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重生儿子的心声在南洋建国 第106节

  美国相信用不了多久,苏联就能以这些地区为根据地,不断向四周扩张,如果不加以阻止,用不了多久,整个非洲都会变成红色非洲。

  而南洋恰恰在非洲地区有不俗的力量,是美国用来对付非洲苏联势力最好的前头兵了,

  至于说法国和英国,自从二战后早已废了,美国现在对他们已经不抱期望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陆局势的急剧变化更是出乎美国的预料。

  原本他们寄予厚望的某势力,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被打得节节败退,最终只能龟缩在小岛上。

  这一结果让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布局遭受重创,他们精心策划的棋子瞬间变得毫无用处。

  这三件事事件如同一记重拳,瞬间让美国在东亚的局势陷入了劣势。

  而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亲自出马,突然访问南洋。

  为了挽回这一败局,美国急需寻找新的盟友与支持者。

  而南洋,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大国,自然成为了他们的拉拢对象。

  美国肯定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化解之前在日本战犯问题上与南洋的隔阂。

  同时与南洋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来弥补在东亚地区的损失,并重新稳固自己的地位。

  刘铭华与李明轩等人想明白后,心里也有了底,对杜鲁门的突然访问也就不再慌乱了。

  ......

  在1945年9月20号,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专机来到了南洋。

  在飞机上鸟瞰你那有首都星海市,只这座城市的中心地带,繁华异常,虽然高楼大厦并不多,但各种建筑独具特色,犹如一幢幢楼房很有规划,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城市的周围,施工的工地如星罗棋布,仿佛是一个个巨大的棋盘,预示着未来的星海将是何等的辉煌。

  杜鲁门对此深感惊讶,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建国还未满 5 年的国家,发展速度竟如此惊人。

  看到这些,杜鲁门心中不由感叹,同时又想起情报中,南洋很多政策都在学习德国。

  杜鲁门心有不由有些担心,最好南洋不会成为第二个德国,否则以南洋的体力那将会是地球的灾难。

  在杜鲁门感叹中,飞机降落在星海国际机场。

  刘铭华、李明轩等南洋高层早已在机场等候,杜鲁门看到他们,飞快的走下飞机,与刘铭华、李明轩握手。

  随后,一起坐专车来到了南洋政务中心的会客厅。

  在路上,杜鲁门坐在车上很有兴致的看着马路两边,边看边不住感叹。

  “滋滋,刘,你们真厉害,这么短的时间,竟然将南洋建的这么美丽。”

  “杜鲁门先生客气了,比起你们美国的速度,我们南洋可是差的远呢,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向你们学习的。”

  “刘,你们华人谦虚这一点,我还是习惯不过来。不过我们两国确实需要多多交流学习才好。”

  杜鲁门听到刘铭华谦虚的话,很直接的说道。

  “那可再好不过来,杜鲁门先生,这样我们南洋也就不用闭门造车了。哈哈。”

  一边的李明轩听到杜鲁门的话很高兴。

  “李,你太会说话了,这辆车是你们南洋自己造的吗?”

  杜鲁门这时才发现自己做的这辆车车标自己不认识,而且这辆车异常舒服,隔音,减震都是顶级的,能造出这辆车就代表着南洋有很强的工业能力。

  “是的,总统先生,这是我们槟城汽车厂用了四年多时间打造的麒麟轿车。”

  李明轩很自豪的说,突然反应过来,对面的可是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赶紧纠正道。

  “当然我们南洋这点水平比你们美国汽车制造就差远了。”

  “No,No,李这话就过了,你这车造的确实很强,至少在我看来,并不比我们的车差多少。”

  杜鲁门摆手道。

  “不知道刘和李,你们对苏联和我们美国是怎么看的。”

  这个时候,杜鲁门觉得双方差不多熟悉了,就单刀直入的问。

  “啊,杜鲁门先生不怕你笑话,其实苏联和你们美国对我们南洋来说我以是庞然巨物,你们都有我们南洋学习的地方。”

  “像苏联的制度优势,就是能快速的调动全国的力量克服各种困难,但是由于苏联的制度刚刚确立,肯定有很多问题,这就考验苏联领导人的自查能力了。像权利过于集中,民主民生等问题,以及他们引以为傲的分配问题,这些都需要苏联花大量精力来完善。

  对于你们美国,经过两百年的发展,美国模式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很成熟了,这点就是你们对于苏联的优势,制度稳定,你们领导层可以专心的与苏联抗争。”

  李明轩想了下,说出心中的看法。

  杜鲁门听完李明轩的话,很惊讶的看向他,没想到李明轩对他们的看的如此透彻,这些可是美国智囊团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才得出啊的结论。

  杜鲁门心中不由对李明轩和南洋重视起来。

  这也是李明轩想要的结果。

第183章 《南洋、美国友好协议》

  听到李明轩的分析,杜鲁门收获很多,之后带着询问的看向刘铭华。

  对于刘铭华和李明轩的评估,杜鲁门是很重视的,刘铭华的《孙子兵法注解》和和李明轩的《资治通鉴有感》,杜鲁门可是翻阅了无数遍,对两人在战略上的智慧,佩服已久。

  所以,杜鲁门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免有调教的意思,以为针对这个问题,现在不管是美国还是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看法,杜鲁门看来他们说的都太片面,从刘铭华这里他没想到发现了不同的答案。

  “杜鲁门先生,我看来,你们和是苏联两方的制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两个时期。”

  “抛开制度不谈,苏联的现在情况像一个国家建国初期的样子,各种产业迅猛发展;美国情况就是一个国家脱离初期往巅峰走的状态,国家各项产业高度发达,人民自由富足。”

  刘铭华笑着说道。

  “奥,刘你的这个说法倒是很新颖啊。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呢。那按照刘看来是不是我们肯定能胜过苏联。”

  杜鲁门对刘铭华的说法很感兴趣,再次问道。

  刘铭华知道杜鲁门肯定会有此一问,笑着摇头道:

  “杜鲁门先生肯定熟悉各国历史吧,通过历史,你就会发现,一个国家战力最强的时候,往往是在国家的建国初期,之后战斗力会慢慢变弱。”

  “所以说,真要说是斗争,我觉得目前美国不是苏联的对手。”

  刘铭华的话让,杜鲁门有些迷糊,意识转不过弯来。

  “陛下,你的意思是不是说,短期内苏联占上风,如果持久的话,美国会成为最后的胜者。”

  李明轩最先想明白,替杜鲁门问道。

  杜鲁门听到李明轩问出自己心里的问题,好奇的看向刘铭华,希望能得到他的解答。

  “可以这么说,其实就是苏联强在爆发力,美国胜在持久力上。”

  “如果在两国对峙的过程的时间很短的话,毫无疑问苏联胜利的可能性更大;当时如果将时间线拉长,你们美国胜算无疑是更大的。”

  刘铭华笑着对杜鲁门说道。

  杜鲁门听后,很有同感,其实他也是相同的看法。

  “那不知道两位对你们南洋的定位是怎么样的。”

  谈完美苏后,杜鲁门直接问两如何定位南洋。

  “我们啊,我们和你们比还相差很大,我们的底子太薄了,各行各业都不具有竞争力。未来的很长时间,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补功课,打基础。”

  李明轩笑着说道。

  “哈哈,李先生你是说笑了,你们南洋底子可不差啊,你看看这汽车和楼房,无一不代表着你们的制造能力处于世界前列。”

  杜鲁门显然对李明轩的说法很不认同。

  不过对于李明轩说的埋头打基础的说法到是很惊讶,没想到南洋这些领导人年纪轻轻,建立了这么大的一份功业,一点没有自傲,还能很清楚的分析出自身的不足。

  这份自控力别说年轻人了,杜鲁门看来,不说年轻人,就是很多中老年政治家都难以达到,至少他遇到的很多政治家都做不到李明轩和刘铭华这种程度。。

  南洋有这些领导人了不得啊,不说别的,南洋有这么些领导人,杜鲁门就不敢任何小觑南洋。

  汽车平稳而迅速地驶入了南洋的政治大楼前,那座巍峨的建筑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庄严肃穆。

  初次会面,气氛虽然略显紧张,但双方都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友好态度。

  当天,双方并没有深入探讨太多实质性的问题,而是选择先进行简单的沟通,了解彼此在未来的几天里将要进行的行程安排。

  在交流中,南洋的代表详细介绍了当地的文化、风俗以及即将参观的景点,而美国的代表则分享了他们的期待和兴趣点。

  双方都在尽力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为接下来的深入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天晚上,南洋的代表刘铭华邀请美国的杜鲁门在日月宫共进家宴,伊丽莎白、李明轩和贝蒂·格莱特作陪。

  在这里举办家宴,不仅是对客人的尊重,也是展示南洋文化的一种方式,晚宴吃的宾主尽欢。

  第二天,双方正式开始了这次访问。

  南洋方面,李明轩作为主导,与杜鲁门就日本问题、大陆问题、苏联问题和非洲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对于日本问题,杜鲁门首先表达了明确的立场。

  他坦诚地指出,麦克阿瑟在处理日本问题时确实存在不周之处,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伤害了东亚各国的感情。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麦克阿瑟的责备,同时也表达了对东亚各国的关切与尊重。

  为了弥补这一过失,杜鲁门郑重承诺,他将亲自督促麦克阿瑟对东亚各国进行妥善的交代。

  南洋等人一听就明白了,美国政府是让,麦克阿瑟无疑成为了这次事件的背锅侠,而日本则成为了替罪羊。

  在场的南洋代表们明显感受到了他的诚意和决心,对他们的态度也好了很多。

  双方的气氛肉眼可见的缓和了很多,双方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顺畅。

  看到这样的效果,杜鲁门心中不禁暗自庆幸。

  自己昨天晚上临时决定将日本问题作为缓和南洋和美国关系的突破口。

  效果如此的好,让他对后面的交流更有了几分把握,同时心中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注意把握与日本的尺度。

  日本问题解决后,剩下的大陆问题、苏联问题和非洲问题其实可以看做是一个问题——美国南洋两国如何应对苏联红色主义的渗透。

  对于苏联问题,南洋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并且自己也没能力应对苏联在非洲的渗透,最近李开在喀麦隆北部和中非地区的报告中,就明显感觉出南洋应对这方面的能力的不足。

  当然李明轩肯定是不会表现出来,而是不慌不忙的不断让美国加大筹码。

  最终经过三天的会谈,南洋、美国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

  1949年9月3日,美国、南洋在南洋首都星海市,签署了《南洋、美国友好协议》,作为此次杜鲁门访问南洋的依据。

第184章 南洋上了美国的船

  《南洋、美国友好协议》的签署,无疑为双方在未来几年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份协议明确规定了南洋和美国在面对苏联问题时的各自义务,体现了双方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心。

  在协议中,苏联在东亚地区,对日本和韩国的苏联压力由美国负责。

  而针对苏联通过大陆方向的渗透,南洋则肩负起主要责任,这既是对南洋实力的认可,也是南洋扩大地区影响力好机会。

  对于非洲地区,经过多次交流,最终规定,南洋将作为主力,在正面方向与苏联支持的武装力量对抗。

  而美国,则承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资金、技术乃至军工产品。

首节 上一节 106/1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