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第27节

  至此每个地区的居民大都是多个民族的混合,再也没有了之前大量单民族的聚集情况。

  避免了单民族引起各种社会动乱,为以后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段时间陆陆续续从大陆有近2000万人来到东南亚。

  大大提升了华人在南洋所占的比重。

  经过政府有意的分流,不断向新几内亚岛、棉兰老岛、中南半岛、苏拉威西岛、加里曼丹岛、马来半岛等主要地区迁移移民。

  华人在这些地区的占比都超过50%。

  周二妮和弟弟从大陆一路随着大部队来到中南半岛,

  一进入中南半岛,所有移民都要求洗漱,消毒,并换上了干净的衣服。

  这是周二妮姐弟,有生以来第一次穿上新衣服。

  看着弟弟穿着新衣服,小心翼翼生怕弄脏的样子。

  周二妮幸福的笑了。

  全部洗漱后,就有专人统计他们的年龄,从什么地方来,家里还有没有亲人等信息。

  统计后的几天。

  周二妮两人和一些年龄不大小孩一起被送上了大船。

  在船上周二妮知道了,船上这些小孩和她一样都是孤儿,不过自己比他们好一点那就是还有弟弟。

  他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坐船,很不适应,有很多人都晕倒了。

  听看护人员说这是晕船,没有办法,只能忍一忍了。

  好在周二妮和弟弟都没有晕船。

  在船上待领2天。

  大船终于靠岸,到了一个叫加里曼丹岛巴厘巴板的地方。

  然后周二妮和众人一起被安排住进了孤儿院。

  孤儿院院长是一位很慈祥的中年妇女,周二妮和大家都叫她周妈妈。

  周妈妈和他们说,这里以后就是他们的家。

  让他们好好习惯习惯,过两天就会安排他们上学。

  周二妮没想到真能上学。

  一路过来感觉自己就像做梦一样。

  ......

  与此同时,在山西被国军强制移民到南洋的孙有根一家人。

  孙有根一脸不舍的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山村。

  虽然心里十分抵触国军政府的安排,但迫于村长的威胁,以及家人以后的生活。

  孙有根不得不踏上前往南洋的路。

  孙有根没去过南洋,甚至都没出过镇,这一次就去这么远的地方,心里十分害怕。

  对于南洋孙有根一点不了解,唯一知道的还是小时候听村中老人的故事中。

  据老人说,南洋到处是毒虫猛兽,林中全是毒瘴,人只要吸进去就会死亡。

  南洋在古代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古代很多罪犯宁可被杀头也不想被流放到南洋。

  种种传言让孙有根一家子和一起被强制移民的人一路上,互相说着各种传言。

  众人对未来能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走起路来一个个如赴刑场一般。

  可是随着不断靠近南洋,孙有根发现南洋好像和传说的相差很大。

  一直到达南洋,孙有根一家人被转移到了一个叫泰州的地方,听说之前这里叫泰国,泰州是刚刚改的名字。

  这里和传言的差不多,到处都是森林,林中确实有毒虫猛兽,也有有毒的气体。

  不过那都是要到很深的森林中,森林的外围很安全。

  到泰州之后,他们一家被安排到一个小村子里,

  根据村长说,这段时间,迁移走了很多人,同时也移进来了很多人,大家都要慢慢熟悉,有困难一起解决。

  安顿好后,村长召集了各家当家人在村里的广场上开会。

  等所有人都到齐后。

  村长清理下刚抽完的烟斗,走到主席台上。对下面的村民说:

  “各位村民,在这里我代表政府欢迎从北方来的朋友。”

  村长说完带头鼓起掌来,接着台下所有人都跟着鼓起掌。

第46章 移民生活

  “为了村里的团结,村里的老居民,要尽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融入村中。因为以后我们要永远的生活在一起。”

  “当然这次开会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分地。快到播种的时候了,为了避免新加入的村民饿肚子,给新到的村民分地。”

  村长说出这话后,台下所有从大陆到的移民突然陷入了平静,接着全都沸腾起来了。

  这是他们从没想到过的惊喜,没想到来到南洋,这么快就能有自己的土地。

  他们种老一辈子的地,一直都是租别人家的地种,做梦都想有一块自己的地;现在听说村长要给自己分土地,惊喜来的让他们有些不知所措。

  散会后,众人像做梦一般跟着村长到田里看了看自家分到的土地。

  孙有根看着前面整整10亩地,连在一起,好大一片,这都是自家的。

  每人2亩地,他们家加上刚出生的小儿子一共5口人,分了10亩地。

  这要是在山西,在村中那妥妥的是富裕之家了。

  并且会上听村长说,这里都种水稻而且是一年三季。

  孙有根感觉自己进了天国,第一次听说一年能丰收三次的。

  这十亩地就相当于三十亩地,一年的收成都赶上之前村里的地主孙大福家了。

  不过对于村长说的种植水稻,孙有根有点拿不准,之前他们都是种小麦的,没种过水稻,

  好在村长早就知道这种情况。

  让他们不用害怕,到时会有村里人教他们种植水稻。

  孙有根一路上笑着合不拢嘴的回到家。

  老伴看到他时,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十分担心的问。

  “你这是咋地了,一回来就咧着嘴,也不说话。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好事,大好事,咱们要享福了,老伴。”

  孙有根对媳妇大声说道。

  接着把今天开会分地的事和家里人说了下,和家人一起分享这巨大的惊喜。

  孙有根的老伴也没想到,竟然是分地。

  惊呼一声,抱着孙有根哭了起来。

  接着全家人都欢呼起来,就连刚刚1岁多的小儿子,也感受到家里的氛围,哈哈笑起来。

  第二天,孙有根一早就带着媳妇和十岁的大儿子就开始在在地里忙活,跟村里人学习种植水稻。

  类似孙有根一家和周二妮的情况,发生在南洋每一个大陆移民身上。

  很多人都分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和拥有了自己的房子。

  并且不少人传信到老家,让还在老家受苦的亲朋好友,赶紧到南洋来。

  可以预见,南洋如此优厚的生活待遇,随着第一波移民的传播,马上会有更大一波人从大陆移民过来。

  对此南洋政府来者不拒,南洋政府有信心安置更多的移民。

  要知道此时南洋政府完全控制了从除了小部分菲律宾全岛的所有南洋岛屿,以及整个中南半岛,再加上印度次大陆布拉马普特拉河以东的广大区域,陆地总面积达到51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达到近800万平方公里。

  这广阔的疆域完全可以供养亿万人生存,此时整个南洋人口才刚刚到8千万出头,所以南洋的移民工作才刚刚开始。

  移民在有条不紊的持续,而南洋政府内部人员却开始商讨建国的事,众人对于建国后的国体众人争论不休,有倾向美国那样的总统制,有的倾向英国的君主立宪议会制。

  这种争论逐渐流传出去,也引起了社会上各界人士的关注,纷纷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于还在进行的战争,感觉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显然每个人都更关心自己身边的事,。

  每天各家报纸上头版头条,都是对未来国家制度的辩论。

  对于盟军对日本战争的的胜利都被放到副叶上。

  对此刘铭华乐见其成。

  民众讨论的越激烈,讨论的范围越大,让所有人认同一个国家的意识。

  提升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这是初生的南洋政府最需要的,也是以后长期的工作。

  晚上刘铭华回到家,在饭桌上伊丽莎白也问起了以后国家制度的问题。

  现在全城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作为主角之一的伊丽莎白,不会不关注。

  “亲爱的伊莎,那你觉得用什么制度好?你未来想做皇后,还是想做总统夫人?”

  刘铭华柔声的问大着肚子的伊丽莎白。

  “哦哈,你这个问题不要问英国女孩,我想每一个英国女孩都会有一个公主与王子的梦。”

  “不过,现在世界各国好像更倾向民主共和制,我们是不是也选择民主共和制。”

  伊丽莎白一脸期盼的看着刘铭华说道,作为接受现代教育的女子,伊丽莎白内心更觉得民主共和要好一些。

  两人谈话时,没注意到,旁边的儿子也停下了与可口的饭菜战斗。

  【民主可不是随便用的,这是要符合国情的,否则还不如封建制度呢。尤其是在建国初期,民众的民主意识很薄弱,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引起各种动乱。还有可能形成政府弱势,军队强势的军政府现象,更会给国家带来长久的混乱。】

  【前世,全世界在二战后解放的那么多国家,全部一窝蜂的选择民主制,最终除了欧洲一些民主意识崛起较早的国家发展起来,其他亚非拉美国家大多陷入无休止的动乱中,像印度尼西亚建国后没多久就被军队夺权,缅甸一直处在混乱中,非洲那些国家,直到我重生时还战乱不断。】

  刘铭华听到儿子的心声,结合这几天看到的各种评论,心中有了初步的想法。

  “伊莎,可能让你失望了,我不打算搞民主,至少前期我不打算搞民主。”

  刘铭华说完,看了下伊丽莎白的反应。

  看到她一脸信任的眼光等待他后面的话,以及儿子好奇的目光。

  “现在南洋的文明层级可以说刚刚脱离奴隶制的阶段,土著没有一点人权意识,包括从大陆过来的移民,都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每天为一口饭生活,可以说比这边的土著好不了多少。他们不关心民主,关心的是怎么填饱肚子。”

  “别看报纸上那些人说的民主有多好,我想他们多多少少有些是美国,欧洲的生活经历,才这样说。他们从没想过美国欧洲人民大部分都能读书看报,而我们这里99.9%的人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甚至全国的语言还没有统一。这个时候和他们讲民主,无异于对牛弹琴”

  “如果现在就搞民主,把国家的权利交给他们,肯定会被有心人利用,我想那时南洋离混乱也不远了。”

首节 上一节 27/1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