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 第152节

  王青松也是一阵的纠结。

  他也不懂啊!

  想了一下他还是开口说道:“这样吧,你自己看着办,这两个手表的钱,你看着收,对了,银元,黄金之类的要是碰到了,就按照黑市的价格收。注意安全,钱丢了没事,人别出事情了。”

  两个人的都是一片懵的人。

  也说不出个道道来。

  只能先收一段时间,然后他再去鉴别,不是一下就能急着全都完成的事情。

  收集能量,去那边贩卖东西都得兼顾着。

  梁春晓听到钱丢了没事,人别出事情的时候,心里一阵的暖意。

  要知道这是三百多块钱呢,相当于城里人一年的工资了。

  除了家里的老头子,好像没有人真的这么关心过她了。

  在她看来,她的命比钱和粮食要贱。

  想了一下,她眉头又皱了起来:“你要的东西那么多,我这运输也不方便啊!这怎么办?”

  这话让王青松陷入了沉思。

  其实这个问题他也想过,不是说弄古董的事情,而是房子的事情。

  那就是租房的事情。

  自己能弄到物资的时候,不是没想过在城里买房子,这样的话,自己的户口就能够解决了。(关于房子的已经解释。)

  这时候进城难,那是因为农村人没钱,只有招工这一条路。

  其实还有一条路,那就是买房子。

  但问题是八卦镜只能在王老西那边的房子使用。

  这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去买房子的话,那就得登记,过几年自己还是要回农村,有些得不偿失。

  感觉没有这个必要。

  但是现在看来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只不过现在的选择是隐蔽,肯定是不能找大杂院住一堆人的那种。

  最好是那种只有三五间房子的小院。

  这种的不是那么好物色的。

  极少。

  或者是那种民国时期盖的房子,在城里以前属于平民区,那种都是独门独户,而且院子也很小,房间只有三四间那种。

  “哎,想什么呢?”

  思绪间,就看到梁春晓伸头看了看他。

  王青松回过神来,看着她笑道:“哦,没什么,那你先收小件的吧,别收大的,等后面看看再说。”

  “那我怎么找你?”

  梁春晓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王青松估算了一下时间,八卦镜上还没有充满,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会熄灭,又为什么会亮灯。

  但是他有种预感,肯定和自己去那边是有关系的。

  而且现在自己再过去,在那边也待不了多少时间,毕竟那边已经是下午四五点了。

  先把八卦镜充满了再说。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这样吧,明天我再过来一趟,咱们还在这里集合,应该是上午过来,九点吧,九点我到这边。”

  梁春晓闻言琢磨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那行,就这么说定了,我先过去了。把这手表给出手了。”

  说定以后,两人也就准备分开了。

  临走的还是,他还是不放心的交代了一下。“自己注意点安全,可别出事情了啊!这两块你去东单那边吧,还有,你自己的钱放好了。”

  “嗨,放心好了,我知道。”

  梁春晓不在意的说了一句,打个招呼就跑了。

  王青松看着对方离开的背影,又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得赶快回去了。

  打了个哈欠,走向公交车站。

  坐上车来到阜成门外中专,回家去了。

  走在路上,王青松在那里琢磨了好久,心里则是在那里想着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呢!

  就算是自己上了中专,等到了那年正好是中专三年级,还没毕业就到了那个一片红的特殊时间段。

  初中毕业,虽然在农村也算是一个文化人了。

  但是对于城里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在这个精简的时期,想进城里找个工作那压根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城里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人,很多都进厂里上班了。

  更何况他一个初中生,而且是一个农村的。

  这让他一阵的纠结。

  在农村种地到改开?

  这个时间太久了,那都是二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可是一想到八卦镜,这让他又是一阵的气馁。

第128章 ,二哥的心思

  白天出太阳了,路上被走过的路有些泥泞。

  而且这段时间温度也上升的很快,没有之前那么冷了,当然了,这是对比之前的温度。

  手里提着布袋子,向着家里赶去。

  路过农田这边,就看到赵大田愁眉苦脸的在田边走来走去。

  手里还拿着一株麦子和油菜。

  时不时下地里翻看一下。

  “三爷爷,在干嘛呢?”

  王青松路过,看到了自然得打个招呼。

  赵大田闻言抬头看了一下:“哦,青松啊,从城里回来了?”

  当看到他背着东西笑了笑:“你这又从你二哥那边弄的什么好东西啊!”

  听到这话,王青松自然是笑道:“哦,没什么,二哥给了我点东西,出的用的都有。”

  之所以扛着袋子,不就是让人看到的吗?

  只是没说具体什么东西而已。

  随后看着他手里拿着的苗,问道:“怎了?庄家出问题了吗?”

  看他的样子应该是的。

  这几年粮食减产,干旱是一部分,病害自然也是其中一部分,当然了,更加深层次还有不能说的原因。

  赵大田拿着麦苗叹了口气:“这麦子又长红头瘴了,估计今年夏收够呛,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

  这话让王青松眉头皱了一下。

  又是这个毛病。

  红头瘴是他们这里的土叫饭,学名他不清楚,从苗期到抽穗时期都有发病的,一旦得了这个病,减产三成到五成是常有的事情。

  这也是这几年一直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

  年年都有。

  看了一下他手里的油菜又问了一句:“菜仔呢?也生病了吗?”

  赵大田点了点头,摆弄了一下手里的油菜叶,叹了口气:“嗯,菜籽也长‘火烧龙’了,看来今年的夏收不太好啊!”

  王青松伸头看了看,很常见的一种病。

  但是这玩意和刚刚的麦子病一样,都是传染的,一旦出现都是大面积的。

  这玩意比麦子那个还狠,这玩意不止是油菜,还会传染给菜地,其他的蔬菜也会这样。

  减产是必然的,绝产都不是不可能。

  赵大田看了看对着他摆摆手:“行了,都习惯了,去忙你的吧,这都快到饭点了。”

  王青松闻言点了点头:“哎,好,三爷爷,那您忙,那我先回去了啊!”

  “嗯,回去吧。我再看看。”

  赵大田说完,背着手离开了。

  看着离开的背影,王青松将目光放在了田里,也不知道那边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治这些庄稼的病。

  最好是土法子,因为农药之类的村里很少用。

  来历也说不清楚。

  摇了摇头,提着东西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此时村里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了袅袅炊烟,给这个沉寂的村子带来了一些生气。

  拿着钥匙推开了房门,将东西放在了堂屋里。

  进来以后屋里暖和了许多。

  没着急去冯婶子家里,而是先生火烧水。

  当看到水缸里的水是满的,他愣了一下,顿时想到是小枣给打的水。

  这让他有些不好意思。

  拿着水瓢舀了一锅水,开始生火。

  看着灶台地下噼里啪啦熊熊燃烧的大火,稍微弄一下防止烧出来,这才来到了里屋。

  开始准备东西。

  弄好了他这才拿着准备好的东西离开了房间。

  来到冯婶子这边,正好碰到了对方。

  “青松,回来了啊!”

  看到他,冯婶子自然是在那里打着招呼。

  “婶子,您这是干嘛呢?”

首节 上一节 152/10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