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 第206节

  优雅而浪漫,却能够感受到骨子里的叛逆和摇滚。

  脑海里不由冒出一个问号: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难道上帝在打造这个皮囊的时候格外花费了一些心思?

  而且,座驾是一辆摩托车!

  无法控制地,一种向往油然而生,尼古拉斯忍不住好奇,以安森的身份生活一天,会是什么感觉?

  “嘿,安森!”

  尼古拉斯扬声招呼到,就在安森摘下头盔转头望过来的刹那摁下快门,让瞬间定格永恒。

  ——“成为安森-伍德是一种什么感觉?”

  这就是尼古拉斯为“纽约时报”撰写的专访标题,以另辟蹊径的方式切入,打破传统专访的框架,反而是以一种跟随安森同行的方式记录这次对话。

  开篇,尼古拉斯以一段简短文字总结了这次专访。

  “当我将标题那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安森展露一个笑容,给出一个意外的答案,‘尝试寻找自己’。

  安森说,外型,往往是具有欺骗性的,人们对于每一种形象都有一个相对的刻板印象,就好像金发女郎又或者眼睛学者一样,同样,当人们看到我的时候往往也有自己的判断,而一直在努力寻找这具皮囊底下的自我,并且试图在自我和外型之中寻找到一个演员一个角色的剖面,赋予表演不同的色彩,则成为一门课题。我依旧在探索的旅途里。

  这,不是我预期里的答案。

  显然,这位年轻演员能够在短短职业生涯里演出三个看似相似却截然不同的角色,并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并非偶然。

  当然,这个计划之外的采访,也没有按照我的计划进行:

  一次探索。一次冒险。一段征程。就好像旅行一样,提前安排计划固然是好事,但偶尔偏离轨道进入陌生领域也未必是坏事,也许还可以有新的发现。”

  短短一段文字,就能够深深感受到尼古拉斯脑海里汹涌澎湃的思考,这完全不是常规的专访稿件,以至于见多识广的“纽约时报”主编霍威尔-莱勒斯(Howell-Raines)也是满头问号,在看到稿件之后反过来询问尼古拉斯怎么回事。

  尼古拉斯表示,“从一开始,事情就偏离了轨道,你可以想象吗?我采访了那么多演员那么多导演,结果却被一位十八岁的年轻演员问到哑口无言。”

  ——“来,上车,我带你去品尝洛杉矶最美味的早餐。”

  这,就是安森看到尼古拉斯之后说的第一句话。

  没有问候,没有寒暄,开口就直接发出了邀请。

  然后再次上车,递一个头盔给尼古拉斯,拍拍摩托车后座示意,摩托车没有熄火就已经准备再次出发,如同六十年代“逍遥骑士”一般潇洒而叛逆。

  尼古拉斯看向自己的主编,“你遇过这样的采访对象吗?老实说,我差一点点就要真的心动了。”

  霍威尔能够察觉尼古拉斯言语里的震惊和错愕,他也不由跟着笑了起来,“我就一个问题,他真的那么特别吗?我是说,照片很好,他确实很英俊,但我不认为他和其他好莱坞花瓶有什么区别。”

  从本质来说,“纽约时报”依旧是一份严肃性报纸,即使在娱乐版,他们也不会像“太阳报”那样哗众取宠,自然而然地,霍威尔也显得理智许多。

  尼古拉斯没有着急开口,而是认真思索了一番,“气质。安森身上是有一种矛盾而特别气质的,普普通通的服装穿在他的身上,什么线条什么比例,我是不懂的,但他确实轻而易举就能够夺走注意力,并且让我有种穿上那一身衣服的冲动。”

  霍威尔轻轻挑眉,“所以,伱尝试了吗?”

  尼古拉斯低头看看自己的躯壳,“我觉得它有不同的想法。”

  霍威尔再低头看看照片上安森,不由开怀大笑起来。

  尼古拉斯却不介意,轻轻耸肩,又继续往下说道。

  “尽管从一开始,我也没有打算按照常规路线发展,我想着离开室内,前往室外,如同城市漫步一样展开交谈,尽可能让他放松,然后完成套话。”

  “但没有想到,他比我更进一步,直接把我准备好的棋盘全部推翻,提出一个全新的游戏规则。”

  “与其说是我在采访他,不如说是他在试图展开对话,一次平等的、开放的对话,这显然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霍威尔-莱勒斯是今年七月才刚刚上任的新任主编,当然,他事实上1978年就已经加入“纽约时报”了。

  今年夏天,前任主编杰森-布莱尔(Jayson-Blair)被卷入渎职风波,以至于“纽约时报”暴露在凶猛火力之下,现在依旧正在展开非常严肃的调查。

  霍威尔正是在这样的困境里上任,接手这个烫手山芋,“纽约时报”正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多重打击,在一些敏感议题上,他们需要更加谨慎才行。

  当然,一篇娱乐报道、一位新人演员、一部暑期档电影,对“纽约时报”来说也没有必要那么小心;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他们能够抓住机会重新强调“纽约时报”的专业形象,那也是一个意外收获。

  本来,霍威尔并没有特别想法,只是认为他们需要谨慎一些,所以对尼古拉斯接下的烫手山芋稍稍更多关注一些;但现在,他的直觉也拉响了机关——

  迪士尼试图抓住安森这个机会展开宣传,同样“纽约时报”也可以抓住机会引领舆论潮流捍卫自己的专业立场。

  霍威尔有些好奇起来,“所以,早餐如何?”

  尼古拉斯看着主编,眼睛里就流露出一抹笑容,“看,这就是安森的魅力,让人好奇,你也好奇了,对吧?”

  霍威尔不置可否。

  尼古拉斯本来还想卖一个关子,看见霍威尔不上当,他也不介意,抛出一个意外答案,“他带我享用了一顿早午餐(brunch)。”

  霍威尔一愣,“什么?”

  (本章完)

第322章 与众不同

  十年后、二十年后,早午餐的概念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不止是简简单单的早餐和午餐结合起来一起吃;更多是一种生活态度:

  早晨没有早起,可能经过晨练,处于健康考量,不愿意跳过早餐,但距离午餐时间太近,又避免连续用餐,于是选择一起吃;同时,菜单选择还是需要健康,不能太油腻太重口,又因为这是一天里的第一餐可以稍稍选择一下卡路里比较高的食物。

  健康。健身。作息时间。卡路里计算。营养搭配。

  所谓的早午餐,不止是一种时尚潮流,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在2001年的当下,这却是一个尚未萌芽的概念。

  就连“纽约时报”的主编和资深记者也是满头问号。

  当尼古拉斯说出这个词汇的时候,霍威尔也没有控制住自己的困惑,这让尼古拉斯露出得意的笑容。

  “是,你没有听错。”

  “这是一个将早餐和午餐结合起来的词汇,却不仅仅只是早午餐一起吃而已,更是一种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所以,我有一个想法。”

  “还记得当初‘人物’杂志做的那个选题,如何像詹妮弗-安妮斯顿一样生活?”

  “我想,也许我们可以把安森打造为一个时尚标志,从服装到生活习惯再到生活态度,他的年轻、健康、专注、姿态和品味,成为一种时尚指标。”

  凭借“老友记”爆红之后,詹妮弗-安妮斯顿在剧集里的发型成为千千万万女人试图模仿的对象;并且在詹妮弗和布拉德-皮特约会之后达到全新巅峰。

  于是,“人物”杂志就做了一个选题,像詹妮弗-安妮斯顿一样生活,从她的造型、化妆、生活方式入手,全方位展现这位美国甜心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一期杂志,爆了,毫无疑问地成为绝对爆款。

  在那之后,其他杂志其他报纸也尝试制作过类似的选题,但无一例外失败了,再也没有能够制造类似的影响。

  原因并不复杂:想要成为一个时尚标志,没有那么简单。

  现在,安森……似乎好像可能大概也许具备了这样的可能,他每一次在媒体面前的正式登场都制造强烈的时尚冲击力,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时尚形象,如果“纽约时报”能够抢先一步抓住这个选题的话——

  风险,还是存在的。

  毕竟,安森现在就是新人,“公主日记”才是他的第一部电影,影响力和讨论度还远远没有打开局面,不要说和詹妮弗相提并论了,三线四线也都不算,彻头彻尾的新人,他的时尚生活方式能够让读者感兴趣吗?

  思绪,在脑海里汹涌。

  但很快,霍威尔就明白了过来,明白尼古拉斯的算盘。

  霍威尔轻轻颌首,细细思索一番,然后就有了决断,“行,我会全部阅读完毕的,到时候再讨论。”

  事实上,霍威尔并没有再找尼古拉斯,因为他非常满意,并不认为这篇专访需要修改,可以直接刊登。

  尼古拉斯完全以第一人称视角切入和安森的这次谈话,如同朋友结伴游玩洛杉矶一般,边走边聊。

  他们谈起“老友记”意外成功所带来的连续客串三集影响,他们谈起“GQ”杂志的拍摄花絮以及随之而来的演出机会,他们谈起安森对演员对角色的构想,他们谈起安森每次公众登场的造型选择。

  他们谈起安森业余爱好的选择,他们谈起安森的日常选择,比如午餐爱好地、比如和朋友聚会的选择、比如放松消遣的去处、比如早晨的运动路线。

  诸如此类等等。

  在十年后,类似的报道、专题、采访数不胜数,所谓的“安森的选择”早就已经成为商业合作的后花园,每一个刊登出来的选择都是商业赞助的结果,全然没有真实性可言;目光瞄准受众的钱包。

  但在现在,却不是。

  这是一次全新尝试,就连詹妮弗也没有推荐自己的午餐喜好和晚餐搭配,然而尼古拉斯和安森的讨论却延伸到这些领域,真正全方位深入了解安森这个人——

  在日常生活里,他的个性、他的色彩、他的选择等等等等,从衣食住行细节里勾勒出安森的形象。

  这样的演员,是真实的,完全打破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神秘主义的好莱坞惯例,形象生动地打开“花瓶”形象,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而具体的安森。

  他们无所不谈,唯一没有正面展开讨论的就是“公主日记”——

  不走寻常路。

  明明是宣传“公主日记”,却唯独故意没有讨论“公主日记”。

  明明就是因为“公主日记”才产生的机会,却刻意回避生硬直接的宣传,扯着嗓子高喊着“快点进入电影院观看电影”

  简单来说,放弃硬广告,而是软广告。

  先推广安森,然后让观众因为安森而对电影产生兴趣。

  这是一次冒险也是一次突破,不得不说尼古拉斯确实疯狂。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全新尝试,不止是安森本身,尼古拉斯也是一样,这样的专访这样的选题这样的切入,一切都是新鲜的,在2001年的当下还不曾出现过。

  然而!

  尼古拉斯相信自己的判断,也相信自己的选择。

  尼古拉斯能够从安森身上看到他的个性、锋芒、棱角和色彩,一切都是独特的,时尚造型也好、“公主日记”也罢,包括“老友记”和“GQ”的成功都不是偶然,一切的一切都是安森这具花瓶皮囊底下个性的一种延伸。

  如果不是焦点不对,尼古拉斯还想要深入探讨一下“蜘蛛侠”,从“公主日记”到“蜘蛛侠”的转变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现在显然时机不对。

  没有关系,还有下次——

  于是,话题又重新回到了开篇。

  安森一直在探索在寻找,时尚和表演都是一种展示平台,让人们看到这个外表底下的更多色彩,同时也试图寻找自己作为演员的定位。

  显然,安森目前为止做得不错。

  他的每次红地毯登场都成为讨论焦点,他的两个角色也都成为点睛之笔,以至于让人不由开始期待暂时还没有登场的第三个角色,一切都源自于安森自身色彩和棱角的绽放。

  对此,霍威尔表示赞同,尽管他和尼古拉斯的视角不同,但作为主编,他也看到了一次不同的可能。

  所谓冒险,可能面临严峻风险,但同时也可能面临巨大收获,对吧?

  (本章完)

第323章 星星之火

  “时代,在变化。

  的确,人们依旧喜欢俊男美女,好莱坞就是一个造星工场,让人们能够欣赏到美好事物;但久而久之,审美疲劳开始来临,人们开始形成刻板印象,同时也开始期待看到更多。

  曾经,马龙-白兰度(Marlon-Brando)、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Clift)、詹姆斯-史都华(James-Stewart)这些帅哥轻而易举就能够得到追捧,他们的才华与能力也能够得到肯定。

  现在,英俊外表却正在成为演员们的枷锁和负担,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让人们对这些帅哥美女演员们充满挑剔,以更严格也更苛刻的姿态进行审判。

  的确,仅仅从外表来看,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乔治-克鲁尼一样,人们会忍不住好奇,以安森这样的外型生活是一种什么感觉?

  但是,他们也正在面临自己的课题。

  安森正在思考,也正在探索,并且拥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

首节 上一节 206/5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