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697节

  “念。”

  被无数棉被包裹着的嘉靖,脸上挤出一抹笑容,眼里罕见温柔的看着黄锦。

  有了皇帝的话后,黄锦才低头将手上的奏疏打开,只是声音却有些哽咽。

  “内阁奏,宣府、大同战事平息,俺答部辛爱黄台吉自屯驻东阳河上游,数次攻打宣府、大同合拢处,皆无果,现已如期西退至大青山南麓。”

  嘉靖的脸上多了几分红润:“偏头关及……延绥?”

  黄锦重重的点着头:“山西镇、延绥镇总兵官已各自调兵强边,并亲自坐镇边关。内阁和朝廷前番合议,欲在年后派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海瑞,往宣府、大同、山西、延绥一线巡边。”

  嘉靖眉头一皱,轻咳了两声,吓得黄锦赶忙抬头。

  而嘉靖却是皱着眉说道:“海瑞不……不可出京……”

  这时候吕芳也已经端着药碗走了过来。

  “主子爷,该进药了。”

  他的脸上挤出几抹笑容,似乎是在表示,皇帝只要多喝几碗药,这身子就能好起来了。

  嘉靖也没有出声阻拦,只是目光看向头顶。

  等到吕芳伺候着喝完药后,嘉靖这才目光深深的看向这位伺候了自己一辈子的太监。

  吕芳会意,看向黄锦:“下内阁再议,海瑞兼北直隶按察使、顺天知府,不可轻动。命都察院再举一人,代朝廷巡视边镇。”

  黄锦点头领命。

  随即又说:“内阁覆圣谕,与九卿廷议,举胡宗宪、郭朴机预内阁。”

  嘉靖目光流转,半响后才开口道:“再议。”

  黄锦愣了一下。

  吕芳在一旁却是脸露哀容。

  皇帝这是要将这件事一直拖延下去。

  为何要这么做?

  自然是要留给新帝提拔臣子视作赏恩之用。

  是要让新帝拉拢臣子。

  不论是胡宗宪还是郭朴,亦或是杨博、高仪以及旁人,这个时候都绝无可能入阁。

  只有等到新帝登极,内阁才会引来新人。

  于是黄锦又说:“内阁议,明年朝廷应召有司会审,开海之事已有两年,凡本朝出海商贾,历来不曾课税,今开海诸事已顺,海务总督大臣张居正进奏,会税兵衙门,可开征海贸税课,本朝商民税课惠之,诸国来商则税课重之,以资本朝商民出海。内阁问上意。”

  殿内,安静了一阵子。

  嘉靖似乎是在积攒着身体里的力气,许久之后才缓缓开口:“可,着张居正会徐文璧,仔细沿海逃避税课者,命高拱选人查办沿海各处,纠不法严惩传缴示众!”

  杀伐之令出口。

  嘉靖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吕芳赶忙上前,将手伸入被褥内,为皇帝安抚着胸口。

  黄锦亦是收起手中的奏疏,再进一步,小声道:“锦衣卫密奏,严绍庭及所部忠勇营,已至京师之外,因有积雪,行迹未曾明示于外。”

  嘉靖嗯了声。

  却没有了下文。

  黄锦疑惑的看向皇帝,随后不由侧目看向一旁的吕芳。

  吕芳也有些不明白皇帝的意思。

  严绍庭这一次回京,是封了密诏回来的,但现在人家带着忠勇营回来了,皇帝却没有安排和下文。

  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正当吕芳想开口询问的时候。

  嘉靖却是低声说道:“裕……裕王……”

  吕芳立马看向黄锦。

  黄锦答道:“回主子爷,裕王爷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如此。

  嘉靖才满意的点点头,软软的靠在枕头上闭上双眼,修养气力。

  而在万寿宫外。

  雪总是下个没完没了。

  接到口谕的朱载坖,急急忙忙就从裕王府赶来西苑。

  到了万寿宫外,便赶忙跳下马车。

  站定后,朱载坖整理了一下衣裳,眼里带着不安的看向宫门洞开的万寿宫大殿。

  深吸一口气。

  朱载坖提起有些沉重的脚步,走向那高高的台阶上。

  一路走到殿门口亮明身份,朱载坖才在两名太监的恭迎下走入殿内。

  到了殿内朱载坖却停下了脚步,蹲在门口的火炉旁,尽力将自己的身体舒展开朝向火炉烤着火。

  这是为了不将寒气带到内殿。

  “父皇今日气色如何?”

  蹲在火炉旁的朱载坖,语气担忧的询问了一声。

  守在一旁的小太监摇摇头:“陛下今日还是咳嗽的厉害,吕公公已经为陛下进了今日的第二遍药。方才陈公公从内阁送了奏疏过来,黄公公接进了内殿。”

  朱载坖嗯了声,觉得自己身上的寒气已经被烤干,这才站起身走向内殿。

  一声通禀后。

  朱载坖进到了内殿,站在离着道台三步距离。

  吕芳在道台上朝着闭目休息的皇帝轻唤了一声:“主子爷,裕王爷来了。”

  嘉靖缓缓睁开双眼,看向跪在面前的儿子,他的脸色平静:“近一些。”

  朱载坖颔首领命,又上前两步。

  “再近一些,上前来。”

  嘉靖追加了一句。

  吕芳便起身走下道台,搀扶着裕王到了自己原本的位置上。

  朱载坖跪坐在皇帝身边。

  嘉靖歪着头侧目看向近在眼前的儿子,他的眉头皱了起来,咳嗽了好几声,吓得朱载坖手足无措。

  而嘉靖也终于是从被褥下伸出一只手,轻轻的抓住了儿子的手。

  一声长叹。

  嘉靖却神色坦然道:“朕……将不久于人世……”

  朱载坖浑身一颤,想要跪拜,却又被皇帝抓着手。

  而道台下,吕芳和黄锦已经跪在了地上,两人强忍着,可泪水却是一颗颗的落下。

  嘉靖却越发坦然平静:“国家,社稷,还有列祖列宗的基业,都要交到你手上了……”

  朱载坖已经是两眼含泪:“父皇!”

  嘉靖却松开儿子的手,伸手拍了拍朱载坖的脸。

  “莫哭。”

  “朕即便宾天,可大明江山还在!”

  “天下亿兆黎庶,还要你来安抚。”

  朱载坖已经是泪流满面。

  看着已经三十岁的儿子,还哭的像个泪人,嘉靖也只是微微一笑。

  “朕这一辈子,四十五年前少年时自安陆北上,即皇帝位。”

  “朕那一日在西安门前也已说过,朕这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里来雨里去,御驾亲征。”

  “如今,朕准允新政,期望大明盛世到临,却已寿元无几……”

  终于。

  嘉靖还是因为感受到生命在眼前流逝,而叹息一声,脸上带着浓浓的不舍。

  但很快,他的脸上重新恢复了一丝涨红。

  “但朕这辈子值了!”

  “朕准新政不算晚!因为还有你,还有天下英才供你来日登极驱使!”

  朱载坖已经是泣不成声,伏在地上,身子一抽一抽的。

  虽然自己眼前这位父皇,常年身居西苑,一直遵守着二龙不相见的规矩。

  可他终究并没有苛待过自己这个当儿子的。

  嘉靖伸手搭在朱载坖的脖子上,轻轻的拍着:“莫哭,莫要怕,抬起头来。”

  朱载坖哽咽着缓缓抬起头,却看到皇帝的脸上带着笑容。

  嘉靖又咳嗽了几下,笑着说:“朕希望能过完这个年,希望今年能与你,还有朕的孙儿一家齐团聚,共迎新岁到来。但……若是朕未能熬过……”

  朱载坖连忙摇着头说道:“父皇定能长命百岁,福寿延年!”

  嘉靖却笑了几声:“哪来的长命百岁?朕修道多年,安能不知这世上不曾有过长生药?若当真这一遭熬不过去了,你即位之后万不可懈怠,更不能如朕一般长居宫闱,不事朝会。须得励精图治,革旧鼎新,延续新政,任用贤能。”

  朱载坖连连点头。

  他现在只觉得天要塌了,原本自己只需要待在书院里,而现在可能大明的天下一下子就要落在自己的肩上。

  他显得无比的茫然,不知自己该如何应对。

  似乎是看出了儿子心中的茫然。

  嘉靖笑着说:“莫要怕,莫要怕。”

  “今日内阁进奏举胡宗宪、郭朴二人入阁,朕否了,但却非是否他二人,而是要留给你即位之后赏用,万不可忘了。”

  朱载坖现在只知道点头,旁的什么都做不了。

  嘉靖脸上笑容更盛,看着儿子落泪,心中百感交集,继续说道:“当今天下,改则存,不改则亡。幸,朝中有革新之臣无数。朕若崩,朝堂天下之事,你可以高拱为首,由他推行新政,整饬朝堂,改变风气,板正新政之风。”

  到这里,已经可以说嘉靖是在下遗诏,开始安排身后事了。

  朱载坖神色凝重,泪水却是止不住的。

  嘉靖的脸色也渐渐变得苍白起来:“高拱于新政,恐会得罪众多,但自他始,新政必能行于地方。而内阁之中,袁炜不可为首,李春芳牵连旧臣亦不可重用。赵贞吉通于人丁财税,可使之用于此道。胡宗宪精于兵事,九边、东南、西南可交付与他,清理勋臣老将不法,亦要他与高拱合力。”

首节 上一节 697/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