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0:从贴吧神帖开始 第132节

  杨潇此时来了兴致,和他们八卦起来,“那她好不好追?”

  陈鸿咧着嘴巴,一脸坏笑着看了一眼旁边的刘磊。

  “这事儿你倒是可以问问刘磊,他追过,让他传授你一点儿经验。”

  “你他妈别瞎说,谁追过?我可没有!”

  刘磊当即来了个否定三连。

  “怎么,QQ上表白不算追是吧?你是真牛逼,脸都不要了!”

  陈鸿笑着揭他的老底。

  “行,下次龟儿子才和你说这些东西。”

  刘磊有些羞怒,然后立马反击,“起码老子敢表白,不像你跟个乌龟一样,问老子要了她QQ,也不敢加,怂比!”

  看着他俩斗嘴。

  杨潇也大概了解这是怎么个事儿。

  年级上,喜欢其他班女生通常都很正常。

  同一个班,班上成双成对的,其实还真不怎么多。

  男生一般都比较喜欢惦记其他班的女生。

  有些神秘感的同时,洛瑶也是极为出众的存在。

  杨潇问道:“她在几班啊?”

  刘磊看过来:“10班,你问这么清楚干嘛?难不成你也要想要去表白?”

  “对,我也对她有意思,等会儿下节课去找她搭个讪,实在不行,放学蹲她一起走,不知道行不行?”杨潇笑着说道。

  闻言,刘磊和陈鸿一起翻了个白眼。

  “你特么逗我!”

  “这很难吗?我这么帅不随便约他?”

  刘磊和陈鸿此时一起笑出声来。

  “哥们儿,别装逼了,小心装逼遭雷劈!”

  “打个赌不?”

  杨潇一脸自信地笑着,“凭我的魅力,放学约她一起走,绝对是小问题,我只能说很难有女生会拒绝我的要求。”

  还好刘磊和陈鸿是俩男的。

  就当杨潇才认识第一天,是在装逼吹牛皮了。

  男人嘛,反正经常都在口嗨,他们倒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他俩同时也是真能理解杨潇心中爆棚的自信心。

  喜欢洛瑶?

  妈的,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主打一个共鸣。

  男人不都是看脸的?

  但更多的,他们反而是想看乐子的心态。

  有看一个新人出糗,幸灾乐祸也同样是大部分男生的本性。

  他俩当即就放下豪言。

  “赌什么嘛?赌命老子都敢跟你来!”

第134章 终不似,少年游

  “赌命?”

  好好好,比谁口嗨最牛逼是吧?

  特么的,老子口嗨是有把握。

  你俩是凭啥?

  孙悟空闹地府的时候,在阎王爷那儿把你俩的生死簿一起给勾了?

  “赌命就算了,反正你们也输不起。”杨潇摇摇头。

  刘磊道:“呵呵,我可不怕。”

  陈鸿也是摊了摊手,“对,命太长了,就想输一输。”

  命不能当成赌注,只能说法制社会救了伱俩,

  “我要是约到了,你们以后就叫我一声潇哥,怎么样?”

  “那要是没约到呢?咋整?”

  “没约到,我送你们俩人一人一包华子。”

  “好!就这么说定了!”

  妈的,走到哪儿赌到哪儿。

  杨潇深思了一下。

  咱们这代人,是不是从小港片电影《赌圣》《赌神》之类的看多了?

  一点屁事儿,张口闭口都特么喜欢拿来打赌。

  不过这种逗他俩玩儿的恶趣味,还是挺有意思的。

  杨潇就喜欢打脸!

  叮铃铃!

  第三节课的上课铃敲响。

  他们也就没有继续将话题进行下去。

  每一堂课,新来的老师,都会朝杨潇望一眼。

  这节课是一节语文课。

  走进来的语文老师是个年轻的女老师,对于教室内多出来的杨潇,自然是一眼就发现了。

  “这节课,我们快速过一遍《兰亭集序》。”

  杨潇上课之前,抽空看了一眼课程表。

  课程表上有老师的名字。

  这个女老师叫袁欣月,名字很普通,整个人却有股飒爽的气质。

  她好像很喜欢在课堂上抽学生互动。

  如今讲到《兰亭集序》这篇文言文,自然免不了古文翻译这回事。

  当即就点了前排几个学生来沿着段落翻译。

  刘磊和陈鸿两人,根本没当回事。

  上课之后,都还在窃窃私语,似乎是把刚才杨潇之前的“牛皮”当作话题闲聊。

  刘磊甚至转过头问了问:“是不是这节课下课后,你就要去约洛瑶啊?”

  杨潇低声道:“对啊,你要一起去看看吗?”

  刘磊笑嘻嘻道:“去啊,怎么不去,我和陈鸿跟你一起去。”

  此时,杨潇忽然像是感应到什么,抬头瞥了一眼讲台。

  果然!

  陈鸿转头嬉笑的幅度这么明显,很难不引起老师的注意。

  杨潇正好对上了语文老师袁欣月那“不经意”的目光。

  袁欣月看向他,说道:

  “最后靠窗那位,是新来的同学吧?”

  杨潇暗道一声糟糕,被这俩狗日的连累了。

  但他此时也只得无奈点点头。

  “你叫什么名字?”

  “老师好,我叫杨潇。”

  特地问了一下杨潇的姓名。

  趁此机会,也让班上所有人一并知道了这个新来的转学生的信息。

  不过袁欣月没有就此打住,继续道:

  “行,那你站起来,翻译一下最后这段,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在陈鸿二人幸灾乐祸的眼神中,杨潇无奈站起。

  不过他丝毫不慌,在所有人的目光中,朗声道:

  “这段的意思是,后代的人看我们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感觉充满了愚蠢和可悲”

  “嗯意思大差不差,上课专心一些,坐下吧。”

  袁欣月接着道,“这篇课文的背诵,大概率要考的,明天早自习在各小组组长那里背诵,我到时候抽查!”

  杨潇松了口气。

  还好,这题我会!

  说起来,语文课是杨潇最不喜欢上的。

  卷子上最后的古文解析。

  分析作者当时的心理情况,背后有什么深意。

  这种答题,都特么成模板了。

  杨潇敢肯定的是,标准答案上的东西,作者本人都答不上来!

  其实无论是高中还是初中的古文。

  十几岁的年龄,哪里懂得佳人才子浮沉几十年,寥寥几笔写下的绚烂一生?

  什么作者心境哪怕是字面意义上理解了,没有人生经历,永远都无法感同身受。

  就像刚刚那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又有多少人,能在高中阶段,就真正切身实际的体会这句话的深意呢?

  或许很多年后的某一天,经历过了岁月变迁,体会了物是人非,才会忽然共鸣,什么叫“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首节 上一节 132/3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