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716节

  虽然他们一家子是和徐延德、张溶、朱希忠三位国公一同走出宫的。

  但一路上却是未曾开口说些什么。

  似乎各自心中都在思考着有关当下时局的问题。

  只是临了相互打了一声招呼。

  严嵩便由严绍庭搀扶着走出长安西门,往严府巷走去。

  不多时。

  路边就有一辆马车停着。

  是严世蕃带着人等候在此。

  将老爷子搀扶上车,再将严无忧抱进去。

  严绍庭刚一坐定。

  严嵩便是当着儿子、孙子、重孙儿的面,开口出声。

  “我观新君,非有圣明之相。”

  …………

  月票月票

第518章 他急了

  严无忧正在马车里翻箱找柜。

  终于,他从一只食盒中,找出了一盘糕点,抱着就坐在地上往嘴里塞,那黑白分明圆滚滚的眼珠子,看向车厢里的三个大人。

  而随着严嵩开口。

  严世蕃立马看了过来:“您的意思是……今日太子言行有误?”

  严嵩看了眼儿子,而后转头看向孙子:“先前在乾清宫,殿下应当对你有所安排吧。”

  严世蕃立马看向儿子。

  不等儿子开口。

  他便说道:“绍庭如今奉先帝之命回京,还将忠勇营也带了回来。按理来说,便不会再去江南了。太子本就与我家亲近,这个时候大位空悬,定然是要有所安排,将绍庭留在京中做事的。”

  局势。

  小阁老还是看得明白的。

  但严嵩却没有说话。

  严绍庭则是点点头:“太子今日在寝宫之时,言及孙儿差事,意思似乎是要给孙儿加兵部左侍郎,协理京营戎政,与镇远侯顾寰一同坐镇提督京军,整顿编练将士。”

  严嵩嗯了声。

  而严世蕃则是目光转动,很快就眼前一亮:“虽说差事变动有些大,原本绍庭专于税课经济,但转为兵部,倒也不差。如今俺答那个儿子辛爱黄台吉还带着大军驻扎在河套,明年若是还不离去,朝廷定然是要与之一战,如此绍庭这份功劳便能拿下了。”

  小阁老依旧是将时局分析的很到位。

  但严嵩却只是侧目淡淡的看了儿子一眼,然后看向孙子:“事情在理也合情,太子如此决定,倒是无错。”

  严绍庭点点头,却没有说话。

  因为他知道,老爷子肯定还有话要说。

  果然。

  严嵩在说完之后,又继续说道:“京营历经二百年改制,早已不复当初。虽说如今京营还是以勋贵武将统领总督,但自于少保之后便有文官一并提督,行的是监军之权。”

  这就是大明京军,以及延伸出去的军事力量的权力之争了。

  严嵩又说:“先帝之时,京营便是一文一武,勋贵武将总督,朝廷文官提督协理。但我家现在,却有昌平伯之爵位,亦算是勋戚一方。加之太子本就与我家近年亲近,更有书院之缘。让你协理京营戎政,虽然瞧着是让你以兵部左侍郎去协理京营,却未尝没有考虑到我家昌平伯爵位的原因。反倒是所谓两家亲近,显得更其次了些。”

  严绍庭目光闪动,老爷子说的倒是与自己想的相差无几。

  严世蕃则是眨了眨眼,亦是明白了其中的跟脚:“这么说……太子往后难道还要借此一步步,不再往朝中文官插手京营之事?”

  严嵩终于是看向了儿子,淡淡一哼:“今天李子实在皇极殿上喊的那一声祖宗成法,你当他是白喊的?”

  李子实就是李春芳。

  严世蕃没再说话了。

  京营文武并管,这是英宗时就开始了的事情,这可不就是实实在在的祖宗成法。

  严绍庭笑着说:“嗣君今日之言行,或许是有这等打算。但是……恐怕就算是他那位老师,咱们大明朝如今的内阁首辅,也不会认同这件事。”

  严世蕃在旁疑惑道:“但若只是如此,爹您又为何会说太子无圣明之相?”

  严嵩默默一笑。

  摇了摇头。

  “是因为咱们这位嗣君,急了。”

  严嵩回了一句,便默默的靠在身后软枕上。

  严绍庭赶忙解释:“今日太子在乾清宫与我商议谭纶接管东南之事,然而出了寝宫,却立即就当着高拱等人的面提及此事,这便是急了。”

  “不论是浙直总督,还是浙江、应天巡抚的官缺,难道真就急于这一时半会让人补缺?”

  “这两日先帝梓宫移奉先殿,朝廷便会劝进再三。”

  “不过三日功夫,到时候太子纳受朝廷劝进,亦可再说东南官缺之事,将谭纶推到浙直总督位子上去。”

  “便是再迟一些,等登极即位,离着当下也至多不多半月时间而已。”

  其实当严绍庭说起太子朱载坖今天就当着高拱等人的面,要推谭纶上位浙直总督的时候严世蕃就反应了过来。

  他目光幽幽:“如此说倒也合理,太子今日便提此事,显然会让高拱心感失望。可他却又是太子在王府潜邸时的老师,便是今日与你有过商议,也该等劝进之后再与高拱提一提此事。今日确实急切了些,恐怕不论是高拱还是李春芳这些人,心里都要多几分猜想了。”

  严嵩微微眯眼,默默颔首点头。

  仅仅是今天,仅仅是这一桩事。

  就足以看出,嗣君非是圣明君主,至多不过是中庸守成之主罢了。

  眯着眼的老太师,淡淡开口:“当下我大明朝堂,正处新政旧法之争,朝堂新党旧党之争,先帝驾崩新君即位之际。种种新旧交替,若是圣明之主,自当慎重行事,坐观各方动向,再于高处一锥定音。而非如今日这般,急不可耐的就要将以为的自己人推上来。”

  严绍庭淡淡一笑。

  总结老爷子的话,其实一句即可概括。

  太子他急了。

  “我家该如何自处?”

  问这话的是严世蕃。

  他先是看了看爹,然后又看了看儿子。

  严绍庭笑着说道:“我意思是……且由着吧。”

  严世蕃瞪大双眼,张着嘴:“就……由着?”

  “我倒是觉得这样挺不错。”

  严嵩开口发话。

  俗话说三分钟热度。

  严绍庭觉得朱载坖现在就处于三分钟热度上。

  等他一步步走上了皇帝之位,真正开始了解大明朝堂和天下,他若是还能保持如今这份热度且再说吧。

  而大概率是,这位嗣君的热度可能并不会保持太久。

  如此,依着朱载坖在做裕王时的性子,必然会选择走向守成之君,放手朝堂权柄。

  这样也就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所以。

  且由着。

  且等着。

  无疑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对于有着太师头衔,昌平伯爵位,在朝亦是刑部左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不日之后的兵部左侍郎兼协理京营戎政。

  对了。

  还有一个龙虎大将军。

  严家可以完美从容的选择由着、等着。

  可对于别人来说,却没有这样的庆幸。

  终于。

  今日到了下衙的时候。

  皇城大内已经是入目皆白,宫人禁军皆服丧。

  各处的灯火点亮,文渊阁的灯火却渐渐地,一盏一盏的熄灭。

  高拱将礼部加急送来的有关大行皇帝丧葬典礼仪式的流程批允之后,放下了手中的墨笔。

  “诸位,今日便到这里吧。”

  “自明日起,我等便要晨昏皆去思善门哭临了。”

  思善门,是奉先殿外的宫门。

  哭临,就是指皇帝驾崩之后,停灵奉先殿,朝堂内外王公文武,每日都要着素服,转而着斩糠了忌泼殴虻匚笮谢实劭奚ァ�

  完事之后才能各回各处,继续日常。

  这是一个极其繁琐的过程。

  朝廷在保证皇帝丧葬典礼不出错的情况下,还要继续操办着国家大事。

  首辅的意思,众人自然明白。

  越是这个时候,他们这些阁臣便越要打起精神来。

  众人瞧着高拱站起身,这才跟着起身,收拾好自己的随身物件,便跟在首辅身后走出班房。

  到了承天门外。

  高拱回眸看向白绫已经高高的悬挂在城门楼上。

  他开口道:“澄清坊新开了一家馆子,就在三条胡同和二条胡同中间十字街上。诸位可愿同往?”

  袁炜先行开口:“今日朝中各部司官缺不少,我还得回府思量,从何处补了这些缺,元辅之请,恐怕今日是无福消遣了。”

  赵贞吉亦是说道:“殿下今日既已提到东南,各处的税课名目,如今已到年底,尚未成册,我得催促一番这件事情。”

  两人都开口拒绝了首辅的请客。

  高拱也未懊恼不悦。

首节 上一节 716/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