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437节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包国维,似乎等待他的回答。

  包国维眯起了眼睛,不断打量这个女人的样子。

  仅仅过了几秒钟,他便瞪大了自己的眼睛说道。

  “阿加莎·克里斯蒂女士?”

  “竟然认识?”

  其他三人不由得疑惑地看向包国维。

  他什么时候认识的面前这个女人?

  中年女士有些讶异,不由得走上前来,伸出手说道。

  “包国维先生,很高兴认识你。”

第413章 推理小说未来之发展!

  阿加莎·克里斯蒂。

  二十世纪初英国最为著名的推理小说家之一。

  被誉为“推理小说女王”。

  后来更是获得了英国女王授予的“侦探女王”称号。

  《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

  可以说,阿加莎的小说情节影响了一代人的推理幻想。

  后世诸多推理作品,皆有受到这位女士的影响,并且被多次搬上电视、电影荧幕。

  而在1930年这个节点,阿加莎已经是当时极具人气的作家之一,特别是在柯南·道尔逝世之后,市面上已然没有能够与阿加莎抗衡的推理小说作家。

  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学术界,她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这么说吧,只要这位女士愿意,她可以与当时的英国国王谈笑风生。

  在当时的英国,知识分子就是能够到达这种地位。

  此次文化沙龙上,也有不少人是冲着阿加莎的名头,才来参加的。

  只不过后续便听到,她因为行程不能够来的消息,着实是令人遗憾。

  却不想,此刻阿加莎竟然出现在包国维的面前。

  “克里斯蒂.克里斯蒂女士,您竟然是阿加莎·克里斯蒂!”

  原本还一脸严肃的侍者,在听到阿加莎的名字之后,立即想起了从前在报纸上看到的那个面孔,恰好能够对得上!

  他不能够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结结巴巴地说道。

  “我我是您忠实的读者,没有想到能够再次见到您,我们都期盼着您重新回来,给我们带来如《罗杰疑案》一般的作品”

  侍者翻找了半天,终于从车上找到一个皮包和笔,递给阿加莎请求说道。

  “希望能够得到您的一个签名。”

  阿加莎的面容隐藏在宽大帽檐之下,白皙的皮肤依旧能够看出,她年轻时候的风采,只不过如今,已然带上了些许经历风霜的皱纹。

  她接过皮包和笔,发出浑厚的女声说道。

  “先生,我想你不会让我在车外签名吧?”

  “啊”侍者一幅惊慌失措的样子,即便是再喜欢阿加莎,他还是保持着自己的职业素养。“女士,我希望能够接待您,不过今天这辆车是为包先生准备的,一切还要听他的吩咐。”

  侍者或许心里有些看不起东方人,不过对于这位王子殿下的贵客,他依旧不敢有任何无礼。

  包国维抬头看了一眼,用温和地嗓音说道。

  “女士,这是我的荣幸。”

  “感谢您!您的慷慨必定会为您带来好运,伟大的先生!”

  侍者激动万分,对着包国维连连鞠躬,整得包国维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忍不住在心里吐槽。

  看起来,英国的“追星族”可比国内要狂热太多了。

  另外一方面,侍者的身份以及反应,足以说明了阿加莎此时在英国的地位。

  轿车后面十分宽敞,可以说专门是为了接待准备的,容纳六名乘客相对而坐议事,也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加上阿加莎,轿车后排也才五人而已,空间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进来以后的阿加莎,先是帮助侍者在皮包上签完名,等到对方千恩万谢回到前排以后,才礼貌性的与在座的所有人打招呼。

  “很高兴认识你克里斯蒂女士,我是民国驻伦敦公使施肇基,我阅读过您的作品。”

  施肇基显得十分兴奋,竟然有一种见世面的感觉,他伸出手与阿加莎礼貌性的一握。

  老实说,他来伦敦这么多年,都没有今天出的风头多。

  这让施肇基的心中越发感慨起来。

  “你好。”章念月礼貌性地点头,老实说她本来还有些警惕的,不过阿加莎上车以后,显得十分礼帽,甚至还避嫌坐在了章念月旁边,这让她觉得很舒服。

  “你好啊!阿加啥女士!”

  曹晏海粗狂的中文,让阿加莎愣了一下,勉强听出来是在跟自己打招呼。

  转了一圈,等到轿车发动之后,她便趁着这行程的十几分钟,与包国维攀谈起来。

  很明显,此行认识包国维,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包先生,我很喜欢你在沙龙上面的发言,我虽然不怎么精通经济学,但可以判断出,这些经济政策是真的从普通民众出发。”

  阿加莎直言不讳地说道。

  包国维心里有些预期,对方是因为这件事情而来的,但还是有些疑惑地说道。

  “克里斯蒂女士竟然知道?我在宴会上并没有找到你。”

  虽然很想叫对方比较顺口的称呼阿加莎,不过在英国文化语境下,名字是亲近之人才能叫的,第一次见面还是有些不合适。

  阿加莎露出神秘的笑容。

  “我一直在注视着宴会。”

  随后她又解释说道:“我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所以这次回到伦敦,不希望有太多的关注,能够安静的进行创作。”

  阿加莎不愿意细说,包国维自然也不会去问。

  但他心中可以猜到,这个不堪回首经历具体是什么。

  无可争议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女士是一位伟大的女作家。

  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女作家,却因为婚姻失败一度陷入到低谷之中。

  约莫四年前,阿加莎的丈夫阿奇尔在她母亲离世的伤心时刻,为了另外一名女子离开了她。

  这一度使得阿加莎悲痛欲绝,从此创作便慢了下来。

  但即便是阿加莎离开伦敦四年之久,“江湖”上依旧流传着她的传说,无数读者和文学爱好者期盼她的归来。

  包国维点点头说:“我理解。”

  “不提这个。”经过了四年的沉淀,阿加莎显得十分淡然,她继续说道。

  “我想,你的经济政策已经远胜过那些虚伪的政客,没有想到,有一天一名东方人提出的政策,比起本土的欧洲政客来,还要更加的符合民众利益。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显然阿加莎对于当局并不是太满意,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阿加莎许多身份人都参加过战争,她在侨居之时,也认识过不少战争难民,战争背景之下生活的动荡,还有人性的变化,使得她对于战争和当局呈现一个消极的态度。

  跟当时欧洲许多反战文学家一般,阿加莎也有些偏向于社会主义。

  “女士,我必须提醒你一点。”包国维无奈地摊开手说道。“实际上为民众思考,才是正常政客普遍存在的特性,这本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东西。”

  阿加莎有些讶异地看了一眼包国维,不由得赞叹说道:“先生,你这句话可以算得上金句了。”

  政治的话题并没有持续多久,对于两个文学家来说,讨论作品才是最为关注的事情。

  “我很喜欢《肖生克的救赎》的表现形式,它让我看到了不一样戏剧表达,让我明白好故事并不需要太过于刻意的手法处理,也依旧能够挖掘出对于人类精神力量的赞美。”

  谈及作品,阿加莎更加难掩赞美之词,很明显她这次来,不仅仅是为了经济政策。

  对于她这种文学家来说,文学的世界要重要太多了。

  包国维知道,他目前有两部作品在西方受到欢迎。

  一部是在普通民众之间广为流传的《教父》。

  另外一部就是话剧《肖生克的救赎》了,先前连萧伯纳都为此而感到赞叹,更不要说阿加莎了。

  包国维倒是很实诚地说道:“老实说,这部作品我提供了剧本,不过仅仅靠剧本是无法实现话剧的全部表达,曹禺先生在其中的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

  可能是因为他的影响力太大了,现在外界提到《肖生克的救赎》这部作品,便很容易忽略曹禺,这是包国维不想看到的情况。

  “曹?”阿加莎有些疑惑地说道。

  听到这个字,后面的曹晏海打了一个激灵,还以为是这个英国阿姨在叫自己呢。

  包国维简单为她介绍了一番。

  阿加莎点点头说道:“我也会记住这个名字。”

  随后她展颜一笑。

  “但你不必这么谦虚,这本书对于我的印象很深刻,后续我会考虑学习一下,这部作品的故事手法,我想对于推理小说的创作很有用处。”

  卧槽

  包国维心里不由得有些讶异。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知名作家,表达受到自己的影响和启发了。

  不知道,在自己带来的转变之下,一百年后的文坛会变成什么样子?

  而他当即也捕捉到对方话语里面的一个细节。

  不由得问道:“克里斯蒂女士有新作品了?”

  包国维有些期待了,既然受到自己的影响,对方会不会提前创作出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呢?

  《悬崖山庄奇案》好像快要被创作出来了吧?

  《东方快车谋杀案》简直要被后世的推理作品给薅秃了!

  还有一堆优秀的作品,如《ABC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死无对证》等等。

  当然,更加令人期待的作品,乃是那本被无数次拍摄成影视作品的《无人生还》。

  暴雪山庄模式,被无数作品模仿借鉴,可以说是阿加莎推理小说集大成之作了。

  老实说,要不是阿加莎就坐在面前,包国维真的很想将这些优秀的作品都抄个遍。

  不过很可惜,小包还没到那种没脸没皮的程度。

首节 上一节 437/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