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651节

  嘉靖眯着眼:“何处送来的密奏?”

  吕芳回道:“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朱七。”

  “朱七?”

  嘉靖脸上有些疑惑,似乎是在回想着有关于朱七的记忆,而后好奇道:“朕记着,他年前是带着人随严绍庭一同南下的。怎么这时候会有密奏,难道是南边又出了什么事?”

  江南干系重大,引为国家财税重地。

  莫不是如此,自己也不会准允严绍庭建三千忠勇营。

  其意如何会是让他去清剿白莲教逆党,这等逆党自有地方官府去处理。三千忠勇营,所为的就是让严绍庭在那边的时候能有个可信的依仗,真到了艰难之时,也能有个震慑江南宵小的利器。

  也正因如此,嘉靖这时候才有些好奇,语气中也多了些忧虑。

  要是有三千忠勇营在,南边还能出事,让朱七不得不密奏京师,那就说明江南的事情大抵是恶变了。

  吕芳则是嘴角动了动,而后才小声解释:“朱七是从京师锦衣卫衙门里送来的密奏,非是从南京那边。”

  嘉靖这下子顿感好奇:“他怎么跑回来了?”

  吕芳看了眼黄锦,由后者伺候着皇帝坐在了殿前御座上。而他,则是到了御桌前,将密奏奉到皇帝手中。

  而后吕芳才说:“昨日傍晚入城回来的,是藏匿了行踪,花了七日功夫从徐州快马赶回的。”

  听到这话,嘉靖目光一闪即逝。

  徐州至北京,千五百里路程,七日赶回,一日便要走上二百多里路,还是在这等大寒隆冬时节。

  这就是有大事发生了。

  嘉靖看向吕芳,目光也已沉下:“有不法?”

  吕芳点点头,语气愈发小声谨慎:“出在两淮盐司,或与华亭有关。”

  华亭,如今已经成了徐阶一家的指代名词了。

  嘉靖的脸上再无昨夜一整夜游玩在外的好情绪,眼神微有些阴沉:“朕记着两淮盐司新官乃是自鄢懋卿之后,由严嵩推举而上。”

  吕芳当即解释:“两淮盐司新官,却也亦是出自松江……”

  这就解释清楚了皇帝的疑惑。

  嘉靖态度不明的哼哼了一声,随后才终于打开手上的密奏。

  吕芳和黄锦两人对视一眼,皆是默默无语,恭顺颔首伺候在一旁。

  不多时。

  嘭的一声。

  嘉靖已是满脸愤怒的将密奏扔在了御桌上,脸色极其难看。

  “主子爷。”

  吕芳和黄锦两人同时开口。

  “便是出了事,还请主子爷息怒,龙体为重。”

  嘉靖却是不管,脸色愈发阴沉:“好一个两淮盐司新官!好一个松江华亭!好一个枉顾国法!”

  皇帝一连三句斥骂,殿内阴霾浮现。

  吕芳上前借着整理密奏的机会,快速的看了一眼里面的内容,顿时心惊。

  嘉靖则是冷眼看向吕芳:“看明白没有?”

  吕芳放好密奏,赶忙转身低头。

  嘉靖冷哼道:“朕的臣子,朕的次辅,竟然已经如此枉视国章律令,以乡党勾连沆瀣一气,借以公器兴草菅人命之事!”

  吕芳低着头,心中也是掀起千层浪。

  皇帝不是不知道底下的臣子们都是什么德行。

  自宪宗皇帝和孝宗皇帝之后,再到武宗皇帝,大明朝的那些文武官员们,做的那些故事,谁都清楚。

  可为何明明内廷已经清楚,次辅徐阶一家在松江府漫天侵占百姓田地还不处置。

  因为朝堂内外人人都是如此做的。

  没有彻底改变时局的能力,骤然依次处置徐阶一家,只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皇帝才会让严绍庭、高翰文这些人在江南行事。

  如此,这就是臣子之间的争斗,暂不涉及皇帝。

  而皇帝依旧能居中权衡各方。

  只要皇帝不表态,那么江南正在做的查办士绅官员,清退大户历年侵占的田地一事,就不是皇帝的意思。

  但是现在皇帝怒了。

  这是因为两淮盐司转运使孙克弘,竟然和徐阶勾结在一起,公然动用朝廷官府的律法威严,欲盖弥彰的以公器私之于小民,只为了藏匿罪行。

  这是不一样的性质了。

  大伙虽然都有不法,都在侵占百姓田地。

  可独你一人竟然还要害人,还是借着朝廷的名义去害人杀人,那就是大错了。

  吕芳很清楚皇帝为何现在会这般愤怒。

  如皇帝所说的,借以公器兴草菅人命之事,这是皇帝不能容忍的。

  正当吕芳思考着如何劝说皇帝息怒,又该如何评价当下这件事情的时候。

  殿门处,却有一名太监出现。

  是在司礼监当差做事的陈矩。

  吕芳看了眼陈矩,随即招了招手。

  陈矩入内,手中拿出一份封着火漆的奏本送到吕芳面前:“公公,是严宾客自南京急奏密本,奴婢接到手便立即赶来。”

  那头,嘉靖听到严绍庭的名字,转头默默的看了过来。

  吕芳嗯了声,接过严绍庭的密奏,让陈矩退下,这才将密奏放在御桌上,小心翼翼的拆开火漆和糊封,而后将里面真正的奏本捧送到皇帝面前。

  嘉靖此刻心中正冒着火,也不愿伸手,只说:“读出来。”

  吕芳抬头看了眼皇帝,这才小心的打开奏本,随后双眼一紧。

  嘉靖始终注视着吕芳的反应,不由开口:“他说了什么。”

  吕芳吞咽了下口水,浑身紧绷着说道:“臣严绍庭奏皇上圣阅,南地三千虎狼师,可弹日归京,供圣驱。”

  语气压抑的读完后。

  吕芳才觉得脖子有些僵硬的抬起头,小声道:“回主子爷,严绍庭密奏仅此二十四字。”

  终年侍奉内廷,吕芳敏锐的嗅到了一丝危机的气味。

  先有朱七不按常理的待在南京,而是从徐州疾驰归京,出现今日拿到发自锦衣卫诏狱的密奏,暴露两淮盐司转运使孙克弘和徐阶一家的联系及所作所为。现在又有严绍庭这一道杀气腾腾的密奏,虽然只有二十四字,可其中暗含些什么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这是要出事啊!

  如今,就看皇帝到底会怎么选择了。

  一旦有了倾向,那接下来朝中定然会有一场大的风波。

  忽的。

  吕芳骤然一颤。

  南地三千虎狼师。

  严绍庭这是明摆出了想要做什么。

  可不要忘了,当下京师这头,西苑有三千天子近军,城外昌平亦有三千龙虎军,由龙虎大将军严鹄统御,杨金水监军。

  吕芳顿时心中大震,不知不觉,这京师内外怎么忽然就有了近万精锐之师,是可以供皇帝直接驱使的。

  宪宗、孝宗、武宗三卷实录,三代君王何故壮年薨逝,可是有着千丝万缕的隐情。

  这一刻,吕芳快速通盘回忆。

  西苑三千天子近军,乃是昔日西苑宫闱枪响一声后,由严绍庭顺势提奏而立的。昌平三千龙虎军,也算得上是当时顺势而为。

  再加上南边三千忠勇营,本来是严绍庭上疏欲在淮安清江浦新设千户所,而后由皇帝改为驻南京三千忠勇营。

  可以说这近万兵马都和严绍庭有着关系。

  但更不要忘了,皇帝在这其中的作为和抉择。

  严绍庭这份密奏要做什么很容易猜出来。

  那么皇帝的选择呢?

  似乎早在很久之前,皇帝就已经有了决断。

  吕芳心中顿时不安了起来,看向皇帝的眼神中也带着一丝忧虑。

  可皇帝却笑了。

  嘉靖面带笑容,看向神色不安的吕芳:“怎么?这点事情,就被吓到了?”

  “陛下!”

  吕芳不免有些失神,语气中满是担忧。

  嘉靖却是将一直被吕芳捏在手中的严绍庭写的密奏取了过去,手掌紧紧的攥着,而后笑道:“于这西苑之中,朕历来信得过尔等。”

  吕芳和黄锦当即跪在了地上:“主子爷英明神武,奴婢们侍奉内廷,受敬前朝,皆为主子爷赏识,奴婢们万死莫辞圣君之意。”

  嘉靖笑了笑:“朕知晓,也正因此,朕处西苑历来无虞。”

  主仆之间的话有些含蓄。

  可却也道明了紫禁城中的不可信,迫使皇帝只能居住在这紫禁城西侧的宫苑内。

  嘉靖却是忽然慢了下来,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

  也不知过了多久。

  嘉靖才重新开口:“宪、孝二宗之事朕不愿再议,然堂兄武宗之死,朕彼时年少却亦知晓其中一二。朕即皇帝位,于杨介夫虽有礼仪之争,却未尝没有偿堂兄之故!”

  杨介夫就是杨延和。

  堂兄武宗之故,说的自然就是武宗皇帝驾崩前落水染病,太医院始终不得痊愈皇帝,首辅杨延和屡屡拒绝内廷延请民间大夫的事情。

  嘉靖冷哼了一声,目光渐有锋利:“文臣虽非一体而论,却也因利而可一说,与天子角力,以致皇权势弱,则臣势愈强。”

  吕芳和黄锦跪在地上,已经不敢抬起头了。

  皇帝这番话,若是传出去那就是诛心之言啊!

  简短的一番话,已经是道明了皇帝和臣子的关系。

  嘉靖又说:“斑斑青史,君进臣退,君退臣进,无非此二者道理也。朕为天子,却亦狭于西苑,明受天下奉养,却不过一日三餐罢了。昔两汉天变,则宰辅辞别。今天若有异,则君王罪己。君以一人之百官,何以百官之失尽归于君乎?”

  吕芳和黄锦两人,已然热泪坠地。

  嘉靖自嘲的笑了一声:“人人都说皇帝好,乱世人人皆称帝,百姓云及皇帝金扁担,安知皇帝之窘?”

首节 上一节 651/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