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还能闻到一股惊人的药香。
盒子里所藏,全是从瓶山药壁,以及虫谷和水龙晕上绝壁中采来的大药。
几乎每一株都是百年难见。
放到外面打破头都抢不到的吊命宝药。
但此刻,他看都没看,只是快步掠过,最终停留在对着书桌一角的架子上。
木格中分明放着一块铜鉴。
只是看上一眼,一股古朴厚重,又浩荡纯正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法家古镜!
当年的秦王八镜之一。
流落古滇国后,被献王带去遮龙山,悬挂在青铜棺上镇压其中凶尸。
陈玉楼一路将它从滇南带了回来。
只不过,暂时还没想好如何去用,于是便将它与其他古物一起放在了书架上。
小心从架子上提起。
陈玉楼迅速返回。
等他重新回到中归墟卦鼎外,端着铜鉴往鼎身上那道轮印贴去时,说实话,他都觉得有些荒唐。
毕竟法家古镜和卦镜,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但不知道为什么,心中偏偏又有一种莫名的期待,让他眼底罕见的露出一丝紧张。
啪嗒——
终于。
当他稳稳将铜鉴贴到轮印之中。
让陈玉楼惊奇的是。
卦鼎上的轮印,似乎就是为它量身打造,严丝合缝,恰好契合。
就如一旁挂着的三枚铜符。
同时,几乎就在铜鉴挂上去的刹那,归墟卦鼎内蕴藏的磅礴海气,就像是感应到了什么,从一开始的缓缓流转,骤然间,就如沸腾了一样。
轰!
陈玉楼眉头微皱。
强忍着后退的冲动,死死盯着身前的青铜巨鼎。
海气不断沸腾,渐渐的,海气化为海水,有雾气飘荡,鼎身上原本清晰可见的鸟兽虫鱼、星空日月纷纷隐入雾气之中,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幅幅画面。
有人来到归墟古国。
似乎交流着什么。
然后,一行赤着上身,镌刻透海阵的疍民,深入海底,将金银铜铁一类的矿石扔入巨大的深海火窟之中。
不知道多久后。
一块古朴惊人的铜鉴,从火窟之中缓缓形成。
那些疍人欣喜无比,带着铜鉴重回海面,将其交给来人。
“等等,海市蜃楼还是投影照壁?”
“或者说……法家古镜也出自归墟遗民手中?”
第196章 古今第一神物归墟鼎
这猜测一起。
饶是陈玉楼神色间也忍不住闪过一抹难以置信。
关于秦王八镜的传闻。
不仅存在于民间志怪杂谈,历朝历代读书人笔记,甚至史书中都有记载。
法家古镜,乃是法家祖师所有。
据说这面铜鉴铸造于紫阳山上,能照破天地礼义廉耻。
秦皇政一统六国后,收拢六国无数古董,其中就有这面铜鉴。
因为此类铜镜,共有八面,被他收纳于宫中,时常欣赏,所以被冠以秦王八镜的名号。
另外,在名气上虽然不如秦王照骨镜。
但法家古镜是镇伏求正之器,最是能够克制邪煞妖魔。
始皇帝登基之初,黄河种有鳌尸兴风作浪,覆没船只无数,他便是命人取法家古镜,悬在黄河之口。
自此过后。
鳌尸之祸被彻底镇伏。
此中也能窥见一斑法家古镜的强横之处。
但无论哪种传闻,都从未将它与归墟古国联系起来。
但……
眼前发生的一幕,却是真切无比。
一时间,让陈玉楼都不禁有种恍惚之感。
按照时间线算的话,归墟古国可以延续到几千年前的夏商时代,到西周时,国力更是达到了鼎盛。
借助于水中龙火铸造神器。
只不过,从周天子令其造归墟卦鼎后,这个海中古国便渐渐归于没落。
到了秦汉时代。
更是几乎一度消亡。
一部分人继续生活在海底,更多的人则是上岸,渐渐衍生成为疍民。
而法家古镜现世的时间。
却是战国时代。
这么算的话,法家祖师前往归墟古国,请动归墟之民为其铸造铜鉴,似乎也能说得通。
只是,若是如此,结论就和紫阳山相悖。
“紫阳山……”
陈玉楼眉头微皱,敏锐的点出此处。
但念头才起,他又不禁苦笑着摇摇头。
要只是时隔百年千年,或许还能找得到,但几千年过去,沧海桑田,先秦时代的古地名,早都不知道更改了多少次。
不说别的。
光是他听过的紫阳山。
就要三四处。
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吴山东南第一峰。
不过那一处的紫阳山,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元朝,因为山上建有紫阳庵,方才有了紫阳山之名。
在那之前,书中多称其为瑞石山。
想要准确找到先秦时代的紫阳山,难度不异于登天。
这年头交通不便,消息也极为闭塞。
一如之前在瓶山丹井棺山中,遇到的那位青池道人遗蜕,按照墓志铭和棺壁照影中所留,他自述为青池山人。
但事后,陈玉楼特地让人去江湖上打听过。
几乎完全找不到青池山这个地方。
“不过么……”
收起心头杂念。
陈玉楼眼神一凛,目光继续落在那枚铜鉴之上。
准确的说。
是法家古镜四周那一枚枚犹如金线的縎石上。
这也是法家古镜最大的特征之一。
縎通骨,也有一种纺丝之意。
陈家世代倒斗,经手的古董明器何止万千,陈玉楼自小就在观云楼中长大,古董堆积如山,一双眼力也由此练到远超常人的地步。
但就算是他,也还是第一次见到縎石。
非金非玉。
偏偏刀剑难破。
此刻目光落在那一圈作为点缀的縎石上,陈玉楼心头忽然一动。
下意识伸出手指,在縎石上轻轻划了下。
质地细腻,犹如玻璃。
“这是高温融化后的琉石?!”
感受着那种特殊的质感,陈玉楼一下明白过来。
难怪只在书中见到。
却从未听过縎石之名。
此物若是只存在于归墟深海,是无穷无尽的水中龙火熔炼而成,被归墟古民作为金石点缀,远在陆地的人又怎么会知晓。
最关键的是。
随着归墟古国消亡。
此物也跟着一起消失,更是再无人知道。
“所以,这方铜鉴和归墟古国间还真有一点联系?”
想到这里,陈玉楼忍不住喃喃出声。
这谁能想得到。
法家祖师曾远赴千万里,前往归墟之地,请人为他铸造一枚铜鉴。
说出去都无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