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第67节

  不仅仅是李明轩,其他勋贵们在参观完日月宫后,也都纷纷来到建筑局更改了自己府邸的图纸。

  他们希望自己的府邸不仅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品味和身份,更能够与日月宫的风格相得益彰,展现出一种中西结合的独特魅力。

  随着日月宫的落成,这种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逐渐成为了南洋的一种潮流。

  所有的南洋上层人士都对这种风格趋之若鹜,他们希望自己的家园能够体现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能够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

  尤其是当房建局公布了日月宫的一些数据,可抗10级地震,同时对火山熔浆也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震动了整个南洋。

  这种建筑风格在南洋地区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对于那些生活在火山地震多发国家的人们来说,没有什么比人身安全更重要的了。

  在爪哇岛、苏拉威西、苏门答腊岛,人们经常会感受到地震的震动,火山的喷发也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对于这些富商们来说,钱并不是问题,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因此,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财富来购买这种岩石,一时间,喜马拉雅岩石被炒成天价。

  从而也为缅北地区找到了发家致富的门路。

  在完成日月宫的建设之后,南洋建设局决定在日月宫的山脚下兴建南洋政务中心、南洋议会大厦,与日月宫一起组成南洋的权利中心。

  南洋政务中心是一座宏伟的中式建筑,它的外观设计简洁大方,内部装修豪华气派。它是南洋政府的办公地点,也是南洋的政治中心。

  南洋议会大厦则是一座标准的西式建筑,它的外观设计采用了古罗马建筑的万神殿样式,门前28根石柱,代表28星宿,主题是圆形,代表众生平等。

  它是南洋议会的办公地点,也是南洋的民主中心,这里见证了南洋的政治历史和民主进程。

  随着南洋政务中心和南洋议会大厦的建成,南洋的权力中心也正式形成。

  这些建筑成为了南洋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第115章 草根崛起的时代

  李印是从山东移民到南洋的,由于长得人高马大,被移民局分配到了民风彪悍的若开山脉西部地区。

  最近这段时间,有人到村里招工,到北部的的大山上开采石料。

  李印自小有一把力气,便报上名,到了背部大山,开采石料。

  干了没多久,李印凭借着那股子山东人的憨厚老实,受到经理的信任,被升为主管,负责开采石料的业务。

  后来,由于公司转型为开发商,同时,运送石材的船只出现几次事故,便决定将开采石料这种风险较大的业务转出去。

  年轻的李印知道机会难得,他毫不犹豫地拿出所有身家,然后借了些钱,将公司开采石料的业务买了下来。

  买下这些业务后,李印不敢有一点疏忽,这里面可是他全部的身家,但凡出点事,就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李印一直事必躬亲,亲自押船到新加坡、星海市送货。

  在送货过程中,李印在维持原来公司的业务同时,通过他们还拉上来很多业务。

  他的诚信和勇气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为他积攒了第一桶金。

  这第一桶金对李印来说意义重大,第一桶金不仅还上了之前的债务,还让他有了些许家底

  回去后,李印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这几次的送货让他看到了石头的需求量是多大。

  他毫不犹豫将自己的第一桶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购买了更先进的设备,提高了石料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购买了几艘大船,提高运力的同时,也保证运输的安全。

  在他用心的经营下,短短两年,李印成为南洋最大的石料供应商。

  这是还年轻的李印不再满足这些下游产业,开始想着上岸,开拓上游产业。

  于是他来到了星海市,每次来星海市送货,李印都被这座城市所吸引,曾经多少次发誓有机会一定到这里闯一闯。

  在他看来星海市具有无可言喻的魅力,不像新加坡、雅加达已经很成熟了,当地居民比较排外,星海市作为建国后的新型都市,对外来人员有着极强的包容性,散发着蓬勃生机,这里有着无数机会,遍地都是黄金。

  李印在来到星海市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永昌集团,成为房地产开发商,之前的采石业务并没有放弃,而是并到了永昌集团。

  通过之前的关系和自身实力接到一些单子后,李印的永昌集团在星海慢慢站住了脚。

  ......

  南洋这股由日月宫带起的地产热,造就了很多李印这样的人,让他们一夜暴富,实现阶级跃迁。

  这些人暴富后,为了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也会大肆的建造豪华庄园。

  有时为了面子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设计和建造每一个细节,从建筑风格到园林景观,从室内装修到家具摆设,都力求完美。

  在这个时期,许多南洋的普通人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一些勇敢的人更是抓住了这个商机,通过包工赚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其中,园林设计行业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在短时间内,南洋地区涌现出了上百个园林设计团队,他们奔赴在南洋的各个工地上,打造美丽的园林景观,经过一次次实践。

  南洋出现了大量杰出的建筑设计工作室,并做出南洋承接海外业务。

  其中有名的就是星海的居然工作室,新加坡的海天工作室和天和工作室,雅加达的NB工作室,被称为南洋设计界的四大天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市场需求,带动学术教育,南洋各大学纷纷开设了园林设计专业,以应对庞大的市场需求。

  这一波房地产热潮带动了一大批产业的迅猛发展,从土地开发到水泥、钢铁、运输、施工机械、装修建材、园林、设计等,一整条产业链都被拉动了起来。

  李明轩的南洋政府很快从快速增长的税收中,看到了这波房地产带动的经济飞速崛起的趋势。

  直接将排队的勋贵府邸列上规划,投入到建设中,要知道南洋的开国勋贵可不少,为稳住南洋各地,开国时,刘铭华在南洋各地封了近万个勋贵,这时十分恐怖的数量。

  理论上,南洋政府要为每个勋贵建造府邸,可是由于数量太多,政府财政有限,只能一个个排号,按之前的计划所有的府邸建完要到20年后。

  没想到日月宫带起的这波房地产热潮,让政府财政一下子暴涨。

  所以李明轩为防止这波房地产热过早消退,开始有计划的向市场外包勋贵府邸。

  希望可以让这波房地产热更加持久。

  其实不只是房地产火热,南洋所有行业都在迅速发展。

  在刘言看来此时的南洋,有点像后世的90年代,属于莽荒时期。

  南洋刚刚建国,面对民众庞大和多样化的需求,市场供应严重不足。

  市面上的物资十分紧缺,任何产品,哪怕质量很差,也能销售一空。

  有资源的大肆倒买倒卖,民间头脑灵活点的拼命想办法开厂和做生意,小作坊、乡镇企业遍地开花。

  另外,南洋此时法规不健全。体制刚刚运转,法制建设没有办法及时跟上,在管理上存在诸多空白,对市场新生事物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市场十分混乱,监管和惩罚机制无法覆盖。随便你怎么干,大量的漏洞和空子可以钻。

  这种混乱的市场环境,对早期的民间私营经济发展是很有利的,但对殖民时期遗留下的殖民产业就很不友好了,没有了殖民者的庇护他们根本不是私营企业的对手。

  所以在民间资本崛起的期间,南洋出现一大波的殖民公司倒闭。

  最重要的一点是创业没有门槛。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是粗放式经营,缺乏技术含量,更重要的是缺乏成型的资本力量。

  无论从事哪一行,都没有门槛,只要拉一批人集点资,就可以从小作坊开始创业。

  市场物资极度短缺,做什么都不愁销路,也没有规章制度来卡你脖子。

  而当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大小小的资本集团占好位置后,就会开始“规范市场”,各种行业的门槛就会大大提高。

  到那时普通人再想创业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第116章 人间烟火气

  1947年2月8日,元宵节刚过去,今天是星期六,是休息日,南洋刚开工两天,又休息了。

  在南洋没有调休一说,放假就是放假,休息就是休息,两者互不相关。

  李明轩早上起得特别早,他在镜子前面使劲儿涂涂抹抹,好好打扮了一番,最后还在镜子前转了好几个圈,确保没有什么破绽后,才开始动身。

  他看了一眼时间发现还早,就走去了楼下那个卖煎饼果子的摊位。

  “早啊,李相,今天要吃点什么?”

  煎饼摊后面的老人热情的和李明轩打招呼。

  “照旧,一个煎饼果子,两杯豆浆。”

  李明轩说完后顺手往纸盒子里扔了几张钞票进去。

  熟练的样子,可见李明轩是煎饼摊的熟客。

  “何大叔,看来竞争不小啊。”

  看着他娴熟的动作,肯定是这边常客了。

  其实在这条街的两边都能看到10多个小摊位呢,每个摊位前三三两两都有些人。

  说到这,南洋的政府可是非常支持大家自己创业的,对这些小摊贩们,基本上只要保证他们的食品干净卫生就能安心营业,每月交一定的摊卫租赁费就行,不用交任何其他费用。

  食品安全局每月还会时不时地来检查一下,然后才能继续开店,假如真出了问题,就得关门一个月进行整顿。

  城建之初,李明轩早就预料到市区内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他特意在人行道和马路之间规划出了一大片地方让人们摆摊。

  每个位置都不小, 足够放得下一个小摊加上十几张桌子呢。

  在这个街道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有传统的烧烤摊位,摊主们熟练地烤制着各种食材,香气四溢;还有各种小吃摊位,提供着各种地方特色美食,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在这里,人们一手啤酒,一手烧烤,轻松地交流和社交。

  他们可以和朋友、家人一起品尝美食,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快乐。也可以和陌生人交流,结交新朋友,感受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友善。

  这里无疑是很好的社交场所,很容易拉近彼此的关系,所以这些小吃摊成为招待远方来客的必去之地。

  每天晚上都能在这条街上看到来自天南海北,各种肤色的游客。

  何大海只是租赁了摊位的上午时间段,在这里卖些早餐,下午这里就是其他租赁的商贩了。

  所以摆完摊后,何大海必须将摊位的卫生打扫干净。

  “嘿!还得多亏了政府啊,现在市民们的收入高了很多,家里面做晚饭太麻烦了,他们更愿意出来逛逛。

  你也甭看现在大街上多了那么多小摊,我这儿的生意可是一点儿都不受影响,反而比以前赚的钱更多了呢。”

  何大叔笑道。

  “哎呀,不怕你知道,我一天下来少说得这个数量。”

  何大叔来了兴致,伸出五个手指头,神秘的对李明轩说道。

  哇塞,5星币啊,这可真的好多啊!一天赚这么多的话,一个月下来岂不是有150多星币了吗?就算再交10个星币的摊位费,还有足足140个星币呢!这比打工赚钱可太多啦!”

  李明轩听完立马算了算。

  “嘿嘿,那可不。”

  “不怕李相你笑话,再过段时间,我打算买套房,和我老伴从儿子那里搬出去。”

  “就不和儿子一起住了,房子虽然不小,但是耐不住人多啊,两个儿媳妇,还要一碗水端平,天天吵吵闹闹的,弄得我头疼,太不方便了。

  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我们还是搬出去吧,还清净自在。这样谁又影响不了谁,想孙子了,就过来看看,反正也不远。”

  何大叔笑着说道。

首节 上一节 67/1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