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胡大老爷闻言却只是呵呵一笑,他拿起一旁的茶壶,先给朱元璋加了加水,而后才捧着自己倒满的杯子滋溜了一口。
“这事儿吧,其实你冷静下来细细一琢磨,便会发现我这样做的好处了。”
“而且,只有这样,我那小国才能长治久安,或者说,反倒是没了被人造反的风险。”
朱元璋一听这话,愈发的来了兴致了。
“哟,好你个惟庸啊,你以前在咱手底下当差的时候,敢情是收着的啊。”
“这如今打算自己建国当皇帝了,不藏了,有啥真本事也打算拿出来了?”
朱元璋这阴阳怪气的话,胡大老爷自然是听得懂的。
他没好气的瞪了朱元璋一眼:“就你那什么都想揽在手里的性子,还有以前我俩那你为君我为臣的关系,这些事儿,我能提出来?”
“说句不好听的,但凡你不是确定要禅位了,这些事情我同样不会提出来。”
“因为我走的,压根就不是你们这家天下的路子!”
朱元璋闻言皱了皱眉头,没再继续阴阳怪气,反倒是深深地看了胡大老爷一眼。
而后,冲着一旁再次冒出冷汗的宋利吩咐道。
“去把太子叫来,另外让御膳房准备准备,今儿个我们几人便在这殿内边吃边聊了。”
宋利躬身领命而后赶紧走了出去。
这出了殿门了,才在自己额头上狠狠一抹,看着身后关闭的殿门后怕不已。
娘咧,这两位爷太难伺候了。
啥呀这是!
谁家好人一开口就奔着改革官制、海外立国这些事儿去的?
这特么随便哪句漏出去,那都得是天下震荡的大事儿吧?
怎么在这两位眼里,就成了家常了呢?
算了!
比不过!
他还是老老实实当个端茶倒水跑跑腿的小厮吧。
这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事儿,他就当做没听见了。
再次抹了抹额头、脖子上的汗渍,宋利苦着脸朝着东宫小跑而去。
不多时,宋利身后跟着一顶宫中常用的步撵急匆匆的回返了过来。
“殿下,您自去便可,老奴还要跑一趟御膳房,就不陪殿下了!”
规规矩矩冲着朱标一礼,这才转身离开。
而朱标则都是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走进了谨身殿。
只不过,临到殿门前,他回头看了眼站在台阶下一身便装缩头缩脑的毛骧,眼中闪过了几丝思索。
“标儿,你来了!”
“哈哈,你快来,你这位好伯父这都打算海外建国了,却不打算搞家天下!”
“这特娘的是打算当圣人啊!”
“还不赶紧来学习学习?”
朱标刚踏进谨身殿,就被朱元璋给招呼了。
胡大老爷看着眼前这爷俩的模样,无语的瘪了瘪嘴。
没出息、没见识!
咱懒得跟你们两个‘古人’计较!
朱标被自家老爹这番话说得一愣。
他其实原本都做好了劝架的准备了。
毕竟,他之前都看到毛骧了,已经想明白今儿个这事儿到底为了啥了。
可不曾想,自己居然猜错了。
格局小了啊。
一个毛骧而已,区区一个锦衣卫指挥使,还没被这两位长辈看在眼里。
他们的格局大着呢,都已经讨论到改革官制的大事儿上去了?
朱标先是规规矩矩给自己老爹见礼,而后又跟胡大老爷互相见礼后,这才坐在了一旁。
而朱元璋则是刚见朱标坐下,便急不可耐的说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朱标这时候才恍然大悟。
哦,原来自己猜测的没错,这俩长辈还真就是为了毛骧的事儿闹起来的。
只不过,胡大老爷这格局比他大多了,一番话自接把他爹给干懵了,所以自家老爹才把自己叫过来了。
可是,所谓的一应权利交付他人,那还叫皇帝么?
难道皇帝,就真跟读书人说的那样,垂拱而治?
第865章 胡大老爷以身为例
第八百六十五章胡大老爷以身为例
老朱家爷俩,对于涉及皇权之事,有着本能一般的敏感。
这不,胡大老爷仅仅只是提了一嘴,他俩立马就想到垂拱而治这事儿上去了。
可他们对于这四个字,可谓是深恶痛绝啊。
“伯父,您莫非是想要行那垂拱而治之举?”
“伯父,恕标直言,这垂拱而治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啊!”
“人心善变、欲壑难填,皇帝垂拱而治,这天下可就乱成一片了。”
朱标说得还是客气的,甚至还有些语重心长,可朱元璋就愈发的不客气了。
“哼,标儿,你跟这老东西说这个干嘛。”
“你让他干啊!”
“咱倒要看看,你这把权力都交出去后,到底能干出个什么德行来!”
“哼,你能不能安安稳稳坐在那皇位上十年怕是都不知道咯!”
胡大老爷听着这爷俩那敏感的模样也是嘎嘎直乐。
也不怪他们对这事儿如此敏感,实在是他们爷俩最近这些年随着对文臣的对抗,他们愈发的清楚这些文臣想要的是什么了。
说白了,人就是想让他们爷俩当个泥胎木塑坐在那龙椅之上什么都不管。
如此一来,这权利自然就落在文臣手中了。
这对于这对骄傲到骨子里的爷俩来说,能忍?
这也是为何平日里对胡大老爷最客气的朱标,今儿个都有些咄咄逼人的味道。
切肤之痛了属于是!
可胡大老爷却笑着摆了摆手,而后笑眯眯的解释道。
“你们爷俩啊,这是当皇帝当久了,听到这些东西就着急了。”
“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我给出去的只是政权,但实际上军权、财权以及人事权却死死抓在手里呢?”
朱元璋爷俩一听这话,眉头死死皱在了一起,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这到底是个什么光景。
到底朱标的脑子活络一些,他皱着眉头看向胡大老爷。
“伯父,若真如您这样说,那岂不是真正的权利都抓在了皇帝手里,那些最难的事儿反倒是扔给了文臣?”
“那文臣能愿意?”
都不傻!
胡大老爷仅仅只是解释了一下,然后朱标再怎么一问,朱元璋便立马反应过来了。
是哦!
如果光是一个政权,那固然也是很大的权利,可这点权利握在手里,能干嘛?
真正的苦差事,全都在这里头呢。
可胡大老爷却笑眯眯的往前凑了凑:“二位,你们呐,太过于关注某一个朝臣或者某一批士子,而忽略了整个朝臣体系了。”
“对于这帮子读书人来说,包括我自己,其实都是有个共性的。”
“咱们分析分析,其实就明白,这些人究竟要的是什么。”
胡大老爷端起茶杯滋溜喝了一口,得意扬扬的看着对面老朱家爷俩。
“二位,这天下九成九的读书人,其实最开始时,想要读书、想要科举、想要做官,那其实都是没错的。”
“毕竟他们所授的教育,便是要他们执政一方、青史留名的!”
“这时候的他们,想的可不是什么贪赃枉法,毕竟,这时候的他们,非常单纯的认为,能当官能拿俸禄,就足够了。”
“而到了官场之中后,固然有各色人等引诱、拉拢,可真正能走到贪赃枉法那一步的,其实也不多。”
“撑死了,收点小恩小惠,让日子过得松快一些罢了,你真要让他大贪特贪,大捞特捞,不多!”
朱元璋爷俩默默的点了点头。
如果这么说的话,却还真是。
“而随着众人进入官场的时间慢慢增长,官员便会开始分流。”
“其中九成以上的官员,基本上一辈子到头,也就四品之下上升无望了。”
“那么他们,这个时候因为对于官场已然了解颇多了,家中也是高堂仍在、子嗣延绵正是人丁繁盛、需要钱粮的时候,或许就会开始想着凭借手段弄一些该有不该有的。”
“更或者说,到了这个地步,自知上升无望的他们,已经不在乎什么青史留名了,反而开始为家族、为自己的享乐动心机了。”
“这些人,才是真正最让陛下头疼之人。”
朱元璋再次点了点头,这显然就是大明如今的现状。
真正的高层职位自然是越来越少的,而绝大多数升不上去的人,可不就指着捞一把了麽?
可胡大老爷还没说完呢。
“而剩下那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便是真正迈入了大明最最顶尖的圈子,这个时候,他们的一言一行已经能影响到天下诸多百姓生计了。”
“地位的提升,让他们的眼界愈发的开阔,同时也让他们心中的豪情增加了起来。”
“但凡走到这个地步的,谁还没个青史留名的心思呢?”
“而想要青史留名,想要实现自己早年的抱负,那最好、最方便的途径,便是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