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86节

  娘的,这年头傻子怎么有些不够用了呢?

  一个个的这么聪明干蛋?

  真要是这么干下去,他们这些“聪明人”以后忽悠谁去啊?

  没了想要掀桌子的皇子,大本堂内彻底陷入到了静谧之中。

  抄书的抄书,喝酒吃肉的喝酒吃肉,一幅虽然诡异但却异常和谐的画面,就此展开。

  而距离大本堂没多远的谨身殿内,朱元璋难得的没有保持仪态,单脚踩在椅面上,笑眯眯的合上了最后一本折子。

  他把手中的朱笔往一旁一扔,得意的看着眼前这一摞折子,简直不要太开心啊。

  啧啧,这有了内阁以后,小日子舒坦太多了。

  所有的奏折,数量上那是一本不少的送来了。

  可处理起来,节省了至少八成时间。

  一般的事务性奏折,对于内阁那几位久在朝堂的老臣来说,那简直就是轻车熟路、手拿把掐。

  甚至对于他们夹在其中的条陈,朱元璋看着觉得比自己批复的还要满意。

  那么朱元璋剩下的便只要画个圈,或者觉着事情要紧的话,再让阁臣去督促一二就是了。

  至于剩下的那些紧急、重大事务的奏折,那首先在内阁大臣批复的条陈当中,就有对于事情的处理意见。

  这些经验老到、视野广阔的内阁大臣,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有着能当丞相的能力的。

  他们批复的条陈,或许不能完全让朱元璋满意,但至少能给朱元璋寻找到一个方向。

  说不定还能想到一些朱元璋自己都没想到的地方呢。

  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如今看奏折,那就不再是跟之前一样,得细细的品读每一份奏折。

  同时,还要字斟句酌的进行批复。

  深怕自己传达的信息不够准确,最终导致官员们在处理政务之时,拿着鸡毛当令箭,或者干脆阴奉阳违之后还说是遵照圣命所为。

  可实际上呢,他只是一个肉体凡胎的大活人,哪里扛得住那等殚精竭虑的消耗?

  如今好了!

  如今的他,更多的则是在看奏折,在衡量内阁对于奏折的处理是否恰当。

  不仅消耗的时间减少,耗费的精力更是少了足有八成。

  这不,放在往日里,这时候可能连三分之一的奏折都还没看完呢。

  可有了内阁以后,基本上到这个时候,所有的奏折都已经处理完毕了。

  一想到这内阁,朱元璋就顺带着想起了胡大老爷。

  而一想起胡大老爷,朱元璋就忍不住笑出了声。

  “宋利,惟庸这会儿可是还在大本堂?”

  “不知他今儿第一回跟那些小崽子见面,教得如何了?”

  这宫中的消息,哪里瞒得过身为朱元璋贴身内侍的宋利啊。

  宋利冲着朱元璋躬身一礼后,快步走到外间,随手招过两个小内侍一问,便弄明白了胡大老爷的近况。

  只是听着胡大老爷那离奇的操作,宋利也是颇为无语。

  不过,这些事儿,容不得他一介内侍多说什么。

  他把自己的身份看得很清楚,他不过就是一皇室家奴而已。

  他可以有耳朵、眼睛,但唯独不能有多余的脑子和嘴。

  因此,明明刚刚听到的消息让他好悬没当场蹦起来,可他却老老实实地转过身走进殿内,波澜不惊的奏报道。

  “回皇爷,问过了,这会儿胡大人仍旧在大本堂!”

  “今日的教学,尚未结束?!”

  老朱一愣,整个人都觉着不对了。

  “啥?”

  “这时候还在?”

  “惟庸啥时候这么勤快了!?”

  “这可是第一天!”

  “他居然没偷着跑回家躲着?”

  “走,宋利,跟咱去看看去,咱还真想知道,这老小子到底弄出点什么花样来了!”

  朱元璋说走就走,当即拉着宋利便直奔大本堂。

  还未走近呢,就有眼见的内侍赶紧跪下行礼。

  朱元璋可不想惊动了里间的胡大老爷,干脆直接一摆手,制住了还想嚷嚷两声献媚的内侍。

  而后一步一顿的凑到了大本堂的门前,小心翼翼的伸出半个脑袋,偷偷看向了内间。

  然后这一看,就愣住了。

  他看到的是什么?

  胡大老爷此时正半躺在一张之前压根没有的床榻之上,眯着眼睛似乎在打瞌睡。

  而床榻之上的小桌上,居然还有没吃完的凉菜和酒杯。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可平素里闹腾得不行的他家那些小崽子们,此刻却一个个仿若赶考的士子一般。

  头悬梁锥刺股般的埋头就在自己座位上,一笔一划的认认真真的写着什么。

  朱元璋这厮视力不错,他打眼一瞧,哦,是论语啊。

  这个不错!

  对于这一幕,老朱不仅没责怪反倒是觉着格外的满意。

  ‘看来惟庸这个先生咱还是请对了啊!’

  ‘除了惟庸,谁能让这帮小崽子在没人盯着的情况下这么老老实实的抄写课文?’

  ‘嗯,还得是咱啊,啧啧,知人善任,真不错!’

  眼见着自家的小崽子彻底被胡大老爷镇住了,终于能消停一会了,老朱干脆没打扰任何一个人,直接扭头就走。

  就这样,挺好!

  (本章完)

358.第358章 搞人心态的胡大老爷

  358.

  有了朱元璋这一趟来了一句话不说还带着笑意离开的行程,一应眼眨眉毛动的内侍,哪里还不清楚陛下这是真心满意?

  不然的话,但凡有些许看不过眼的,直接叫停胡大老爷的“教学”,然后不说训一顿,但至少让一众皇子回宫没问题吧。

  可陛下仅仅只是看了一眼,一句话没说就带着笑意离开了。

  这傻子都明白,陛下这是对胡大老爷的做法万分满意了啊。

  对于他们这帮宫中刑余之人来说,他们就靠着主子的恩宠过日子来着。

  连朱元璋这个一等一的主子都不发话,那谁还敢在胡大老爷面前炸刺?

  甚至,当稍晚一点,各个宫中的宫女、内侍奉各路妃嫔的令前来寻找自家不曾按时回宫的皇子时。

  这些个提前把握住消息的内侍们,一个个的趾高气昂却又意味深长的几乎是明示要好处。

  等到好些个女官、内侍肉疼的掏了银子后,他们才一脸神秘的把之前陛下来了又走,并且满脸笑意的事儿说了出来。

  一应原本还气鼓鼓的,打算回去以后参这些掉进钱眼里的小内侍一本,到时候好好出次气的女官、内侍们,这会儿均惊呼出了声。

  他们就是再不明白,这会儿也知道了,至少陛下对于眼下的局面是满意的、支持的。

  那么他们这些人,哪里还有资格说三道四?

  归根结底,他们不过是些伺候人的下人、家奴罢了,这宫里真正能当家做主的,也就朱元璋、马皇后两公婆而已。

  剩下的,也就朱标两口子说话还能有点作用。

  至于其他人,那真就只能落得一个“其他人”的名号了。

  因此,当这些伺候着一应妃嫔、皇子的内侍、女官们,听到连陛下都不管胡大老爷的“教学”以后。

  哪里还不明白,这就是胡大老爷“奉旨教学”呢!

  这时候冲进去把自家皇子“救出来”,那可不是立功,那是妥妥的得罪了胡大老爷和隐在背后的陛下。

  若真干了这等事儿,怕是回去以后当场就得打死。

  一想到这儿,一众刚被人敲诈了一笔的女官、内侍们,反倒是觉着刚刚那银子使得太对、太值了!

  丢下几句这人情某某宫记下了的屁话,一众女官、内侍们赶紧回宫报信去了。

  这宫中就没有蠢人,陛下此举是不是有别的意思在里边,他们得赶紧告诉主子,然后让主子自己去琢磨去。

  而这帮人没能进来闹腾,倒是让胡大老爷难得的睡了个小午觉。

  要不是御膳房的二柱子把符合胡大老爷口味的吃食、酒菜给送来,怕是这一觉得睡到不知道什么时候去。

  二柱子乃是胡府厨房出身的,到宫中不过是干一段时间活儿,顺便教宫中御膳房各个御厨一些胡府独有的手艺的。

  他可不乐意来宫中长干,他满心惦记的还是胡府。

  毕竟,胡府固然没有宫中这么尊荣,可胡府也没宫中这么多规矩和风险啊。

  好家伙,这宫中做个饭食,那旁边守着的人都是一大堆,简直麻烦死了。

  好在他在宫中的苦日子也快要到头了,再过上十天半个月的,差不多宫中的御厨也能出师了。

  到时候他又能回胡府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还别说,对于他们这种手艺人来说,在胡府这样的豪门当个大厨,那小日子真是比一般人强了不知道多少。

  每月的工钱就不会说了,关键是手艺学到了不说,若是家里子弟争气的就能读书、科举,还能让主家照拂一二。

  哪怕读书不成器的,来府上当个正儿八经的家生子,那也是条好路子不是?

  因此,今儿当他听到小内侍过来传讯,说是自家老爷要吃饭时,那真是拿出了十八般武艺可劲儿折腾了起来。

  尤其是一些府上少有但宫中常备的食材,二柱子那叫一个舍得啊。

  而且,知道自家老爷受宠程度的他,还真不担心弄出什么麻烦来。

  不过些许食材罢了,给我家老爷吃了就吃了,还能咋地?

  也正因为二柱子下了死力气,还真就让胡大老爷吃得那叫一个痛快啊。

  等到酒足饭饱,看着一应皇子还在苦兮兮的抄《论语》,胡大老爷也没忘了他们的吃食。

  只不过,这些小崽子就甭想跟胡大老爷一样大吃大喝了。

首节 上一节 286/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