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是猎人 第153节

  “那你们慢走了,有空再来坐坐。”王向东走到门外说道。

  “诶,好的,好的。”声音从门洞里传了回来。

  王向东把秦玉茹叫回屋里,关上门,这时天色也暗了下来,拉了下灯绳把电灯打开,转头一看,嘿,秦玉梦已经从厨房里出来摸上了桌面上的两吊礼包。

  “姐夫,这里头是啥啊?”

  “这一吊两包应该是冰糖和红糖,我们供销社也是这样打包的,我摸摸,嗯,是的,另一吊这么大包就不知道是啥了。”秦玉茹上手摸了下说道。

  “这不有红纸嘛,我看看,稻香村饽饽铺,好香啊,这是啥呀?”秦玉梦拿过来看了看又闻了闻后问道。

  “稻香村啊,那是京城有名的糕点铺,这里头应该都是饼啊糕啊啥的,这一大包得有两斤多吧,可不便宜啊。”王向东看了看后应道。

  “姐夫,能打开看看吗?”秦玉梦咽口水了。

  “既然是送给咱们的,那就尝尝吧。”王向东也想见识见识这京城最出名的糕点铺的味道。

  “我来,笨手笨脚的。”

  秦玉茹推开小妹的手,麻利的解开绑着的纸绳,打开渗着油斑的油纸,几摞迭起来的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糕点呈现在三人眼前,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来。

  稻香村的糕饼居然都在面上印着红字,这下不用去猜这是啥啥糕饼了。

  “这叫山楂锅盔呀,山楂做的啊,肯定很酸,姐,你先尝尝。”

  秦玉梦把最上面的一块递给她姐,秦玉茹接过来咬了一小口,不会太酸,整体甜度与酸度中和的刚刚好,咬下去表皮酥软,馅料软糯,顿时口舌生津。

  “嗯,真好吃,东哥,你也尝尝。”秦玉茹把手里的山楂锅盔放到王向东的嘴边,他也咬了一口,果然名不虚传呀。

  “那我就吃这个了。”秦玉梦受不了了,拿起旁边的一块就往嘴里塞。

  这是牛舌饼,长条形状,张嘴来上一口,嗯,好满足呀,甜咸口的酥皮点心,入口即是满满椒盐的味道,秦玉梦爽得眯起了双眼,很是陶醉。

第351章 草原,我又来啦

  “姐,姐夫,你们也尝尝这个牛舌饼,太好吃了。”秦玉梦把手里的牛舌饼掰下一半递给秦玉茹,秦玉茹就先喂了男人一口,然后才把剩下的放她自己嘴里。

  “哎哟喂,看不下去了,不敢看不敢看,哇,这个好漂亮,像一朵花,难怪叫枣花酥。”秦玉梦大呼小叫的转移目光,又瞄上一块了。

  枣花酥,颜值与味道并存的一款点心,花瓣造型确实非常讨喜,看起来赏心悦目,中间一朵印花可谓是点睛之笔,看起来就制作精良。

  “小妹,你去拿刀来,想吃哪种就切一小块下来尝尝,饭刚吃完,别撑着啊。”秦玉茹赶紧说道。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只能先尝一点点,我去找饼干盒把剩下的都装上,姐,留着咱们慢慢吃啊。”秦玉梦立马点头了,跑厨房去拿刀找盒子了。

  这一大包稻香村的糕点有二十几种,花样繁多,味道各具特色,让秦玉梦直呼晚饭吃早了,只能每一种切一点尝尝了。

  桃酥,吃起来有一种烘焙之后的核桃味,甜度适中,入口微咸,虽然看着不起眼,却是越嚼越香的类型,

  枣泥块,切下来一小块刚放进嘴的时候就一个感受:太硬了,但是等到咬几下以后,枣泥香味慢慢释放,居然有一种很特别的醇香,还带着点焦香,等到咽下去后香味还萦绕不绝呢。

  还有肉松饼、苹果酥、绿豆蓉饼、凤梨酥、豆沙酥等等,就算每种切一小块尝尝,秦玉梦也没能坚持到最后,捂着小肚子在回味呢。

  把剩下的都放进铁皮盒子,冰糖和红糖也拿罐子装了起来,全都藏进橱柜里,终于可以休息了。

  第二天又是新的一周开始了,王向东一到厂里就被秘书叫到了李怀德的办公室。

  “向东啊,这回还得要你跑一趟内蒙,部里打来电话了,还有不少兄弟厂都求上门来,都是一条战线上的工人同志,我也不能一口回绝啊,这黄羊既然是草原上的四害之一,那咱们就有义务消灭它们,你是咱们厂的王牌猎人,要担起重担啊。”李怀德扔了支华子过来就直截了当的说了,冠冕堂皇的。

  “厂长,我从内蒙拉回来黄羊又不是秘密,他们有手有脚的,也可以派人去内蒙换购或者打猎去呀,那边的牧民很欢迎的。”王向东说道。

  “嘿嘿,咱们能去内蒙,他们怎么可能不去呢,不过到了那边才发现带去的东西换购不到多少牛羊肉,牧民们个人手里的存货也不多,还都没有鲜肉,看到草原上成群的牛羊眼馋啊,可那些都是集体的财产,大宗采购还得有上头的文件和繁杂的手续,这下他们就抓瞎了。”

  “当然了也有就奔着黄羊去的,他们也拉了队伍想去狩猎黄羊,可收获寥寥,现在才知道你这个猎人的利害了。”李怀德吐了口烟圈笑道。

  “厂长,既然这样,那我就再跑一趟,您给开证明,我再把那辆破吉普托运过去,您可得多开几张油票啊。”王向东点头了,他已经习惯在外头跑了,多自由啊,呆在厂里无所事事会生锈的。

  “这次就不用你那破吉普了,也不用坐火车去,我让运输队腾出一辆卡车来,你直接开卡车去,油给你备上两桶,白面大米各一吨,能换购多少就换购多少回来,换购不到你就去打去,黄羊肉真不错,嗯,毛皮也很好,多多益善啊。”李怀德笑着说道,伸手递过来早已写好的条子。

  “厂长,你就可劲的压榨我啊,这大热天的让我开车去,草原上更是没处躲太阳,还满是风沙,最可怕的就是还有草原狼啊,我也怕啊,能换个地方不?”王向东接过条子后还得卖个惨。

  “除非你跑东北去,这周边的区域也就内蒙最适合了,现在大家都盯上黄羊了,别叫苦了,我还不知道你呀,说吧,还需要啥?”李怀德点了点他笑道。

  “厂长英明,子弹和电池,黄羊夜里趋光,想要猎杀就要用强光吸引它们,再给我备上一顶帐篷,白天去找牧民换购,晚上要去狩猎,得有个落脚点。”王向东赶紧提要求了。

  “我还以为需要啥啊,就这些是吧,批了。”李怀德马上再写条子了,子弹两百发,大号电池十盒,一盒有十个,再加一顶帐篷。

  “这又得两三天不用睡觉啦,可怜的我啊。”

  “回来让你睡几天,赶紧去,哈哈。”

  王向东回保卫处找黄斌请了假,然后在厂里四下奔波,拿这个领那个的,等到开着大卡车出厂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赶紧回城跟媳妇交代几句后就朝德胜门方向前进了。

  这回就不用沿着铁路线往西走了,换上吉普车直接沿着公路去往延庆,再往北翻过燕山山脉就进入了内蒙大草原。

  “草原,我又来啦。”

  奔下山坡的王向东大喊一声,取出一辆摩托车骑上就朝北边前进。

  摩托车轻便快捷,又有地图的指引,虽然沿途也看到不少的动物,但王向东忽略了,赶路要紧。

  王向东尽量避开居住区朝北走,但现在前面是一个面积较大的人口密集区,问了路人,这是属于锡林郭勒盟的正蓝旗区域,也就是县城所在地了。

  内蒙的地名很有特色,这是按照八旗的划分来命名的,那这里肯定有故事了。

  果然一打听,正蓝旗政府所在地(县城)就是元上都的遗址。

  在元朝初年上都城就是蒙古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元实现统一后,在京城建都,上都便成为皇帝和大臣们的夏季避暑地,是为陪都。

  上都城是由忽必烈的汉族谋士刘秉忠设计建造的,主要体现了汉族传统城市布局,同时也兼顾了蒙古游牧民族生活的习俗。

  整座都城由宫城、皇城、外城组成,全城呈方形,外城周长约9公里,城墙全部用石块和土砌成。

  皇城在都城的东南角,是当时随皇帝前来避暑的官员们的临时驻地,宫城则在皇城中部偏北,是皇帝及其嫔妃驻地。

第352章 打枪的不要

  元上都在元末农民起义战争中就被摧毁了,现在古城墙依然耸立在地面上,只是作为遗迹供游人参观罢了,古城内外建筑台基众多,当年房舍错落有致的布局还依稀可辨。

  王向东对于这个就颇感兴趣了,停下来通过地图仔细查看,还想着能捡个漏啥的,可惜遗址的地下虽然有不少的阴影空间,但放大后看到的都是空空的地下室,啥也没给留下来。

  一想也是哦,蒙古大军四下征伐,收集来的钱财珍宝在迁都京城后大部分都转移走了,还有的就随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墓葬隐藏在广阔的大草原之下了,这是一直到后世都还未解开的谜团。

  就算还有宝贝留在了上都城,但经过了战乱和上千年的时间洗礼,能保存至今的就寥寥无几了。

  没有就没有吧,咱也不缺宝贝,收拾好心情,王向东重新出发,绕过城去往北就是很壮观的一大片草原了,这一下就舒坦了。

  金莲川草原地处正蓝旗闪电河沿岸,川中长满了金莲花,金黄色的七片花瓣,每一枝上都有好几朵,六七月时盛开,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金色,灿烂炫目,所以被称为金莲川。

  除了金莲花,这边还有蒲公英、黄菊等各色花草,所以也被叫做“七彩草原”。

  王向东边走边欣赏草原的美景,感叹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奈何文化水平有限,只能飙出一句“卧草,好美的大草原啊”。

  一直到夜幕降临,王向东终于看到边界线了,广阔的草原上被漫长的隔离铁丝网分割开来,南边是咱们的领土,北边就是蒙国的,每隔一段距离都能看到界碑竖立着。

  没有隔离带的大小山头上就有许多的敖包,敖包翻译过来就是堆子的意思,是指人工用石块堆积起来的小山包,一般用于祭祀,在边境上也被当做界碑了。

  咱们与蒙国的边境线长达四千多公里,而蒙国是个内陆国,以畜牧业为主,长期以来都与咱们内蒙和东北都有着草场的纠纷

  草原上黄羊的泛滥同样也是蒙国牧民头疼的问题,他们就在边境线上又动起了歪心思,想方设法的把黄羊族群往咱们内蒙境内驱赶。

  内蒙大草原上还有高低起伏的山脉,隔离铁丝网也仅在山谷峡口处设置,于是蒙国的牧民和边防人员就破坏了此处的铁丝网,把大批的黄羊通过峡口驱赶到咱们的境内。

  王向东这回过来正好目睹了这一过程,

  骑着摩托车赶到这个地方,就看到两边的山头上燃起了熊熊篝火,如同黑夜中的两盏明灯,两山之间的峡口满是被火光吸引过来的黄羊。

  切换一下地图就看到北边外围有十几个人呈扇形散开着,骑着马挥动着手里的长杆长鞭,甩出清脆的响声,嘴里还大声吆喝着。

  被火光吸引来的黄羊群受到惊吓,三面被包围,只能往南面的峡口处跑去,但峡口仅有两米多宽,火光照耀下,前面的黄羊不想走,后面的又挤上来,移动通过的速度缓慢。

  天赐良机啊,王向东收起摩托车喝上几口灵水就飞奔过去,出了峡口的黄羊群也都没有散去,依着火光在山坡下悠闲的吃草,果然这边的水草更肥美呀,都自顾自的尽情享受,也不理会后面杂乱的叫声。

  王向东小宇宙爆发,快速穿行在黄羊群中,步伐轻快灵活,看着有“凌波微步”的感觉,带出一道道残影,双手挥舞,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哦,不对,是所到之处黄羊尽失。

  到了峡口处,那就更简单粗暴了,拥挤的黄羊群在王向东的触摸下瞬间消失,腾出了空空的通道来,就如同这边张开了一个大口袋,那边把黄羊群往口袋里赶,一下子就通畅了,速度也变快了。

  北边峡口外的蒙国人还在沾沾自喜,这么快就把祸害他们这一带草场的几百上千只黄羊赶到对面去,自家的草场总算安全多了。

  随着最后几只黄羊进入峡口,那些人下马搬来了木栅栏把峡口拦住,防止黄羊群掉头返回,然后爬上山顶把篝火灭了,大呼小叫着得意的策马离开了。

  王向东瘫坐在草地上,又喝了几口灵水补充体力,刚才可真是全力爆发,得亏是在夜晚,再加上有火光的帮助,要不然他还真追不上奔跑速度极快的黄羊。

  篝火灭了,没有了亮光,周围还散开吃草的零星几只黄羊茫然的看了看漆黑的四周,漫无目的的四下跑开了。

  看着空间里堆积如山的黄羊,王向东开心之余就来气了,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蒙国这些人居然敢动坏心思,把祸害往咱们这边引,必须惩戒一番。

  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啊,你们想保住草场养好牛羊,行啊。

  “嘿嘿,草场我给你留着,牛羊就归我了。”

  想到就干,王向东马上穿过峡口,骑上摩托车朝着那些人离开的方向追去。

  这里是蒙国牧民的一个聚集区,应该是一个村庄吧,离着咱们的边界线有七八里远,每隔一百多米就有两三个蒙古包和羊圈牛棚,大约有二十几户。

  现在这边漆黑一片,夜已深了,只有时不时的传来几声狗叫声,差点忘了还有牧羊犬呢。

  为了不惊动牧民,只能先对牧羊犬下手了,打枪的不要,只能靠速度了。

  蒙国有牧羊犬和细犬两种,都是牧民放牧的好帮手,警惕性很高,能对抗草原狼的。

第353章 你没开玩笑吧

  还是灵水给劲,通过地图锁定牧羊犬的位置,王向东百米冲刺般飞奔过去,一道残影划过,在这户牧民家的两只牧羊犬才叫出一声后就被收掉了。

  王向东也顾不上是否会惊动了牧民,他就窜进羊圈,双手不停划拉着,把能接触到的绵羊都收进空间,当然也有被惊到的机伶点的就立马跑开了,懂得躲到角落去的几只就放过了,现在时间紧迫,没那闲功夫跟它们玩跑跑抓躲猫猫。

  这边差不多了就立马奔向下一个住所,故伎重演,招式虽然老套但很实用,王向东手舞足蹈的收得不亦乐乎。

  此时正是牧民熟睡的阶段,几声犬吠和咩咩叫没能让牧民从睡梦中醒来而走出来查看,只有像狼群来偷袭时引起的大动静才会惊动他们的,谁能想到还有比野狼更可怕的人呢。

  不过中间还是出了点变故,当王向东刚把这户牧民家门口的两只蒙国细犬收进空间时,蒙古包的帘子突然掀开了,一个牧民走了出来,嘴里打着哈欠,左右看了看,朝边上走几步,就站在那里嘘嘘了,真不讲卫生啊。

  没办法,游牧民族嘛,在草原上四下迁移,蒙古包可不带卫生间的,那就只能在外头方便了。

  完事还抖动了几下,这人突然感觉到不对劲,自家外头的两只蒙国细犬怎么没出声啊,以往主人出来时它们都会叫唤两声的,晚上咋回事了,这人赶紧四下张望,嘴里还喊着什么。

  这下不得不出手了,王向东从蒙古包旁边冲出,在起夜的牧民还没反应过来时把他给收了。

  嗐,这回只能怪这个牧民倒霉了,谁让他肾虚起夜出来方便啊,帐篷里面的妇女儿童没有动静倒是躲过了一劫。

  之后的过程都很顺利,绕了一大圈下来也累得王向东够呛,途中还补充了几次灵水,一个多小时后他就悄无声息的消失在夜幕中。

  骑上摩托车一路南行,中午时分进入了燕山山脉西端,王向东窜进山林找了个偏僻处停下来吃点东西休息一下,这里周围几公里都没有人烟,那就这里了。

  盘点了一下,之前黄羊收了近千只,然后绵羊收了有两千多只,牛两百多头,马三十多匹,天呐,蒙国一个村庄就有这么多的牲畜呀,这可怎么处理啊。

  先不管这些了,王向东大卡车放出来,车厢里的几十袋米面和两桶汽油收起来,再把黄羊取出来,一只只的补枪放血,然后往大卡车的车厢里扔,码放整齐后居然快到一百只了,就剩下的一块空地了。

  看了看地图,周围没有人进来,枪声应该传不到十几里外的村庄去,即便有人听到了,也不会闲得发慌找寻到这边过来,以为是民兵打靶训练呢。

  王向东又琢磨了一下,这用来换购的米面收起来了,总得换到些东西吧,于是就从空间里取出一头牛,瞄准一块大石头,从天而降,“啪”的一声巨响,牛头狠狠的砸在石头上,可以清楚的听到脖子扭断的声响,牛“摔死”了。

  接着再“摔死”两只绵羊和一匹马,都给放了血后塞进车厢,这下车厢就装满了。

  现在可以回城了,收起大卡车,王向东走出山林,换上摩托车南下,一直到城郊的岔路才改为大卡车,下午三点多回到了厂里。

  这辆大卡车的车斗是改造成密封的车厢,车厢的门也栓上了,所以大家都不知道车厢里有啥。

首节 上一节 153/1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