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682节

  不多时。

  外面就有消息传开。

  少夫人今天给赏,上上下下的人都有一个红包。

  于是。

  因为少夫人高兴了,整个昌平也跟着欢呼高兴了起来。

  …………

  月票月票

  今天还有一章

第496章 六科廊里点子王

  皇城归极门西侧。

  武英殿前,六科廊。

  作为六科言官们办公的地方,此地向来是不少清流官员向往,而诸大臣忌惮的地方。

  清流们指望着有朝一日能升官拜入六科廊,为六科给事中,执掌朝堂言官牛耳。

  而大臣们却因为都给事中、给事中们手中掌握的弹劾之权,而深以为忌惮。

  清流。

  所谓实则更多的就是指以在六科廊办公的六科给事中们。

  官卑而权重。

  其实在国初,六科给事中位列五品,算是朝堂中坚力量。后来在洪武六年,改设给事中十二人,秩正七品,开始分为六科,每科二人,映照六部。

  到了洪武十年,六科归于承敕监管理,到了洪武十二年,改成由通政使司衙门管辖。

  虽然后来多有改隶,但都被废除了。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六科该是属于通政使司衙门管理的,是作为通政使司衙门的属衙属官。

  就如同朝中其他府部衙门,都是归属九卿衙门管理,这是定律。不管实际如何,朝中所有的衙门,都是有一个名义上的管理衙门。

  但是。

  还是那句话,六科言官位卑而权重。

  所以发展到现在,不断侵占通政使司衙门的权柄,渐渐成了独立于通政使司之外的一个单独序列。

  于是六科不再属于通政使司管理,也独立于六部、都察院之外。

  一手握着封驳之权,一手掌握着弹劾之权。

  六科言官之威,无人可及!

  今日一如往日。

  武英殿前的六科廊,显得清净而又尊荣无比。

  早早的。

  六科言官们就按照时间,入宫走进六科廊,点卯上衙,当差做事。

  按照‘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之权。

  早早的。

  就会有人从东边会极门那里,将皇帝和内阁拟定的奏疏、旨意取来。

  然后上衙的六科言官们,就要从中挑选出对应本部本科差事的奏疏和旨意,开始检查审阅。

  如果是无误的,则会批准通过,发去通政使司,由通政使司传递给各部司衙门执行。

  而若是这些奏疏和旨意,六科言官们觉得是有问题的。

  那不好意思。

  不过正七品的给事中们,就可以直接将其打回给内阁甚至是皇帝。

  如此,就是施行了封驳之权。

  简而言之。

  咱们六科给事中觉得这事不行,别管你是内阁大臣,还是皇帝老子,这事在咱这里不通过,你们重新改方案再发过来让我们审查,通过了才能发给通政使司,让通政使司衙门分发各部司具体执行。

  当然。

  这是理论上的朝廷正常的办公流程。

  但是在大多数时候。

  就算六科言官位卑而权重,可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去得罪人的。

  尤其是内阁的意志。

  就比如现在,朝廷正在推行新政,这自然一开始是皇帝的意思,但现在高拱是首辅,他也要做新政变法的事情。

  六科言官就算有反对新政的,也不会明目张胆的去反对首辅。

  得罪皇帝无所谓。

  可得罪了首辅,真就是要倒霉的。

  首辅可能无法剥夺他们封驳之权,但可以将他们罢官啊。

  身为言官被皇帝罢官,是可以出名的,是会受人敬仰的。

  但被首辅罢了官,那就是什么都没有了。

  “这是内阁昨日定下的新政之法其中一则,赵阁老签发,命户部行文天下官府度田的批文。”

  户科的一名给事中举起刚刚审阅的批文,看向在场的同僚们。

  “真就要度田天下了?”

  有人放下手中的奏疏批文,看向被举起的那道要求户部照办的度田批文,神色有些忧虑。

  角落里。

  一名年轻的六科给事中,默默的看向对面的同僚们。

  他是嘉靖四十一年的二甲三十五名进士出身,曹子登。

  只是没有被馆选庶吉士,而是一直在六科做事。

  自然。

  他也有一个座师先生。

  名曰:严绍庭。

  在曹子登的注视下,他的六科同僚们立马从屋中各处围了过来。

  这些人开始在堆积的需要处理的奏疏行文中翻找着。

  很快。

  有关于新政,涉及朝中六部九卿衙门的奏疏批文,尽数都被找了出来。

  随后又是一阵翻阅声响起。

  未几。

  也不知道是谁,发出一声长叹。

  “新政之急,竟急于此等乎。”

  众人脸色也不是太好看。

  曹子登这时候才慢吞吞的放下自己手中的活计,走了过去,低头看向桌上摊开的一本本奏疏批文。

  不多时他便了解了自己的六科同僚们,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又为何会一个个脸色难看。

  全都是因为这一次首辅领衔的新政,实在是太急了。

  就如这一份要下发给户部的批文,就要求即日起天下各府县度田,要在明年夏粮收上来后,完成度田,好在明年秋税征收的时候,使用新的度田之数来计算。

  虽然看着是有一年的时间。

  可天下之大,田地之多,而丈量度田的难度之大,内阁首辅全然没有考虑。

  他就如同是丢下一个任务,下达一个命令,就要求底下的人必须按照他的要求做完这一切。

  不过还好。

  负责新政财税、人丁事宜的赵阁老,在行文上还额外加了一句,会照地方尽心办事。

  这话虽然没有明确说什么,但也算是给地方上留了点空余。

  到时候真要是没有完整治下度田任务,也可以用已经尽心办事为由开脱自己。

  又有人拿起一份奏疏批文,眉头一皱:“这查丁的事情,怎么也是要求明年内完整?如此下去,地方上诸事压着,岂能样样都做完做好?”

  曹子登踮脚瞄了一眼。

  批文上依旧还有赵阁老批的一句尽心办事。

  “想来,这是元辅的意思吧……”

  曹子登低声说了一句,立时引来周围同僚们的注视。

  自从嘉靖四十一年登科中进士,曹子登就在六科廊做事,平日里性子不急不躁,也很勤奋,往往都是六科廊里最后一个走的人。

  他也不与人争抢好斗。

  只管着自己那一摊事情。

  除了平日休沐无事,他会去昌平书院读书游玩,便是回来的时候第二日定然会带些昌平的美食赠与六科廊的其他人。

  便是如此几年下来。

  曹子登在六科廊也算是吃得开,大伙也都对他比较友善。

  “以渐说的没错,这事不用想也知道,皆是出自元辅之意。”

  以渐是曹子登的字。

  一名给事中,默默的看了一圈,而后提议道:“要不……将这两桩事送还内阁?”

  这人用词很谨慎。

  没有说封驳二字,只是说送还给内阁。

  但这意思却也差不多了。

  将内阁已经批好的奏疏行文送回去,本质还是要让内阁重新厘定。

  负责户部户科的几名给事中立马看向对方。

  “谁送?”

  反正他们是不愿意去的。

首节 上一节 682/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