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逆子,我强娶郡主气晕皇帝! 第68节

  陈洪看出了皇帝的心思,在旁小声道:“武王这次识大体,还不忘在百姓面前,夸夸陛下。这格局,一下就起来了。”

  “算这小子,还有点良心。”

  说这话时,刘炎的嘴角,是带着微笑的。

  从之前那瘦弱男子的口吻中,不难得知,老百姓对朝廷,对皇帝,多少是颇有微词的。

  刘枭这是当着老百姓的面,好好把他这个皇帝老爹夸了一顿。

  挽回了一丝朝廷的颜面。

  他能不高兴吗?

  “回宫。”

  ……

  七日时间已到。

  皇帝下了旨,今日在太和殿早朝。

  清晨时分,阳光洒落在宏伟壮丽的太和殿广场之上。

  文武百官早已整齐列队在此恭候圣上旨意。

  昨夜,刘景风尘仆仆赶回京都,并带回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他成功治理了江北县肆虐已久的水患!

  一时间,刘景成为了太和殿广场上当之无愧的焦点人物。

  众人纷纷围拢过来,对他赞不绝口。

  “下官一直就看好四皇子,说四皇子有治国之策,果不其然啊。”

  “四皇子此次前往江北县仅短短七日,竟然就能彻底解决那里的水患问题,实在令人钦佩不已!”

  更有甚者,一些善于阿谀奉承之人极尽谄媚之能事,不断吹捧道:“四皇子真乃治国之奇才也!”

  “如此年轻有为,将来必定能够担当大任,带领我大乾走向繁荣昌盛!”

  这样的话语无疑暗示着他们对于四皇子继承大统、登上太子宝座的支持。

  老四刘景此番赴任江北县确实表现出色。

  凭借几道明智果断的政令,他成功地抵御住了汹涌澎湃的洪水,使得江北县城安然无恙。

  这一成绩着实超出了满朝文武官员们的预期。

  “你们再看看那江南县,听说这几日的洪水,已经淹没了不少房屋,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啊!”

  “现在的江南县,那可是人间炼狱啊。还好陛下有先见之明,提前发行国债,用于救灾,要不然这江南县的百姓,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啊。”

  这个时代信息传递缓慢而闭塞,大多数朝臣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京都之内。

  他们所接收到的最新消息,源自三天前江南县县令张儒呈上的奏章。

  那时,江南县已遭遇洪灾侵袭。

  但时至今日已过三日,众人心中暗想,恐怕此时整个江南县已然沦为一片泽国。

  "唉,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啊!"

  一名年事渐高的老臣不禁摇头叹息道。

  “当初武王奉旨前往江南县之时,曾信誓旦旦地向圣上保证,有妙计可解除水患,定当保得江南县全县百姓安然无恙。老夫当时尚深信不疑,觉着武王或已大有改观,兴许当真手握救民良方。岂料事与愿违......”

  “武王行军布阵确有一套,但论及治国理政之方略,实难望四皇子项背啊。”另一人附和道。

  “武王此番害得十余万黎庶颠沛流离、无家可归,下官等人早已拟好弹劾武王之折本!今日定要当面向圣上呈报!”

  一时间,众多御史谏官纷纷表态,摆明立场。

  准备趁此时机,彻底扳倒刘枭。

  武王是有战功,但江南县一下让十几万百姓失去家园,这样的罪过,岂能功过相抵?

  今天,他们就要弹劾刘枭,最起码让陛下拔去他的王爵。

  众人达成一致,却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是谁在背后说本王坏话呢?”

  刚才扬言要弹劾刘枭的御史言官,额头冒汗,扭过身来。

  只见两个太监,正抬着武王的轿子,往这边赶来。

  他们刚才的议论,武王明显是听到了。

  吏部尚书丘正明见武王前来,也不再遮掩笑道:“武王,他们也不是说坏话,而是就事论事。您在江南县的所作所为,我们都知道了。”

  “这也不怪御史言官义愤填膺,只怪武王太过于意气用事了。”

  丘正明冷冷一笑。

  这个时候干脆不装了,指向刘枭的那双人抬舆:“武王还是好好感受一下这双人抬舆的滋味。只怕这也是你最后一次体会了。”

  坐在銮舆上的刘枭,晃了晃身子:“是吗?”

  “我的确是该好好感受感受,或许今天之后,这给本王抬銮舆的,就该是一把年纪的丘尚书了。就是不知道丘尚书这瘦骨嶙峋的身子骨,顶不顶得住呢?”

  “哼。”丘正明冷冷一哼:“王爷还真是会开玩笑。”

  刘枭话里有话道:“是不是开玩笑,咱们拭目以待。”

第78章 喷子异口同声,皇帝震怒!

  “上朝!”

  随着太和殿一名太监的高声呐喊。

  文武百官陆续进场,位列两旁。

  略显消瘦的皇帝,缓缓落座龙椅。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看向皇子行列为首的刘枭,眉宇间还带着几分怨气。

  “臣等,参见圣上!”

  众人拱手行礼。

  “诸爱卿,免礼。”刘炎大度挥手,两边朝臣又各自散开。

  独内阁首辅宋云州站在中央,拿着奏折拱手道:“陛下,江北县传来捷报:四皇子前去江北县七天,通过严防死守,固堤修闸,上游分流等法,已经完全遏制了水患侵袭江北县的风险。”

  “这是江北县令林鹤,昨日上奏的奏折。”

  作为内阁首辅,宋云州一直秉持客观公正,四皇子的的确确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是值得夸赞的。

  陈洪上前,拿起了林鹤的奏报,递交到了皇帝跟前。

  刘炎拿起奏折观阅,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欣喜。

  “好啊,老四不愧是饱览群书,读过治国策的。七天之内,竟完全解决了江北县的水患。不错,不错。”

  刘炎频频点头。

  之前也听人说过,江北县这几日,滴水未进。

  皇帝心里甚慰。

  见皇帝高兴,吏部尚书丘正明率先站了出来,为老四请功:“陛下,四皇子治水有方,有治国之才,年纪轻轻,足见他已能经受得住考验,老臣以为,当进四皇子为王。”

  此言一出,一旁的宋云州眉目一拧。

  进四皇子为王?

  皇子封王,这本没有什么,但四皇子今年也才十七岁,这个时候就封王,是不是太早了?

  大乾一旦封王,就意味着下一步,不是开府建牙,就是封地就藩。

  无论任何一步,都将会让皇子权力无限放大。

  武王之所以封王,是因为他身份特殊,乃是长皇子,如今又二十出头,到了一定年纪,当初皇帝封王让他前往前线监军,也是想让那些将士提高对刘枭的尊敬。

  武王一直没有封地就藩,也没有开府建牙,是皇帝还在考验他。

  刘炎略有迟疑,面不改色地忽然明知故问道:“江南县什么情况呢?”

  丘正明不由得一愣,难不成是自己劝谏的过于激进了?

  四皇子这次的的确确立了大功啊。

  怎么就不能进王了?

  宋云州低着头,小声道:“江南县尚没有新的呈报……”

  此时,一个御史忽然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江南县虽然没有新的呈报,但臣从小道消息得知,如今的江南县,已经全境被淹。百姓已经陷入水深火热……”

  朝堂群臣中,公认刘景为贤明之王,许多朝臣虽不是他一党,也都倾向于刘景。

  而眼前站出来的这个御史,早就被丘正明收买了,公然站出来说出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消息。

  “小道消息?”刘炎不由得皱起眉头。

  那御史脸不红心不跳地拱手道:“陛下,臣有些亲戚就住在江南县,昨日还给臣捎来消息,说江南县已经被淹了。有别有用心的人掩盖了江南县被淹的消息,想牺牲江南县所有无辜的百姓,保全京都的达官显贵。”

  说着话,他目光还有意瞟向了刘枭。

  那意思似乎就是在告诉大家,那个别有用心的人,就是刘枭。

  他在江南县犯了错,为了掩盖罪行,封闭了江南县的消息,不让消息传递到朝廷。

  刘炎皱着眉头,没有说话,眼眸直勾勾地盯着那个御史。

  他才刚刚从江南县回来,那边的情况他最了解不过。

  老百姓已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怎么如今这些在朝为官的人,却反而听信了些小道消息?

  显然是有人,故意要踩刘枭啊。

  “陛下,臣也有所耳闻。”

  又有一个老臣站了出来,拱手道:“三天前,江南县就被洪水淹没,如今已经过去七天时间了,只怕整个江南县,都被淹成了泽国!”

  “是啊陛下,如今的江南县,只怕早就已经沦陷了。”

  按照常理,江南县如果已经脱险了,县令必然会有捷报呈奏朝廷。

  如今七天时间过去了,那边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显然是顾不上上奏,或者是消息被某些人拦截了。

  很快,朝堂上的声音,开始一边倒地弹劾起刘枭来:“江南县可有十二万生灵啊,陛下。这些都是我大乾的子民!”

  “武王才去江南县,就开闸泄洪,如今七天时间过去,只怕老百姓都淹死了一半了。如此治水,简直伤天害理!荼毒生灵!”

  “陛下若不严惩武王,如何向十二万受灾的百姓交代?!”

  节奏一下被带了起来。

  许多不明真相的御史言官,就算不清楚江南县的真面目,反正也是要一口咬定刘枭荼毒生灵。

  一旁站着的刘枭,不由得好笑。

  之前他就怀疑,这些朝臣有写通稿的习惯,看来如今是坐实了啊。

首节 上一节 68/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