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谁也没想到,黄佐会一语中的。
日后常怀远为了华九难,带着自家六兄弟白衣染血、杀戮无双。
成就了一段“月照尸山,血海翻龙”的民间传说。
以至于日子久了,修行界只知“北国有血龙,怒而‘常杀人’”。
常杀人者,身高十丈,虎背熊腰、十头八臂,各持狼牙大棒。
面目狰狞赛钟馗、坦胸露乳猛张飞!
至于常怀远......那家伙是那嘎达的?没听说过,咱不认识......
这样的以讹传讹下,让一向儒雅大气的常怀远,一度险些自闭。
为此数年不肯出门走动。
无他,觉得丢人!
哎,交友不慎!
对于“常杀人”这件事儿,常八爷却有不同看法。
人家如此谣传自己大哥,他非但不生气,反而隐隐有些自豪。
常八爷心中认为,这样的形象才符合常怀远那“彪悍”的气质。
甚至当陈大计惹祸牵连到八爷,他俩一起被“人”堵在“小胡同”里,无路可逃的时候。
常八爷都会用最怂的语气,说出最牛的话。
“各位好汉且慢动手!”
“先自我介绍一下,咱是常家老八常怀蕴......”
说到这里,堵着他的人一定会哄堂大笑,然后八爷接下来的一句话,就能让这笑声戛然而止。
如同“嘎嘎嘎”叫的正欢的鸭子,忽然被人勒紧脖子。
“不认识我没关系,我大哥叫‘常杀人’。”
可怕的安静后,常八爷被“仇敌”恭送着离开。
小胡同里,只留下陈大计一人被揍的凄惨......
有机灵懂事儿的,还会赔给八爷几袋方便面拉近关系。
......
扯得远了,我们言归正传。
俗话说得好:
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大鬼听到“常杀人”这个称呼,立即重视起来。
毕竟在如今的末法时代,敢残害普通人、甚至常杀人还不怕报应的,不是怨气冲天的白痴,就是真正的道行高深。
而常怀远,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白痴。
“阁下是常怀远,‘常杀人’?”
常怀远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能无奈的点头。
“正是常某......”
第487章 小心点
眼见着“无名”大鬼居然和常怀远聊了起来,怕极了常家主的日游神赶忙打断。
附在大鬼耳边轻声说道。
“封兄何必多言!”
“如今这些人尽皆平安归来,说明范丞相(白起仇人,范雎)的谋划已经失败。”
“我等还是趁早离开这凶险之地,免得夜长梦多。”
其实大鬼心中就是这么想的,只是实在恨透了黄佐夫妇,才想着退走之前将他们灭杀。
然而不等说话,白衣胜雪的常怀远却主动上前一步。
“看二位似有离去之意。”
“常某以为远来是客,何必行色匆匆。”
“不如由在下引荐,我等同去参拜光华娘娘。”
“娘娘慈悲好客,定然不会怠慢了两位。”
常怀远这话表面上说的客气,但实际意思是:
干完坏事就想走,天下间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跟我回光华府交代清楚吧!
黄家仙最好事儿,再加上松老到来之前,黄佐可是被大鬼揍的够呛。
如今自然不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机会。
老两口对视一眼,嘿嘿笑着拦住群鬼退路。
“怀远大兄弟,两个大的交给你,小的交给我们。”
“今天这些脏东西,一个都别想走!”
常怀远微笑点头:“如此有劳老哥、老嫂子。”
大鬼在阴阳界,也属于“割据”一方的人物,见状勃然大怒。
“呵呵呵,本座原想息事宁人,既然你们不依不饶,那斗过一场便是!”
常怀远依旧笑的温和,轻轻一撩长衫下摆,道声:“请。”
大鬼不了解常怀远底细,只把他当成比较厉害的出马仙,但日游神温良怕啊!
他可不想再当一回“道具”, 被用来现场教学......
就在他琢磨怎么能逃此一劫的时候,周围阴风骤起。
大批甲胄分明的阴兵,在苏武、苏侯爷的带领下齐齐出现。
苏侯爷依旧身披羊皮棉袄,手持乌光闪烁的忠义杖。
花白的胡须迎风飘飘,清瘦的脸上不怒自威。
温良见了苏武,仿佛见到救星。
连忙大声高喊。
“侯爷来得正是时候!”
“这位封无门封将军,就是前来接替你的新任城隍!”
书中暗表:
自从老爷子知道陈大计转世到自己身边后,总觉得心中腻歪:
就像无论在睡觉、吃饭、读书、看报,二十四小时都有一只绿豆苍蝇,在你眼前“嗡嗡嗡”的飞来飞去。
还时不时的落在脸上。
最关键的是你不但不能打,甚至要宠着、养着、惯着,提防着苍蝇别被别人打死喽......
要是陈大计在自己眼皮子地下出事儿,重新回去祸害地府,那苏武不就成了阴阳界的罪人么?!
好不容易躲开这祸害,他怎么还追过来了!
是不是阴司中有人故意和老夫为难......
思来想去,苏老爷子也没琢磨出啥好办法。
最后把心一横:
惹不起,老夫还躲不起么?!
你来北国,那我就申请调回地府;
大不了等少将军死了,老夫再回来!
至少能落得清净,眼不见心不烦!
见到封无门和温良,苏侯爷也是一愣。
因为他怎么也没想到,接替自己的会是陈大计的仇家。
这事情弄的......
不行,等回头定要叮嘱少将军,让他小心......小心别把新任的城隍玩儿死了......
毕竟杀害阴司册封的正神,上面一旦追究起来还是很麻烦的......
第488章 八爷快跑
当弄明白双方发生冲突的原因,苏侯爷面露沉吟。
也不理会封无门和温良,而是对着常怀远说道。
“老夫以为无论事出何因,任何人都不能私扣阴司正神。”
“地府威严不容挑衅,常家主、黄家主以为然否?!”
在我神州古代,民间人士别说扣押朝廷命官,就是告官,都要先打二十大板,这叫“孝悌之义”。
如今常怀远虽然登天化龙,道行远超多数阴神,但始终没有神位、未燃神火。
从本质上讲,还是“民”。
因此他对上阴司正神,就算再占理,也有“以下犯上”的嫌疑。
俗话说得好,打狗也要看主人。
如果惹恼了地府大能,追究起来吃亏的还是常怀远。
常怀远曾经追随岳武穆多年,平日里最敬重的就是忠臣烈士。
再加上苏侯爷说的乃是正理,于是深深点头。
“侯爷说的极是。”
“常某一时孟浪,险些酿下大错。”
“若是因此连累了小先生,当真百死难逃其罪。”
看着常怀远这个谦谦有礼的绝世公子,苏武老爷子毫不吝惜眼中的赞赏。
当他扭过头去望向封无门和温良,却是一脸严肃。
“汝等假公济私、公报私仇的事以后再算,现先跟老夫回城隍庙办理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