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宁有种 第17节

  也不知是谁写的这封赏诏书,又臭又长,除了记述李奕的功劳,对他大加夸赞之外,还拍了一通皇帝的马屁,然后夹杂着一大串华丽辞藻。

  直到最后几句才提到关于李奕的具体赏赐。

  “擢升内殿直都指挥使,加唐州团练副使,赐锦袍、玉带各一件,赏马二匹、金十锭、银二十锭,及绫罗绸缎十匹……”

  李奕倒是没想到皇帝的赏赐给的这么丰厚。

  内殿直都指挥使自不用多说,团练副使则属于加授,负责协助团练使管理一州军事。

  不过李奕作为禁军的武将,团练副使一职算是遥领,并不实际到任,根本管不着地方事务。

  主要还是起到荣誉作用,以及可以多领一份俸禄。

  至于赏赐的那些马匹财物,倒是很大一笔收入,加一起怕是值个上千贯。

  “谢陛下隆恩!”李奕再次跪拜叩谢。

  随后,他便恭敬地接过封赏诏书,被人引到一旁武将的行列里站好。

  现在只是宣读封赏,实物赏赐暂时拿不到,一切都要等到回京之后再说。

  紧接着,柴荣又封赏了两位重量级人物。

  “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李重进,迁任许州节度使、同平章事,充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迁任武信军节度使,职并如故。”

  乍一看,李重进的封赏要远高于张永德,不仅本职升了,还加兼同平章事,与宰相并称。

  虽然没有宰相的实权,只是荣誉头衔,称为“使相”,但毕竟有这么个名头在。

  反观张永德,封赏的力度太小,赏了跟没赏似的。

  不过若是往深处探究,却并非像表面看到的这样。

  首先,张永德的年纪比李重进小了近十岁,今年才不过二十七岁,甚至比赵匡胤还小一岁。

  而李重进今年已经三十五了,比柴荣还大一岁,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算年轻。

  其次,张永德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李重进是郭威的亲外甥。

  单纯只论血缘上的关系,柴荣都比不上李重进。

  否则郭威也不会在临死前非要让李重进当面跪拜柴荣,以示君臣之分。

  更重要的是,李重进很早就跟着郭威南征北战,军功和资历不是张永德能比的。

  当初郭威提拔张永德的时候,都是先提拔李重进之后,再让张永德接任他的位置。

  可以说张永德一直都是跟在李重进屁股后面往上升的。

  所以李重进始终压着张永德一头,这也难怪两人私下的关系不太好。

  结合以上来看,封赏张永德的力度确实没李重进的大,但张的升迁速度并不比李慢,甚至可以说是更快一些。

  封赏过后,柴荣又勉励了众人几句,接着便命人送来吃食。

  由于是行军打仗期间,不能喝酒,大伙儿便以茶代酒,倒也喝得有滋有味。

  吃得同样也很简单,梆硬的麦饼管够,配上腌肉熬的汤,泡着掰碎的麦饼,唏哩呼噜的往下咽。

  除此之外,肉食也不缺,大伙儿敞开了肚子吃。

  其实很多时候,吃的什么喝的什么,并没有那么重要。

  反而更重要的是心境。

  就如此刻的李奕,虽然嘴里嚼着麦饼,但却感觉它的美味程度,不输于任何的山珍海味。

  这让他不禁想起一句话来——

  升官发财死……哦,不对!

  我特么没老婆!

  大伙儿听我宣布个事儿——“作者我啊,是个大傻批!”

  结束,散会!

第20章 欲望与克制

  内殿直都虞侯!

  马仁瑀的封赏倒是挺出乎李奕的预料。

  难怪他也能待在中军营帐里跟皇帝共餐……内殿直都虞侯比军都指挥使略低,按理说马仁瑀没资格跟皇帝共餐,或许是因为他功劳排序比较靠前。

  而且当时营帐里也不止马仁瑀一个人没到厢一级。

  譬如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乂,被提拔为散都指挥使,只相当于军都指挥使一级。

  但他也被留在营帐里和皇帝共餐。

  说起来,五代时期的军职真特么的乱,不提地方藩镇那些名不副实的什么马步虞侯、牙内提点军使。

  单说后周禁军内部的编制,都虞侯和都虞侯,都指挥使和都指挥使,互相之间的差别也挺大。

  就像是殿前军麾下的内殿直、外殿直、散员、散指挥等部队。

  明明大家都一样有独立的军号。

  可内、外殿直的都指挥使相当于厢都虞侯,而散员、散指挥的都指挥使就和军都指挥使差不多。

  同时,内殿直以骑兵为主,外殿直以步兵为主,由于骑军地位高于步军。

  内殿直都指挥使又比外殿直都指挥使的顺位更高。

  当然了,若是再拿去跟侍卫司麾下的龙捷、虎捷这两主力军去比较。

  那么差别就更大了。

  人家一个厢的兵力就有上万人,而李奕这个内殿直都指挥使,手下只管着三千多人。

  名义上相当于厢都虞侯,实际兵权可差得远了。

  “奕哥儿,我怎么觉得昨晚跟做梦似的?一转眼就当上了内殿直都虞侯!”

  听着身边马仁瑀的感慨,李奕倒也理解他的心情。

  这种一步登天的感觉太爽了!

  事实上,李奕获封的军职其实不是最高的,还有好几个都晋升了厢都指挥使。

  比如赵匡胤他爹赵弘殷,从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迁升到龙捷右厢都指挥使。

  但李奕的晋升跨度绝对是最大的。

  直接从都头一级干到了厢都虞侯一级。

  中间差着副指挥使、指挥使、军都虞侯、军副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厢都虞侯……跳了六个层级呢!

  李奕恨不得掰着手指头数。

  当然,很多时候晋升未必是按顺序来的,比如从指挥使跳到军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跳到厢都指挥使。

  就像是赵匡胤他爹……艹!怎么又拿这个老家伙举例?

  或许是因为后世对于窝囊大宋的意难平太多。

  加之未来宋太祖的这个名头太响亮。

  李奕总是不自觉的去拿赵家比较……啊呸!瞧瞧你老赵家后代中的那些贵物,怎么能治理好江山呢?

  还特么不如交给别人……

  “奕哥儿,听说那赵匡胤被封了个散员都虞侯,也就跟我差不多,他现在怕是不敢得罪你了。”

  马仁瑀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又把话题扯到了赵匡胤身上。

  “倒是赵弘殷那老货,此番没立什么大功,也就年纪大点,资历比咱们老些,竟白捞个厢都指挥使当!”

  对于马仁瑀的这个想法,李奕很想告诉他,人家的儿子未来能当皇帝。

  儿子比老子的威胁可要大多了。

  可惜这话没法说,他只好随口道:“赵弘殷待在禁军多年,资历摆在那,本就是铁骑第一军都指挥,再进一步就是厢一级,如今又立了些战功,不论功劳大小,晋升厢都指挥使也正常。”

  “说的也是……”

  马仁瑀伸手拍掉鞋子上的泥土,抬头看见李奕一脸淡定的样子。

  他忍不住道:“奕哥儿,我总觉得你得了封赏,怎么没那么高兴呢?”

  “像我现在就恨不得马上回夏津老家,把我当了都虞侯的消息告诉我爹,好让他知道当年拦着不让我投军,差点就害了我!”

  “拦着你不也偷跑出来了?”李奕调侃道。

  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晋升内殿直都指挥使,李奕的激动并不比马仁瑀少。

  但他更懂得克制,他想的也更深,或者说……他的野心也更大!

  人有的时候确实很不知足。

  一开始想着挣到一百万就收手,等真有了一百万,又会想要一千万,一个亿……

  明明知道贪心不足蛇吞象,但欲望的滋生却难以控制。

  回想在出征前,李奕根本没奢望过自己能得到如今这种程度的封赏。

  而现在……他想要走得更远!

  甚至于内心深处莫名涌起一股更可怕的念头——

  或许自己有机会能走到对岸?

  想到这里,李奕连忙摇了摇头,把这可怕的念头压了下去。

  欲望是前进的动力,但同样也会变成自焚的烈火。

  路,要一步一步走……

  ……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高平之战的大胜让柴荣的信心无限膨胀。

  所以他决定要北伐晋阳,想要趁机一举灭掉北汉。

  对于皇帝的打算,很多人其实不太赞同。

  晋阳是一座坚城,不是那么好打的,更别说北汉后面还站着一个庞然大物——契丹。

  但柴荣的性格颇为执拗,正如他力排众议非要御驾亲征,打定主意的事很难听劝。

  大伙儿也只能顺着皇帝的意思来。

  三月二十九,柴荣命天雄军节度使、卫王符彦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兼知太原行府事。

  又以澶州节度使郭崇为行营副部署,宣徽南院使向训为行营兵马都监。

  侍卫副都指挥使李重进为行营都虞候,华州节度使史彦超为先锋都指挥使。

首节 上一节 17/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