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大国工匠 第216节

  经过一周的学习,比较聪明的上官婉儿和潘文已经掌握了三钢机床检测的要点,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检测工作。

  但前期刘喜还是决定自己过来看着,以免出现意外。

  毕竟这首批三钢机床的生产,不仅对于实验室重要,对于整个种花家都很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周新建也早早来到了三钢集团,参与投产仪式,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

  仪式很简单,就是几位领导的讲话。

  负责生产的工人,在各自的工位上聆听,知道自己肩上的使命和光荣。

  最先讲话的,是周新建。

  他简单说了说三钢机床的意义和价值,并祝福三钢机床生产一切顺利,一共用了不到五分钟。

  然后是杨为民,他说得稍微多点,差不多十分钟时间。

  最后,是姜辰。

  他是三钢机床的研发者,也是这个组装车间的直接负责人。

  他走到中央,看了一眼严阵以待的众人,缓缓开口:“开始生产!”

  没有想到姜辰的讲话只有四个字,一干工人在短暂的愣神之后,开始低头进行组装。

  他们在三钢几次黄研发成功后不久,近两个月来一直在模板上练习三钢机床的组装,对于这项工作,已经非常熟练。

  他们分工明确。

  有的小组专门负责将小的零件,组成大的部件。

  这样的小组有若干个,每个小组只负责其中一种部件的组装。

  每一个小组,都已组装的部件命名。

  比如液压组、变速箱组。

  每个小组都由多名工人组成,中间是一个有固定装置的传送履带,在缓慢的运动。

  而每一名工人,只有一个或者几个简单的动作,将自己需要安装的零件安装到对应位置。

  然后履带会将其传送到下一位工人处,由他继续完成他的工作。

  到所有零件安装完成,部件的组装完成,右最后一个人将部件取下,在小组配备的检测仪器处,检测一下自己组装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检测了没有问题,便将组装好的部件统一放置。

  每个组装小组,都有一名或者多名相对更加全能的自由人。

  他们能在某位工人有事或者上厕所的时候,能够及时顶上,完成他的工作。

  有专门的车间内部转运小组,他们负责将组装好的部件送到最后的机床组装小组处,也负责将组装好的机床送到加油组,以及成品机床送到质检处。

  组装小组,则是负责将前面组装好的部件,安装到正确的位置,组成最终的机床。

  机床组装出来之后,还需要运送到专门的地方,进行加润滑油等操作,让机床能够顺利工作。

  做完这一点之后,便会送到刘喜上官婉儿等处,进行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除了检查机床本身的组装有没有错误之外,还要打开机床测试机床的运转是否正常,变速箱的设置是否正确等。

  姜辰的要求是,前期每一台机床都要进行检测。

  等到质量稳定之后,再改为抽查制度。

  按照每个月两百台的产量,每个工作日大概需要检测八台机床,两个人进行检测可以把这项工作干得更细。

  等到检测完成,再由工人刻上编号,运送库房等待出厂。

  真个生产车间,其实就是由无数细分流水线,组成一个大的人能化流水线,每个流程之间的衔接和生产,基本都是靠人来完成的。

  反正从培训到组装,都是姜辰负责,所以他就在这比较适合流水线模式的制造车间,进行了一次尝试。

  之所以之前的尝试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是为了寻找最合适的履带运行速度、按照时间进行生产工艺合理划分的平衡点,以及各个组员之间、各个小组之间配合的默契度。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情况似乎不错。

  周新建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生产模式,不由的瞪大了眼睛,仔细的观察。

  良久之后,他缓缓开口道:“小姜,你这个生产方式挺流畅的,好像还不错。”

  姜辰笑道:“何止是不错,我们做个测试,用这种方式进行生产,能够提升50%的生产效率。”

  周新建一愣:“多多少?”

  他不是没有听清,只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姜辰再次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50%。”

  杨为民问道:“所以这是一个新模式?”

  姜辰道:“说新模式呢,也不算,因为之前的轧钢厂,实际上就是按照工种进行了工作划分。从这个角度来讲,不算是新模式。”

  “而我将分工进行得更加彻底,让负责的工作简单化,让生产更加流畅和高效。”

  “每个人负责其中一道或者数道工序,大家共同完成一个部件的生产,从这个角度来讲,算是新模式。”

  杨为民道:“有这种模式,为什么不在三钢厂进行试点?我们也很需要提升效率啊。”

  姜辰道:“这个模式啊,更适合制造厂,对于轧钢厂的意义没有那么大。”

  “而且这种模式,要求我们的产品必须是标准化的、所有零部件的参数都必须是统一的,而三钢机床从一开始就是这么来设计的,所以能够很快运用。”

  “而轧钢厂已经运营了多年,大家已经养成了一套自己的生产方式,忽然进行改变,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只是这个模式,还有一个巨大的隐患,让我不敢真正的把他公开。”

  杨为民听到轧钢厂不适用,心里有点遗憾。

  周新建问道:“什么隐患。”

  姜辰看了看四周:“这里不是说话的地儿,晚点找个地方,我们好好聊聊。”

  周新建点点头:“不用晚点,就现在吧。”

  所有能够提升生产效率的方法,都是工业部最需要的,他可不想在等。

  杨为民道:“那,去我办公室?”

  姜辰道:“你们不看这里的生产啦?”

  周新建道:“反正三钢机床一时半会也生产不出来,放这它也不会跑,我们先去谈这个模式的事情。”

  姜辰点点头:“那好,走呗!”

  他蓄谋已久的流水线模式,或许很快就能登上历史舞台。

  当然,也可能被工业部给否了也说不定,只让三钢机床的组装车间使用这种模式。

第279章 周老的诡辩思维

  一行人来到杨为民的办公室,杨为民发了一圈烟,然后自己点着了一只。

  周新建道:“小姜,说说你那模式是什么情况?”

  姜辰道:“其实模式很简单,就是将现有生产工序,进行更加细致和彻底的划分,分成工时大致相等的若干等分。”

  “每一个工人,只学习其中一等份工序的操作,然后由一个小组的人共同完成一个零件的生产。”

  “然后大家按照一定的生产顺序,进行工位排列,在零部件从自己身前经过的时候,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即可。”

  “由于工序划分的时候,每一道工序的所需的工时是差不多的,所以只要控制好履带的运行速度,就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周新建点点头:“嗯,你说的这些,在现场一看就能明白。”

  “你先说说你刚刚说的隐患吧!”

  姜辰点点头:“其实他最大的隐患,或者说是问题,就是需要生产线上的工人进行高强度、高密度作业。”

  “你们刚刚也看到了,由于大家的工作是衔接关系,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人如果出现问题或者生产过慢,都会导致生产出现问题。”

  “所以工人同志们从站上生产线开始,就需要持续的进行高强度的工作,这很容易被有心人理解成为剥削工人。”

  “我不敢铺开推广的原因也就在这里我行事已经算是大胆的了,但这样的锅,我不敢背也背不动。”

  周新建仔细想想,好像是姜辰说的这个情况。

  一旦线上的工人走神,生产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这个产品少了一道工序,加工失败。

  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有剥削工人,压榨劳动力的嫌疑。

  思虑半晌,周新建道:“但这也可以有另外一个理解,就是帮助我们的工人同志更加全心全意的投入到高效的祖国建设工作中去。”

  “虽然是被动的,但也能这么来理解。他们做工人是干什么?不就是搞生产建设祖国吗?”

  “现在有一种能够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建设的方式,有觉悟的工人,应该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这种模式中去,更高效的开展工作。”

  “没有觉悟的工人,拿着国家的工资却想着浑水摸鱼自由散漫。说句难听的,这种工人甚至不配做我们的同志。”

  “他都不配做我们的同志了,我们就可以不用那么顾虑他们的想法。没有开除他们就不错了,只是给他们换个模式,继续给他们拿工资领定额的机会已经很不错了。”

  !!!

  对于周新建一番强词夺理诡辩说辞,姜辰竟然无言以对。

  周新建大概也是觉得这番话由他来说有些不妥,有开口道:“咳咳,当然这么直接的说法,我也就在我们几个面前说说。”

  “不过道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最多在其他场合,说的委婉一些,绕个圈,大家能够理解就成。”

  “对了,这个模式除了提升生产效率之外,还有其他优点吗?”

  姜辰道:“那可老多了,我简单给你说说。”

  “一,工人所需要掌握的技术更少,手法因专业而更容易掌握和提升。轧钢厂新员工需要培训一个月才能上岗,但这种模式下最多一周就能上岗。”

  “二,技术保密,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道工序,就算他想要泄露机密也做不到,除非整个生产线的工人一起叛变。”

  “三,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尤其是人力浪费。”

  “四,可以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就是产品出现问题,也能第一时间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更快解决问题。”

  “五,产品生产数量可控,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每天每月能够生产出多少产品。”

  “还有一点,就是能够被动的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的提升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优点,我就不说了,主要就这几个。”

  周新建拍着桌子:“你说说,就你说的这些点,哪一个不是我工业部当前最需要的。”

  “这个模式,对于种花家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啊。”

  姜辰笑笑:“虽然他有一定的缺点,比如刚刚说的压迫问题,还有就是技术的传承问题。”

  “但综合来说,肯定是优点远远大于缺点的,而且意义和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很多。不过,这种模式是不是可行,最终还是要看上面的想法和决定。”

  实际上,流水线模式真正进入种花家的时间,是21世纪初。

  也就是说,在后面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这种模式都没能被真正引入。

  但姜辰现在大胆的把流水线拿出来,确实是因为这种模式,对于制造业的帮助太大。

  而制造业,是他接下来的方向。

首节 上一节 216/3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