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52节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不仅仅是某些人的推脱之言。

  这话,乃实打实的老成之言。

  莫伸手,伸手会被砍。

  这对于经年老吏来说,简直是必须牢记在心中的法则。

  不做不错,多做多错,这才是官场上最正常的生态。

  因此,胡惟庸把土豆往朱元璋面前一放以后,压根就没打算管了。

  反正功劳只是多少的问题,那还有什么想的?

  与其为了这些事儿东想西想,还不如琢磨琢磨怎么把小日子过得更加舒服一点呢。

  比方说,娜娜、春妮儿她们是不是又要开发什么新花样了呀。

  厨子是不是琢磨出什么新的菜式了呀。

  这些事,可比外边那些风风雨雨有意思太多了。

  不过,胡惟庸是关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可外边一应学子可谓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而引发这些事情的,则是朱元璋颁下的那道圣旨。

  “杨宪身为右丞相德行有亏,操行不够,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弄虚作假、污蔑上官的一应士子,革除功名、永不录用!”

  这道圣旨一经公开,顿时就让朝臣、学子们沸腾了。

  对于绝大多数学子来说,他们压根不知道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怎么就有学子“弄虚作假、污蔑上官”了?

  这事儿到底是怎么闹到陛下面前的?

  好些个消息没那么灵通的学子,到现在都没弄明白,这里间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要知道,在学子们看来,“革除功名、永不录用”可谓是比杀头还要重的罪名。

  不说别的,杀头也就是一个人上刑场走一趟罢了。

  可若是被革除了功名以后,看似只有自己一个人。

  可实际上,他的儿子、孙子都别想着科举了。

  这条没写到大明律里面,但却是官场的潜规则。

  你父辈、祖辈有了这个惩罚之后,那么按照“官场潜规则”,你就过不了“政审”一关。

  甭管你多有才,伱连参考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每次闹出这等大事来的时候,一众学子、士子总会感同身受的赶紧问一问,这又是出了什么幺蛾子惹到了陛下头上。

  毕竟一般情况下,压根不会弄出这么“折磨”的惩罚来着。

  而有些消息,只要打听,还真就挺容易打听到的。

  尤其是压根不需要保密的情况下。

  同样还是那个连牌匾都没有的破旧酒楼里,几个之前聚过多次的学子们,一脸惊慌的看向了那位年纪最长、消息最灵通的段兄。

  可此时的段兄,哪里还有半点平日里的潇洒模样,此时的他,面如死灰、形容枯槁。

  “段兄,你真在那上面签字画押了?”

  段兄闻言立马眼眶就红了,再次给自己狠狠灌了一杯廉价水酒后,不甘的吼道。

  “我怎能知道,堂堂右相,会连这点事儿都办不好?”

  “我不就是发了发牢骚吗?”

  “难道我说错了?”

  “这次府试的题难道你们不觉着难?”

  “可结果呢,那位右相说得好好的,只不过让陛下看到我等学子的真知灼见而已。”

  “结果……我就成了这等模样!”

  “去特娘的!”

  “老子本就连个秀才功名都没有,如今不仅自己上进之路没了,连子孙的科举之路都断了。”

  “我怕是死了都进不了宗祠啊!”

  “呜呜呜,我被人害了啊!”

  一众学子看着之前还智珠在握的段兄忽然失态的嚎啕大哭,心中也是一片凄凉。

  他们之前就知道了段兄附名上书的事儿。

  他们也想过,这里间是不是有啥风险。

  可依据他们所知的情况来看,段兄那些话按理来说,固然会被陛下骂上几句,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遭此大难啊。

  众人对视一眼后,明白了。

  归根结底,目标选错了啊。

  无论是他们还是杨宪这个右相,都错误的估计了胡惟庸这位看似有些混不吝、有些胡闹的主考官在陛下那里的看重。

  得出这个结论以后,不仅仅是这酒楼里的学子,整个大明的学子的抱怨声,似乎都被这封“蛮不讲理”的圣旨给吓到了。

  所有人此时都一个想法。

  ‘算了,算了,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嘛,老老实实读书吧,院试也没多远了!’

  不过,他们偃旗息鼓了,可胡惟庸却不乐意了。

  咋地?

  一群小卡拉米居然就这么怂了?

  你们不怨咱胡大老爷的话,那老子还怎么自污?

  想到这儿,胡惟庸计上心头,挥毫泼墨的在礼部写出一封《告学子书》,直接让礼部官员刊印了好大一沓,到处张贴了出去。

  不得不说,胡惟庸写的可谓是直白而又嚣张。

  “《论语·礼记》一则内,有二字十三处,其中唯有‘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这一句为单句。”

  “本官忝为本届恩科主考,岂容不学无术之人浑水摸鱼?”

  “连《论语·礼记》之中的内容都做不到背诵、分析,尔等有何颜面自称读书人?”

  “但凡只要找出本官所设置的题眼,此题挥笔可破!”

  “本官不怕告诉你们,在本官看来,与其考完之后忿忿不平埋怨本官的题太难,不如反思反思为何连《论语》之中的名篇都记不住!”

  “于本官来说,身为恩科主考,让一应碌碌无为、浑水摸鱼之辈筛选出本届恩科,便是本官的天职!”

  好嘛,这番半点不客气的大白话一贴出去,大明上上下下的学子都不说话了。

  显然,没有哪个学子愿意承认自己是个连《论语》都背不下来的蠢货。

  而且,顺着胡惟庸的思路一想,似乎……还真不能说这题有问题。

  只不过这题绕了个弯子,考的还是学子记忆力和分析能力罢了。

  那么……啥也不说了,埋头苦读吧!

  (本章完)

70.第70章 胡仁彬:我有一个梦想

  70.

  2023-12-06

  胡惟庸一封《告学子书》,彻底结束了府试以后引起的纷纷扰扰。

  但是,胡惟庸很不满意。

  你们怎么就不闹了,不骂了呢?

  老子都指着你们鼻子骂,说你们就是一帮子浑水摸鱼的废物了,伱们居然还能忍住?

  特娘的,你们不闹我那名声怎么才能变差啊?

  其实胡惟庸还真高看了这帮学子。

  于他看来,既然之前就敢站出来骂自己、弹劾自己,那自己这么嚣张的站出来大肆打脸,那对方肯定得反击才是。

  可他忘记了,文人造反十年不成这句话。

  这些士子九成九实际上都是软骨头。

  对于他们来说,胡惟庸那个前丞相、现任恩科主考的身份,本就是一个大大的威慑。

  要不是府试的时候,考得实在太过痛苦了一点,让他们不少人希望破灭了,他们还真不敢那么大声抱怨。

  也就是那些破罐子破摔的、自认为本届科举彻底无望的学子们带头的情况下,跟着骂一骂而已。

  可好死不死的,杨宪那一场弹劾,直接撞到了朱元璋的枪口上。

  盛怒之下的朱元璋,虽然没杀人,但明昭天下的圣旨以及革除功名、永不叙用的罪名,就是在诛心了。

  这就相当于在一众学子头上不仅悬挂了一把明晃晃的大刀,还先砍了几只上蹿下跳的杀鸡儆猴。

  与此,本就胆子一丢丢大的学子们,可不就怂了嘛。

  而胡惟庸的《告学子书》,终究还是写的太过伟光正了。

  如果他真是敞开了骂街,那多少还是能引来几个暴脾气的。

  可偏生胡惟庸终究是借着礼部的手放出去的,那自然也得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行。

  因此,在胡惟庸看来,这是彻底把学子们再次羞辱了一遍。

  可在学子们看来,这反而是胡惟庸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下。

  没错,现世就是这么滑稽。

  胡惟庸在礼部弄明白这些事情以后,无奈的摇了摇头,转头踏上了回家的马车。

  算逑!

  还是回家跟咱的小美人儿玩些小游戏有意思。

  尤其是他把麻将这东西弄出来后,家里越发的热闹的了。

  毕竟,上辈子只能在电脑上玩的擦边游戏爆衣麻将,现在可以玩真人版了,他没兴致才是怪事。

  不过,这进了门以后,胡大老爷第一个目标却不是后院,而是祠堂。

  这也是日常!

  若是得去礼部当差的日子,中午就不方便回来一趟抽胡仁彬了。

  那么,自然这每日一抽就改到了傍晚下班后。

首节 上一节 52/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