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从知青下乡开始躺赢 第744节

  在常识部分,他则关注考生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能力测试的评分则更为复杂,周子文不仅要看教案的完整性和创新性,还要评估模拟授课的表现。

  他根据考生们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以及教具的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时间在周子文的批改中悄然流逝,办公室内的光线从明亮逐渐转为昏黄。

  他不时地揉揉眼睛,喝口水,然后继续工作。

  终于,在夜幕降临之前,所有的试卷都批改完毕。

  周子文将试卷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序,然后仔细核对每位考生的信息,确保没有遗漏和错误。

  “子文,试卷弄好了吗?要是没弄好就算了,明天再弄也不迟,不差这一天。”

  吴大刚走进办公室,看到周子文疲惫的神情,有些心疼地说道。

  周子文摇了摇头,说道:“吴叔,已经弄好了。我刚刚又核对了一遍,确保没有问题。”

  吴大刚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你这孩子,就是太认真了。”

  周子文笑了笑,说道:“这关系到村子小学的未来,我当然要认真对待。”

  吴大刚走到桌子前,看著排列整齐的试卷,说道:“那你跟我说说,这次考试的情况怎么样?”

  “很不错,特别是一个叫苏沐晨的人。”周子文笑著说道。

  “苏沐晨,你说的是老张家的女婿?”吴大刚惊讶的问道。

  作为大坝子村的村书记,吴大刚对村里大部分人的情况都很了解。

  在他的记忆中,这个苏沐晨的人,是三年前下乡的知青,但因为身体比较瘦弱,干活的能力很差,很多村民都嫌弃他。

  但这个苏沐晨也不是没有优点。

  这小子虽然身体看起来有些瘦弱,但长得比较清秀,因为喜欢读书,他有书生气,身上总是透著一种儒雅的气质。

  他的眼神中透著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无论是在田间地头休息,还是在知青院里,只要有空闲时间,他总是捧著一本书在研读。

  这种对知识的执著追求,让他在知青群体中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可惜,这种人不适合待在乡下,他更适合待在城里。

  因为干活不行,他的日子过得很辛苦。

  但这小子运气好,被老张家的女儿相中了。

  但老张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舍不得嫁给一个知青。

  毕竟知青是乡下人,谁知道什么时候就回城了。

  老张虽然舍不得女儿,但女儿却铁了心要跟苏沐晨在一起。

  老张拗不过女儿,但也提出了条件。

  老张要求苏沐晨入赘,好在苏沐晨是孤儿,没有太多的牵挂,便答应了老张的要求。

  婚后,苏沐晨对老张的女儿关怀备至,两人的感情也愈发深厚。

  “如果没有第二个苏沐晨的话,应该就是老张家的女婿了。”周子文点了点头。

  “他的成绩很好?”吴大刚不是笨蛋,瞬间猜出了周子文的意思。

  “对,他的成绩很好,我出的试卷,他基本上全部答对了。”

  周子文肯定的点了点头。

  “这么说,他是第一名?”吴大刚问道。

  “嗯。”

  “那老师的名额就是他的了。”吴大刚有些高兴。

  虽然苏沐晨也是知青,但他已经入赘了,换个说法,他也是大坝子村的村民。

第970章 周子文的提议

  “吴叔,我有一个想法。”

  看著吴大刚高兴的样子,周子文接著说道。

  “什么想法?”吴大刚对周子文的意见很看重。

  “我发现咱们大坝子村的学校太简陋了,孩子是村子的未来,教育环境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对学校进行一些修缮和扩建呢?”周子文开口说道。

  以前大坝子村没钱,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都只能搁置。

  但现在村子里的产业逐渐发展起来了,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是时候该为孩子们的教育环境做些改善了。

  吴大刚听了周子文的话,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子文,你说得对,教育是百年大计,我们确实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吴大刚认真地说道,他对周子文的想法表示支持。

  “现在村子里的经济状况比过去好多了,是时候投资教育,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周子文继续说道。

  在周子文心里,读书是很重要的,只有读好书,孩子们才能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选择机会。

  他深知教育对于一个村子发展的深远影响,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材,这些人才将会成为村子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好,那我们就好好计划一下,看看需要多少钱,需要做哪些工作。”吴大刚拍板决定,他知道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仔细规划。

  “我建议我们可以从改善教室环境开始,比如修缮屋顶,粉刷墙壁,增加一些教学设施,比如黑板、课桌椅等。”周子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这些都好说。”吴大刚很有底气。

  他们有蘑菇种植基地,还有刚建成没多久的养猪场和养鸡场。

  蘑菇种植基地可以为村子带来源源不断的手艺,养鸡场和养猪场也可以赚钱。

  重建学校,对大坝子村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压力。

  “吴叔,除了学校,我们还可以考虑一下增加教师的数量,现在一个老师教五个年级,确实太辛苦了,也影响教学质量。”周子文补充道。

  听到这话,吴大刚有些不解的看著周子文,“子文,你的意思是说,一个老师还不够吗?”

  周子文点了点头,认真地解释道:“吴叔,一个老师要负责五个年级的所有课程,这不仅让他非常疲惫,也难以保证每个年级的教学质量。孩子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个性化的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潜能。”

  吴大刚听了周子文的话,若有所思地皱了皱眉,但并没有反对。

  他觉得周子文说得也有道理,于是缓缓开口道:“子文,你说得对。我们确实应该考虑增加教师的数量。只是这教师从哪里来呢?”

  “呵呵,这不是有现成的么!”周子文指了指桌子上的试卷,“我们把前五名选出来,让他们每个人教一个年级就行了。”

  吴大刚顺著周子文的手指看向桌子上的试卷,眼睛一亮,“子文,你这个主意不错啊!”

  “呵呵,前面这几个人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周子文笑呵呵的说道。

  今天这场考试,除了苏沐晨以外,还有另外几个成绩也很不错。

  其中有两个是知青院的知青,另外两个是村子里的村民。

  他们分别是知青院的李悦和张峰,以及村子里的王强和刘梅。

  李悦在文化知识测试中表现出色,尤其是语文和常识部分,她的回答准确且详细。

  张峰则在数学和教学能力测试中展现出了较高的水平,他的教案编写合理,模拟授课时思路清晰,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

  王强作为村子里的村民,虽然在文化知识上比知青们略逊一筹,但他对教育有著极大的热情,在教学能力测试中,他凭借自己对村子和孩子们的了解,提出了一些很实用的教学方法。

  刘梅也是村子里的村民,她在语文和数学的基础知识部分掌握得很扎实,并且在教学能力测试中表现出了很强的亲和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她的关爱和耐心。

  晚上七点半,晒谷场聚集了众多村民和知青。

  大家都在期待著小学老师选拔考试的结果公布。

  吴大刚和周子文来到晒谷场中央,人群逐渐安静下来。

  吴大刚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各位村民、知青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公布小学老师选拔考试的结果。”

  人群中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吴大刚接著说:“这次考试,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努力。经过认真评阅试卷,我们选出了前五名成绩优秀的考生。他们分别是苏沐晨、李悦、张峰、王强和刘梅。”

  “五个?”

  听到这话,大家都很吃惊。

  他们记得,村里的老师只需要一个来著。

  吴大刚笑了笑,解释道:“大家先别吃惊。我们村的学校之前只有一个老师教五个年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现在我们村产业发展起来了,有条件改善教育环境,所以决定增加教师数量。这五位考生都很优秀,他们将分别负责不同年级的教学工作。”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讨论声,村民们交头接耳,对这一决定感到既惊讶又兴奋。

  特别是苏沐晨和其他几个被选中的人,心中既感到惊喜又有些紧张。

  惊喜的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有机会为村子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紧张的是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要面对的是村子里孩子们的未来。

  吴大刚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继续说道:“我们村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辛勤努力。现在,我们有了能力,就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这五位新老师,将会是我们村教育发展的新希望。”

  吴大刚接著详细介绍了每位老师负责的教学任务。他说:“苏沐晨,你将负责高年级的语文和数学教学。你在这两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都很出色,希望你能好好引导孩子们。”

  苏沐晨认真地点点头,说道:“吴书记,我一定会努力的。”

  吴大刚又看向李悦,“李悦,你负责高年级的语文和常识教学。你的语文和常识基础很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李悦也坚定地回答:“我会的,吴书记。”

  接著是张峰,“张峰,你负责高年级的数学和一些综合课程的教学。你的数学能力我们都很认可,要把知识清晰地传授给孩子们。”

  张峰自信地说:“放心吧,吴书记。”

  然后是王强,“王强,你负责低年级的综合课程教学。你对村子熟悉,要把生活中的知识融入教学,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王强憨厚地笑道:“我知道啦,吴叔。”

  最后是刘梅,“刘梅,你负责低年级的语文和品德教学。你的亲和力很强,要给孩子们足够的关爱和耐心。”

  刘梅微笑著点头:“我会做好的,吴叔。”

第971章 帮忙

  吴大刚满意地看著这五位新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五个,是我们村子的希望。希望你们能够好好教学,为村子里的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苏沐晨五人齐声回答:“我们会的!”

  苏沐晨五人可以说是欣喜若狂,特别是其他四个。

  本来他们都以为没希望了,可没想到峰回路转,村里居然决定增加教师数量,让他们也有了机会。

  苏沐晨也很激动,自从来到乡下,他就受了不少苦,要不是小莉喜欢他,他也不会成为上门女婿,也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但上门女婿不好当,在村里总是会受到一些异样的眼光和闲言碎语。

  有些人觉得他是靠著妻子家才得以生存,没有什么真本事。

首节 上一节 744/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