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教授或许太过于轻佻了,包秉文虽有才学,可年仅十七岁便担任教授,不是在帮助他反而是在害他,还是需要多沉淀一段日子。”
听到钱玄同发言了,其他先生也都有了底气,纷纷点头应和。
“对!钱教授说得对,北大虽向来招聘教授学生不拘一格,可十七岁的文学教授还是有些惊世骇俗了,即便是他乃是包秉文,也不能够免俗。”
“对啊!对啊!”
“刘教授你又犯昏病了,这种事情可不是开玩笑的。”
看到众人皆是反对自己,刘半农也不恼,毕竟这也不是他第一次提出什么超前的建议了。
圈内人都清楚,他刘半农就是一个敢说敢做,直来直去的性子,从来都不遮遮掩掩。
而刘半农提出这个提议,也并非是空穴来风,看了《老人与海》之后的一时兴趣,他解释说道。
“包秉文其人虽才十七岁,可是已经有了《回答》《活着》《枪炮、病菌与钢铁》等优秀作品,再加上如今这部《老人与海》,试问以他的这些作品,你告诉我谁能够教授他,谁配教授他?”
刘半农环视众人,声音掷地有声。
一时间,场内陷入了寂静之中。
是啊,刘半农说得也并无错误,以包国维之才学,谁敢做他的老师啊?
甚至包国维现在的老师,章太炎,还是场内众人的先生呢!
这样一个辈分的包国维,这样一个才学的包国维,如今他今年三十岁的话,有人提出让他担任北大教授,肯定是不会有异议的。
坏就坏在,他今年刚刚十七。
朱光潜作为本次沙龙的主持人,也不免咳嗽了一声,发声评价说道。
“半农兄,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可刘半农不为所动,十分笃定地说道。
“诸位都是被传统观念堵住了双眼,骨子里面还是那套前辈后辈的古人规矩,要我看只要有能力有才学,便连孩童都可以担任教授,有何不妥?”
他毫不夸张地预言。
“我甚至敢断言,这部《老人与海》一定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届时包秉文一定会成为国外诸多大学的座上宾,想要一個学位的名分还不是易如反掌?”
此刻,已经有人被他说动了。
发出评价的是陈寅恪,他就事论事。
“胡适之是二十六岁担任教授的吧?若是包秉文有实力,这件事情的确是可以商榷的。”
又有人跳出来说道。
“不妥不妥,十七岁的教授闻所未闻!”
一时间,场内的所有人都吵成一锅粥了,分成了两派。
等到争吵的声音小了些,朱光潜这才阻止了所有人的争论,摆摆手说道。
“诸位在这里争论也是无益的,这事情要问问李书华副校长、李石曾院长先生还有诸位先生们的意思,并不是咱们能够决定的。”
这一时期的北大,尚且还处于动荡之中。
几年前,在张作霖的恐怖统治之下,北大几乎要被拆解融合,两年前国府接管北平后,这一切才好上许多。
可国府方面也并非是好意,金陵想要将北大改组为中华大学,后又改为北平大学,受到了北大师生的坚决反对,甚至成立了复校委员会,防止国府武力接收北大。
直到去年八月份,北大才真正恢复了他原本的名字,复校斗争取得了胜利。
从张作霖到国府,为什么要改组北大?将其视作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
北大教授马寅初在北伐后的一次演讲,可窥见一些这件事情的原因。
“运动以后,北大二字,乃名满中外,故运动之精神,不断在校中不可丧失,就在社会服务,仍须保存,随时运用出来,那时的精神,就是为国牺牲,是为牺牲精神。”
在当时,北大这两个字已经成为了许多进步人士的精神图腾,特别是民主二字,更加是作为北大的传统。
从张作霖再到国府,根本不能够容忍一个可以挑战自己政权的“学阀”之存在。
这个时候,便有一个北大教授站出来评价说道。
“如今蔡元培校长早已出走,北大刚刚从动荡之中缓过来,想要做决定还得看两位李先生的意思,于此非常之时候,还是不要做这种事情的好。”
可刘半农却很强势,他不容置否地说道。
“非常之事就要行非常之事,不大胆革新,北大能够恢复从前的辉煌么!不用管他们,他们要是不同意,我就将校长室给拆了。”
狂妄!
场内再度陷入到沉默之中。
几年前的风波将北大推入了衰落之中,再加上北伐、迁都等一系列重大变动,如今北大的地位已经遭受了巨大挑战,老一辈的北大人星散各地。
再加上经费短缺,人才短缺等等困扰。
如今的北大,的确是需要变革了。
胡适之的回归,便是这一变革的开端。
或许,可以将包秉文招收进来?
场内的先生们,思绪逐渐开始动摇了,可十七岁的教授依旧还是很难说服他们。
这个时候,朱光潜又站了出来,他看向刘半农说道。
“先生们,多说无益,此事我看还可以从长计议,现在还有要紧的事情需要做。”
“对对对!从长计议,包秉文要来也要到明年开学了。”
当即就有教授附和说道。
刘半农倒也没有再说什么了。
朱光潜点了点头,提出了他一直以来的忧虑。
“将视角回到此次事件之中来,包秉文写出了《老人与海》,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可在某种意义上是煽动了民众的情绪,对于当权者来说,这相当于触及到了逆鳞。”
他叹了一口气,想到了远在南方的十七岁少年,竟然要独自面对这一切,就无不担忧地说道。
“从金陵国府再到满清余孽,还有外国势力,哪个不想着将他除之而后快?咱们接下来讨论的,便是如何尽全力,保存这个今后华夏文坛的星星之火!”
台下的教授们,顿时露出了严肃的表情。
第289章 周明诚就是包国维?
1930年7月18日。
沪市,缉槼中学。
校园里面人头窜动,此刻日上三竿,倒不像是要上学的样子。
每一名学生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跟平时上学如上坟的表现,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很明显,这个时段是要放暑假了。
实际上,“暑假”也是一个舶来品。
1903年,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晚清朝廷将体育课、实验课、学期制和寒暑假制度一起搬运回国。
只可惜这样的东施效颦,也无法阻止腐朽晚清政府的轰然倒塌。
民国十八年,也就是1929年,国府便颁发了《学校学年学期及休假日期规程》。
其中规定,“暑假,专门以上学校之多不过七十日.”
所以,暑假在如今也并非什么稀罕事情。
缉槼中学作为沪市的知名中学,其中的学生不是家中富贵异常,便是成绩天赋异禀。
少有普通人的烦恼,所以在这里你根本感受不到,战争以及经济萧条的影响。
有的只是一派生机勃勃。
高二一班。
班主任林先生取出来一个单子,敲了敲课桌,教室里面顿时安静下来。
环视四周都已经坐满了学生,唯独是后排的一个位置,持续空着,甚至都积了灰尘。
“各位前几日的期末成绩单已出炉,是生是死各位心中应该都有数,我便不多说,接下来开始念诵成绩.”
“田雨华排名三百九十八.”
“王文济排名六百二十”
“柯紫云排名一百七十六”
一個又一个的成绩念诵出来,台下的学生们或悲或喜。
林先生已经多次强调,这个成绩单是一定会寄到家中的,也就是说他们连隐藏的机会都没有。
这对于差生来讲,无疑是灭顶之灾,即将面对一个极其难熬的暑假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可也有人出尽了风头。
“聂子云排名第二”
一时间,教室里面传来了一阵惊呼之声。
“子云兄,咱们年段两千余人,你竟然都考上了第二名,可谓是前途无量啊!今后无论是金陵的学府还是北平的学府,岂不都是你的囊中之物!”
作为一名资深狗腿子,王文济哪里会放过这种拍马屁的机会,立即眉飞色舞地说道。
便连带着班里的许多女生,都纷纷侧目过来,偷偷观察着聂子云的反应。
聂子云倒也没有很激动,反而皱起了眉头,他显然有着更大的志向。
“国内的大学水平不够,我的想法还是去国外求学,就等明年办好手续,便可以出国了。”
“同去同去!无论花上多少钱,我也要去外国走一趟,听我伯父说外国可比咱们繁盛上无数倍啊!”
面对咋咋呼呼的王文济,聂子云并没有怎么搭理,他反倒是看向了背后的那个座位,十分奇怪地评价说道。
“真的是稀奇,这个人平日里上课不来,拿成绩单的时候竟然也不来,他明年不想升学了么?似乎是叫什么.周明诚?”
王文济则是撇撇嘴说道:“有什么了不起的,平日里谁也不理,就偶尔来一下,上次考试的时候我还看见他呢!除了空有一副皮囊之外,没有任何优点,我想便是成绩不好罢。”
上次期末考试的时候,王文济便留心看到了周明诚,一眼就看到好几个女生花痴地看着对方。
这心里当即就不平衡了,自己比不上聂子云,竟然还比不上这个周明诚,他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会,说不定他不是一般人,不然不会如此,或者是有什么难处,抑或是有其他的专长?”
聂子云跟周明诚打过几次照面,直觉便让他觉得,这个人并非是一般人。
“他总不能是年段第一名吧?他要是年段第一名,我就去把他的桌子给舔了。”
王文济靠坐在椅子上,一脸不屑地说道。
怎么也不相信,那个周明诚不一般,关键是自己百般讨好,聂子云偏偏不搭理,那个周明诚啥也没干,便引起了对方极大的注意。
实在是让王文济感觉到了侮辱。
聂子云也不理会他,只是凝神看向了林先生,刚才已经有学生好奇问起了年段第一到底是谁,竟然夺取了聂子云的风头。
林先生的神情复杂,看向底下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