命的摇尾巴。

  “东叔,我跟狗狗都很乖的。”被王向东抱起来的妞妞马上报告道。

  “东叔好。”小慧和小君也叫道。

  “妞妞乖,小慧小君你们好啊。”王向东回应道,有些奇怪这两孩子今天怎么会呆在这里呀。

  “东家,这两孩子是玉珠工友的,她人不大舒服,就把孩子寄放在这里了。”张东妹看出王向东的疑惑就开口解释道。

  “哦,小慧,你妈怎么了?”王向东问道。

  “妈妈昨天骑车时流血了,吓死我了。”小慧马上应道,小君也在一旁点头。

  “啊,严重吗?有没有去医院看看?”王向东吓了一跳,连忙问道。

第372章 别的我都不在乎

  “东家你不用担心,听玉珠说那工友是来月事了,身子虚弱,没法骑车带孩子了,就求玉珠帮忙,我反正也是闲着,就给照看一下,正好跟妞妞做个伴。”张冬妹赶紧解释道。

  “哦,我还以为她摔着了,没事就好。”王向东放心了,女人总有那么几天的烦恼。

  “东叔,你来帮我看看这几个字写得对不对好吗?”小慧拉了一下王向东的衣角问道。

  “诶,好啊,走。”

  王向东放下妞妞后跟着小慧走进堂屋,桌面上放着两本写字簿,一本写着汉字,字体工整清秀,一看就是小女孩写的,另一本写着阿拉伯数字,应该是小君写的了。

  “写得真棒,小慧快要上小学了吧?”王向东不由得赞道。

  “嗯,妈妈说我九月份就能上小学啦。”小慧开心的点头应道。

  “东叔,我也要上学。”妞妞赶紧叫道。

  “你可不行,你还小,你得跟姐姐先学写字,让姐姐教你写字好吗?”王向东把妞妞抱到椅子上说道。

  “不,我还是先跟哥哥写,哥哥写的更简单。”妞妞摇头说道,这小机伶,懂得对比了。

  “行啊,先让哥哥教你,对了,叔叔这也有铅笔和写字簿,正好给你们用。”王向东记得空间里还有六一儿童节时买来送给孤儿院后剩下的,就从挎包里掏出一打铅笔和几本写字簿,给三个孩子分了。

  坐堂屋里陪着孩子们玩了一阵子,大黄二黄跑出门口叫唤了两声,“妈妈回来啦”妞妞喊了声就跳下椅子跑出去开门了。

  刘玉珠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旁边跟着黄桂花,前者看到走出来的王向东笑了,后者看到他后愣了一下,也笑着打招呼道:“向东,你也在啊。”

  “嫂子回来啦,桂花嫂子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吧。”王向东点头跟她们招呼道。

  “我很好,谢谢你啊,也多亏了玉珠妹子的关照。”黄桂花应道,她后来也知道她能拿到临时工的名额也有王向东出的的一份力,早想当面感谢了。

  “别谢我,我可没做什么,要谢就谢我嫂子。”

  “谢啥谢,都在一起上班的,互相帮助那是必须的,桂花姐,正好东子也在,留下来一起吃个饭吧。”刘玉珠大方的说道。

  “不了不了,已经麻烦大娘一天了,要赶紧带孩子回家去,等天黑了就不好走了。”黄桂花摇头了,今天她没敢骑车去上班,最近在食堂跟刘玉珠的关系变好了,所以说好了早上带孩子来寄在这里,然后搭刘玉珠的车去上班的。

  “桂花姐,你这肚子还时不时的痛,饭不先吃点就走不是更难受吗?”刘玉珠劝道。

  “没事的,已经麻烦玉珠妹子带到这里了,这走回家也就十多分钟的路,我可以的。”黄桂花还是摇头道。

  看来两人的关系都好到以姐妹相称了,但她还是明事理懂分寸的,现在谁家都困难,到别家没带粮票或米面是不敢在人家里吃饭的,当然了她是不知道刘玉珠现在的情况的。

  “桂花嫂子,我这有一壶加了点药材的水,你喝几口再走吧。”

  王向东倒是没开口挽留,他现在的身份让他不好开口,所以只能另想办法了,于是从挎包里拿出一个水壶,里头装的就是灵水了,希望这玩意对女人的麻烦事有缓解的作用。

  “好的,谢谢向东。”

  黄桂花这回没拒绝了,点头接过水壶旋开盖子就喝了一口,感觉凉凉的,不是说这期间不能喝冰凉的嘛,抬眼看了看王向东,见他微笑的看着她,嗯,这男人肯定不会害她的,黄桂花如是想着,就又喝了几口,感觉凉水下肚后化作一团暖流,很快温暖了腹部,疼痛感好像没了,她诧异的又看了眼王向东,然后旋紧盖子还给王向东。

  “小慧小君,跟大家说再见。”黄桂花让孩子说了再见后一手拉着一个孩子走了出去。

  “东子,我也要喝。”刘玉珠送走人关上院门,回到堂屋就要拿王向东手上的水壶了。

  “妈妈,我也要喝。”有样学样,妞妞也喊上了。

  “喝,你们都喝点,对身体有好处的。”王向东干脆去厨房拿了三个碗来,一人给倒了小半碗。

  “东叔,这水真好喝呀。”妞妞咕噜咕噜的喝完后叫道。

  这可是灵水啊,能不好喝吗?

  到了晚上把妞妞哄睡着后,刘玉珠就跑堂屋来了,两人好一番折腾后,擦洗了一下,刘玉珠就靠在王向东的怀里划圈圈,感受着男人的心跳,享受着男人身上独特的气味。

  “东子”

  “嗯”

  “我能见见你媳妇吗?”刘玉珠已经去供销社见过秦玉茹了,她想正面接触一下。

  “先不急,等玉茹生了以后再说吧。”王向东想了想后应道,这女人的心思可不好琢磨,特别是怀孕期间,还是保险一点为好。

  “哦,那要是以后你媳妇讨厌我怎么办?”

  “啪”的一声,王向东揽着女人后背的手往下移,拍了她的屁股一下。

  这问题就像后世常见的“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一样让男人难以回答,所以王向东不回答。

  “东子,我没别的意思,只要你心里有我,别的我都不在乎。”刘玉珠马上解释道。

  “别胡思乱想,做好我的女人就行。”王向东又拍了她一下说道。

  “嗯,嗯,我马上做。”

  刘玉珠点头翻身上去,紧紧的搂住了男人,嘴巴就啃了上去。。。。。。

  第二天一早王向东就离开了,不能被黄桂花发现他是在这里留宿的,毕竟她跟自己媳妇的关系也是不错的,麻烦能避免就得避免。

  这回他不敢随便去京城的哪个大地方闲逛了,什么天坛、颐和园、圆明园、八达岭长城、景山、香山和那些个王府啥的,都不敢去了,就怕又折腾出些啥事出来,还是去大街小巷溜达溜达。

  东城区的街道不少,王向东漫无目的的骑车闲逛,不往人多的地方走,就走人少的巷子。

  转头看到的是一条幽静且狭长的胡同,看街牌叫“赵府街”,两边有不少的树木,人少且阴凉,可以进去逛逛。

第373章 炸酱面

  王向东骑车进去没多远就看到一家商店,牌子上写着“赵府街副食店”,没看到有什么人,王向东就把自行车支在店外,想进去瞧瞧有啥特色。

  走进这家商店,配置跟供销社一模一样,木质结构的货架和非常怕压的玻璃柜台,货架上方还有手绘的壁画,不仅图案精美,还配着“调味”、“烟酒”、“糕点”、“糖果”等提示文字。

  其他的都常见,就这个“调味”王向东还第一次见,于是就凑到了柜台前。

  “同志您好,您这里都卖些啥调味料啊?”王向东给里头的中年售货员递上了大前门烟。

  “同志你好,我看你是第一次来咱们这赵府街副食店吧,咱们这里最出名的是这三种酱料。。。。。。”

  这时候店里没啥顾客,中年售货员接过烟点上就开始介绍了,果然京城人爱闲聊更爱显摆。

  赵府街副食店成立于五六年,现在是一家公私合营的副食店,店有三样既极具特色又非常平淡的商品,但却深受老京城人的青睐,它们分别是麻酱、黄酱和酱菜。

  赵府街副食店里的麻酱、黄酱和酱菜,也都保留了老京城副食店独有的味道,堪称是店里的“镇店之宝”,非常受老百姓的喜爱,最多的时候,光是麻酱一天就可以卖出上百斤。

  此外,这里的黄酱也非常受欢迎。大家都知道,京城人爱吃炸酱面,而一碗好的炸酱面,是离不开好的黄酱的。

  赵府街副食店的黄酱也是非常出名,和这家老店一样,也是老字号,经过老师傅的亲手调配,品质非常好,绝对不粘锅。

  “听同志您这么一介绍,那我不得买上一些带回去给亲朋好友都尝尝,这样吧,每样都来上两坛,您算算要多少钱?”王向东一开口就吓了人家一跳。

  “同志,你买这么多呀。”

  “好东西当然要多买点了,您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赵府街副食店酱料的大名吗?”王向东笑道。

  “那当然,那当然,得嘞,我给伱算算。”中年售货员听了自然很开心,这是在帮他们做宣传了。

  交了三十六块钱买到六坛,一坛有二十斤,王向东出门把自行车推进来,把坛子放进后座两边的筐里,谢过中年售货员后推车出去了。

  王向东早就想尝尝京城炸酱面的味道了,有了酱料那就回去做去。

  炸酱面必须用手擀面,先把三种坛子各收起一个存着,再放入一袋二十多斤的白面,挑出一些新鲜的胡萝卜、洋葱和黄瓜放进布袋,然后就回农家院子了。

  三个孩子还真是有模有样的坐在桌子边写字呢,看到王向东进来就争先恐后的让他点评,那不得挨个称赞一番,这下他们写字就更认真了。

  然后说中午做炸酱面犒劳他们,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了,连带着两只小狗都兴奋得团团转。

  先把那三坛子酱料酱菜拿进厨房,找了三个罐子各装上一半,剩下的就放回车后座的筐里。

  然后把白面和配菜拿进来,人多就多做点,晚上嫂子回来也能吃到。

  做手擀面还是老一辈有经验,张冬妹就上手教王向东和面,按比例加水加盐,王向东还特意加进了几个鸡蛋,然后揉搓成一个个面团,放着醒半个小时。

  这期间就准备配菜了,没有新鲜的猪肉,那就用腊肉凑合了,胡萝卜啥的都切好备着。

  然后就是擀面了,把醒好的面团先压成饼状,拿擀面杖来回擀,要不时的撒些面粉,再把面饼卷在擀面杖上擀,擀成一张大面饼,厚薄适中就行,然后迭起来拿刀切条,这样手擀面就做好了。

  这流程简单,王向东一学就会,力气有的是,很快又把另外两个面团也擀成了面条,张冬妹把面条提起来抖动着,再撒上一些面粉,放搪瓷盆用布盖住放橱柜,说这样能保存时间长点,可以吃上两天了。

  然后下锅炒配菜,各种食材再加上黄酱,香味很快弥漫在厨房里,三个孩子坐不住了,都跑进来看着,时不时的咽着口水。

  接着就是煮面了,把水烧开再下面条,不时的添点凉水,待到面条呈亮白色时就熟了。

  一人装上一大碗,再浇上配菜酱料,大人小孩围坐在桌上开始大快朵颐起来,配菜新鲜美味,面条劲道爽滑,都是没啥文化的,只能一个劲的喊“好吃”、“真香”了。

  饭后王向东就骑车离开了,先通过地图查看了三里屯老大哥专家小区的情况,肖可夫斯基依然呆在家里,而谢尔盖就不在家了,查看一下他的活动路线,这时所在的位置应该是老大哥的领事馆。

首节 上一节 161/1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