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从外贸开始 第262节

  特么的,劳资那叫低调好吧,开A6是没钱?你丫的真跟后世抖音里的评论一样,库里南以下不算车了。

  回去之后就把车换了。

  不过想想也是该换了,很多时间车子就两个功能,一个是交通工具,一个是社交工具,以檀锦程现在的地位,开A6确实有点那啥了。

  富二代开着15万的车子去酒吧门口搭讪,美女们肯定不带正眼看他的,但是开着保时捷或者法拉利,说不定就直接上车了。

  这就是豪车的功能,并不是说这玩意有多好开。

  檀锦程前世没买过跑车,但有幸开过半小时的迈凯轮,那感觉就跟腰间盘突出了一样,但是不影响他能卖那么贵。

  通过这次质疑,檀锦程也发现,有时候适当的高调也是有必要的。

第407章 项目公示前的质疑

  皖省四月份的风云企业家,那绝对非檀锦程跟董京桂这两个人莫属了。

  董京桂在庐州跟着得瑟了几天之后,回了趟老乡考察,之后就回无锡了,他只是跟投,用不着像檀锦程一样一直呆在这边。

  说起来参股航新时代也是董京桂还有他的雅滴集团在投资领域的一次尝试。

  眼瞅着闪驰在投资领域混得风生水起,作为同行的巨头们要说不动心,那肯定是假的,电动车的销量爆增是全行业的。

  行业前四的销量无需多言,像是比德文这种因为请了华仔代言,销量也是暴增,产能在当年就能够消化掉。

  还有一些跨行的企业来卖电动车,例如卖空调的奥柯马,卖内衣的红豆,卖摩托车的宗申,他们的电动车也都卖得很不错。

  这些企业由于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持,进场虽稍晚,但速度很快,很快就成长为第二梯队成员,在电动车行业里也没少赚。

  拿奥柯马来说,他们去年最开始对外公布的销售量是48万辆,号称全行业第一。

  不过随着闪驰,芯日,绿原以及雅滴这些头部企业纷纷公布具体的销量,他们这个年度48万辆的销售被证实水份较大,但算下来30万辆应该是有的。

  跟汽车行业一样,电动车行业也有虚报销量的毛病,不过由于闪驰的不配合,头部企业对于销量数据虚报还是开始变得谨慎起来。

  头部企业都不怎么虚报了,后排的自然也不太好搞得太虚,奥柯马被打脸就是例子,无形当中也算是整顿了一下市场。

  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好处,避免了一些不明真相的创业者无脑进场;没办法,这时间段的电动车是真的好卖,大批的创业者盯上了这个行业。

  第三梯队的厂商基本都是那些产能比较有限的,年产量在30万辆以下的,至于后排的则是那些杂牌的,年产量几万辆的小作坊。

  小作坊其实也不少赚,按最低一辆电动车净赚100元的标准计算,一年卖个千把辆也有10多万的利润了,这可比上班强太多了。

  其实服装产业也是如此,人工成本低,买一些二手平车,无需做什么自己的品牌,招个10几20名工人,一年下来就能不少赚。

  这年头对于普通的创业者其实还是非常善意的,肯吃苦沉得下心思,其实很多赚钱的机会。

  前世卖盒饭其实也是沾了时代的光,工地到处都是,只要吃得下苦,一部小推车就能不少赚。

  此外就是做烧烤这样的路边摊,同样是非常赚钱,成本非常的低廉,喝多了还可以乱收钱,你根本就发现不了。

  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赚钱的机会多,消费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老百姓手里有钱根本就无需你做什么刺激,自然而然的就去消费了。

  闪驰是做消费品类的,业绩好大家多少能想象得出一些,但正式公布了2006年的业绩以及2007年营收预期,也是吓了公众一跳。

  2006年收购的那些公司都没有并表,能公布的也就本部几家子公司的营收而已,真正让公众大吃一惊的了是闪驰集团2007年营收预期。

  一季度已经过去,上市公司的季报以及年报也在分批公布了,一家公司在年头设定一年的营收预期是很平常的事情,闪驰虽然不是上市公司,但对外公布一下营收预期也属正常。

  通过并购快速扩张的闪驰集团,旗下的业务已经从最初的电动车,涵盖到如今的服装,3C电子产品,零部件,电池等几大板块。

  年营收50亿的目标,更是直奔民营500强的门槛而去,而这样一家公司仅仅才成立三个年头!

  “真的是教科书般级的成长经历啊。”

  原始积累之后,抓住热门行业爆发的机遇快速扩张,梭哈式的投入,之后又在立足稳定的同时,开始大肆的并购,从零部件开始,并购以及入股了不少产业链上的公司。

  随之便是企业改制,将互联网这一块业务剥离出去,顺带着将原来发家的服装贸易业务重新并入旗下,这其中是以换股的模式,没有花一分钱就获得了一家营收十分可观的公司。

  在闪驰改制的过程当中,从事服装贸易的锦鹏实业没有花钱,从事电机以及控制器生产的八方电气也没花多少钱,都是通过换股的方法进行的。

  唯一花了点钱的也就是收购深城的得先电子,这种操盘手法就很有资本运营的影子了。

  国内民营企业,玩资本运作的不是没有,但在新兴的电动车行业里还是比较少的,像闪驰这样的大规模资本运作的还是少见的,更多的企业经营模式还是比较传统。

  比起传统企业的经营思维,闪驰这种跟各路资本方合作的方式,明显要符合新时代企业的经营思维一些,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基础下,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方式。

  不过闪驰集团也有不少的问题,已经是这么大一家集团性的公司了,董事会就像是形同虚设一样,公司所有的经营思路皆出自其创始人,也就是董事长檀锦程。

  这样的经营思路,放在一年多之前的闪驰科技身上是没什么问题的,那会儿公司规模小经不起折腾,老板一言堂的方式其实更有利于公司经营。

  但现在已经是年营收有50亿预期的大型集团企业了,营收规模直逼民营500强,如果老板在决策上出现什么问题,对于公司来说是致命的。

  檀锦程平常不怎么看是报纸,没那个时间,这些都是闪驰的营销部门同事以及檀立华告诉他的。

  项目公示期间有很多事需要檀锦程呆在庐州,但周末的时候还是有的,平常周末檀锦程也会回一趟老家,探望探望老爹,顺带着看一看望江工业园的建设情况。

  “这报纸上说得有什么不对吗?”

  又是一个周末,檀立华拿着一份报纸,询问檀锦程关于上面专家提到的闪驰目前只有一个声音的问题,但儿子接过报纸之后,却是直皱眉头。

  “对TMD个卵,别说50亿营收了,500营收也只能有我一个声音,我这是被人盯上了。”

  “盯上了?什么意思?”檀立华有些紧张的问道。

  他的ZZ嗅觉还是差了点儿,不过也对,嗅觉但凡有点儿也不至于混到40多岁还是凭儿子的能力才升了一级,就这资历也够他升一升的了。

  报纸上,檀立华只看到经济专家言之凿凿的表示50亿级营收的民营企业要对社会负的责任很大,虽然公司目前盈利正常,但董事长过于年轻。

  董事会没有发挥出他应有的责任,没有做到监督的作用,万一哪天年轻的董事长做出了什么错误的决定,那就会对很多人造成影响。

  看似很有道理,实则是放屁。

  哪家公司不是老板的一言堂,即使是上市公司,在实控人绝对控股的前提下,中小股东也没有什么表决权,董小姐当年要搞新能源,收购一家什么爆雷过的新能源公司,那是全体中小股东反对,还是不是让她给收购了?

  董小姐管理的企业是什么样的性质?闪驰又是什么样的性质?

  很明显,闪驰这是被人盯上了,如今闪驰的产业从北到南都打通了,即使是没有公布财报,所从事的都是高毛利润的行业,订单不愁,现金流充裕。

  

  唯一不挣钱的业务是目前筹建中的动力电池项目,而这也是郭嘉863计划的一部分,属于高新以及扶持产业,单单优惠政策就有不少了,未来市场也是不可估量的。

  这一点,看看目前电池业四巨头就知道了,每家都混得还不错。

  如果说之前的集体质疑闪驰资金链情况檀锦程还只是以为是竞争对手搞的小动作,公布财报之后还有这么多的质疑声,就这还不明白的话,这么长时间也算是白混了。

  诚然其中有竞争对手的推波助澜,但很明显的有人盯上了闪驰。

  你要说想搞死闪驰倒也不至于,估计是想趁着闪驰目前项目还在筹建当中参合一脚,吃点肉喝点汤什么的。

  “看样子公司要成立一个公关部门了,这种舆情用营销部来监测还是慢了一点。”

  这是檀锦程创业以来第一次面对大规模质疑,也可以说是闪驰第一次面临真正的公关危机,这年头的专家还不是后世那种砖家的名声啊。

  老百姓还是非常信专家言论的,就拿檀立华来说,他都觉得报纸里专家说得有道理。

  不过想想也正常,之前闪驰是一家小公司,不过就是卖了几辆电动车而已,没人在乎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舆情危机,自从收购开始之后闪驰已经是实质上的大集团了。

  这样的集团控制在一名年仅22岁的年轻人手里,被人觊觎盯上也属正常,不被人盯上才会奇怪呢。

  年预期营收50亿啊,哪怕只有10%的利润,都有5亿了,2006年国内前500强的上榜门槛才8亿呢,这就是个金蛋呢。

  尤其是这段时间北仓那边的态度较为暧昧,也给了某些人一些不好的信号,闪驰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北仓区的支持必不可少。

  檀立华坐在沙发上,看着沉默不语的儿子,到了这会儿他也反应儿子所谓的被人盯上是什么意思了。

  “伱想怎么处理?这事儿可大可小吧?”

  檀锦程反应过来,自己的反应有点吓到老爹了:“没事,我能处理。”

  首先自然是跟北仓区沟通好,不要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说起来这段时间闪驰的动作也确实有点让人误解,总部大楼买下来之后,檀锦程也有所懈怠。

  北仓总部的投资停滞了,对外扩张却到处都是。

  不过目前最主要的不是这方事儿,北仓方面还没那么小气,先把对方的喉舌给解决了吧。

  拿出电话,给周傲拨了过去:“你把报纸上这些质疑我们的专家们,把他们近五年的公开言论全部收集出来,如果有前后矛盾的,就集中力量攻击这点。”

  还就不信了,你们还真的这么忧国忧民。

  论起搞舆情,檀锦程还真不怕这些人,手里有着一家门户网站,还养着一批目前来说全国范围内最牛逼的水军力量。

  月初能不能来点保底月票啊,听说这玩意影响智能推,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第408章 反击后的公示

  要攻击某个人,无需理会他说了些什么,站在道德至高点喷就行了。

  闪驰的回击来得是异常的猛烈,逮住几名前言不搭后语的专家,不断的从道德上攻击对方,互联网是他们的主战场。

  自己有一个门户网站,跟QQ空间还有校内网又是合作关系,外加全网最牛逼的水军团队。

  水军最牛逼的地点其实还不是他们喷人的能力,而是他无孔不入的互联网搜索能力,你祖宗八辈都能给你查得清清楚楚。

  是人就会犯错误,何况这种有表达欲望的专家们,他们的言论怎么可能会没有漏洞,再说了他们攻击闪驰的言论本来就是无稽之谈。

  很容易从中找到漏洞,背后是谁檀锦程懒得管,也管不着,反正谁冒头就逮着谁打,策略就是枪打出头鸟。

  闪驰的回击来得又快又猛,一时间互联网上充斥着这些专家的各种负面信息,从八卦新闻到论坛以及博客上的小作文,这招现在闪驰的水军团队玩得已经很6了。

  能够看透这些言论背后意义的自然知道这是闪驰对于之前负面新闻言论的反击,不得不说闪驰的反击是真狠,冒头的专家们一时之间名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靠名声吃饭的人,把他的名声给毁了,那感觉无异于要人命根子。

  同时,也让大家见识到了檀锦程凶狠的一面,一直以来檀锦程给外界的形象都是谦逊有礼,在各种场合非常尊重前辈,去每个地方投资也都是以捐款开路。

  商业竞争方面,闪驰所用的手段,也都是比较光明的,哪怕是偷袭芯日,人家也是拿出实实在在的产品以及营销策略,没有用什么损招。

  很少有机会能见着檀锦程露出獠牙的时候,这也是这些专家们敢是无忌惮瞎评论的原因之一,实在是檀锦程给人的感觉是太谦逊了,谦逊的让人觉得有些好欺负。

  还有一个在讲较资历的社会里,檀锦程虽然身份地位很高,但他的年龄确实让不少人产生轻视的感觉。

  但是能把生意做大的,哪个没有狠的一面,真当好欺负那就是想太多了。

  闪驰的策略非常有效,打得这些冒头的抱头鼠窜,对于互联网吃瓜群众来说,难得看到这么高端局的乐子,这种站在道德至高点的打法,还是比较新鲜的。

  至于后面有什么勾当,吃瓜群众根本不管,有乐子看就行,这年头互联网嘴炮可比后世要热闹很多,什么都敢揭露。

  不过印象当中今年最红的应该是去年11月份发生的彭雨案今年9月份会宣判,引起了轩然大波。

  闪驰的反击给互联网吃瓜群众提供的是乐子,只是生活中的一种调剂,但对于几个点名的专家来说,那就是个噩耗。

  同时,“砖家”这个词儿也开始大范围出现在互联网之上,比起檀锦程的前世要早了许多年。

  对于学术界而言,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一瞬间互联网专家们颇有一种人人自危的架势,生怕把这股风吹到自己的身上。

  跟北仓这边的沟通也比较顺利,年后檀锦程很少出现在北仓,加上檀锦程平时又比较喜欢深居简出,交流不够,多数时候误解都是由于交流不够产生的。

  说起来北仓方面这波暧昧的态度,确实也是对檀锦程的一种试探,津门产业基地说是产业的延续布局,北仓方面是十分支持的,甚至说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望江产业园建设家乡嘛,也可以理解,再说那地儿用工条件也便宜,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也属正常。

  但年后的一系列操作,去深城收购电子厂,错失橙子科技这么一个大好的互联网机遇以及痛失高达20亿投资的动力电池项目,多少让北仓方面有些心态失衡。

  7.6亿估值的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荒漠的甬城,显得是那么的独特,北仓更是独一份的存在,当初檀锦程可是求着他们接手的,就是为了多换点钱。

  彼时看来很夸张的估值,一年之后跟特么白菜价差不多,说不后悔那肯定是假的,当然檀锦程报价是多少来着?1个亿?

首节 上一节 262/6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