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461节

  “嗯哼.那个阿贝尔教授!”

  与此同时,在会场里面,即便演讲已经早早结束,可场内的学生们却迟迟不肯离去。

  巴黎大学的学子们源源不断地挤向前面,想要从包国维口中获取出更多的答案。

  实在是因为,包国维本次演讲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

  已经没有人记得,那个在包国维面前上窜下跳的约里克了,他们只记得,包国维依靠着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经济学知识,为他们呈现了一场极其精彩的演讲。

  在这场演讲里面,包国维再次拓宽了“年鉴学派”的研究应用范畴,让在场的不少历史系学生和教授都险些失态。

  包国维为法国提供了一个稳定可行的,似乎能够帮助法国走出经济泥潭经济理论依据。

  要知道在这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家,能够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经济学方案。

  包国维甚至还在这场演讲之中,为所有学生预言,十年以内必将发生下一次世界大战。

  没有人怀疑包国维话语中的真假,因为他的理论和表现一般出彩。

  当然在这其中,更加兴奋的,还要属留学法国的华夏留学生。

  对于他们来说,来到异国他乡,能够看到一位自己国家的学者,在巴黎大学的礼堂之中大放异彩,这是一件极其令人骄傲的事情。

  他们远渡重洋,在这里忍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忍受着西方人长期以来的偏见,还要在法国的政治动荡环境中避免卷入到危险。

  此时此刻,有一位这样的学者,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无异于是天降甘霖。

  好半天之后,郑大章和虞炳烈二人,才从震惊和强烈的喜悦之中苏醒过来。

  他们环视着周围欢呼的人群。

  郑大章不可置信地说道:“炳烈兄,我这不是在做梦吧?华夏学者真的获得到了西方大学的认可?”

  “这并不是做梦,大章兄。”一直以来都显得较为冷静的虞炳烈,此刻眼眶竟然有那么一些红了,没人知道背地里他到底受到了多少委屈,他用衣袖擦了擦湿润的眼角,西装袖子甚至都有些破裂了,脸上却还止不住绽放出笑容说道。

  “包先生不仅仅获得了他们的认可,今天过后,他必然会成为法国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界都避不开的一名学者,这是华夏人从来都没有达到过的地位。”

  正如虞炳烈所言,自从包国维离开国门,进入到西方世界之后,他身上所带着属性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了。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华夏学者,即便他没有上过大学,可他作品的影响力,以及渊博的知识,都令他不可避免的代表了彼时华夏的形象!

  “包先生!包先生!请等一下!”

  包国维好不容易才在曹晏海的掩护下,逃离了极度热情的法国学生,却在耳旁听到了熟悉的声音。

  倒不是他认识这个声音,只不过在异国他乡,听到一口流利的中文,总是会让人倍感亲切。

  等到他回头的时候,却发现是两个身穿破旧西装的华夏学生,都不到三十岁的样子,脸上都洋溢着激动的神采。

  “你们好。”

  虽然隔得有些远,但包国维的声音还是异常清晰。

  这令郑大章和虞炳烈更加激动了。

  二人本想近距离跟包国维交谈一番,可惜隔着一个高台,而且周围都是拥挤的法国学生。

  所以两个人只好自我介绍说道。

  “包先生,我是郑大章,皖地肥东县人士,如今正准备进入镭研究所,希望有机会能够得到先生的指教!”

  “包先生,我叫虞炳烈,江淮新吴人士,如今在巴黎美术学院攻读建筑学,今日听先生一言感触良多,希望有机会能够与先生畅谈!”

  二人语气中带着颤抖,俨然将包国维看做自己的偶像。

  包国维有些意外地看向二人,想到继续留下,这四周狂热的法国大学生聚集起来,自己可能真的脱不了身。

  但异国他乡,见到自己的同胞总是会有一股子亲切感。

  所以他笑着点点头说道。

  “好的,我记住了,我们会有机会见面的。”

  很快,包国维的演讲内容不仅仅火爆了整个巴黎大学城,还在法国巴黎、里昂、马赛等城市,以报纸的形式被报道出来,并且引发了一场空前的热议!

  《人道报》、《费加罗报》、《晨报》等等报纸媒体,都纷纷对于包国维在巴黎大学的演讲内容开设专栏报道。

  要知道,包国维本来在法国的知名度就不低,一本《活着》可以说引发了现象级的阅读热潮。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知名度,从来随性自由的巴黎大学学子,才不会浪费自己休闲时间,去听一场东方学者的讲座呢!

  但这一场演讲被报道出来之后,比起历史知识,人们更加关注他在演讲之中提到的一些关于政治、经济的言论、

  诸如“十年内世界必有一场大战”、“法国错过最好处理经济萧条的时间段”、“自由市场无法解决经济萧条”、“宏观经济调控经济概念”等等,各种看起来骇人听闻的言论,极大的吸引了法国人的眼球。

  法国人对此褒贬不一,觉得包国维故意博取眼球者有之,觉得包国维乃是拥有真才实学者有之。

  可这一切的争论,在英国传来的一个消息之后,瞬间平息了下来。

  因为法国人听到了风声,英国人似乎有意让包国维成为他们的经济学顾问,甚至于首相和国王都打算亲自接见他。

  这下子,一切对于包国维的怀疑没有了。

  转而是对于英国人的忌惮!

  还有人公开表示:“英国佬已经抢走了我们太多优秀的学者和教授,这一次包的出现,乃是上帝对于法国的眷顾,我们绝对不容许任何人抢走他!”

  外面吵得不可开交,而包国维却没有时间去应对,倒不是他耍大牌,实在是找他的人太多了。

  一方面是巴黎的历史学家,包括吕西安这样的教授,在知道包国维来了以后,都展现出极大的热情,相关邀请继续都没有停过。

  一方面则是巴黎的新闻记者,几乎对他展开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围追堵截,想要在他身上挖到更加重大的新闻。

  另外一方面是包国维收到来自英国的信件,信件竟然是英国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以个人名义寄来的,内容是想要邀请自己进行一场英国经济未来走向的讨论。

  而法国人群情汹汹,扬言要是法国当局敢把包国维放走,无异于是在“资敌”,实在是令包国维苦笑不得。

  说不准,这几天爱丽舍宫便会派人来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包国维还要准备一下,度过他在巴黎的第一个圣诞节。

第432章 法国总统的烦恼?带来希望的先生!

  1930年12月25日。

  对于法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尴尬的圣诞节。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于美国。

  起初法国秉持着一个看热闹的心态,以为自己能够幸免于难,甚至于嘲笑英国佬美国佬的无能。

  傲慢的情绪,使得法国人并没有将经济萧条,看作是什么大事。

  当然,这也跟没有相关经验有关系。

  法国人的经济危机来得比较晚,可虽迟但到。

  到了1930年秋季之后,法国人成为了他们口中无能的一部分,陷入到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之中。

  在这场经济浩劫之中,法国工业生产直接倒退了20年,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生产力疯狂下降,工业部门生产普遍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以上。

  无数工厂企业破产倒闭,无数农产品滞销,将近七百家银行破产,甚至包括当时的著名老字号亚当银行。

  数以万计的失业人群,更有众多半失业人群,人们聚集在街头巷角,不是卑微的寻找着食物和工作,就是努力的去寻找让法国当局倒台的契机。

  这里可是GM老区啊!有着极其优良的社会传统!

  而且,这一切也是政治原因的。

  法国在20世纪 30年代之前的 20多年,已经历了长期的政治混乱,“第三共和”政权沉闷无能、软弱不堪。

  进入 30年代后,这种政治不稳定的局面仍在持续。

  所以,法国当局对于市面上突然出现的这一风向,可以说是极其重视。

  圣诞节的早上,法国总统官邸爱丽舍宫之中,仍旧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在这里,因为几个月以来的经济不景气,连处于法国核心政治地区的公务员们都无法拥有一个舒适的圣诞假期。

  当然,这对于现今法国总统加斯东·杜梅格先生更是如此。

  半年之前,前任法国总统保罗杜美被俄罗斯侨民意外刺杀,以至于原本落选的加斯东·杜梅格坐上了总统宝座。

  本以为是上帝眷顾,可加斯东总统宝座还没有焐热呢,经济大萧条便来了。

  在1930年这个节点,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应对这种全球性经济大危机的经验。

  某种意义上,加斯东看起来像是捡漏,实际上更像是上来背锅的。

  就像是美国总统胡佛一般,他此时此刻感觉到焦头烂额,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

  今天早上,加斯东早早便来到了办公室,对着办公桌上那些新闻媒体的报道,沉默不语。

  一直看到了快到正午时分,等到面前的咖啡都凉透了,他还没有喝上一口。

  这个时候,终于有人敲门了。

  “先生。”

  “进来。”

  加斯东脸颊带着两条深深的法令纹,眼睛小小的却满是威严,但此刻眉眼之间,却是乌云密布。

  秘书从门外小心翼翼地走进来,刚想要说话,却听加斯东提问说道。

  “罗伯特是怎么说的,他对于包氏经济学到底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显得很急切,显然是藏在心里很久了。

  秘书知道总统先生所说的,正是那位如今法国最为出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时任法国银行经济部门的主管——罗伯特拉库-盖伊先生。

  “罗伯特先生说.”

  他这正想要开口说话呢,却被身后人的声音给打断了。

  “总统先生,我想包氏经济学,正是当下解决法国经济危机的唯一办法!”

  一名身穿燕尾服,留着两撇小胡子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文明手杖,肩膀上还带着雪花,明显十分匆忙。

  看到对方的来到,总统加斯东立即从位置上站起来,他连忙迎接了上来说道。

  “罗伯特,你这个该死的家伙,你到底去了哪里?”

  嘴上这样说着,可加斯东的身体却还保持着一个绅士的礼仪。

  罗伯特脸上露出了微笑说道:“您也知道最近出现的状况,包氏经济学的出现,让我不得不去再仔细研究一下,这百年来的经济发展脉络,特别是结合包的两次讲演内容之后,我收获了不少东西。”

  罗伯特这位经济学家,可以说是加斯东现在唯一的救命稻草,他立即将对方请到壁炉旁边的沙发上。

  “来,我们坐下来谈谈。”

  一坐下来,罗伯特便重新用十分认真的语气说道:“总统先生,我想我们应该抛开包,这位东方学者的身份、年龄、种族,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去讨论他的经济理论。

  您或许不知道,不仅仅是在法国国内,如今在英国国内也掀起了一场讨论包的热潮,这是一位令人惊讶的经济学家,连英国的凯恩斯先生都对他赞不绝口,您便能够明白他的重要性了。”

  “我已经知道了,民众们甚至掀起了一场跟英国人争抢学者的闹剧。”加斯东扬了扬手中的报纸,面露古怪地说道。

  他从来都没有见到过一个学者,能够引发这种现象级的舆论反应,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可加斯东还是有些疑虑的,紧紧皱起了眉头说道:“将整个法国的希望放在一名华夏人身上,会不会有点太过于幼稚了?”

  他摊开手,生动形象地比喻说道:“这让我看起来像是一个在学前班过家家的父亲。”

首节 上一节 461/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