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沈晓红的。
而采购组也是高兴加羡慕。
孙亮闻言眨巴了一下眼睛,迟疑了一下问道:“那个……科长,接的都是供销一体的单子吗?”
杨科长笑哈哈的说道:“不是,全是原材料采购的。”
听到这话,孙亮松了口气。
那就好。
原材料采购的话,而且全是本市的,也就是说李莹莹和王青松两个人没有完成指标。
毕竟要回来才行。
等他们回来,这些任务都完成了。
就算按照规矩留一些给他们,那也最多是平均分。
想到这里他心里一阵的高兴。
可惜有时候想的其实挺美的。
……
李莹莹发完电报,拿着电报底单,笑道:“行了,回去吃饭去,下午好好睡一觉,晚上八点半出发。”
王青松看着单据,笑着问了一下:“李姐,你就发这么点啊!回去厂子那边会不会说什么?”
他现在已经知道单位里每个人都有业务指标了。
只不过他因为还没转正,暂时没有定而已。
只不过担心这样做厂里会不会说。
李莹莹嘿嘿一笑:“放心好了,就算是我一个都不发,回去也没人会说什么,只要不耽误出货就还可以了,再说了,都发过去了,这么多型号万一错了怎么办?”
随后说道:“而且啊,我要是全发过去了,他们把单子都做了,我这一趟不就白跑了嘛!发了六万的货,够单位开足马力三班倒的干十天了,采购算一天半的时间,足够我们回去了。”
沈晓红在旁边也是提醒着:“你啊,别那么实在!保证单位利益的情况下,你也要顾着自己啊!你要是白跑一趟了怎么办?而且这也是为了保险起见,毕竟合同还没拿回去呢!这要是出点差错,那不全完蛋了嘛!多生产出来的怎么办?”
王青松也是明白这个道理。
只是随口问一下而已。
毕竟以后,他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是得问清楚的。
李莹莹见状挥挥手:“走咯,回去吃大鹅喽。青松,这次出来能完成任务,你记首功。回去了,我和科长好好说说。他给你转正啊,一点也不亏。”
沈晓红也在旁边笑着点了点头。
听到这话,王青松不怎么在意,反正他又没有任务指标。
随后三人向着招待所赶去。
等他们到的时候,都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
为了订单,三人中午都没吃饭,早就已经饥肠辘辘。
“师父,能不能来只大鹅?现在还能做吗?”
现在早就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了,沈晓红还是问了一下。
食堂师傅见状笑了笑:“能呐,要多大滴啊,俺们这是按斤称滴。你们要一只还是半只呐?一块八一斤。”
“额,一只大概多大?”
沈晓红还是询问了一下,太大了可不够吃呢!
“三到四斤吧?”
听到这话,沈晓红下意识的嘀咕了一句:“这么小吗?你们东北的大鹅不都很大吗?”
“那家伙,大鹅都拉老毛子和港岛那边出口了。五斤以上的都得用来出口”
沈晓红明白了,扭头看向了王青松送两人。
“怎么办?”
她是能接受一只,但还是得问问这两人。
王青松看向了李莹莹:“李姐,你说,我跟你一样就行了。”
他不能说自己随便。
这样就是把李莹莹架在火上烤。
李莹莹闻言想了想,说道:“那……还是要半只吧。”
虽然现在是只要有不要票的肉,那是求之不得。
但那是有个前提的。
这肉弄回来是一家人一起吃,让她一个人在外面吃一块八一斤的肉,确实舍不得。
一块八一斤呢!
沈晓红闻言点了点头,扭头对着食堂里的人说道;“师傅,那给我们半只鹅。二斤米饭,不够了再要。”
“哎,好嘞。”
对方答应下来,过去称重去了。
半只一斤八两,加上二斤米饭,一共给了三块八毛四,外加二斤全国粮票。
随后就去旁边等着了。
“哎,青松,你喝不喝酒,咱们来的时候,带的两瓶酒还没喝了,现在用不上了,你喝不喝?暖暖身子?”
找个位置坐下,李莹莹笑呵呵问着。
听到这话,王青松迟疑了一下:“行吗?会不会不好?”
没有这边的酒票,所以过来的时候,厂里特地拨了两瓶牛栏山二锅头,这个他是知道的。
这可是好酒了,是要酒票的。
但是来了以后,压根就没机会请客吃饭,这两瓶酒自然也就没用上。
李莹莹不在意的笑了笑:“这有什么啊!这本来就要是花掉的。我去拿一瓶,咱们少喝一点。”
随后就起身离开,去了楼上。
留下笑呵呵的沈晓红。
王青松见状也就没说什么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潜规则,自己也在慢慢熟悉。
沈晓红在旁边笑呵呵的说道:“这次还多亏了你呢!现在咱们合并供销科,你以后可能要有指标,我和莹莹说好了,这次回去,我的合同还有她的采购单子,都算你一份。”
听到这话,王青松不在意的说道:“没事,我现在又没有指标,你们完成任务,还有奖励呢!”
他没任务,要了也没用,有一点就差不多了。
反正以后慢慢的他也不愁指标。
沈晓红笑着说道:“我们是三月底第一批转正,等我们回去都到时间了,可能会给你下半年份任务,给你一些你不就轻松一些嘛!”
听到这话,王青松轻轻点了点头:“行啊!到时候看看呗!”
沈晓红见状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随后问道:“对了,厂里让你继续研究一下那个什么拉杆箱,你怎么样?有没有思路?”
王青松点点头:“有点,但是没东西,没办法试啊。”
“那回去了试试,要是来不及,那就等秋季广交会。”
听到这话,王青松轻轻点了点头,在那里思索着,其他的好像没什么问题了,现在就差最后一个轮子。
好像没什么合适的轮子。
材料用什么又是个问题。
轮胎的材料?
这是他心里第一个想法。
想到这,他开口问道:“咱们四九城有自行车轮胎厂吗?”
“你要那个干嘛?做箱子底下的轮子吗?”
“对啊!暂时没找到合适的轮子!”
“你要多大的?什么样子的?”
王青松闻言说道:“就是我那天做的那种,小一点就好了,主要其实就是耐磨,又要能承受重量。塑料的或者铁的也行,最好是塑料的,这样轻一些。”
他在那边也看过,那个什么PVC材料,这边好像也没有。
等回去了看看。
沈晓红思索了一下,最后说道:“我倒是知道有一种,叫旱冰鞋,轮子大概怎么大,是塑料的。”
一边说,一边比划了一下。
看着她比划的大小,让王青松眼睛一亮。
“你知道哪里有吗?什么样子的?咱们四九城有吗?”
冰刀鞋他听过,没见过,小时候他们溜冰都是一块木板。
倒是知道城里有冰刀。
不过那一个要二十多块钱,只是听过,也没看过。
沈晓红想了想点了点头:“有,但是非常少,王府井百货商店那边好像有,不过我们买不了。那是侨汇商店。”
王青松想了一下,眉头皱了起来。
侨汇商店,这个他自然是知道,上次还去过一次。
那里没有侨汇证和外国人护照是不让进的。
社会就像一个金字塔一样。
农村羡慕城里,城里普通人则是羡慕机关大院子弟。
还有一种,那就是侨汇商店。
大院子弟也买不到,可以托人买,当然了,级别够高的机关大院,里面的商店也卖那些侨汇商店的商品。
都是国外进口的。
进口的东西,国内不一定有能力生产啊!
想想,等回去了找个机会看看,主要是看什么样子的,照着差不多的生产不知道行不行。
“来喽!”
思绪间,李莹莹端着一瓶酒笑呵呵的回来了。
放在桌上,笑道:“我去拿几个缸子。”
说完,去食堂那边拿了三个小号的搪瓷缸过来放在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