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133节

  “我倒是听说杭城有一个包国维,写文章诗句频频出现佳作,还有演讲慷慨激昂,发动起学生们共同开展宣传工作,在杭城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知识普及。”

  “不仅仅是解决了瘟疫之问题,甚至还让许多普通百姓懂得了科学之知识,可谓是大功于民啊!据说本次对倭事件,也是有了他先前志愿者的组织,才能够顺利进行。”

  提到包国维,叶圣陶明显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这小子我知道了,不正是太炎先生的弟子么?这志愿者组织也是极好的,我也打算向雁冰推荐。”

  不过他还是叹了一口气说道:“只可惜他有一身少年意气,却少了沉稳。”

  “此话如何说来?”

  叶圣陶继续分析说道。

  “从文者,当安心钻研,苦心孤诣,他如今做出的种种,虽利国利民,但终究是对他不好的。”

  “少年人就该好好学习读书明理,届时温养书写一部传世名作,让亿万同胞都看看都了解其中的道理,这才是一名文学者该做的事情。”

  耿孟邕却是蹙眉,发表了不一样的态度。

  “我倒是不这么觉得。”

  二人所持不一样的观点,但并没有争执。

  而像是做辩论一般,你一言我一语的分析起来。

  说着说着,便提起了前任主编。

  “矛盾先生,前些日子从东洋回来了,不日应该就可以到沪市了吧?他若是知道文坛新出了这样一位俊杰,一定会欢喜莫名的!”

  叶圣陶却有些忧虑。

  “嗨,雁冰要回来了,只是如今金陵那边还虎视眈眈,我依旧是有些担心的。”

  “哈哈哈,常秃头那个家伙,现在正在为杭城的事情烦着呢!大伙倒是能够喘息一阵儿了.”

  这个时候,门突然被敲响了。

  一名少年人走了进来,他抱着一堆稿件放在办公桌上。

  “两位先生,最新的投稿来了。”

  耿孟邕点点头说道:“放在那里吧,我与主编稍后看看。”

  等到少年人出门,他指了指办公桌。

  “先生,您看稿件这不是来了么?”

  叶圣陶哈哈大笑,也来到稿件面前说道:“那便与孟邕兄一齐看看,能不能发掘出宝藏!”

  话不多说,二人都是爱看书的性子。

  当即搬了两把椅子,在一堆稿件面前专注地看起来。

  一时间,主编室里面,只剩下了窸窸窣窣的喝茶声,以及翻动纸张的声音。

  半个小时之后,耿孟邕从椅子上站起来,活动活动身子。

  甩了甩手中的稿纸,有些感慨说道。

  “本期倒是名家荟萃啊!好几位可都是负有盛名的文学大将啊!”

  叶圣陶也点了点头,但还有些惋惜地说道。

  “只可惜了迅哥儿没有发表文章。”

  耿孟邕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饶有趣味地说道。

  “哈哈,近来迅哥儿在忙着为他的小师弟包国维,四处骂战呢!恐怕是不得空。”

  “包国维?”

  “对啊!就是包国维,你不是知道么?”

  “你看看这篇小说,是不是他写的?”

  “好家伙,这得有一万多字吧?”

  耿孟邕接过叶圣陶手中递过来的稿件,掂量一下,还觉得有些份量。

  稿件是打字机打出来的,这年头在作家里面还是比较少的。

  唯一名字签了一个挺秀的“包国维”。

  “盛名已久,不知道作品如何。”

  耿孟邕摇摇头,便一字一句地看了下去。

  可又过了半个小时之后,耿孟邕竟然还在看,似乎深深地陷入到故事情节中。

  “济之?如何了?”

  叶圣陶有些疑惑了,这家伙是看到什么惊世骇俗的内容了,竟然是这个表情。

  “人是.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的,人是为了活着”

  但耿孟邕只是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好像真的着了魔一般。

  随后他只是认真地看向叶圣陶,将稿件递给对方。

  “秉臣先生,若是伱看了这篇小说,一定会收回你前面说的那句话。”

  “???”

  这家伙搞什么鬼?包国维写出来的东西有魔力?竟然还要自己收回原来的话?

  叶圣陶一头雾水地接过对方手中的稿子,认认真真地看起来。

  他看得极快,但是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字。

  十几分钟之后,叶圣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变了好几次,酝酿了一会儿随后说道。

  “如此流畅的白话文小说,可谓是启蒙运动以来集大成之作品!

  主角福贵在生命的颠沛流离之中,寻找生命之意义所在,发人深反省之立意,感人肺腑之力量,不正是乃我新一代青年所追求的新兴文字吗?

  福贵从清末洋务运动末期的懵懂,一直到清王朝轰然倒塌,最后再是ge命兴起,军阀混战。

  这样种种的时代背景,贯穿在他的生命之中,他受到兄弟欺辱,放荡堕落之下成为贫民,被兵阀抓壮丁,女儿送给了军阀老爷,等等的悲惨经历。

  将整个时代讲了一个透彻!”

  这番长篇大论讲完之后,叶圣陶费力地喘气,随后与耿孟邕相互对视一眼。

  两个人默契地同时出声说道。

  “此乃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佳作!!”

  “号外,号外”

  “包国维新作!”

  “包国维先生继《我有一个梦想》的最新佳作!”

  “《活着》!将现实写了一个透彻!”

  所有拿到《小说月刊》的读者们,都被包国维文字中血淋淋的故事,给完全震惊到了。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文字,在看到其中的段落之后,就好像有一只手紧紧扼住喉咙一般,令人喘不过气来。

  “这个包国维,一定是在极为痛苦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所有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评价。

  而另外一批人却不是这样看的。

  沪市的大学生们,如同过年一般,纷纷奔走相告。

  “包先生又出新作品了!”

  他们在校园里面呼喊着,呼朋唤友,很多都是之前志同道合,一起参与志愿活动,或者是一起支持包国维。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句话一时间成为许多学生们的座右铭。

  无数意志消沉的学子,因为这部作品,因为这句话,重新提起了奋斗向前的决心和勇气!

  为了华夏之崛起而奋斗!

  但影响力还不仅仅如此。

  仅仅过了几日之后,报纸上便接连出现了,各个名家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

  林玉堂在《时报》上面评价说道。

  “活着讲述了过去六十年,发生的一切灾难和悲痛,包秉文的文字是有力量的,别人的书写尚如冷兵器时代一般,凭着刀剑对决,而他的《活着》却如同在文坛轰击下一个炮弹一般,让所有的非议都止口。”

  戴望舒则是在《晨报》上面评价说道:“我认为任何时代的青年,若是想要学习文学亦或是小说创作,《活着》乃最为经典无可辩驳的著作!”

  不仅仅在南方。

  北方的《大公报》《燕京日报》《北平日报》,甚至于驻扎国内的外国报纸《泰晤士报》等等,接连发表了评论。

  胡适之撰写文章评价说道:“此乃现实主义文章之模范作品也,是千千万万普通民众追寻生存之缩影!”

  沈从文评价说道:“我愿将其解释为一个华夏故事,正与千年来的轮回苦难相互结合,充满了乡土故事的哲学.”

  甚至于前主编郑振铎,都在《新闻报》上面激动地写到。

  “探索现实的边界,在记实和荒诞之间的平衡,一个崭新的文学流派出现了!此乃现实主义文学之大成之作!”

  而随着这部作品的出现,包国维的拥趸越来越多,并且遍布整个大江南北。

  国府对于这个现象是惊恐的,对于《活着》所表达的思想也是无比的恐惧。

  包国维的现象级火爆,也让国府越发的警惕!

  感谢马克西姆小面球大佬的100起点币打赏!

  感谢大佬的日常投喂,更新一个大章拜谢!

  阅读有些奇怪见谅,被审核卡了一个多小时,来不及写后面一章了。

  回头补上,抱歉!

第147章 大师包国维才十七岁?

  常凯申本是要为包国维发放嘉奖的,特别是表彰他关于杭城瘟疫的贡献。

  甚至想要为他发一个奖章,以用来彰显国府对于此类事件的“重视”。

  可是在看他的《活着》之后,常凯申便改变主意了。

  “这个该死的包国维,本以为他和其他文人不同,如今我看来,跟他师父章太炎乃是一丘之貉,该死!”

  常凯申将《小说月刊》扔在地上,在他看来,这种小说都是有偏向,此类小说故事只会对他的统治造成麻烦。

  粗略扫一扫,里面除了对于主角福贵的悲情故事描述之外,便是对于时代背景的批判。

  满清腐朽封建统治下,困苦的百姓忍无可忍,喊出的那句。

  “满清满清,满天下当倾覆之!”

首节 上一节 133/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