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是猎人 第126节

  “肖经理,我要的东西有些多,这里有十五斤的糖果票,三十尺布票,这些布票也不知道能买几个书包,还要一百支铅笔和一百本写字簿。”王向东从挎包里把一沓票证掏出来,他自己存的也一起放进去了,多买点存着也行。

  “王队长,你这是准备明天给孩子们送节日礼物吧,这事更得优先办,走,我带你去。”肖经理马上起身出门,王向东连忙把票证带上。

  二楼服装柜台那边就有卖童装的,王向东挑了两套小女孩的连衣裙,蓝色碎花和粉色网格的,花了六尺布票和六块钱。

  正好手里还有布鞋票,再花两块钱买了两双小白鞋,这些是给两个小女孩准备的。

  剩下的布票就买书包了,一个书包要一尺布票加一块钱钱,可以买二十四个,都是统一草绿色的,肖经理让售货员找了个布袋给装起来。

  接着到一楼,肖经理叫来一个保卫人员帮忙提东西,铅笔一捆十二支,买了十捆,相应的写字簿也买了一百二十本。

  糖果票都是水果糖的,大白兔奶糖票果然紧俏,只能依着票买到十五斤水果糖,不要票的古巴糖也买十五斤。

  肖经理是专门叫了一个售货员为王向东称糖果的,倒也没有引起排着长队的顾客的不满。

  一斤糖果包成一封,这得等上一会儿,王向东正想跟肖经理闲聊几句,转头看不到人影了。

  糖果码放在纸箱里,王向东抱着纸箱带着保卫人员出门,就听到后面肖经理的叫声,扭头一看,他也抱着一个纸箱跑来。

  “王队长,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有空再来坐坐啊。”肖经理把纸箱放进车斗,拍了拍王向东的肩膀说道,看来这些东西是早就准备好的了。

  “那我就不客气了,多谢肖经理,回头再联系。”王向东也不客气,下回带些回礼过来就好。

  接着就开车来到附近不远处的新华书店,借着篷布的遮盖,王向东把车斗里的东西都收进空间,看了一下肖经理给的纸箱,里头有两条中华烟、两条牡丹烟、两袋大白兔奶糖、两铁皮盒装饼干和两盒茶叶,哇,肖经理出手很阔绰呀。

  停好车子,王向东迈步走进王府井的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是在三七年在革命圣地成立,伟人亲自给题了四个大字,当年也就三个人在一个简陋的窑洞里开始工作的,为解放区的文化宣传打开局面。

  解放后新建的京城王府井新华书店成为全国第一书店,从此新华书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了全国,成为书籍的出版发行的最主要的渠道。

  书籍是传播知识的媒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逛新华书店是这年头男女老少很热衷的活动,特别是在节假日,书店更是人满为患。

  王向东依稀记得新华书店出版发行的《新华字典》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书,在他穿越前的数量就达到五亿六千多万册,这是个难以逾越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现在发行量最大的还是伟人选集,可以看到那边正排着长长的队伍在购买伟人选集,每个人脸上都是渴望激动的表情,能学习伟人的著作是提高思想建设祖国的最大动力。

  书店里其他的柜台排队的人倒是不多,王向东找到卖连环画的柜台,这边只有几个大人带着孩子在选购,看着柜台和里面书架上摆放着众多的连环画真是眼花缭乱。

  “同志,麻烦你每一种都给我拿两套。”王向东可没法挑选,他干脆不挑了。

  “啥?你全都要两套?”店员惊呆了,旁边买书的也都惊讶的看着王向东,有这么买书的吗。

  “明天不是六一儿童节嘛,我给学校采购的。”王向东亮出了轧钢厂的采购员工作证。

  “哦,那你要等一阵子了。”店员点头道。

  这里的连环画种类很多,成套的有:《铁道游击队》10册、《林海雪原》6册、《水浒传》40册、《三国演义》48册、《西游记》40册、《说唐》22册、《烈火金钢》7册、《敌后武工队》6册、《新儿女英雄传》4册、《小城春秋》3册等,还有单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杨门女将》、《木兰从军》、《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等等。

  光这些的册数就超过二百册,每册都在二毛钱上下,店员算盘打得噼里啪啦,总共花了近一百块钱,装了满满的两纸箱,王向东走了两趟才把书搬到车上。

第281章 花朵

  王向东花了快一上午的时间终于采购完成,然后开车回到斜阳小院,琢磨了一阵,就把礼物分成两份,买得有点多,他干脆分一半出来准备给东直门街道办的孤儿院送去,他平日里有打交道的也就这两个街道办了,不能厚此薄彼。

  把纸箱收起,换上自行车就去接媳妇吃饭去了。

  吃过饭回到斜阳小院后王向东开始整理礼物,因为不知道孤儿院里有多少孩子,王向东就只把连环画收一箱起来,这一整套就当他自己收藏了,其他的都放车斗,然后就开车去交道口街道办了。

  王向东进到院里一看,呦,好热闹呀。

  “林干事,你们这是做啥啊?”

  “王队长你来啦,这不派出所那边送来一孩子,是从鲁省逃荒过来的母子俩,可惜母亲找到派出所时已经奄奄一息,没等说清楚就咽气了,嗐,又多了个孤儿。”

  看着被大妈抱在怀里才两三岁大的小男孩,他睁大眼睛在人群里找寻母亲的眼神,王向东也很心疼,这么小就失去母亲真是太可怜了。

  “向东,进来吧,有事吗?”王丽萍看到他就把他叫进办公室。

  “王姨,明天是六一儿童节,我想去咱们街道办的孤儿院看看,顺便给孩子们带些礼物。”

  “哦,这是好事呀,怎么突然间想起。。。对了,你都带啥礼物啊。”王丽萍突然想起王向东也是没了父母长辈的,连忙转换话题。

  “带了铅笔和写字簿、书包、水果糖和连环画,王姨,咱们孤儿院里有多少孩子?”王向东问道。

  “最近又增加了几个,已经三十七个,外头还有一个,三十八了,孤儿院快容纳不下了。”王丽萍皱着眉头说道。

  “那东直门街道办那边怎么样?”王向东问道。

  “老丁那边也差不多吧,现在各个街道办的孤儿院都很紧张,领养的工作不好做呀。”王丽萍叹道。

  “能带我去看看吗?先提早把礼物送上,明天就更忙了。”王向东说道,他明天得跑几个地方送礼物,这边就先安排掉。

  “我可走不开,你瞧我这一大滩的,我让小林带你去,正好把那个孩子也送过去。”王丽萍说着就把派出所送来的证明拿上出门叫小林干事。

  小林干事听完交待后就接过孩子,拿上一个包袱跟着王向东出门,坐上车朝北边的东四一条巷子去了。

  交道口街道办的孤儿院是巷子里头的一个二进院改成的大院子,北边的两间正屋加耳房就是孩子们的宿舍,东厢房做办公室,西厢房是教室,倒座房改为食堂,安排得紧巴巴的。

  这时孩子们都在西厢房教室里上课,小林干事先抱着这个叫狗蛋的孩子进了办公室,过了一阵子几个人就走了出来,狗蛋已经被一个保育员抱着了。

  “这位是院长大妈,这是红星轧钢厂的王向东王队长,他很关心孩子们,特意给孩子们送来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小林干事介绍道。

  “王队长,我替孩子们谢谢你了。”

  “院长大妈您别客气,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林干事,来帮忙把礼物拿进来。”

  一百册的连环画、五斤水果糖、五斤古巴糖、还有书包、铅笔和写字簿,一大堆礼物放在办公室很是显眼,院长大妈谢个不停,明天孩子们肯定开心极了。

  小林干事还有事要跟院长大妈商量,王向东就自行离开了,去到东直门街道办找丁光明一说要给孤儿院孩子们送礼物,他顿时就对王向东竖起了大拇指。

  街道办也准备了一些礼物明天要给小学和孤儿院送去,为避免重复浪费,王向东干脆把东西都交给丁光明统一安排了,他也省得跑一趟。

  晚上吃过饭后,王向东开车来到农家院子,看到吃完饭的刘玉珠正在厨房里给妞妞洗澡呢,一个大木桶,也是平时用于洗衣服的,妞妞坐在桶里划拉着水,旁边蹲着三只小狗。

  “妞妞洗香香,叔叔来给妞妞送新衣服穿。”

  “是给妞妞节日礼物吗?”

  “咦,妞妞也知道要过六一儿童节啊。”

  “妈妈说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节日的。”

  “对呀,明天就是妞妞的节日,开不开心啊。”

  “开心,可是明天没有别的小朋友跟我玩,只有狗狗了。”妞妞指了指乖乖蹲在一旁的小狗。

  “嫂子你没带妞妞去厂里吗?我看黄桂花都是带着两孩子去的。”王向东问道。

  “她是家里没人帮她带孩子呀,我娘正好在家带妞妞呢。”刘玉珠白了他一眼后应道。

  “哦,那你偶尔也可以带她出去玩玩啊。”

  “明天正好我轮休,正想带妞妞进城玩,你也一起吗?”刘玉珠很期待。

  “不行,我明天要去姐姐家给两外甥送点礼物。”王向东摇头道。

  “哦”

  刘玉珠给妞妞擦干身子后抱到东屋,现在天气转热,可以穿裙子了,王向东就把纸袋里的连衣裙和小白鞋拿出来,一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妞妞就开心的在炕上转起了圈子。

  “妞妞真漂亮,就像一朵花朵,粉红粉红的。”王向东拍手赞道,他给妞妞选了粉色的连衣裙。

  五五年的一部著名儿童题材影片《祖国的花朵》放映后,“花朵”就成为少年儿童的专称了。

  “是吗,我是花朵,妈妈,我是花朵诶。”

  “是啊,妞妞就像一朵花,真好看。”刘玉珠也笑道,这下妞妞更开心了,一会摸摸裙子,一会摸摸鞋子,希罕得不行。

  “大黄、二黄、三黄,你们不许再咬我鞋子啊,不然我拿鞭子打你们屁股。”

  然后妞妞就插着腰指着跟进来的三只小狗开始训话了,那模样让王向东和刘玉珠忍俊不禁,这是带刺的花朵呀。

  “好了,妞妞该睡觉了,新衣服可不能穿着睡,皱了就不好看了。”玩闹了一阵后,张冬妹洗好衣服进来说道。

  “哦,妈妈你也跟我一起睡,明天还要带妞妞进城玩的,东叔你也赶紧回家睡觉啊。”妞妞点头说道,然后让刘玉珠帮着脱了裙子鞋子,钻进她的小被子里。

第282章 红领巾

  “好呀,那我出去了,你要闭上眼睡觉啊。”王向东说着就走出门去,顺便把三只小狗给赶了出去。

  回家是不可能回家的,王向东去厨房擦洗了一把,然后就进主屋上炕等着了,没过多久刘玉珠就过来了,还是两个人一起睡更有滋味。

  第二天一早王向东就开车去红星公社了,两外甥都还没上学,书包文具啥的还用不上,那就挑几本小人书吧,水果糖和古巴糖都还剩下五封,那就各拿一封,再拿一盒饼干,够两孩子吃好久了。

  “姐,你跟姐夫没闹矛盾吧。”见于有城不在家,王向东轻声问道。

  “说啥呢,你姐夫去学校,今天儿童节嘛,学校有活动。”王秀珠白了他一眼应道。

  “那就好,那姐夫有帮忙做饭炒菜吗?”王向东继续问道,这个是关键,上回说好的看有没有执行了。

  “你问问他们俩。”王秀珠嘟了嘟嘴。

  “舅舅,我不要爸爸做菜,爸爸做的菜难吃死了。”俩孩子嘴里含着糖正翻看着小人书,听到问话小军马上就说道,小铁也点头了。

  得,被嫌弃了,那不还得姐姐来做,嗐,让男人来做家务是难啊,任重而道远啊。

  罢了,清官难断家务事,没闹出矛盾就行,他也管不过来,只要姐姐过得好就行。

  也没在姐姐家吃饭,现在还早,王向东就驱车来到板沟村,到李岚家一看,村长李上诚正指挥四个村民在修缮院子,其中就有那天晚上拦路给铜钱的男人。

  王向东把手里的东西递给李岚,然后掏烟给大家点上,那个男人接过烟连声道谢,眼里的喜悦说明他的媳妇和孩子都好多了。

  抱着小乐儿进屋,给她送上节日礼物,换上新裙子和小白鞋,小乐儿开心得不得了,跑到院里炫耀起来,大伙都很羡慕,却也不吝赞美一番。

  看着欢喜雀跃的小乐儿,李岚更是满眼泪花,这是孩子第一次过六一儿童节,还是王向东给送了礼物,这男人对小乐儿太好了,这就是缘分啊。

  院里有来帮忙的村民,王向东就一人给抓了一把水果糖,大伙也都没舍得吃,放兜里带回去给孩子,闲聊几句后王向东就告辞离开了,受不了李岚柔情似水的眼神和一直粘着他的小乐儿,人多不方便,说话和举动都受限制,还是回去吧。

  路上随便吃了几个肉包应付一下,王向东就赶往王家沟,车斗里已经放进四袋棒子面,二百斤,先给这么多,看村里怎么说的。

  “向东,这有两百斤啊,加上这一周的一百多个鸡蛋,两次也不到三百个呀,你给多了。”王家满看到车斗里的四袋棒子面就说道。

  “满叔,没事的,多的算我送村里,一点心意,咱们这是长久的合作。”王向东应道。

  “那我替村里谢谢你啊。”

  “瞧您说的,只要村里平安顺利我就放心了。”

  又拿到两筐的鸡蛋,王向东满意的回到四合院,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

  “哇,今天院里好热闹啊,有什么新鲜事吗?”看到前院中央聚集着一群孩子,叽叽喳喳的都是声音,王向东好奇的问道。

  “东哥,我戴上红领巾啦,你瞧。”

  张铁花挺胸抬头把鲜艳的红领巾亮了出来,原来她是中心点啊,周围的孩子们都羡慕的看着她显摆。

  这也难怪,四合院里上小学的孩子有五、六个,可王向东好像没看到有戴红领巾的,那张铁花就是这几个里头的第一人了,排除掉已经上初中的七、八个,像何雨水肯定是戴过的了。

  说起来现在上小学的都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是生在红旗下的第一代,他们中的很多人,被称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估计张铁花也是十岁左右。

  在这个年代,学校举办的六一儿童节的联欢会上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入少先队佩戴红领巾。

  这可是极为光荣的一件事,这个荣誉可不是谁都能享受上的,由班主任向学校打报告递申请,平时还不能犯一点小错误,是班主任眼中的好学生,这样才能被批准加入少先队佩戴红领巾,名额很希少的,所以在孩子们眼中这是极大的荣耀。

  这要是在六一儿童节当天能戴上红领巾,那不仅是本人,还是全家的光荣,比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吃到肉还要开心。

  校长和老师们经常说的,红领巾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染成的,它是红旗的一角,耳濡目染,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红领巾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哇,铁花真棒,咱们全院都为你感到骄傲。”王向东毫不吝啬的夸赞道。

首节 上一节 126/1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