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国维回忆说道:“光头又说可以帮助我传播作品,提高影响力,但这作品需要与他商量一番,但我反问他,我的作品不是早就上了国府的黑名单,常公又何提到什么提携.”
两个人一来二去的拉扯一番,对于包国维的拉拢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光头又提到资助金钱。
包国维提到自己有钱,留学的事情自己可以安排。
光头问他想要什么。
包国维告诉他,国泰民安便是自己的所求。
实际上,包国维还真是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他很想回到后世打把游戏,当然这是光头完全做不到的事情。
曹晏海听着两个人一来一回,感觉自己瞬间要长脑子了,他捂着脑袋说道。
“师父你不要说了,我头疼,你刚刚提到这回还是有所收获的,这个收获是什么?”
提到收获,包国维脸上露出了畅快的笑容。
在言谈之中,包国维劝谏光头要广开言路,减少对于书籍报刊之类的管控。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国府针对大部分揭露现实等相关题材的作品,都是一个封禁的态度,实际上目前为止都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出版法的颁布历史上在今年年底。
显然,受了这次运动会以及包国维海外扬名的影响,光头对于这方面的管控还是有所松动的。
他提出会将包国维的作品推广出去,对于各方出版物也将放宽许多。
至于光头的承诺作不作数暂且不谈,起码在一段时间内,书籍报刊等文字媒介的管控,能够得到一次放松了。
点了点头,曹晏海继续问道:“师父,咱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包国维笑着用手里的书敲了一下对方的脑袋,青涩的脸上颇像是一个小先生。
“你去加紧练习,切忌骄傲自大,有恃无恐。”
“而我继续回去写我的《教父》还有《枪炮、病菌与钢铁》!”
西南。
渝城也被称作山城。
夏商巴国在此建都,此地因此得名巴蜀。
巴蜀地杰人灵,多山多盆地多美食,也多才子。
富顺县是其中翘楚,清末民国这里出了才子可以用箩筐装起来,在清代地方志之中,一齐被称作富顺才子。
而今日,在渝城城中,一处小饭馆里面,一位身穿长衫面容瘦削修长的老者举手大声喊道。
“老板儿!再给我起一碗担担面!”
老板肩膀上挎着大大的白巾,来到老者面前躬身说道。
“李宗吾先生,您这可吃了三碗面了,再起一碗您可还吃得下否?”
李宗吾是这里的常客,老板自然是知道他的名字。
这位先生在城里担任着教育编撰的职务,比起其他趾高气扬的老爷来说,李宗吾自然是和善很多。
听说这位先生才学很大,但脾气也很怪异。
往常老板没有感觉到,只觉得是旁人捕风捉影,今天倒是涨了见识。
哪里有巴蜀人,早上一口气吃了三碗担担面,还要再吃一碗的?
“嗝~”
李宗吾打了一个饱嗝,眼睛里面却还是意犹未尽的样子,不满地抬头说道。
“你这老板,劳资让汝起面,你便起面,窝还会少了你钱不是?”
老板陪着笑脸,搓搓手说道:“先生不要生气,我这不是怕你吃坏了肚子么?您要我这就给你下去!”
“嗝~”
李宗吾又打了一个饱嗝,指了指桌子上。
琳琅满目,有旧有新的报纸刊物,还有两本出版物说道。
“你且看这里。”
“?”老板被说得有些懵圈了。
李宗吾这才笑着解释说道:“你看我这些书籍文章,都是那包秉文所作,我看得痛快了,便要吃上一口担担面,这接连看了一半已经吃了三碗担担面了,你还得给我下三碗担担面,我才能继续看得痛快!”
老板的嘴巴张得老大,要不是眼前这位是国府里任职的先生,说不得他就得破口大骂对方得了脑疾。
不过有钱不赚白不赚,老板发了狠,当即去后厨一口气给对方起了三碗担担面。
虽知道李宗吾非但没有恼,反而感慨说道:“来得好!来得好啊!我正巧看看这篇刚刚出炉的《瘟疫调查论述》,还有这本《活着》我看到一半,且放在最后品味!”
老板和伙计们在柜台里面观察着李宗吾,发现平常人吃这么多面,早就恶心了。
可这个家伙却完全面不改色,反而就这那几篇文章,看得吃得津津有味。
旁边的伙计如同见了鬼一般说道:“东家,要不要去请个郎中过来,我怕这位先生出事。”
倒不是伙计好心,只是这位先生要是在店里出了什么事情,他们也免不了要染上几分因果。
老板撇撇嘴摇摇头说道:“我看还是要请个神婆来,或许才可以治好他的病。”
可李宗吾却完全不在意旁人异样的眼光,他一份又一份的看去,就好像看到了宝藏一般。
看到《瘟疫调查论述》这篇文章的时候,李宗吾对于生物学少有研究,但也能够从各国报道中明白其重要性。
“哧溜!”
李宗吾嗦了一口面,赞叹说道。
“这个包秉文实在是应该去研究科学,应该是脸皮子不够厚,心眼子不够黑,只是拘泥于文学之道.”
在看到包国维怒斥各国代表的报道时候,李宗吾喝了一大口汤,差点被呛到,但还是大声说道。
“咳咳咳!”
“非也非也!包秉文乃是心黑脸厚的典范!有此人才我华夏幸甚!”
又看到了曰本代表在包国维面前下跪,脸上都是一幅惊恐的模样。
“哈哈哈哈!”
李宗吾发出畅快的大笑之声,将周围人都吓了一跳。
“实在是痛快!东洋倭寇也有今天?”
“此情此景,我当嗦一口大面!”
“哧溜!哧溜!”
说着,他又将碗底的面条全部扫荡干净。
等到最后,他看到了最新的报道,显然是国府的刻意推动。
《文以载道,扬我华夏威名!》
上面竟然是常凯申与包国维的合照,两个人握着手,常凯申脸上显然十分高兴。
而包国维的表情则是古今不波,保持着含蓄。
再看看文章里面的内容,讲述的是包国维带领杭城学生抗击瘟疫的事迹、还有他带领志诚中学取得优胜。
最为关键的是,他让洋人们明白,华夏人并非是东亚病夫!
他们有血性,他们有能力,他们也有文采。
仅仅只是走了很多弯路,起跑晚了一些罢了。
一阵脑补之后,李宗吾便想到,包国维如何能够达成这些成就?
如何能够让这些洋人吃瘪,而又全身而退?
如何能够让光头这个老狐狸,甘之如饴的支持于他?
无论如何想,一切都离不了厚黑学!
十八年前,自己的厚黑学诞生,而十八年后的今天,一切似乎在这个南方小子身上印证了一般。
李宗吾脑袋里面开始出现画面了,包国维为了达成目的,在其中的皮厚心黑。
以及针对各方利益诉求,穿插其中合纵连横,一切一切都与自己的厚黑学是印证的!
想到这里,李宗吾的心情就越发激动起来。
他当即起身,兴奋地爬上了桌子,不等老板伙计们阻拦,他便在站在桌子上大声喊道。
“窝要去江南!窝要去杭城!我要去与这包秉文好好说道说道,这厚黑之学!”
食客们皱着眉头远离李宗吾的周围,对着他指指点点,投来异样的眼光。
“这人,难不成是一个癫子?”
“害!他你都不认识么?就是城里那个有名的,装疯卖傻癫狂的文人,曾经字宗儒,如今改成宗吾的李宗吾是也!”
第179章 名动全国!念月你闭上眼睛
不出一日,《纽约时报》对于包国维的专栏报道,就传遍了整个华夏国内报业。
有了电报以及各种便捷交通工具,信息的传递已经得到极大提升。
实际上,在晚清时刻,清政府便使用过电报迅速调动兵马粮草,李鸿章还因此评价说道:“生变,赴机迅捷,实赖电报灵通之力……成效已著,无待赘陈。”
由此可见,在这个年代里面,通过电报通讯已经成为了新闻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面对“包国维得到美利坚人认可”的这件事,各大报纸都将其当做头版头条来报道。
甚至都因此盖过常凯申的风头,常凯申会见包国维,作出文学界指示等事件,也只能是屈居于后了。
再加之带领志诚中学,在杭城运动会上面战胜了众多洋人,再经过各个报社媒体的添油加醋、夸大其实。
一时间,包国维的名声几乎在国内被捧上神坛。
“华夏之未来”成为了包国维最新的名头。
这其中自然不乏众多知名的报社。
奉天府《大公报》。
十年前《大公报》因为立场问题,销量大幅度下降,一度到了停刊的地步。
次年由新记股份公司接手之后,打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宣传口号,目前影响力还算是有恢复一些。
他们自然也不会错过,这场新闻媒体的盛宴。
在版面上画上包国维大大的面容,随后用一整个版面评价说道。
“近日以来,听闻文学家包秉文先生在美利坚大受欢迎,经仔细调查,笔者才惊奇地发现,包先生的众多作品已经在美利坚传播开来。首当其冲便是两首令人振聋发聩的诗歌《回答》以及《一代人》,美利坚读者们酷爱文章之中所凸显的反抗精神,这恰恰.”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包国维在美利坚火爆的来历,而紧接着又是开了一篇文章。
一份报纸上面两篇介绍同一人的文章,在这個时代也就是包国维独一份了。
“当笔者落稿之时,竟又得到一个消息,包秉文先生联合沪市两位科学家,共同发表了《瘟疫调查论述》,此篇文章一经发表,便在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好几位学者连夜将其翻译,传播到了国际之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