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第81节

  多尔衮在等其他方向的建奴到位!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会停滞在山海关外迟迟不进!

  要是建奴兵分数路,那他们的目标就绝不是北直隶这么一小块土地了!

  最大的可能就是……

  长江以北!

  任凭这俩人在怎么有战略眼光,在怎么推测多尔衮的野心,也不会想到多尔衮的目标是席卷整个大明朝。

  毕竟江南还有几十万大军,还有长江天险和江南水网。

  建奴或者说自古以来的北地游牧民族,都适应不了江南的地理和天气。

  但把大明打成南宋局面,也已经足够让二人惊讶了。

  反应过来之后,金铉还是没能明白,黄得功为何非要派援军去山海关一线。

  现在既然知道建奴是多路齐发,在没弄清局势之前,不应该按兵不动吗?

  毕竟按照朝廷章程,将各城修缮完毕,春耕结束,以建奴拉胯的后勤,一城一城的阻挡,建奴不可能越过黄河南下的。

  将心中疑问询问过后,理论派和实践派的差距就显现了出来。

  黄得功作为久经战阵,一步一步打上来的总兵,经验比金铉多太多了。

  “因为山海关一带,正是建奴中军,无论建奴分多少路,都要围绕中军展开。”

  “只要挡住中军,就算建奴偏师跨过长江,也无须担心。”

  “黄帅为何如此笃定?山海关外不是只有六七万人吗?建奴本部加蒙古和汉军旗足有二十万呢。”金铉疑惑的问道。

  黄得功点点头,伸手指向山海关方向,“金主事说的没错,建奴加起来确实有二十万大军。”

  “可你有没有想过,我大明上上下下也有百万大军呢,可实际战力呢?英国公的三千营,勇卫、近卫等军,最多再加上黄某本部两万多人,也才五万而已。”

  “若以金主事为帅,中军也仅有这五万人吧。”

  “建奴纵使有二十余万大军,可最精锐的乃是上三旗,而眼下上三旗中两旗外加建奴当今真正的掌权者多尔衮均在山海关外,就算其余十五万俱出,也当不得中军。”

  “而山海关就是重中之重。”

  说完,黄得功又用手指在山海关的位置向左右延伸一番。

  “无论建奴到底想干嘛,后勤补给都绕不开山海关。”

  “若黄某猜测的没错,那多尔衮这老贼就是在等其余偏师到位!使我王师应接不暇,无力分兵北上支援山海关,届时若王师对阵偏师,则多尔衮率军直抵京师,若王师弃偏师迎中军,则多尔衮定当以建奴马多之优势,赶赴蓟州一带与王师僵持,而偏师席卷黄河两岸,断北直隶生路,无粮无兵之下,朝廷也只得南迁。”

  “朝廷一旦南迁,军心顷刻崩溃,建奴中军和偏师定会尾衔陛下行在归南京,到时长江以北具皆沦陷。”

  黄得功说了一大堆,但金铉始终没能明白他的意义在哪。

  “可这跟黄帅调兵赶赴山海关一线有什么关系?”

  “自然有关系,金主事还记得刚刚黄某说过的话吗,挡住中军,就是挡住了偏师!”

  “此计确实无解,但一切都归根于我王师兵力不足,战力不强。”

  “然而要是我们能在山海关一线挡住建奴中军,使建奴军械粮草送不到偏师手上,则偏师俱皆不敢妄动,甚至会提往京师一带靠拢。”

  “要知道,北直隶、河南道等地早已被闯逆搜刮一遍了,大部分粮草都在京师和各大坚城内,除非建奴偏师能南下数千里才能搜刮到粮草。”

  “建奴没那么多余粮,也没那么大气魄,湖广一带可是有左总兵百万大军呢。”

  “只要趁现在建奴偏师未至,发兵山海关一线挡住建奴中军,便可让建奴被迫陷入陛下一手打造的北直隶战争网!”

  “那为何建奴不直接破关入境呢?毕竟山海关形同虚设?”金铉不解。

  “这正是黄某刚刚所说的,建奴害怕我们把重兵压到山海关一带!”

  “若破关长驱直入,偏师未到位,让朝堂惊恐,则黄河沿岸定当加强守卫,若破关而不入,则恐引北直隶重兵云集,这可是破了百万的大军啊,哪怕只有十万,也足够多尔衮惦记的了!”

  一番话说完,金铉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连建奴的真实动向都没弄清楚,而黄得功不光将敌方主帅的心思推测出来,连带着如何破局都有了计策,高下立判。

  “黄帅之策,下官拍马不及,下官这就去给兵部和陛下进言,阐明黄帅之推测,也好让陛下和朝堂诸公早做准备。”

  “那就劳烦金主事了。”黄得功拱拱手,又补充道,“其实……”

  “陛下可能早就猜到了。”

  金铉一怔,“黄帅何出此言?”

  “陛下早在建奴叩关之际,便着手打造了北直隶城防战…哦…战略网,又急调王总兵带勇卫营和蓟州守军驰援山海关,那时咱们可还不知道建奴没有破关的意图。”

  “眼下陛下给我北直隶全境调兵职权,又有四千浙兵随时待命,就是算准了黄某不会窝守坚城!”

  黄得功感慨似的看向金铉,“若是没有党争牵连,以陛下之能,可能建奴早就被犁清了。”

  金铉吓到眉头直跳。

  “黄帅慎言!”

  这话是你一个统兵之人能说的吗!

  纵然陛下提高了军士地位,但百年弊病,不是一朝就能解决的。

  要是被有心之人听到,捅到倪元璐哪里。

  就算倪元璐开明大义不跟你计较,光是六部的人动动手脚,也不是你一个总兵能抗住的!

  军械?等着,粮草?等着,新兵等!着!撤兵?等斩!战败?等斩!小赢?养寇自重,等斩!大胜?班师回朝,拥兵自重,等斩!不回?准备造反,等斩!

  尤其是崇祯这种没有自我分辨能力,大臣说啥就是啥,还生性多疑的皇帝。

  斩了多少有能力的大将了。

  你一个小小的黄得功算什么。

  黄得功也知道此话不妥,赶忙转移话题。

  冲着门外喊了一声,叫来几名传令兵。

  “传令,宣府前卫、右卫守军五千即刻拔营,急援山海关,听候勇卫营王二虎总兵之令。”

  “怀安、怀来、保安、蔚州永宁五卫守军七千,转镇蓟州。”

  “兴和、永昌、龙州、云门四个千户所增补宣府!”

  两名传令兵得令,匆匆转头离去。

  金铉正写着奏报,黄得功总觉的有什么纰漏。

  又无人相商,只能盯着舆图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盘算。

  “山海关……大同……张家口……察哈尔,蓟州…山东……山东?!”

  黄得功忽然发现,自己还漏算一个敌方。

  那就是毗邻北直隶,虽不起眼但至关重要的山东!

  哪里没有沦陷过,尚有存粮。

  如若建奴偏师直捣山东,那黄河沿岸的守军肯定要回防!

  不回防则山东道尽失,一旦回防,建奴完全可以凭借机动性,沿着黄河边行动。

  而南方无论是史可法还是周王的援军,都要过经运河过黄河!

  届时建奴半渡而击,以山东搜刮而出的存粮,足以支撑偏师南下!

  而想去山东也很简单,出喜峰口过天津即可!

  若是建奴偏师出喜峰口,直捣山东,则北直隶立马变成一片孤地!

  届时朝堂想要南迁,整个运河河道都不能用,只能走河南道绕路而行。

  要是被建奴咬上了……

  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黄得功顿时打了个激灵,冲着门外赶忙大喊,“来人!来人!快去回禀陛下,让浙兵即刻出京,八百里加急镇守喜峰口。”

  在金铉询问的目光中,黄得功犹豫再三,最终还是起身,“不行!我要亲自入宫面圣,金主事按照既定策略来办即可。”

  “一切等候我黄某命令!”

  ……

  黄得功反应已经很快了,但终究还是慢了一步。

  就在他快马赶赴京师之际,多铎带着两白旗五万人也攻破了喜峰口。

  喜峰口位于今河北迁西境内,地势十分险要。

  一边是滦河河谷,一边是长城防线,还夹在在宣府和蓟州两个军事防御区之间。

  皇太极就在崇祯二年带着大军绕开宣蓟两镇,破喜峰口直捣京师。

  也一举打破了整个北地防线,自此以后,北地连年告急。

  后来李自成到了之后,喜峰口守军被调走,一直到黄得功派了一个千户过来,才算重新恢复了关隘使能。

  只不过这一个千户,在两白旗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周围长城沿线的烽火台又因为人手不够,根本起不到示警作用。

  狼烟仅仅燃起了半个时辰,便被攻入关中的建奴浇灭。

  而倪元璐等人的推测也没错,多尔衮确实没那么快就把大军集结起来。

  若想和之前一样,不到四月中是肯定无法集结大军的。

  但多尔衮另辟蹊径,将大军分为三路。

  常年驻扎盛京的两黄旗和两蓝旗由他带领,直奔山海关。

  而多铎带着的两白旗则在锦州一带,离喜峰口最近。

  仅用两日便抵达。

  代善虽然距离最远,但沿路的蒙古八旗和两红旗可以不用提前集结,在张家口汇合便可。

  成功缩减了集合时间。

  这才让倪元璐等人错误预判了建奴入关时间。

  除了黄得功,没有人能料到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还敢分兵。

  多铎并没有在喜峰口多做停留。

  而是带上一切可用的物资,直扑天津而去。

  轰隆隆的马蹄声格外醒目。

  为了不被发现,多铎可谓是煞费苦心。

  甚至专门从汉人八旗中调出一名熟悉关内情况的降将带路。

  这人也不是别人,正是毛文龙手下的大将耿仲明!

  不过多铎可没有多尔衮那般礼贤下士,把耿仲明完全当条狗来对待。

首节 上一节 81/1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