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肯定不会同意的。
看着孙大爷思索的表情,他继续说道:“孙大爷,这以后都是街坊邻居,帮个忙,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您也知道,我这刚刚从农村过来,这要是出事情了,我可得回农村去啊!”
听到这话,孙大爷也是轻轻颔首,做了个思索的状态:“那行,我给你问问,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王青松见状也是一阵的无语了。
您老是真的认为自己面子够大,还是说一点都不懂政策(法盲)?
额~~
好像还真的有可能不懂。
“那您问问!”
王青松笑了笑,示意了一下对面。
随后还是解释了一句:“孙大爷,您要是缺什么,我这边还能给您想想办法,您毕竟是咱们厂的八级大师傅,又是咱们院的居委会代表,别人没有怎么也给您弄点啊!”
四九城的人都好一個面子。
或者说,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张嘴,一张脸。
花花轿子人抬人,不能完全按照大哥的说法,也不能完全听二哥的。
听到这话,孙大爷自然是一阵的高兴,“我这也不是给我们家弄的,就是大院的人过来找我,这不是抹不开面嘛!我就过来问问。”
随后看了一眼赵明的家里笑道:“那行,我过去问问!应该问题不大。”
打个招呼向着对面走了过去。
“小赵啊!”
孙大爷对着里面喊了一声。
赵明则是掀开了帘子走了出来;“孙大爷,怎么了?找我有事情啊!”
“昂,有点事情……”
“哦,里面坐!”
随后两人进了屋里,在那里嘀咕了起来。
王青松看着他进去了赵明的屋子里,他这回过头来,赶忙进了屋里。
掀开帘子,就看到小麦坐在小马扎上,抬头瞪着金鱼的大眼睛仰着脖子看着他。
嘴巴上糊了满嘴的调料和油花。
手里则是拿着那个啃了一大把的猪脚。
看到这一幕,王青松乐了起来。
小麦见状则是小声的问道:“哥,我能吃了吗?”
她可是清楚的记得,之前村里没吃的,然后生产队的民兵经常过来查家里有没有吃的。
他们偷吃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王青松笑着点了点头:“你吃吧,快点吃,吃完了用毛巾擦擦嘴再出来,听到了没?”
“嗯!”
小麦答应了下来,赶忙继续啃了起来。
王青松见状,放下帘子,走了出来。
回到炉子这边,此时水已经快要开了。
随后他便去切大白菜去了。
洗了几片大白菜的叶子,回来以后,切成丝。
等他弄好以后,水已经开了。
把面浆一点一点的拨进锅里,只见锅底凝固了一块一块晶莹剔透的面疙瘩。
加点盐,偷偷放了一点猪油。
盛了满满两大碗。
而此时孙大爷刚刚从赵明屋里出来,脸上带着一丝丝的尴尬。
也不看王青松这边,直接抽着烟回到了家里。
看到这一幕,王青松心里明白,赵明肯定不会同意的。
或者说,赵明就算是愿意。
那也不能这么明目张胆的。
这就像是潜规则一样,大家都知道,但就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
“吃饭了!”
把水壶放上去烧水,回到屋里对着里面喊了一声。
“嗯!来了!”
只听到里面淅淅索索的声音传来,过一会,这才看到小麦从帘子后面出来。
眼珠子滴溜溜的在门口扫视了一下。
低声问道:“哥,嘴上没东西了吧?”
王青松笑着点了点头:“没了,吃饭吧!”
看着警惕的小麦,估计只有农村的孩子,才会这样吧,城里的孩子肯定不会。
因为之前大食堂不办了以后,但是公社这边还是会派人来村里家家户户的找,看看有没有粮食。
家里弄点东西吃的,那都得深更半夜的开火。
一个原因是家里烟囱冒烟,白天会被看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味道。
他还听说,有的生产队早上统一收粪便,就是确定昨天有没有吃什么好东西。
说白了,这是锻炼出来了。
也是挨打出来的。
毕竟孩子没有大人懂事。
小麦见状嘿嘿一笑,坐在桌子前的板凳上,拿起筷子头伸到碗边上。
“吸溜~~”
喝了一口,这才笑呵呵的抬头问道:“哥,你身上怎么有股子香味?”
听到这话,刚刚坐下的王青松疑惑了一下。
在身上闻了闻。
他知道应该是在那边吃的火锅。
“没有啊!哪里有味道?”
小麦闻言凑了过来,跟个小狗一样,左边闻闻,右边闻闻。
最后将鼻子定格在他的头发上:“哥,你头上,有香味。”
说完,回去坐在板凳上继续吃着饭。
王青松眉毛一挑,可惜看不到上面的情况,用手摸了一下头发,放在鼻子上闻了闻。
好像有那么淡淡的味道。
随后没好气的笑道:“你这是狗鼻子啊?这么灵?”
“嘿嘿!”
惹来小麦一阵的咯咯笑。
王青松在那里琢磨着,也不知道今天跟自己接触的人有没有人闻到香味。
应该有。
估计只是没人问而已。
甩开思绪,没有去管了,以后要是吃火锅,就跟周颖一样。
洗个澡再回来。
“吸溜~~”
面疙瘩太烫了,屋里传来一阵阵的吸溜声音。
现在四点太阳西斜,五点半就天黑,此时外面已经完全黑透了。
“吃饱了没?”
王青松对着小麦说完,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在周颖那边吃完没多久,现在又吃了一点,有点撑着了。
“嗯,吃饱了,好吃。”
小麦也是舔了舔嘴唇。
王青松见状,看着已经干净的锅底和碗底,拿着饭碗出去,把碗筷给洗干净。
“开会喽,开会咯!”
王青松正在自己的厨房这边用热水洗锅碗,就听到韩大妈在那里吆喝着。
听到这个声音,王青松洗碗的动作都顿了一下。
好奇的看着。
随着韩大妈的声音传了出来,大院里各家都有人陆陆续续的出来,不过基本上都是家长过来站在中间。
孩子们要么是在自家门口,要么是围在附近。
隔壁的孙倩也出来了,擦了擦手上的水,去了中间。
平时各家都是在屋子里还看不出来。
这一下都出来,几十号人窝在中院这狭小的地方,就显得人特别多。
相熟悉的人在一起低声细语说着话。
场面显得有些乱糟糟的。
“都来了没?国华家的来了没?”
“来了,这呢!”有妇女应答了一声。
“钱波呢?”
“这呢?”
“王青松家的来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